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世界全集已完结》第664/729页


“那这个水,真会是海水吗?”那头李雪打岔的用手掩嘴憋着笑意,怜悯的看着李梅。而李梅原本那热情而微笑的脸,已经骤然冷却,呈铁青之色。以杀人般的眼神狠狠地瞪着吕涛。

“这我就不知道了,”吕涛哪里不知道李雪是在转移注意力。抚着脑袋勉强一笑道:“不过可以尝试一下。”

“海水好像似又苦又涩吧……”

三人商议了半天,也没商议出个什么子丑寅戌来,最终还是来到水边,弯下腰去用手在水中捞一把,用鼻子先闻了闻,又用舌头舔了一下道:“又咸又苦……”

“真是海水?”李雪轻咳一声,心中感叹现在的吕涛是越来越厉害了。从天坑一直走到这里吕涛丝毫不逊色于以前。尤其是在坚韧性和耐性方面,几乎更甚于以往。这个外表看似还没完全长大的小男人,在做起一些危险的事情来也是神情严肃、一丝不苟的。

由于另一条通道就在旁边。感觉着没有危险的吕涛,神色慵懒而有些漫不经心点点头道:“是海水!”

“在这地下世界里遇到了这地下海水,不知道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李雪若有所思的看了吕涛一眼,或被是希望吕涛也能跟她的想法是一样的。

吕涛眸子中,隐隐闪烁着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轻轻的拥着李雪肩头,腾出一只手,温柔的将她有些凌乱而潮湿的鬓角散发扶到了她耳后。眼神中充满着温情道:“什么好处也没有,除非我们像刚下天坑是来找地方死一样,捆扎个大木筏子向前走,走到哪,算哪。”

“现在没这胆量了,呵呵……”这份突如其来的回答,使得李雪产生了一股不敢置信的心情。那柔软的娇躯骤然一紧,荒漠而迷茫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无奈。似乎认命道:“就眼下的路,走起来都是有一天算一天的。”

回走岸上洞穴的姐妹俩,谁也没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吕涛也是一样张了张嘴,却也是什么没说出话来。只能轻轻搂着姐妹俩的肩头,浓浓的温存让姐妹两人的心一片宁静和惬意。但百般滋味齐齐上了心头的李雪。苦涩,悲伤,甚至无奈,煎熬着她的内心。一张近乎完美的俏脸上,此时却是苍白毫无血色,一滴滴的泪珠顺着眼角直往下滑落。贝齿轻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音来。当他们停下脚步时,李雪还是忍不住的问了一道:“海水涨潮好像是于月亮有关吧?”

“是的,”吕涛轻咳了几声,一脸的歉然拍着李雪肩头道:“海水的自然涨落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潮汐。由于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地球面对月亮那一面的海洋受月球引力牵引,会出现海潮。与此同时,地球上远离月球那一面的海洋也会出现海潮,这是由于月球对地球本身的引力牵引作用大于对其水体的作用,从而使另一面的海水向外“鼓”所致。在满月和新月时,太阳、月亮和地球处于同一线上,这时形成的海潮会异乎寻常的大,人们称之为朔望大潮。月球环绕地球的轨道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圆形,当月球到达离地球最近处(近地点)时,朔望大潮就会比平时更大,这时的大潮被称为近地点朔望大潮。”

姐妹俩没见过海,什么月亮、太阳、满月和新月的,听得姐妹俩是半信半疑,三人现在都如坠五里雾中,辨不清东南西北,但从吕涛的话来推断,并不一定能够确认。蹙了蹙眉头的李雪,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问道:“万一是地下咸水湖呢?”

“也有这方面的可能,”吕涛先是一愣,随后呵呵地笑了起来。虽然有些嫉妒,却是神色之间,却是相当地欣赏道:“我还是那句老话,地下世界什么都有可能,因为人类根本无法涉足于这里,这里的一切,都属于未解之迷。”

“没办法的事,只能借你的棺木用一下了,”撬开一口木棺的吕涛,向木棺里面看了看。木棺中一具骷髅架子就静静地躺在木棺中,骷髅咧开大嘴似乎在偷偷地嘲笑着吕涛。吕涛顿时觉得身上好象火烧一样的疼痛,眉宇间就跟针在扎一样,他咬牙切齿的定在那里,仿佛在聚集着什么……是恐惧么?也许吧!

