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臣记全集Zei8.net》第3/85页
我知道秋蕊口中的大人是内阁首辅秦太岳,正是两位公主的父亲---皇上亲封的瑞王的堂弟,而瑞王已于五年前病逝了。
陛下一直和瑞王伉俪情深,自瑞王仙逝后,一直郁郁寡欢,身体也每况愈下,更是经常犯心悸的宿疾。为此,朝中大臣们立储的呼声便高涨起来。
大魏朝如今只有两位公主,储位便在这二人之间展开争夺。秦国公主李微朝素来较少参与政务,但却似乎更的陛下喜爱,而且她占据着长女的身份,所以朝中以御史大人为首的一众人一直支持秦国公主。
而楚国公主李徽赢虽然好似并不是陛下最为宠爱的女儿,却时常被陛下派出去备兵防海,巡视河道,甚至考察各地方大员政绩,她办事的能力和手段也得到朝中大臣广泛的赞誉,甚至连陛下亦经常夸奖她。适才所说的内阁首辅秦太岳看来也是楚国公主的拥趸。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消息,再此之前我从未听人谈起过--秦大人支持楚国公主。
第六章 朝夕逢人谁可语(一)
次日一早,秋蕊回禀公主,朝会已散,秦大人在浴德殿中恭候殿下。
内阁首辅秦太岳年近五十,有着敦儒雅致的风姿。我对他颌首致意,退出了殿外,关好门,依照秋蕊的嘱咐在殿前侍立静候。
站在廊下,屋内的对话尚可以听的清楚。
公主泛着凉意的声音问候道,“叔叔这一向可好?我去了这半年,朝中的事儿多有劳烦您了。”
“殿下似乎还有风尘之色,要多休息才好。今日朝会上,陛下对着众臣工夸奖了殿下,很多人,似乎听出了一些弦外之音。”秦太岳的声音低沉悦耳,似暮色之中的连绵悠远的鼓声。
公主似乎含了一丝冷笑,“叔叔说说,他们都听出了什么?”
“各人听到的含义不尽相同,大致却可分为两派。一派人,认为陛下多次公开赞赏殿下的能力,想必是个立储的信号;另一派人,则认为陛下迟迟不肯立您为太女,却多番派您出去办差历练,是为了将来让您更好的辅佐大殿下,做个辅国的贤公主。而还有一众人,是为举棋不定左右观望者,那便不足道了。”
公主轻笑道,“恐怕愿意做墙头草的人数更多吧,这是好事。”顿了一下,迎着他的目光道,“叔叔不妨也选择站在大姐姐这一边,这样会有更多的人跟随过去。”
秦太岳好似很不解,并未出声。公主接着道,”大姐是长女,本就该立为太女。母亲虽说春秋还盛,但身子却是不若往年了,群臣屡次上书要母亲立储,母亲却思虑这么久,足见,她既不忍弃正统之长女,又不舍得我这个还算能干的次女。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推母亲一把。如能让朝中众人都觉得陛下一定会属意大殿下,对于陛下来说恐怕是始料未及的。未在意料中,便会心生疑窦。本月夏季宫宴时,百官朝贺陛下后,叔叔可授意朝臣们参拜大殿下,那些支持者和中立者一定觉得这是向大殿下表功的好机会。届时,此举定会让母亲十分不快,我们亦可拿大姐僭越一事来做做文章。叔叔,以为如何?”
“让陛下开始忌惮大殿下,这是个有用的办法。只是,仅这一项,也难撼得动她。”
“今年秋闱武选之后,宫里会再从中挑选新一批的侍卫官,倘若我估计的不错,以母亲现在的心境,她一旦起了防范之心,就会加意留心自己的安全,她一定会把武力最强的人都选在自己身畔,叔叔这时便可去进谏母亲,这样做的话恐怕保护大殿下建福宫的侍卫便会削弱,首辅大人如此关心大殿下的安危,不会让母亲更生怀疑么?”
