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第55/170页
也许有人会问了,这一次脱险,陈平功劳最大,为什么他只是由侯变侯?如果按侯是同一级来算,这哪里是升,分明是平调嘛。
其实,这里面是有玄机的。这曲逆侯保辖的地方叫曲逆县,而曲逆县是边关的一个重要城镇,是与匈奴做生意的主要通道。中原的丝绸、金银、粮食、瓷器直接卖给匈奴人,这样富得流油的地方是谁都梦寐以求的啊!
就这样,陈平一跃成了曲逆侯。陈平自从归顺刘邦后,满肚子经纶和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现。他屡建奇功,七出奇计,堪称经典。
第三件事:迁怒于人。刘邦把对匈奴失利的怒气全部迁怒到了赵王张敖身上。
张敖是张耳的儿子。他生得唇红齿白面如冠玉,那叫一个玉树临风。吕后见他一表人才,通过多方面观察和研究,最终认为他诚实可信,后与刘邦一番商议,便决定把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他。因此,这个张敖说白了已是刘邦的准女婿了。
刘邦这次在回朝的途中,正好经过赵国,于是自然顺道去看望自己的准女婿。面对准岳父的到来,张敖心里那个激动啊,他热情地把吃了败仗灰头土脸的刘邦迎进府中后,极尽恭维之能事。别的不多说,他甚至连端茶送饭的事都亲自来做,为的只是想讨准岳父的欢心。
看着忙忙碌碌、进进出出的张敖,刘邦心里有想法了:“这样的男人简直就跟妇道人家一样,哪里有半点王者之气?我当初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看来真是看走了眼啊!”
他在张府住了几天,见张敖天天都是这样的献殷勤,更是打心眼里看不起他。一天喝了酒后,他就把张敖大骂了一顿,然后怒气冲冲地起程回洛阳去了。
这段小插曲看上去是刘邦霸道,张敖温顺,但其实不然。这只是故事的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刺客“局中局”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刘邦虽然班师回朝了,但他的心情并不好,因为此时边关的匈奴一直让他寝食难安。这时候的冒顿对汉朝已是很不屑了,认为不过如此,于是他下令让韩王信不断骚扰汉的边疆。
面对不断发来的边疆急报,刘邦真想找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去迎击韩王信。然而,此时他放眼整个朝廷,只有一个人能完成这项任务,这个人就是韩信。以韩信对韩王信,按理说这是绝配,但在刘邦的内心却是绝苦――这个人用不起啊!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邦虽然对上次被困于白登山的事心有余悸,但此时朝中无大帅,他思来想去,最终只得自己再度挂帅亲征匈奴了。
这韩王信虽然身经百战,也算是个风云人物,但听说刘邦的汉军又来了,便学会了匈奴人的战略思想,不敢来“真情对对碰”了,而是玩起了“让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就这样,可怜的刘邦劳师动众,忍着酷寒在边疆转了一个多月连个匈奴人的影子都没有见到。此时边疆北风呼呼地吹,刘邦知道自己再这样找下去,只怕没有等来匈奴人,自己就先冻成僵尸了。于是,一个月后,刘邦带着众将又呼啦啦地打道回府了。
然而,就在回来的路上,刘邦遭到了刺客的刺杀。
说起被刺的原因,正是刘邦上次迁怒于赵王张敖而引起的。
当时刘邦因为心情不佳,在赵王府中当众谩骂张敖,随后拂袖而去,结果弄得张敖不断反思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不停地自我批评。结果他手下的人就有看法了,都为他抱不平。丞相贯高和赵午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德高望重之辈,他们跟随张敖的父亲张耳多年,都是忠心耿耿之人,张耳死后,他们又辅助张敖。看到主子受了天大的辱骂,这口气他们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
他们本来想马上造反,但想到张敖忠厚老实,又是刘邦的准女婿,知道他肯定不会同意。于是,他们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刺杀刘邦。
他们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成功了,就都留在张敖身边,辅佐他治国安邦;如果失败了,就都离开张敖,让他不受牵连。应该说他们的确是深明大义之人,想法很周密,无论成功与否都不会把张敖扯进来。正当他们摩拳擦掌等待机会时,刘邦却自己送上门来了。
刘邦这一次班师回朝,正好又要路过赵地。因为去年闹翻了,刘邦自己也不愿意再去张敖的府上。眼看天快黑了,他便命人找了一家客栈,准备在客栈里将就一晚,天亮了再继续赶路。
于是,大汉版的《新龙门客栈》马上就要上演了。贯高等人对这个客栈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店里的老板和伙计,以及一些食客都是杀手乔装打扮的,而且厢房的夹层里也都藏好了杀手。可以说贯高等人在客栈里设下了一个必杀之局。
设局是需要智慧的,入局是需要时机的,破局是需要本事的。贯高等人设局之后,就看刘邦如何入局、如何破局了。
刘邦在参加完地方官吏的盛宴后,因一路劳苦想早点休息,便起身前往早就预订好的客栈。
《三国演义》里有落凤坡上落凤雏的故事。当时刘备率庞统西进去攻打蜀中的刘璋。但是,在途中,庞统因贪功狂进,中了敌人的埋伏,在落凤坡上壮烈牺牲了。因为庞统绰号凤雏,他在落凤坡的死去,冥冥之中似有天意,令人唏嘘不已。
而事实证明,刘邦在用计方面肯定跟庞统没得比,但在第六感方面却比庞统高了数倍。就在入局――去客栈的路上,刘邦的第六感出现了,他突然像怀春的少女心猿意马起来,还问手下的人:“这是什么地方啊?”