还是吕涛胆大,站在棺木外的他,弯腰进入棺材却伸手捡着骷髅架子,无奈的他只得翻入棺材中从里向外的捡着骷髅架子。这种忙,姐妹俩说什么也不肯帮他递出来准备轻拿轻放的骷髅架子,却是去尝试着将一些腐朽但还可以燃烧的棺木捡在一起。腐朽的棺木很快熊熊地燃烧起来。火光摇摆着,沙沙作响,风也就显得比实际上要大一些。前后不远的地方依旧是黑沉沉的。从湖边传来阵阵波浪拍岸的声音……

吕涛并没有因姐妹俩故意躲避而生气。这骷髅架子别说让女人帮着搬运一下,就是让一般的女人多看上两眼,备不住晚上睡觉都得做恶梦。

片刻工夫捡完骷髅架子的吕涛,又从棺材翻越出来,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刀劈古棺的工作。不易腐朽的棺木虽然木质坚硬耐烧,若要将它们劈成容易燃烧的木头,是要费出一些体力的。劈棺木是要折腾一段时间的,棺木没劈完,吕涛的肚子里都开始打鼓了,此刻一有人一提到饿字,三人肚中同时咕咕作响。

西周人面雕刻装饰的最大特点,在于面部线条流畅顺滑,没有性别特征,只有耳朵大于常人,但是从面部上瞧不出男女老少,并且中国历代惟有西周崇尚雷纹,在冥殿中看那石椁底部,一民支层的尽是雷纹的装饰,可以说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六百零三章 盗墓小常识

第六百零三章 盗墓小常识

盗墓也好,考古也罢。若要了解年代历史。首先要从古棺上开始。根据《礼记》关于“殷人棺椁”的记载,过去一般认为木棺的出现是在殷商时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表明,在仰韶文化时期,中原地区已较早出现了木棺。孟津妯娌遗址仰韶墓地的一座墓葬内置单棺,即是较为典型的一例。使用木棺的这座墓葬,也是妯娌遗址仰韶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位于墓地西南边缘,墓坑长5.15米,宽4.05米,面积20.86平方米。底部有生土二层台,内置单椁,内葬一青年男性,死者手臂还套有象牙箍。无独有偶。早在半坡遗址的发掘中,在M152长方形竖穴墓中,就发现了清晰的木棺痕,死者是一名三四岁的女孩。棺板由长短不一的木板组成,接榫方法不太清楚,棺外有因葬具而形成的熟土二层台[7]。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墓地中一些死者的身上有板灰和席子的印痕,龙岗寺遗址有的墓葬也有用木板作葬具的。另外,在元君庙墓地M458,发现有用砾石砌成的“石棺”。死者系一老年男子。以棺作为葬具,在当时还是较为罕见的。半坡遗址的女孩木棺葬,随葬品达6件之多,其中在两件钵内还盛着粟粒,女孩身上还佩戴着一件青白色玉坠,还有138颗骨珠和3个石球。妯娌遗址的大型墓葬,不仅规模大,而且死者手臂上还套有象牙箍,这都在暗示着享用木棺是一种非常优厚的待遇,是对死者的一种特殊处理方式。木棺的出现,是远古人类在处理死者尸体上一次大的飞跃,虽然在当时还不普遍,但它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几千年来一直盛行的埋葬制度的棺椁制度,它的渊源便可追及于此。

中原龙山文化的墓葬发现不多,绝大部分仍是沿袭裴李岗文化以来的土坑葬,除小儿瓮棺外,很少发现有使用葬具的痕迹。然而,在陶寺墓地,却发现了大量木棺墓。“棺的式样较多,似乎尚未定形。使用榫卯结构的长方盒形木棺已经出现;从另外一些棺的结构看,系在墓坑装配,实与后来木椁的构筑法近似。如简报中所报道,有的墓底用烧土、陶片砸成硬面,棺周铺炭渣,或为积石炭之滥觞。棺盖上覆麻类编织物,两侧垂至棺底,颇似商周时期的棺饰。棺内底板上铺麻类编织物。尸骨周身裹以不同颜色的平纹织物,其上又覆盖麻类编织物多层,从中也不难看到商周殓衾制度的渊源。至于在棺前高案置奠的习俗,则由此时历经商周汉晋,延续数千年。”整个墓地分为大、中、小三个类型。大型墓均使用木棺,棺内撒有红色朱砂,并且有鼍鼓、特磬、玉钺、石钺等大型礼器随葬;中型墓有部分使用木棺,有的棺内撒朱砂,但也有的墓不见板灰痕迹。小型墓则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另在陕西神木石峁龙山文化墓葬中,也发现了不少有棺墓,随葬品有玉璋、玉钺、玉璧等。可见,棺在出现的早期就已具备了礼的部分内涵,具有别贵贱、定等级的意义,在中原地区只有少数的大中型墓才可能拥有,一般的小型墓则基本不见。

