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觉醒全集已完结》第125/231页


10月20日,内阁大学士们率领文武百官前往通州码头为忠武王萧弈天送行。十艘由五百料级漕船改装的首相临时座舰早已经准备就绪。三百名御卫队士兵将护卫着首相从水路前往塘沽换乘帝国海防军的重装舰队——更多的士兵和物资装备已在黎明时提前出发了。

“庆丰、信光,你们过来。”一只军靴踏在登船跳板上,萧弈天转过身来示意大学士们靠近。他从陈应龙手中拿过一个锦袋,郑重地交到于庆丰手中。“如果遇到什么内阁难以解决的紧急事务,把这份由我签署的密令交给黑麒麟的情报副官,他将听从你们的任何指令。”

“我等明白。”于庆丰伸出双手接住锦袋,萧弈天却并没有急着把手放开。“你们要记住,只有同时具备六名大学士的签名,这份密令才具有效力。另外,密令只有唯一一份,你们也只有唯一一次机会,不要随便滥用它——我希望,最好当我回到北京的时候,它还能完好地回到我手中。”

六名大学士一起低头表示遵从:“我们一定谨记您的教诲。”

“好吧,时间差不多了。”萧弈天向后退上跳板,向眼前数以万计的百官与民众挥了挥手臂。“我们该起航了。”

“请稍等,首相大人,请容许老夫与您一同前往西洋。”枢密院元帅戚继光突然上前一步走出队列,对萧弈天说道。

“戚帅?”首相一时间竟有些手足无措,“您……没有必要……”

戚继光爽朗地笑了起来:“忠武王大人是担心老夫年迈不能为国效力吗?昔廉颇年八十,尚食斗米、肉十斤,可披甲上马,诸侯畏其勇,不敢侵犯赵界。何况吾之未及六十乎?”

“戚帅,”萧弈天拉着他略往后退了两步,低声道:“如果国内没有您坐镇的话,我恐怕六名大学士不足以——”

“忠武王大人,”戚继光笑着打断了萧弈天的话,“老夫做了这三年的枢密院元帅,不过是权且为大人所代管罢了。您手下人才济济,是该让他们得以砺练的时候了。至于老夫嘛,也该乞骸骨回乡享享清福了。”

萧弈天沉默了片刻,又道:“老元帅是再造帝国的功臣,您如果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自然不会勉强。不过路途遥远险阻,您就没有必要去西洋了吧。此番巡视的主要任务是对外藩扬武宣威的同时探知了解敌情,只需弈天一人便已足矣。”

“我此去西洋倒不完全是为了公务。”戚继光回答道:“老夫是想去西京拜祭一位故交。”

“哦,”萧弈天不由大感兴趣:“老元帅这是第一次去西京吧?不知您的那位故交是?”

“你一定和他熟识的。”戚继光笑道:“他就是您在西洋军队服役时的导师,前西洋行省总兵俞大猷将军。”

萧弈天一怔,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戚继光,几乎对自己的耳朵产生了怀疑。“您认识家师俞大猷将军?”

“正如先前所说,我与尊师是故交旧识。”戚继光拍拍年轻首相的肩膀,两人一起慢慢走上座船甲板。“俞大猷将军生前曾经写信向我介绍过您——那是五六年前的事吧。”

“是么?”萧弈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那么……恩师对您说了些什么?”

“不算太多。”戚继光的脸上始终带着慈祥温和的微笑,“但足够让我下定决心——当您的特使来到天津寻求蓟州军的支持时。”

一个闪烁在萧弈天的眼中转瞬即逝,惊讶的首相转过头注视着老元帅的双眼:“那么您也知道龙渊阁吗?”

戚继光仰起头望着穹空中变幻莫测的云彩,眼中浮现起一丝神往的朦胧:“龙渊阁?那是一个流传很久的秘密了,一群隐姓埋名的英雄们遵照于谦总督的遗愿在黑暗中默默地世代守护着我们的帝国……”

“您也是组织中的一员吗?”萧弈天忍不住问道。

戚继光微微一笑:“我们该走了,忠武王大人。”他朝着船上的水兵招招手:“起航!”

第一节 以神之名

我听见好像众生的声音、众水的声音、众雷的声音,说:哈利路亚!因为我们的主、全能的上帝为王了!