秦太岳微一沉吟,“连环计,让陛下对大殿下失去信任,心生防范。”
“还不够。母亲一生都和父亲伉俪情深,只爱重父亲一人,她最不喜欢的就是大姐姐朝三暮四对驸马不忠。听说大姐近日又网罗了几个男孩子,我们不如索性再送她几个好的,让她镇日可以在宫里胡天胡地。母亲知道了,只会更加不喜。如若母亲惩罚她或出言申斥她,她又必定会装可怜来博同情,不过私下里总会有怨怼,我在她宫里安插了那么多年的人总会派上用场,只要她口出怨怼之语,我们便将其所说传到母亲耳中。如此,母亲对她只怕会更生芥蒂和嫌隙。”
秦太岳沉声道,“从外廷到内宫,明着捧她,实则是让她更快的失去君心,老臣省得。我即刻便去安排,定会按照殿下的意思办的妥当。老臣还有话提醒殿下,这些日子以来,殿下的风头出的也够多了,最近宜少言少动,无事便在宫中静心休养,多做些陛下喜欢的事,只当养性了。前朝有什么举动,我自会着人告知殿下,外面一切有我,务请殿下放心。”
公主沉默良久,似乎站起身来,朝秦太岳一揖,”叔叔交代的,我都记下了。”
秦太岳亦起身还礼,之后便道告辞。
公主送至门口,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不经意的道,“日前抄李诚的家,我见有一副仇十洲的贵妃晓妆,知道叔叔爱他的工笔,我已着人留下了,近日会送去府上。不值什么,给叔叔当个玩意儿吧。”
秦太岳闻言微微抬眼看她,眼中皆是笑意。他只低声道了谢,便躬身一礼,退了出去。
第七章 朝夕逢人谁可语(二)
秋蕊和我见秦太岳离去,便跟进了屋内。秋蕊关上门问道,“公主是打算对那位动手了?”
公主白了秋蕊一眼,“什么动手不动手的,我只是不想一味的耗着,我如今年纪也大了,万一母亲要赐婚,我应承了叔叔的事倒不好办了。”
秋蕊抿着嘴笑了一阵子,道,“公主还说呢,秦少爷真是惦记您,昨儿听说您回来了,今儿早起就让人送了信进来,他也有趣儿,这信倒不托秦大人给您。”说着从袖中取出一笺信来。
公主当着芳蕊的面拆了来,故意逗她道,“写的什么,念给我听。”
秋蕊一时脸色微红,一拧身跑远了些,“您又逗我,我倒是想念呢,可是那字认识我,我不认识它,学了这半天的读书,也只是认得几个常用的字,不做睁眼瞎罢了,您二位那高深的用词我可看不懂。”
公主收了笑,略微不满的看着她道,“你今年十七了,比我还大着一岁呢,别装作什么都不懂的。再有,让你没事的时候去看书练字,你哪样儿干了,怨不得管个重华宫都这么费事。”
秋蕊一点都不急,曼声道,“殿下您手把手教的我,我算宫中女侍里不错的了。宫里的规矩内监不能识字的,除了十二监掌印的和秉笔,佥书,下剩的那些也还不如我呢。”说着她瞥了我一眼,指着我道,”不过您看,总还是让您找着会读书识画的人了。”
秋蕊的话提醒了公主,她将那信笺展开扔给我道,“念给我听。”
我猜到此信是秦太岳的公子写给公主的,心里觉得十分不妥,却已将信接在手里,只好低头看去,登时看的我惊讶万分,心中一阵狂跳,我努力的稳了稳自己的声音,沉声念道,“细雨湿山茶,红艳小园香彻。记得隔年心事,又上元佳节。羹汤仍试小团栾,美意凭谁说。且待烟花散后,看月明微缺。”
我念完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禁不住看向公主,她面无表情,沉吟良久,随口问道,”会填词么?”