“回陛下,这里叫柏人。”左右亲信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柏人柏人……”刘邦念着念着,脸色突然阴沉下来,“柏人。柏通迫,柏人不就是被迫于人的意思吗?看来此地不宜久留。”
刘邦这时凭着超强的敏锐性,察觉到了“入局”的潜在威胁,转念间打消了去客栈夜宿的念头,马上采取了“破局”之策――不再停留,连夜回京。
就这样,贯高等人精心安排的暗杀计划泡汤了。对此,他们只能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总而言之,贯高的死令整个朝廷都震惊了。后来,无罪释放的张敖亲自穿上孝衣,为这个元老级忠臣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葬礼。一代名臣最终把忠骨埋在了他的家乡。
祸福难料
刘邦回到宫中后,匈奴人又恢复了本来的面目,隔三岔五就会南下,侵扰汉朝边境,进行一番抢掳烧杀后便逃之夭夭。正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汉朝边境守将根本就拿他们没有一点办法。
刘邦更是头疼,他已经亲自带兵出征两次了。第一次被困于白登山差点连老命都赔进去,第二次匈奴人根本不买他的账,让他独自在寒冬边城里受了一个多月的活罪。
经过两次大折磨,已是风烛残年的刘邦对匈奴人已心有余悸。派兵去打吧,只怕赔了夫人又折兵。匈奴人不拘小节,他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闪,你能拿人家怎么办?打,拿人家没办法;不打吧,就更加拿人家没办法。
这时候,刘邦身边已没有四大谋士了。关键时刻,他想到了一个人――娄敬。鉴于娄敬当初不远千里来说迁都的事,他对这样忠心耿耿的人很是喜欢和看重。再加上第一次出征边关,刘邦没听他的意见,差点就送了命。这时,刘邦找来娄敬,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直接就问他匈奴的问题怎么办。
“陛下不会只想到用武力解决边关问题吧?”娄敬没有直接回答刘邦的问题,而是弱弱地反问了一句。
“除了武力难道还有其他办法吗?”
“这天下刚刚安定,士兵们还没有从战争的疲惫期调整过来,只怕很难有所作为。此时打仗,难度系数太高啊!”
“那你说怎么办?”
“臣有一计,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俗话说擒贼先擒王,陛下只要搞定冒顿就能搞定匈奴了。”
刘邦只有听的份儿了。
“只是这个计谋能不能成,关键就在陛下了。”随后娄敬说出了他的计谋,两个字:和亲。
“如果陛下能把嫡系大公主嫁给冒顿为妻,再多赠些嫁妆,把婚礼举办得庄严而隆重,用气势震住匈奴人,他们就不敢再轻举妄动了。”
应该说娄敬的计谋的确很妙,有“香车美人”相送,还有“糖衣炮弹”相赠,要想不成功都难啊!刘邦在点头的同时也在为难。娄敬的计谋中是要他“牺牲”公主来换大汉江山的安宁和平静。但是,有一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问题是,他只有鲁元一个女儿是正室公主,要想把亲生女儿送入狼虎之口,不说别的,单是“母老虎”吕后那一关就过不了啊!
