《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第45/170页
在闯第二关之前,项羽说了一句开场白:“都说韩信用兵如神,原来也不过如此啊!”
如果你是一个三国迷,一定会知道曹操在兵败赤壁、败走华容道时,曾在逃跑路上的险要处发出过三次感叹,而每一次嘲笑诸葛亮不会用兵时,都会出现诸葛亮早就派在那里的伏兵。最后如果不是知恩图报的关羽放了他一马,只怕他在华容道就要结束其光辉的一生了。
现在这种情况就和曹操那次如出一辙。项羽的感叹话音未毕,只听见炮声又响起,两边又闪出两路伏兵来,由樊哙和曹参领军。
项羽同样使出浑身解数。不多时,樊哙和曹参也招架不住了,纷纷败退。项羽继续带领楚兵向前杀去。
就这样,项羽每冲出一路敌军,还来不及喘气,就又会出现一路敌军。最后,他凭借个人的勇猛,并且以牺牲了大量楚军为代价才连冲出了七八阵。项羽不是傻子,已然明白了敌人已经进行了严密的布防,只是当下楚军只有一条路可走――向前冲,自己只有一个目标可攻――斩首。先斩了韩信的首级,再斩刘邦的首级。这样一来,汉军再多也无济于事了,这样一来,就可以力挽狂澜,笑傲天下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不得不佩服项羽的英勇和果断。果然,当项羽发出“斩首行动”的指令后,士兵们再次士气大振,排山倒海般地向汉军的心脏之地冲去。汉军被楚军的气势所慑,纷纷溃退,眼看就要全线失利了。
正在这时,楚军的后面却突然慌乱起来。项羽正攻得起劲,但还是察觉到了后军的异样,于是赶紧来了个“蓦然回首”。
这时,士兵过来禀报项羽说:“汉将孔熙和陈贺击溃了我军左右两翼,正迂回到我军背后进行包抄。”
项羽的作战风格向来是把骑兵放在前面冲锋陷阵,把步兵放在后面全面推进。这次大决战也不例外,他的骑兵在前面冲,步兵则跟在后面亦步亦趋。而韩信早就看到了楚军的软肋所在,命孔熙和陈贺左右两翼大军埋伏两侧不动,不参与和楚军的正面作战,等楚军骑兵全部都过了,他们再对楚军步兵发起进攻。这样一来,楚军自然抵挡不住了。
“韩信以十面埋伏诱我军深入,再以两翼之军袭我后方,让我军首尾不能相顾,战术果然高明啊!”项羽一边感叹,一边马上做出了紧急应对措施――撤军。楚军前队改后队,后队改前队,依次回撤,全力突围。
撤军是项羽做出的明智之举,因为他终于意识到了交战对手韩信的强大。既然韩信的布局如此精密,再向前冲,那便是自投罗网,自寻死路;只有撤军,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方是最佳的脱身之计。
正在这时,只听见连响三炮,韩信马上开始反攻了,但见汉兵遍地开花,骑兵、步兵层层有序,那个壮观,难以形容。换作一般人只怕早就被吓死了,但项羽可不是一般人,战神章邯都不是他的对手。关键时刻,他临危不乱,让钟离?和季布两大猛将断后,他自己亲自充当先锋,指挥楚军有条不紊地向外冲去。
人就是这样,当你总是站在高处不胜寒时,你就会想,要是有一天能有一个真正的对手多好啊,那样我就不会这么孤独寂寞了。可当真正的对手站在自己面前,并且就要把你推下悬崖时,你又会想,这一战不能败啊,这一败不但一世英名从此没了,而且连尸骨也无存啊!每到这个时候,不管是谁,求生的欲望都会特别强烈。越是困境越能激发人的斗志,就是这个道理。
楚军突围的最后结果是:项羽还活着,和他一起活着的还有三万残败楚军。
十万人征战三万人还,这就意味着这一战折了七万人。而这七万人,战死四万,被擒三万。
一战折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兵马,这是项羽出道以来最为惨痛的一败,也是他感到最不可思议的一败。
其实他不会料到,韩信这一次痛并快乐着。说他快乐,是因为这次大决战自己终于打败了项羽,而能在正面作战中打败项羽的人凤毛麟角,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能做到这点,韩信能不高兴吗?说他痛,那是因为歼敌一千,自伤五百,他们在擒杀七万楚军时,汉军也阵亡了十几万士兵。
面对韩信的铁桶阵,项羽能突围成功,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面对汉军的瓮中捉鳖,楚军还能在突围的过程中反戈一击,杀死十多万汉军,这本身就是奇迹中的奇迹。
这对一向用兵如神的韩信来说,当然是一种痛了。
好在,此时的情况是楚军输不起也伤不起,而汉军却是输得起也伤得起。
汉军死了十多万又如何,还剩下四十万啊!而楚军折了七万,只剩下三万。兵力对比情况由战前的五比一,演变成了现在的十比一。
