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全集.com》第460/482页


“我知道。”林恩回答说,“站在民族立场上,这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但愿如此。”古德里安低语道。

穿过从隆冬沉睡中苏醒的山林和沃野,车队最终抵达位于慕尼黑南郊兵营附近的一处开阔地带,士兵们已经在背靠树林的坡地上安放了遮阳棚和座椅,正对面的沃野被不算宽敞的河流一分为二。尽管受到了来自内阁、国会及民间的一些质疑和压力,林恩和军队高层仍决定沿用原野灰色的传统军服,仅仅在样式和徽章上进行小幅改动。看着这些戴着短檐军帽或船型便帽的军人在身旁走动,即便没有携带熟悉的制式武器,林恩仍感觉温暖踏实,在他的脑海深处,奋战在1945年的那些经历依然是此生最宝贵的记忆。

日已高升,遮阳棚下除了民主德国的军队将领和高级官员之外,还可以看到许多活跃在外交界的面孔,美国、英国、法国的驻德大使及武官,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国驻慕尼黑的领事及部分军事代表,但并不是每一个国家的外交人员都能收到这场非正式演习的参观邀请。实际上,苏联阵营以及那些无关痛痒的国家的外交官员都被排除在外。

预定时点一到,现场气氛肃然,隐约间已能够听到来自远方的机械轰鸣声。由于战争的摧残和占领国的掠夺,民主德国的工业、经济、军事几乎都是从零开始的,但他们拥有六千万勤劳严谨的国民,拥有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德国工业经济的恢复速度让每一个见证者都感到惊讶和钦佩,而基于众所皆知的关系,这个国家的军事动向同样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工业博览会上大肆宣传和推销德制军工产品已是一个颇有含义的信号,接到邀请的外交官员们不免对自己即将看到的事物充满好奇。

在人们的期待和揣测中,来自后方的轰鸣声很快由轻微变得明晰,率先出现在视野中的是六架排组成V字编队的BF-109战斗机,这种曾被视为德国空军象征的经典机型在这个喷气式战机不断涌现的时代已经落伍,但几个月前还仅有几架侦察机和运输机的民主德国军队能拿出这样的装备就相当不错了。这些BF-109在几百米的空中盘旋着,德国飞行员们并没有展现他们的高超技巧,而是默默演绎着“争夺制空权”这一不可或缺的环节。几分钟之后,四架Ju-87从高空俯冲而下,用它们极具代表性的啸声演绎“对地攻击”。就在现场观众们纷纷揣测这些战机的型号和来源时,两架FW-189从树林上方低空飞过,螺旋桨扬起的气流卷得遮阳棚啪啪作响。这种“非主流”的双发飞机与大名鼎鼎的FW-190同由福克・沃尔夫公司研制,1938年7月首次试飞,1940年交付空军使用,二战时期共生产了800多架。FW-189的研发初衷是战术侦查/炮兵校射机,在服役过程中,德军发现这种三人座双尾?阈头尚衅鞑唤龇?合预期要求,其灵活稳定的低空飞行性能和出乎意料的抗毁性能还非常适合执行一些诸如搜寻、猎杀占领区游击队的作战任务,并为此进行了一些成功的改装。随着这两架FW-189的登场,寂静的树林中突然响起隆隆炮声,演习用的烟雾弹在开阔田野中标示出主要战场。紧接着,二十余辆四号坦克、三号突击炮协同半履带式装甲车风驰电掣地冲下山坡,装甲车的车厢里隐约可见全副武装的战斗步兵,这种借助战斗车辆实施的快速突击是二战时期的剧的拿手好戏,战术本身并不能让现场观摩者感到讶异,让他们瞪大眼睛的是这些装备本身。要知道盟国和苏联占领德国之时已经不厌其烦地“清扫”了这个国家,使之不再拥有坦克、突击炮等重武器,因盟军之需而组建的德国防卫军虽重获了一些装备,但苏联占领德国之后,这些武器便被收缴和销毁,民主德国军队建立时甚至没有一辆像样的装甲车。在工业设施近乎全毁的情况下,想要造出一辆坦克也即意味着钢铁、轴承、火炮、电气等方面的关键企业已经重新投产,那样的话德国工业的恢复程度要远比人们看到的还要迅速。另一种更为现实的可能则是德国从早先进口了这些武器的国家购回它们重新装备军队,维系它们运转需要配套零部件,而为了这些零部件建立生产线意味着德国军队将继续采用第三帝国时代的武器装备体系――这种推论将人们的思路引向深邃莫测的结论!