我无意她会有此一问,怔了会,才回道,“略懂一点,填的不好。”可这话一出口,我立即就后悔了。
公主漫不经心的道,“和一阕,仿了我的字誊抄好,别让我再费事写一遍。”
刹那间,我只觉得窘迫感铺天盖地般的袭来,令我无处藏身。
几日后,宫中开夏季宴。
秋蕊按照公主的吩咐,为她挑了件掐丝绯色流彩云锦宫装,式样和颜色都中规中矩。公主的头上也只挽了一支堕马髻,别了朝阳五凤挂珠钗。
虽并不富丽堂皇,在我看来公主却是俏丽似春日海棠,清素若八月芙蕖。
傍晚时分,一轮圆月初升。御花园中流光溢彩,宴席摆在太液池畔,碧波浩渺,烟柳云霞。我立于公主身畔,为她斟酒布菜,远远亦可听到湖心亭中传来的笙管丝竹之音。
长公主穿了件正红色镂金蜀锦宫装,头上一应只用金饰,灯火月光下更是灿然生辉华丽夺目,只是她身旁的赵梓昂神情落寞,大有郁郁之色,和她一身的天家富贵气派有些格格不入。
因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俱都受邀,我从高台上望下去,倒也有人头攒动之感。公主只安静的坐在长公主西侧的位置,静静的等候陛下到来。
我注意到公主在端起斗彩成窑酒杯时的一瞬,与台下坐着的秦太岳快速的交换了一个眼神,一仰而尽后,一层清浅的笑意弥散在她的唇边。
一时乾嘉帝驾到,所有人皆起身跪拜。陛下徐徐坐定,亦表示此虽为国宴,亦同于家宴,如今天下太平,民生富庶,皇室亦感念众臣工平素辛劳勤勉,望能与在座各位共襄盛举,永葆大魏江山百代万载。
众臣听罢,举杯与皇帝同饮杯中酒。秦太岳亦率众臣对皇帝赞颂不已,并行朝拜大礼。朝拜结束,众臣纷纷落座,宴席便告开始。
酒过三巡,忽听太常寺卿越众而出道,“秦国长公主敏慧仁孝,体恤臣工,堪为皇室表率,臣等感怀公主之德配天地,值此盛宴,愿恭祝公主寿运绵长福德齐天,千岁千岁千千岁。”
他俯身下拜,众臣也都纷纷起身,其中有即刻随他拜倒于地的,也有左右张望一番随众跪倒的,一时之间,竟有多半数朝臣都拜服于地,对长公主行二跪六叩之大礼。
公主安静的坐在位子上,神情恬淡,对朝臣的恭贺之举恍若未闻。我留意到陛下的手在碰触酒杯的一瞬凝滞了一下,而长公主却面露自得之色,俨然已在接受众人参拜。
众臣行礼完毕,陛下沉声道,“卿等是以何礼参拜秦国公主?”
太常寺卿拱手道,“臣以为秦国长公主乃陛下嫡长女,故以东宫之礼参拜之。”
陛下凝神片刻,冷冷道,“朕尚未立储,国朝此刻并无东宫。”
此时已有人越众而出,恭敬道,“陛下春秋正盛,然为千秋万代之基业,宜早日立储,臣等恭请陛下早日立秦国公主为太女,以正国本。”
我细看说话之人,长身玉立挺拔俊秀,乃是大理寺少卿裴炎琦,因他曾是乾嘉三十六年的殿试三甲第三名,且多次出入内宫拜见陛下,所以我认得他。
陛下眉间微蹙,已有一丝怒容,森然道,“立储之事,容后再议。但秦国公主此时并非储君,以东宫之礼接受卿等参拜,是为僭越。这是你授意他们如此行事的么?”最后一句话,却是对着长公主而说的,陛下并没转头看她,但语气中责备之意甚为明显。
此时众臣已听出陛下不悦,皆不再出声。长公主满脸惶惑的起身道,“儿臣,并不知道臣工们意做此举,这,并非儿臣授意,儿臣对此一无所知。”
此时公主的眉间浮上一层焦虑担忧之情,她起身下拜,对陛下恳切道,“陛下,臣工们乃自发而做此举,大姐并不知情,请陛下明鉴。”
陛下轻轻抚着手中的玉光杯,眼中的寒光恍若九天玄月,“她并不知情,那便是群臣的意思了,看来这僭越之罪倒委屈她了。”
长公主此时站在原地异常尴尬,额头上已有细细的汗珠冒出。我猜想她即便再不通庶务,也明白陛下已对她有了不满和猜忌。她思索片刻,不得已只好俯身拜倒,恳切请罪。
有片刻的沉默,皇帝并未叫起两位公主。半晌,她挥挥手,对垂头下拜的长公主道,“你今日操办宴席,也累了,下去休息吧。”
此刻整个园中异常安静,长公主闻言身子轻轻晃了一下,身旁的侍女急忙扶住了她。
我转首望向公主,只见一层清浅的笑意徐徐漫上她的眼角。
第八章 御前争赌最先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