所谓椁,就是棺外套的大棺。所以人们往往棺椁并称。棺的出现,同样是为了更长时间地保护尸体的需要,不仅要有棺,而且棺之外还要层层套叠。棺外所套的大棺称为椁,棺内所嵌的小棺称为櫘,贴身之棺又称为榇。《说文》:“椁。葬有木椁也。从木郭,郭亦声。”“櫘,棺椟也。从木,慧声。”“榇,棺也。从木,亲声。”段玉裁注:“木椁者,以木为之,周于棺,如城之有郭也。椟,柜也,棺之小者,故谓之棺椟。”目前,这种在棺外套有椁的棺椁形式,在中原地区的史前文化中尚未发现实例。在山东大汶口文化中,却发现有棺椁并存的现象。如在邹县野店大汶口文化墓葬中,M51不仅有木棺,而且在棺外还有“井”字形椁,为中华古代内棺外椁制度的祖型。

在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了属于夏代的木制棺椁葬具。如在位于二里头2号中心殿堂北部发现的一座大墓,是二里头遗址发现的20多座墓葬中最大者。这座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墓,墓口东西长5.20-5.35米,南北宽4.25米,墓深6.10米。遗憾的是因早期被盗,墓内的遗物只剩下朱砂、漆皮、蚌饰片、涂朱陶龙头、一具装入红漆木匣内的狗骨架。但从种种迹象表明,大墓是使用漆棺作为葬具的。在二里头发现的另外6座较大型的墓,有3座保存较好,均发现有朱漆棺残皮,墓底铺有朱砂,朱砂下面还铺有席子。其中一座在墓坑中还挖有棺室。棺室底部铺有朱砂。不难看出,这些墓葬与其他中小型墓葬相比,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差异,墓的主人当属奴隶主贵族。尤其是位于2号中心殿堂北部的大墓,它所处的位置,以及它的规模,都是其他墓葬望尘莫及的。

商代是普遍使用棺椁的时期。《礼记?檀弓上》载“殷人棺椁”,郑玄注:“殷人上梓”,是说殷人多用梓类木材造棺。在郑州商城发现的墓葬中,铜器墓多有棺椁的痕迹。如1955年在郑州白家庄发现的一批商代墓中,有3座为铜器墓,均有棺椁痕,墓底铺有朱砂。1956-1965年间在郑州铭功路一带发掘的4座铜器墓中,M146、M148、M2墓底均铺有一层朱砂,有棺椁痕。1982年在郑州北二七路发现的3座铜器墓,其中1、2号墓墓底铺朱砂,有棺板灰痕迹。

在安阳殷墟,我们发现棺椁已普遍使用于大中小型墓葬。在著名的武官村大墓,在墓室中部有木椁,椁用整木做成,四周与墓壁中间用夯土填平,成为二层台,椁内有棺。棺木已无存。殷墟妇好墓是一座大型的王室墓葬,为商王武丁之妻妇好的墓葬。墓内有木椁,椁内有棺,棺表面有多层黑红相间的漆皮,漆皮上还有一层较粗的麻布,麻布外面又有一层薄绢。这座非常讲究的墓葬,可以作为商王室棺椁墓的代表[18]。在殷墟西区、大司空村和小屯附近发现的大量的小型墓中,同样使用木棺葬具,只不过墓葬的规模和随葬品与王陵内的大墓相比,差别悬殊。有一些墓是使用席子一类的编织物作为葬具。殷墟西区是一处族墓地,木棺都是长方匣形。两端大小高低相同。棺上一般涂有红、黄色漆,少数棺上有彩绘。除了一般的木棺葬外,有些墓葬还发现木棺外有椁,在棺椁上面常铺有席子或以彩绘的画幔一类的编织物覆盖。从以上考古资料分析,在商代后期棺椁的形制已经完备,并普遍使用于墓葬之中。