刘邦知道他要想说服吕后的工作和出征匈奴的难度系数是一样的。不过,他还是相信事在人为这句话,于是决定直接和吕后面谈。
自从当了皇帝,因为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刘邦每天晚上对付这些美貌如花的妃子都来不及,因此很少宠幸人老珠黄的吕后。也正是因为这样,刘邦一见到吕后,表现得极为温柔,握住吕后的手亲了又亲,闻了又闻,仿佛吕后那早已粗糙如松树皮的双手如少女的手般温柔。
正在吕后被这突如其来的温柔弄得心中小鹿乱撞时,刘邦说话了。他委婉地说出了想拿女儿与匈奴和亲的事。吕后本来想听刘邦说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语,此时听到这话,一瞬间就从迷离中惊醒了过来:“我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你如果要把他嫁给匈奴人,我还怎么活啊!”吕后开始发威了,她的声音几乎是在咆哮。
“舍小家为大家,这个道理你都不懂吗?”刘邦声音也很高昂,和刚才的温柔判若两人。
“什么舍小家为大家,我就是不懂。我只知道我只有鲁元和太子一儿一女,而且鲁元早已和赵王定亲,马上就要嫁过去了。你现在却要拿自己臣子之妻送给敌人,不怕被天下人耻笑吗?”吕后厉声责问道。
面对吕后的发飙,刘邦的腿开始发软了。
“这是和亲又不是去受罪,再说把女儿嫁给赵王,这赵王只不过一个侯王而已,而那冒顿却是匈奴堂堂的大王,一国之主啊!我们的女儿能嫁给这样的人也算是造化了。”刘邦辩解道。
“匈奴人历来蛮横凶残,那冒顿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弑父自立就是一件罪大恶极之事。我的女儿怎么能嫁给这样心狠手辣之人呢?你不要再浪费口舌了,言尽于此,请勿复言。”
劝说工作到此结束,最终刘邦以失败告终。当然刘邦并不死心,为了用女儿换来自己的太平日子,他还派了许多能说会道的良臣去做说服工作,可那吕后软硬不吃。她的政策也很明确,来一人骂走一个,来两人骂走一双。刘邦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了把女儿嫁给冒顿的想法。
然而,“和亲”政策并没有就此作罢,刘邦不愧是刘邦,他马上转变思路,创新思维,举办了一次大型的“寻找公主”选秀活动。只要是脸蛋和长相跟鲁元公主相像,身材和气质也颇佳的少女,就可以参加这次活动。经过层层选拔层层筛选,最终还是让刘邦找到了一个相貌和神情都特别像公主的人。
冒顿听说刘邦愿把女儿屈嫁给自己,自然又是点头,又是哈腰,对刘邦的称呼马上变成了左一口爹右一口爹。既然你情我愿,刘邦还特意派娄敬去匈奴那里和冒顿签订了“和平共处若干条约”。签字画押一气呵成,一锤子下去,双方成交。
刘邦用“假公主”和亲的办法暂时稳住了匈奴人。但是,这种办法是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呢?这个我们后面会看到。
不管怎样,和亲政策就这样告一段落。这件事的直接后果是,在冒顿大捡便宜时,赵王张敖也捡了个大便宜。
这次和亲虽然有惊无险,但吕后已是觉得山雨欲来风满楼,她怕夜长梦多,于是干脆选了个日子,把才满十六岁的鲁元公主嫁了过去。这个并不太被刘邦认可的张敖就这样成了大汉皇朝的第一女婿。
但是,他这个女婿并不好当,因为随着刺杀事件的暴露,他这个女婿也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浩劫。
有因必有果
窦娥冤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六月飞雪,那是怎样的一种冤情呢?这时的赵王张敖,也就是刘邦的女婿,将面临比窦娥还冤的情况。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没过多久,贯高和赵午等人密谋暗杀刘邦的事就浮出了水面。
这里还得提到一个人――孙理。
贯高和赵午等人策划刺杀案时,孙理当时生病在家,因此并没有参与这件事。后来他病愈上朝时,听到朝中一些大臣说起暗杀的事。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细细打听,竟然发现整个刺杀的过程惊心动魄,要多悬有多悬。
赵国朝中大臣都为这次暗杀事件没有成功而感到深深的惋惜。唯独孙理暗自窃喜起来,他苦苦等待的报仇雪恨的时候终于来了。他想都没想,就做出了一个大决定:告发贯高和赵午等人。
孙理和贯高等人同朝为官,他为什么要胳膊肘往外拐呢?
这事得从孙理的儿子孙逸说起。这孙逸说白了就是一个花花公子。他仗着父亲是朝中高官,耀武扬威起来,整天惹是生非,干一些不良勾当。
有一天,孙逸在街上鬼混,恰巧有一顶轿子从他身边飘过。透过薄如蝉翼的卷帘,轿中一个曼妙的身影若隐若现。
“莫非是天仙下凡来了?”孙逸这一看看得热血沸腾,又见这轿子除了两个轿夫外,并没有其他的仆人跟从,他当机立断,下令手下的狗腿子把轿子拦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