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是条鱼全集》第50/76页


……

少林寺这个充满充满历史荣誉,在历代口口传播和文学描写中的英雄主义之地,禅宗祖庭之地,迎来了商业历史节点上的释永信。他和现在少林寺的作为,将清晰地记录在当下,记录在少林寺的黄卷里。”

据苏豫对在这篇文章的理解,释永信像是那个打开魔盒的潘多拉,又像是误开伏魔殿的洪太尉,于无意识中打开了不知会带来什么后果的盒子,之后所发生的种种,甚至于完全超出当年的预料。这不是某个人的力量,而是整个时代大潮所带来的必然。

而释永信,不过刚刚是承载这件事的那个人而已。

苏豫慢慢收回肆虐神游的思维,再次认真的看了看眼前这位大和尚。

正如那句话所说:“每一位成功者都有其过人之处”。眼前的这个人,无论你对他评价如何,无论有多少漫天流言在传播,你都不得不承认,这个人,确实很了不起。

只听释永信的讲话已经到了尾声。

“今天邀请的都是各界精英,我们请他们来,因为禅在不同领域中发挥作用。少林寺也沉淀了雄厚的禅文化,我们搭建这么一个平台,希望各位大师现身说法,以他们一生的所学所悟贡献给我们,为少林寺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为禅文化做贡献、做一些建设性的事情。

我代表少林寺衷心祝愿论禅圆满成功!祝各位身心康健、全家幸福、得大自在!谢谢!”

清风徐徐,掌声阵阵。

各位嘉宾、大师如何演示禅法不一而足,难以一一细讲。

苏豫等人也不是虔心修佛之人,对佛法更是一知半解,听着听着竟然觉得如云雾绕头,不知所云,也真是辜负了这禅宗圣地。

走出少林,方刚摇晃着脑袋,故作神秘的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破。”

说完就苦着一张脸,说:“唉,我真是晕了!看来我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一块不可磨的顽石,我是再也不愿意来了。”

苏豫对于佛的了解是个半瓶子水,就向方刚卖弄起来:“有自知之明又何尝不是一种佛性。佛有先天为佛,也有后天修行为佛。像方刚你,一颗赤子之心可昭日月,行事坦坦荡荡可对苍天,在我看来,才是最大的佛性呢!”

方刚听罢,如夏天吃了一个薄荷冰激凌般,心里那个舒服自在。

徐敏行对苏豫所说的则不以为然,打断说:“照你这么说,那修佛还有什么意义呢?那么多修行的人岂不是庸人自扰?”

苏豫摇摇头说:“非也,非也!像方刚那样的人是少数,更多的人是历尽尘缘苦难,在红尘里翻了几个滚,才慢慢醒悟。”

苏豫停顿了一下,说:“这么说吧,用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来说吧!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慧能则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都说慧能的理解要深,要高,这话确实不错。”

看几个人都聚精会神的听自己忽悠,越发来劲儿了,接着说道:“可是在我看来,能达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境界的人毕竟是少数,这需要先天的慧根,可是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而言,还是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

最后眼睛一转,总结发言说:“所以,我认为,千百年来,贬神秀,抬慧能是不对的。当然,一家之言,虚妄之处,我姑且说之,你姑且听之,哈哈!”

一番话虽然荒诞无稽,却也不无道理。

徐敏行、葛安柔等人一时陷入沉思。

方刚被苏豫一番话说的是晕晕乎乎,再一看两个女生更是被魔怔了一般,立刻用他出名的“金刚吼”大吼一声:“啰啰嗦嗦,快下山去了。”

众人被他的一吼一惊,然后一定神,“哈哈”大笑起来。

顷刻之间,从清净佛界走向烟火人间。

当天晚上,嵩山之坳,某山谷,“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

风生谷底,声来天外。

在群山之中,因势构建的多层次舞台大气、磅礴,两边的山峰镶嵌着灯光,仿佛悬挂在天空中的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亭台楼阁,碧树琼枝。钟声摇曳,流水潺潺。

苏豫一行四人端坐在佛墩上,在漆黑的暗夜开始了一场形式特殊的禅宗之旅。

开始的开始,是“叮咚叮咚”的泉水声,清灵自然,涤荡着心灵上的浮尘。

最后的最后,是“咿咿呀呀”的童声在一遍一遍的吟唱,“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音乐是谭盾的,舞蹈是黄豆豆的,创意是梅帅元的。

再加上超级的音响和超级的灯光,再加上真马真羊真功夫,还有那扬着鞭儿的牧羊女,那“咩咩”的羊叫声,还有那“滴滴答答”的流水声。

当前:第50/7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