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第56/170页


  孙逸掀开帘布,往轿中一看,那姑娘果然有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美。
  “把她抬到府上去。”孙逸淫笑一声,开始明抢了。
  “这是乔大人之女,孙公子休得无礼啊!”轿夫自然认得这恶棍,他想乔大人在城里也算是有头有脸之人了,孙逸再骄奢淫逸,嚣张跋扈,乔大人的面子总得给吧!
  事实证明,孙逸就是孙逸,他此时已是目中无人了:“什么乔大人不乔大人,我孙大人比谁都大!”他手一挥,手下那帮狗腿子便蜂拥而上,几下就把轿夫打趴下了,然后抬起轿子就直奔孙府。但是,还没走多远,这行人就被闻风而来的乔老爷拦住了去路。
  乔老爷子那表情虽然恨不得生吞了孙逸才解恨,但他还是强忍着怒气,要求孙逸把他女儿放了。
  当时的孙逸被乔姑娘的惊世容貌迷傻了,眼看抢劫美女就要成功了,他哪里肯善罢甘休?煮熟的鸭子能让它飞了吗?想带女儿回去,没门。
  双方既然谈不拢,那就只好付诸武力了。一片混战中,乔老爷的管家被穷凶极恶的孙逸来了个一剑穿心。乔老爷的女儿虽然最终没被孙逸抢走,但也损失了一条人命。
  乔老爷子不干了,他马上把这件事告到朝中去。鉴于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最终还惹出血案来,这样的案情太重大,赵王决定把案子交给贯高和赵午来处理。
  贯高不愧是老臣,他在查这次“流血事件”的同时,还顺藤摸瓜,查到了孙逸之前多起打死、打伤人的旧案。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人如果做到孙逸这种毫无廉耻、恶贯满盈的地步,连神仙都救不了。况且,贯高又是一个秉公执法的人,于是,他宣布“孙逸恶意杀人伤人罪”成立,并数罪并罚,判了孙逸死刑。
  孙理听说儿子被判了死刑,这下可慌了。他才两个儿子,另一个天生就是傻子,说白了孙逸就相当于他唯一的儿子。他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儿子走上断头台吗?于是,他连忙带着重金,找贯高求情。
  贯高并没有接受他的“心意”。孙理急了,他也不管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居然给贯高跪下了。当时的场面真是悲凉和尴尬,但贯高还是不为所动。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像你儿子这等恶贯满盈之人绝不能留下来。”贯高义正词严地说道。
  孙理的后门没走通。贯高维持原判,孙逸很快就掉了脑袋。
  从此,孙理和贯高等人的仇恨算是结下了。此时闻听贯高等人谋反的事,他心中窃喜,赶紧马不停蹄去找刘邦告密。
  刘邦一听,二话不说,就派人把赵王张敖抓起来了。孙理告的是贯高和赵午等人谋反,但刘邦自然明白擒贼先擒王,先把赵王抓住再说。
  部下谋反,肯定是主人指使的。张敖被擒后,参与密谋的众臣,知道东窗事发,他们难免一死,于是不等刘邦派人来抓,他们就开始练抹脖子的功夫了。自赵午开了个头后,其他重臣纷纷效仿,顿时宫中人头横飞,鲜血直流。
  倒了一批又一批的重臣后,余下之人也大有前仆后继、死而后已的态势。这时候贯高出现了,他的到来才阻止了大家继续抹脖子。
  “谋杀皇上的事是我们自己主张的,”贯高大声说道,“跟大王无关。如今大王受牵连被抓了,我们不能光在这要死要活啊,我们要把命留着去替大王申冤啊!”