——《圣经新约若望默示录19:6》

西元1587年12月5日,大明南京,帝国海军造船厂。

伸出轻柔手指拂动群帆的依旧是那曾经目送郑和舰队六下西洋的清风,将巨舰放在臂弯中有节奏晃动的依旧是那见证过千古王朝兴衰成败的海浪。时过境迁,当年的王侯将相早已如光影幻尘归于空寂,不变的惟有世代延续不灭的人心。

荒芜了超过一百五十年的港口护波堤已被重新加固,上千块五尺余长两尺余宽的条石交错叠砌成相互咬合的鱼鳞状,彼此之间以铁汁浇铸的燕尾榫栓相连;在过去漫长岁月中淤塞积平的船坞也进行了彻底的掏挖清理,水闸阀门换上了簇新发亮的青铜铸件,坞底用来支撑船体龙骨的排桩都是年初刚从安南运来的上好木料。此刻,沿江并列的十二座巨型船坞当中,即将驶出船厂服役的第一批重型战舰已经完工,它们很快将加入帝国无敌舰队的战斗序列,在世界各地捍卫大明的利益和荣耀。

“每座船坞各长二百五十步、宽五十步,最大吃水深一丈六尺,能够生产八万料以上的宝船级超重型巨舰。”停泊在江面中央的帝国舰队旗舰前甲板上,林振衣不无得意地向帝国首相萧弈天介绍道:“跟这些靖海侯时代留下的大家伙相比,西洋行省最大的造船厂也只相当于小水塘一样。到来年春季,江北十八座形制略小的船坞也将能投入使用,其生产能力也都在两万五千料以上。这样一来,南京龙喉造船厂将具有每年九十艘的共工战舰生产能力。”

“九十艘是么?”萧弈天放下手中的千里镜,沉吟片刻之后说道:“这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实际需要和军费承受能力了。对一贯奉行精兵策略的帝国而言,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这一批共工战舰下水之后,就没有必要继续满工生产,每年二十四艘已经足够了。其余的生产能力可以用来接受包括瓦尔基里雅在内各特许状商会的订货。”

“遵照您的命令,忠武王大人。”林振衣右手抚胸略作躬身致意,接着继续说道:“如您所愿,我们的人员正在全力开发新型的帝国主力战列舰——比共工级更为巨大、更为快速、更为强大的海上霸王,其原型舰将在一个月后开始铺设龙骨。”

“很好,”萧弈天将千里镜递给侍立在旁的陈应龙,“但并不仅仅限于重型战舰。帝国舰队将有必要在不同的海域执行各种不同的任务,对战舰的性能要求也就截然不同。我的海军将领们会在起航之间交给你一份详尽的说明。除此之外,还应当与军器局的专家联合开发出更强大的武装,令帝国的现役战舰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率。嗯,先不提这个,我还有个更重要的问题:让你们组织开展的移民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您一定会对此满意的。”林振衣立刻回答道:“在南直隶总督府的大力支持下,商会已经在海外建立了多座殖民城市——淡水城,自福州去海上东南六百里,城方四十三里,人口十万户,筑有石城;台湾城,泉州去海上东南七百余里,城方三十六里,人口七万户,筑木垣;琼州城,广州去海上西南一千两百余里,城方四十七里,人口九万两千户,筑有石城。这三座城市都建有供两千料海船停泊的港口,预计每年可以接受新入移民共两万一千户。这个数字对帝国强大的运输能力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每户移民可以领到多少安家资财?”萧弈天刻意地加重了语气询问道,“我希望听到真实可信的数字!”

林振衣从袖筒里摸出几张密密麻麻写满小字的绢书,飞快地从中挑出一张念道:“凡自愿迁往淡水、台湾、琼州三地之一的移民,我们都按人头无偿提供了半年口粮:依制为大口三石六升,小口一石八升,五岁以下不予发放。此外,我们还无息长期租借给每户移民生铁农具一套、耕牛一头、稻谷种籽三百斤,以供他们尽快开展生产自给自足。据我们派往勘察的人员回报,以上三城气候湿热土壤肥沃,新垦田地即可达到一年三熟。除此之外,棉麻桑糖等经济作物生长也十分茂盛,相信两年之内移民们便可实现丰衣足食。”

当前:第125/23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