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全集.com》第9/1080页


1、保存实力,欺软躲硬,招降纳叛的机会绝不放过,硬仗则是能不打就不打。只要手上有军队,就有和朝廷讨价还价的资本。

2、结交朝廷权贵,搞好人际关系;见风使舵,看朝廷眼色行事。

3、充分发挥部下才能,打仗他们上,功劳自己拿。

看到此处,是不是联想到了国民党的一些将领?其实任何时代都不乏这种会打“巧仗”的“名将”。不过老实说,刘光世招安的本事还是挺强的,收了不少流寇军贼,御下也有一套,比吕祉之流的书呆子强多了,这点还是值得学习的。

本色时刻:

光世以枯秸生穗为瑞,闻于朝。帝曰:“岁丰人不乏食,朝得贤辅佐,军有十万铁骑,乃可为瑞,此外不足信。”

尝入对,言:“愿竭力报国,他日史官书臣功第一。”帝曰:“卿不可徒为空言,当见之行事。”

杨存中(沂中)

忠的奸的都讲了,下面来谈谈有争议的。杨存中,本名沂中,因和赵构关系好,绍兴年间被赐名“存中”。他出身军人世家,祖、父都在与金人战斗中战死,靖康年间成为张俊的部将。杨存中作战勇猛,且颇知兵法,很快在张俊部将中脱颖而出。当时适逢张俊担任赵构的护卫,杨存中的所作所为给皇帝的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建炎年间是非常动荡的四年,杨存中无论在剿贼、平叛(苗刘兵变)还是抗金(明州阻击战)都有不错的表现,几乎每战都是冲锋在前,终于被高宗看中,执掌了宿卫亲兵。杨存中执掌御林军后,不仅出色的完成了保卫工作,还经常协助其他将领与伪齐、金兵作战。这样到了绍兴六年,高宗破天荒的将三衙(殿前司、步军司、马军司)全部交给杨存中掌管,显示出对他的高度信任(此时杨只有三十五岁)。

金人破盟后,杨存中参与了著名的柘皋之战,以长斧兵大破兀术的精锐骑兵。但之后因为张俊贪功,在进军濠州的时候中了金兵埋伏,杨存中指挥失当,宋军大败。班师回朝后,高宗毕竟和杨存中关系不一般,以柘皋之功抵濠州之败,依然给他加官进爵。

之后杨存中更是一路官运亨通,执掌了中央军政的大权,屹立不倒近二十年。直到金主完颜亮南侵之前,杨存中提出“备敌十策”,反而被步军帅赵密诬陷为“喜功生事”。杨深知赵构为人多疑,自己又掌权日久,于是主动提出辞职,这才算逃过一劫。

但此后数年宋金交战,宋军多有败绩,朝廷又几次把杨存中请出来做救火队长。杨毕竟是经历过大阵仗的,对很多军事问题有较精辟的见解,而且他资历最老,诸将听命,因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杨存中一直干到孝宗乾道二年才因病去世。

杨存中的战略偏于保守,比较注重防守,但战斗中往往身先士卒,表现十分勇猛。他协调能力强,善于处理与朝廷的关系,很适合担任国防部长一类的职务。除此之外,对军械制造也颇有心得,曾发明马皇弩,以补克敌弓之不足。

关于杨存中这个人,最大的争议估计就是他在岳飞案以及议和一事方面的表现了。杨是岳云、张宪的监斩官,本人又是张俊的爱将,与高宗关系很好,因此很多人怀疑陷害岳飞一事他也有参与。另外,宋金议和后,由于秦桧的迫害,很多大将纷纷被调离现役,唯有杨存中能执掌殿前司十数年而不倒,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与秦桧关系暧昧。

杨存中是否真是个奸臣,是个“髥阉”,本文不想做过多的讨论。这里只想列举一些事实:

1、杨存中曾多次制止同僚的杀俘行为,而此一行为在南宋将领中相当普遍,包括大名鼎鼎的韩世忠。

2、杨存中并不十分赞成割地求和的外交方针,曾强烈反对割让战略要地和尚原,并希望在金国“还旧壤,损岁币,复白沟之界”的基础上与其谈判。

3、杨存中爱才,曾维护李显忠、董先等将领。

以上种种事实表明,杨存中不太可能是秦桧、张俊之流的卑鄙小人,他之所以站在官方一边,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和张俊、赵构的亲密关系以及当时局势所限。即便如此,他在这个集团中的所作所为更多是“谋事”而不是“谋人”,宋史并没有把他和张俊、刘光世归入一类,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

总的说来,杨存中是一个比张俊更成功的政治军人,他能在不触动朝廷当权派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搞好军队建设。算来绍兴十一年的时候,杨存中不过四十左右,能有这么深的心计,令人佩服。

辉煌时刻:

大小二百余战,身被五十余创。宿卫出入四十年,最寡过。

(赵构)又曰:“杨存中之罢,朕不安寝者三夕。”

李显忠

下面介绍的是资历最浅的李显忠。此人原名李世辅,绍兴九年南归以后赐名显忠。他也是西军出身,延安失守,他与父亲李永奇不得已降金。李显忠少年英雄,得到兀术、刘豫的赏识,但他并不为所动,找到机会劫持金元帅撒里曷出奔。金人穷追,李永奇全家二百余口被害,李显忠仅率二十六人投西夏。

李显忠为报家仇,向夏主借兵反攻延安,将两个出卖父亲的汉奸剖腹挖心。但此时宋金已经议和,金归还黄河以南土地,李显忠于是舍西夏重归大宋。西夏军进行报复,反被李显忠打的大败。

归朝以后的李显忠,仕途并不顺利。首先他出道太晚,绍兴九年南宋诸大将都建军完毕,势力已成,李显忠无帮无派,难成气候。金人破盟后,朝廷居然把他归到草包刘光世手下,虽然也与金人打了几仗,但影响不大。之后秦桧主和,李显忠更是受到打压,一度被勒令退休。直到绍兴末年秦桧死后,得到杨存中推荐,才又重新出山担任池州军区司令。

金亮南侵,淮西主将王权胆小畏敌,节节败退,朝廷派李显忠取而代之,未到宋军即奏采石大捷。李显忠到任后,又派兵渡江,连败金兵,收复了淮西被王权丢弃的州县。

孝宗继位,主张派掌权,李显忠大显身手的机会便到了,被任命为北伐的主将。初期节节胜利,攻克宿州。但金兵很快组织大军反击,副将邵宏渊畏敌,部下纷纷逃窜,李显忠孤军奋战,独木难支,不得已弃宿州后撤,终于在符离被金兵追上,大败。此役士卒军械损失无数,北伐失败。李显忠承担责任,被贬官流放。

此后李显忠虽又被起复,主管马军司,但已无仗可打,最终终老于家。

李显忠在南渡诸将中算是寿星了,活到了六十九岁,但他的运气实在不能说太好。出道太晚,资历浅,又没有好上级提携,宋金之间的几次大战都没轮上,名气显然及不上其他南渡将领。三四十岁的黄金时期,又正值秦桧当权,白白的浪费了。好不容易等到孝宗继位,又遇到金世宗这个强劲对手,加上南宋军队已今非昔比,将才凋零,李显忠独木难支,军事生涯最后以一场败仗告终。相信他临死的时候,和刘锜一样都心有不甘。

辉煌时刻:

时有酋豪号“青面夜叉”者,久为夏国患,乃令显忠图之。请三千骑,昼夜疾驰,奄至其帐,擒之以归。

撒里曷在耀州,闻显忠来,一夕遁去。

当前:第9/108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