  于是,接下来出现了感人至深的一幕。朝中官吏押着赵王全家及老臣们向京城进发,一些大臣自愿剃了头发,戴上枷锁,甘愿为奴也要追随他们一起入京受审。
  到了京城后,除了鲁元公主,其他人一律按罪人对待。而张敖数次上书要求见刘邦,结果却如泥牛入海,无半分音信。狡猾的刘邦已经把这个案子交给廷尉来处理了。
  因为张敖是刘邦的女婿,廷尉暂时把他软禁起来,并不敢乱动私刑,不过贯高等人却饱受了皮肉之苦。
  贯高是个硬骨头,他始终一口咬定自己是刺杀事件的主谋。贯高既然总是不肯招供,廷尉为了审出些东西来只得用刑。几天过后,几乎所有的刑都用了,贯高身上早已血肉模糊,体无完肤,但他嘴里还是那四个字:“我王冤枉。”
  廷尉没办法了,再审下去也审不出个结果来,只得向刘邦汇报了情况。这时候,鲁元公主早已找到吕后求情,吕后也对刘邦进行了各种劝说,但刘邦对这次刺杀事件始终耿耿于怀。听完廷尉的工作汇报,刘邦又惊又怒,既然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于是他决定从贯高的好友入手。
  这时候,一个叫泄公的人登场了。
  这个泄公和贯高是在一个村子里长大的,后来又都效力于刘邦。只是一个始终跟着赵王,一个跟着刘邦到了中央。
  昔日的一对好友在狱中相见了。已是奄奄一息的贯高见了好友自然也很高兴,必要的寒暄过后,两人谈起了故乡,话匣子一打开就像泛滥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但是,泄公此行不是来叙旧的,他很快就刺探起赵王谋反之事来了。
  人在狱中,死期在即,面对孤笔薄纸,心境可想而知。然而,此时面对泄公的“言行逼供”,贯高是这样回答的:“有什么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呢?我之所以这样袒护赵王,是因为赵王一直被蒙在鼓里,压根儿就不知道刺杀一案。他没做的事,难道我这个做臣子的硬要说他参与了才是说实话吗?”
  泄公完成了他的使命,可以去复命了。
  而这时的廷尉也没闲着,他迅速审问了其他一些老臣,他们和贯高的口供是一样的,都说整件事是他们自作主张,和赵王无半点瓜葛。而吕后这时也坚持进行说服工作。这个霸道的女人甚至说出这是刘邦想方设法剪除异姓之王的一场屠杀。吕后的话给了刘邦很大的震惊和压力。
  就这样,这个案子查了又查,问了又问,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一个人说刺杀是赵王主使的。
  查无证据,又在舆论压力之下,刘邦无可奈何地降赵王为宣平侯,将他无罪释放。
  放了赵王,那么这次暗杀密谋的主使贯高该怎么处置呢?这可是一个大问题。
  这时候,刘邦也意识到了自己当时在对待赵王的态度上是不对的,再加上贯高面对严刑逼供、威武不屈,软磨硬泡,矢志不渝,因此他决定连贯高也一并无罪释放。
  泄公一听刘邦肯放了贯高,自然很是高兴,第一时间就去牢里告诉好朋友这个消息。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去竟是和好友诀别的。
  “赵王被无罪释放了。”贯高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从牢里跳起来,大叫道:“苍天啊,你果然开了眼!”
  “不但赵王被放了,连你也一块被赦免了。”泄公接着说。
  “作为人的臣子,我却谋害皇帝,还有什么脸去见皇上呢!大错已铸,恐怕是难以更改了。”贯高的反应出乎泄公的意料。
  贯高说完这句话后突然把头撞上了墙,顿时头破血流,一代名臣就此归去了。
  生命对所有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伟大的人,低微的人,富足的人,穷困的人,起点和终点,都是公平的。在生命的尽头,会有人用残剩的气力,抒发一生中都未曾吐露的心言,或让世人刮目相看,或让世人为之惊叹,或让世人怅然若失,或让世人联想久远。贯高用悲凉的深情,留下了不同寻常的心语真言。若无此惨死变故,后人怎知他的悲壮与决绝?