项羽这时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穷途末路。那么,也许有读者会问了,为什么一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项羽此时没能像彭城大战一样,再次创造奇迹,打败汉军呢?原因很简单:此一时彼一时。
要知道,在彭城大战中,刘邦他们当时因轻而易举就夺得项羽的老窝彭城而沾沾自喜,存在夜郎自大、麻痹大意之心。而项羽当时做出果断的决定,只精挑细选了三万精兵从齐地出发进行强有力的反击,他们行动迅速,作风勇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刘邦联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在现在这场垓下之战中,项羽虽然拥有十万之众,但这是一支疲惫之师。由于粮草短缺,楚军现在连吃饱饭都成了问题,还谈什么打仗?而刘邦的联军从四面八方围来,他们都是有备而来,而且士气高涨,最终目标就是彻底击败项羽。这和他们在彭城的骄傲轻敌思想已是截然不同了。
况且,彭城之战是刘邦直接和项羽面对面的打,此时刘邦身边多了一个用兵如神、料事如神的韩信,再加上将领和兵力都高于楚军若干倍,这就注定了楚军必败的结局。
四面楚歌
垓下大战以楚军大溃败而告终,从而宣告了楚汉之争的主线四大战役落下帷幕。现在汉军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收拾残局。
面对楚军采用缩头防守的战术,刘邦此时的心情也是喜忧参半。
喜就不用说了,如今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改变,汉军胜券在握;忧的是虽然大败了楚军,但楚军毕竟还剩下三万多人马,考虑到项羽的英勇,考虑到楚军的顽强,考虑到许多未知的因素,如果楚军以后坚守不出,那岂不是要像荥阳保卫战一样,又要进入长久的僵持之中了?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正在这时,韩信出现了。他刚刚率大军凯旋,满面春风,笑容可掬。刘邦像是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马上问计于他:“爱卿,项羽如果一直坚守不出,我们如之奈何啊?”
哪知韩信听了哈哈一笑,没有直接回答刘邦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大王,问您一个问题,如果一只鸟儿不肯叫,该怎么办?”
“等它叫?”刘邦弱弱地答。
韩信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然后说道:“要想让鸟儿叫,办法有三种,一是等它叫,二是求它叫,三是逼它叫。您觉得哪种最好?”
刘邦这回学乖了,直接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这个要看时机和火候。比如在革命之初,我军势单力孤,要想让鸟儿叫,我会求它叫,因为只有它叫了,才能帮助和保护好我们,我们才有机会脱颖而出。比如在争霸之中,双方势均力敌,要想让鸟儿叫,我会等它叫,因为我那时没有足够打败对手的能力。”韩信说到这里,顿了顿,才接着道,“然而,现在此一时彼一时,让一只鸟儿叫,最佳的办法是逼。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现在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对优势,击败对手如探囊取物,如果在这样良好的局面下,还一直苦等,一直苦求对手‘叫’,可能就会坐失良机啊!”
“现在,项羽被我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这的确是良机。只是具体该怎么做呢?”刘邦显然听出了韩信已有妙计在胸,很是喜出望外。
韩信也没有转弯抹角,直接说出了四个字:四面楚歌。
楚歌是指中国古代楚国之地的歌曲民谣。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就是楚歌中的代表之作。每个人都有故乡情结,因此,对楚军来说,楚歌便是他们心中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
通过唱楚歌的方式,动摇楚军的军心,瓦解楚军的士气,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啊!