周代不仅因袭了商代的棺椁形制,以木制棺椁作为主要的葬具,而且在商代的基础上,更加完备,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棺椁制度。据文献记载,周代的棺椁制度有严格的等级。但关于具体的制度,文献记载各有不同。如《礼记?檀弓上》记载:“天子之棺四重”,郑玄注:“诸公三重,诸侯两重,大夫一重,士不重。”而《庄子?杂篇?天子》则云:“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荀子?礼论》说:“天子棺椁十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目前西周王陵尚未发现。周天子的墓葬是否使用四重棺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发现的诸侯王的墓葬来看,基本上是符合郑玄所注的棺椁制度。在三门峡虢国墓地,考古工作者发现了M2001和M2009两座属于虢国国君的墓葬。其中M2001系一代国君虢季的墓葬,M2009据出土铜器铭文分析为国国君虢仲的墓葬。这两座墓葬均使用了重棺单椁。如果依郑玄“诸侯两重,大夫一重,士不重”的注释,单棺为不重,一棺一椁为一重,两棺一椁为两重,可以理解为诸侯“二棺一椁”,大夫“一棺一椁”,“士单棺”,这样考古发现的虢国棺椁制度正符合《礼记》的记载。另外,在虢国墓地第一次发掘的 M1052号墓,据其内出土的“虢太子徒戈”,知其为太子墓。太子使用的是重椁单棺,大体上亦符合“诸侯两重”的葬制。而发掘的M2011,是一座九鼎墓,墓中随葬的一件铜斧上铸有“太子车斧”铭文,同样是一座太子墓,使用的是单棺单棺,与“诸侯两重”的葬制不合。

从平顶山应国墓地的情况来看,应国墓地M1据出土的五鼎六簋的组合推测,属于大夫一级的墓葬,其所使用的葬具为单棺单棺;M95是另一座应国贵族墓葬,同样为单棺单棺。应国墓地是具有族坟墓特征的公墓区,葬具大多为单棺单棺,表明这里正是一处应国贵族的墓地。尽管还没有发现诸侯王的墓葬,但从大量的贵族墓来看,是符合西周的棺椁制度的。

东周时期,礼崩乐坏,反映在棺椁制度上,并不是全按照周礼来使用棺椁葬具。一般的大型墓,也就是在贵族墓中多出现两棺一椁的葬制。而在中小型墓葬中,多为一棺一椁或有棺无椁,这是中小贵族或平民阶层所普遍使用的葬具。仅极个别的中型墓内使用两棺一椁。如1983年在东周王城东墙外发掘的18座中小型东周墓葬,1座为两棺一椁,8座为单棺单棺,7座单棺无椁,另有一座洞室墓,内置单棺。其中的一座重棺单棺墓,是在椁室内并列两具棺木,为夫妻合葬墓。1975年在东周王城北墙外清理的一座春秋晚期墓,是一座与申伯氏或申之伯氏有关的贵族墓,使用的葬具为两棺一椁。在淅川下寺发掘的楚国贵族墓地,其中的M1、M2、M3,均系楚国贵族的墓地,葬具都使用了两棺一椁。当然,在大量发掘的东周墓葬内,有棺无椁和无棺无椁的小型墓仍占绝大多数。

此外,在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以土、砖代替木椁的新形式。在一些中小型墓内,出现了横穴式的土洞室墓,这种土洞,代替了木质的椁,或者不用横穴土洞,而用空心砖筑成椁室,以代替木椁。以土、砖代替木椁,是一种简省,从此创造出了另一种简便的墓葬制度。

从棺椁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棺椁从出现之初,就具有区别贵贱和等级的功能,从史前时期的对死者的特殊礼遇,到殷商时代在贵族阶层中普遍的使用,最后在周代在宗法制度下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备的棺椁制度。棺椁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我们了解先秦时期社会演进的一面镜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古代礼制从起源走向成熟的过程……

前面都有了篝火,开始三人在湖面上时李梅还不觉得怎么样,但此时孤身一人站立在此望向湖面远处,立刻有种难以抑制的强烈压抑感,一股被与世隔绝的恐惧从心底里生出,李梅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手电筒照射出去的光线上,试图分散这种难以驱除的不安与焦虑。

半个小时过后,巨大的古棺已在吕涛的砍刀下已是支离破碎。忽然间,吕涛发现棺前棺板上有一人物的雕凿头像。反观西周之前,殷商时期出土的一些文物,其中不乏配有西部雕刻或者纹式图案的,但是都显得苍劲古朴有余,顺滑流畅不足,而且性别特征明显,蚕眉圆眼,大鼻阔口者为男子,这是取材于皇帝四面传说,汉代之后的人面纹饰,以及雕刻,面部特征更为明显,男子的脸上有胡须。

“可以吃饭了……”

当前:第664/72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