  总而言之,贯高的死令整个朝廷都震惊了。后来,无罪释放的张敖亲自穿上孝衣,为这个元老级忠臣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葬礼。一代名臣最终把忠骨埋在了他的家乡。
  


第十八章 宫里宫外
  “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
  ――明・苏浚《鸡鸣偶记》
  戚姬:我的政治野心
  刘邦后宫有三个女人不可不讲。她们是后宫第一夫人吕雉,后宫第一美人戚姬,后宫第二美人薄姬。
  后宫第一夫人:吕雉。
  吕后是刘邦的原配夫人,当年身为富婆的她委身下嫁刘邦,后又在楚汉之争中被项羽擒至楚营达三年之久。都说人是会变的,刘邦当了皇帝后,吕雉也完成了自己的蜕变,由村妇变成了皇后。她言谈举止很有风度,不愧是出自名门。
  打仗的时候,这个女人没有展现出巾帼之风,但当了皇后之后,她注定将登上历史的舞台成为主角了。在刘邦后宫的尔虞我诈之争中,离不开总导演吕后的精心策划。
  后宫第一美人:戚姬。
  前文提到,刘邦在彭城兵败逃离项羽追杀的过程中,成功娶到了号称楚国第二枝花的戚姬戚美人。那晚在陋室的萍水相逢,戚姬把自己献给了刘邦这个半百老头。也就是那一夜风流后,戚姬竟然怀了孕,还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刘如意。
  刘邦得了天下后,并没有忘记这位朝思暮想的大美女,马上就把她接到了宫中。她的到来很快就把刘邦的心给吸引了过去。再加上她有白白胖胖的儿子做保证,因此,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大有一鹤冲天之势。
  也正是因为这样,吕后马上把戚姬列为后宫黑名单的榜首人物。
  后宫第二美人:薄姬。
  薄姬同样是一位绝世美女。她原本是魏王魏豹的宠妃。魏豹后来不识时务背叛刘邦,致使韩信大军压境,最终落得个落毛的凤凰不如鸡的可悲下场。后来,刘邦无意中对薄姬的“惊鸿一瞥”,成就了一段露水姻缘。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薄姬跟着魏豹时,魏豹总想她能为自己生个儿子,但她的肚子就是不争气。事实证明,还是刘邦的威力大。薄姬跟了他后,居然很快就怀孕了。十月怀胎后,薄姬生下的也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刘邦给他取名为刘恒。母凭子贵,有了儿子撑腰,薄姬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也节节攀升起来。
  由此可见,刘邦身边最红的三个女人都各有特点。吕后虽然人老珠黄,但拥有原配之宜,这是她最大也是最不可动摇的优势。而戚姬和薄姬虽然不是原配,但却拥有如花般的脸蛋,年轻美貌是她们最大的优势。
  薄姬虽然无力撼动后宫的格局,但正是因为她的存在,使后宫之中充满了更大的变数和悬念。
  这后宫三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她们各自都生有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吕后生的儿子叫刘盈,也就是现在的太子。戚姬生的儿子叫刘如意,后被封为赵王。薄姬生的儿子叫刘恒,后被封为代王。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刘邦后宫的好戏开始上演了。
  首先出招的是戚姬。戚姬因为最受刘邦宠爱,所以吹枕边风的机会就多。
  “陛下的儿子很多都被封王了,为什么不给如意封王呢?”戚美人开始“吹风”。
  “朕的儿子自然都会有封号。如意还小啊,哪能当一国之君呢?”刘邦搪塞着。
  “他不能理朝,那就给他找一个好相国啊!臣妾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你不封他我心里不安啊!”戚美人开始施压了。
  “没问题,记住了。”事实证明,戚美人的浑身解数还未使全,刘邦就缴械投降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第一次亲征匈奴很失败、很受伤的刘邦回到洛阳,屁股还没坐稳,他的胞兄刘仲就衣冠不整地闯进来,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匈奴人已打到他的代地来了。”

当前:第56/17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