接着,韩信道出了“四面楚歌”的具体实施步骤,分两步:
第一步,组成一支楚歌文艺演唱队。
第二步,组成一个舆论媒体宣传团。
第一步很容易,让楚军的降兵和汉军中能歌善唱者结成“对子”,一支声势浩大的楚歌文艺演唱队便组成了。
第二步稍有点难度,因为当时条件有限,如何让楚军都能顺利听到楚歌,这舆论媒体宣传团至关重要。
没有通信设备,没有扩音设备,没有千里传音的特异功能,楚歌文艺演唱队人数再多,再卖力,声音再洪亮,分贝再高,也只能让楚军营垒外围的士兵听到楚歌,而营里的楚军就算非常想听,也听不到啊。
“如果我们唱出的楚歌不能让楚军士兵都听到,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啊!”刘邦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对此,韩信显然早就想到了,但他却故意沉吟半晌,才喃喃地说:“兵法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以我们现在的条件,想让每个楚军士兵都听到楚歌,那是痴人说梦。我认为,楚军中现在只要有一个人能听到这歌声,咱们这计便大功告成了。”
“爱卿先别说,我们各自写在手上,然后再看是不是同一个人。”刘邦说着和韩信各自写起来。写毕,两人同时伸出手,然后缓缓地摊开手掌,但见两只大小不一、黑白分明的手掌上都写有两个触目惊心的字:项羽。
“项羽听到四面楚歌,定然以为楚国已经全部被我们占领了,认为已经是穷途末路了,这样可以一举击垮他的信念,击溃他的意志。到时候我们再发动总攻,楚军便招架不住了。”韩信揭开了此计的谜底。
刘邦赞道:“这一招攻心战术实在是高啊!”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不过这计谋能不能成功,还得看一个人,一个关键的人――项伯。”韩信说着和刘邦相视,大笑起来。
项伯是个什么样的人,前文已提过。说他是刘邦安插在项羽身边的“特务”和“内奸”一点也不为过。鸿门宴刘邦能过鬼门关,拜他所赐;分封汉中给汉王刘邦,拜他所赐;广武涧对峙,刘邦的“亲友团”能得以保全,拜他所赐;楚汉议和最终能签约成功,拜他所赐……
此时,接到刘邦派人送来的金银珠宝,如果项伯不认真履职,那么项伯就不是项伯了。果然,当天夜里,他走进了项羽的大营。
此时,对第一次成为缩头乌龟的项羽来说并不好受。眼看叔父进来,他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跳将起来,上前一步,一把握住项伯的手,问道:“外面的形势怎么样了?”
“现在军心不稳,士兵颓废,还请大王去巡营,给士兵们鼓鼓劲,加加油,打打气啊!”
项羽一生中只听两个人的话,这两个人便是叔父项梁和项伯。项梁对他恩同生父,项羽自己敬重;而项伯善于察言观色,从来只报喜不报忧,深得项羽之心,所以项羽对他也是言听计从。
此时,在项伯的建议下,项羽迅速调整了一下心情,准备让士兵们看到他良好的精神面貌,准备给士兵们许以重诺,让他们在逆境中看到绝地反击的胜利希望,准备……
事实证明,项羽准备了很多,憧憬了很多,幻想了很多,但到了营垒边都没派上用场,因为他听到了四面楚歌,他的心被这突如其来的歌声打碎了。
歌声强劲,似有万箭穿空的力量,又似有惊涛拍岸的魄力;歌声悲怆,似鬼哭,又似狼嗥,如怨如怒,如哭如泣,如悲如诉;歌声婉转,忽强忽弱,忽高忽低,百转千回,催人泪下。歌声很容易引起人的共鸣,让人想起自己的亲人,想起自己的故乡,想起自己心爱的女人……
对此,项羽感到震惊、震撼、震怒。
“是谁在唱歌,故意扰乱我军心?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唱楚歌?难道我楚军的土地全部被汉军占领了吗?”项羽愤怒地问道。
答案已经不需要项伯再回答了,他已经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可以回去安心睡大觉了。
唯有项羽此刻心如刀割,心冷如灰,心碎如死。
哀莫大于心死。心已死,人活着又如何?
霸王别姬
夜已深,夜风凛凛,肆无忌惮地拍打着营帐,发出刺耳的悲鸣声。人已归,一灯如豆,项羽瘫坐在木凳子上,双眼紧闭,脸色如墨。他心如潮水,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革命六年多来,楚汉争霸四年多来,他就像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刻也没停歇过,一秒都没懈怠过,但结果又如何?
一路高歌,一路风雨兼程,只是经过风霜雨雪的洗礼后,最终的结果却是风雨飘摇。曾经的风流倜傥变成了如今的“风烛残年”,曾经的风驰电掣变成了如今的风尘仆仆,曾经的风雨无阻变成了如今的风雨如晦,曾经的风起云涌变成了如今的风声鹤唳,曾经的风云变幻变成了如今的风流云散……
项羽心中一痛,浑身一颤,眼中一热,一滴虎泪滑眶而出。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此时此刻,西楚霸王又是怎样的伤心欲绝呢?
陪在身边的虞姬见项羽如此悲伤,不由心痛如绞,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