速度是闪击战的绝对精髓,冲出树林的德国战车及车载步兵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占领了河流南岸的目标地域。在这之后,九架容克-52编队飞抵现场,它们在河流对岸的开阔地带投下近百名伞兵,这些伞兵落地后迅速构成环形防御,而他们基本上只使用两种武器――MP44突击步枪和MG42,自动枪械提供了高密度的火力输出,给人以很强的场面控制感。到这时为止,德国士兵们充分展现出了他们纯熟的技战术技能,而行家们除了感慨废墟上重建的德国竟能如此迅速地组建精锐突击部队之外,并没有看到期待中的新鲜事物。悬念并没有持续太久,在伞兵巩固空降场之后,两架Fa223龙式运输机飞过树林,一架吊运着安装有MG42的VW82军用桶车,一架吊运着105毫米步兵炮及弹药箱。它们平稳地飞抵伞兵空降场,以空中悬停的方式卸下吊运物资,伞兵们熟练而敏捷地将桶车和步兵炮投入“作战”。在此期间,以轻型坦克底盘改造的工程车出现在地面突击部队一侧,工兵们只花费短短几分钟时间便在河面上架设了一座简易浮桥,坦克、装甲车和步兵们迅即渡河,与空降伞兵们会合一处,顺利完成了这次空地协同的“闪电突击战”。

第63章 联合力量

如林恩所愿,缜密、连贯、流畅的“闪电突击战”一举震动来自各个国家的观摩者,面对精彩粉尘的场景,他们怕是只恨自己没有一双可以代替摄像器材的眼睛。很显然,这场军事演习模拟了法军近期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并用德式战术对法国人困扰不已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军演结束之时,来宾们纷纷起立鼓掌,而每个人脸上的表情不尽相同:持惊讶态度者最多,但有些人只是单纯地感到惊讶,有些人是在思索惊讶背后的政治军事问题;有些人满怀钦慕,有些人忧心忡忡――这里面就包括了德国内阁总理威利・施托克的副手、不管部长(不专管一个部,出席内阁会议,参与决策,并担任政府首脑交办的特殊重要事务)托马斯・温格特。如愿得到了单独谈话的机会,温格特对林恩阐述了自己的担心,他认为这场军事秀很可能对民主德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并对这种影响作出了结论性的推测:“如果人们觉得德国将重新走上军备扩张的道路,他们可能自发抵制德国产品,进而影响到本国政府的一些外交决策,而我们目前的经济贸易还十分脆弱!”

“您的担心确实很有道理,我们事前也进行了充分的考虑,这算是一次小小的冒险和试探,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人们是更担心德国的崛起还是希望一个适当强大的德国来充当西方世界的屏障。”

在这个问题上,林恩可不是盲目自信。在原先的历史时空里,德国武装部队在二战结束后被解散,美、英、法、苏四大国达成协定,打算永久性废除德国军备。然而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和苏联之间的关系日益恶化,美国转而支持联邦德国重整军备,以便在欧洲同苏联展开全面对抗。1950年,在美国的暗示下,法国总理勒内・普利文提出了组建一支“欧洲军”的构想,力图把前第三帝国武装部队名正言顺地转变为西德国防军,使其充当对抗苏联军事集团的骨干力量。西德首任总理阿登纳对此心领神会,授权前德国陆军中尉布兰克协调同西方占领军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秘密进行重整军备事宜。由于希特勒的将领们具有丰富的对苏作战经验,驻德美军释放了大批前第三帝国军队中的战争罪犯,并设法使其成为将来西德国防军的主导力量。前德国装甲兵将领哈索・冯・曼陀菲尔在联邦议院同布兰克一唱一和,积极推动了建军议案通过;在柏林战役中试图解救希特勒的前德国装甲兵上将瓦尔特・温克受命前往阿根廷,招募前国防军将领、军官和党卫军军官回国报效;前德国军队参谋长弗朗兹・哈尔德上将也被驻德美军战史局招募并兼管情报工作。不久,西德建立起了一支由50万军人和17万文职人员组成的军队,其陆军多为重型装甲师,空军加入到北约综合防空体系当中,海军严密监视波罗的海,为北约船只护航,并将苏联的波罗的海舰队视为假想敌。1957年,第一批5个西德师补充到北约武装后,北约高层意识到必须让德国将领进入高级指挥层。当时法军的主力被派往了阿尔及利亚,急需德军接手中欧防务,于是法国提议由一名德国将军来担任北约中欧地面部队总司令。结果,59岁的前德国陆军中将、曾经在隆美尔手下任参谋长的汉斯・斯派达尔成为北约的第一位德国指挥官、部署在西德的美、英、法部队都处于他的指挥之下!

温格特的处事原则使他更像是一个老好人而不是强硬派,这也是林恩用肯定语气做出回答的重要原因。在他的坚定目光下,温格特果然作出了退让:“好吧,但愿您的判断是正确的,同时好意提醒您,我们的许多议员都缺乏冒险精神,他们希望德国能够获得至少二十年的和平时光。”

“我何尝不是这样希望呢?”林恩答道,“没有强大的国力做后盾,我们的军队根本无法应对一场战争,而我们的潜在盟友们完全缺乏与敌人正面交手的信心,所以只要敌人愿意,他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重新占领德国,将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变成灰尘!现在,国会没办法提高目前少得可怜的军费预算,而我们不想坐以待毙,那就只能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整顿军备。对于这样的良苦用心,我相信议员们会理解的,民众也会理解的。”

在林恩一如闪电突击战般流畅犀利的语言面前,温格特无以反驳,他低头抚摸着黑色礼帽的帽檐,放低声音说:“我们进行这样的冒险虽是迫不得已,但考虑到潜在的可怕后果,我强烈建议您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性措施。”

“预防失败?嗯……”林恩耸肩道:“好吧,我会慎重考虑的,并请替我转达对总理阁下的问候,祝愿他健康、愉快!”

“当然!”温格特告辞离开,而在这之后,古德里安与南部军区司令官约瑟夫・哈尔佩将军一起来到林恩跟前。这南部军区涵盖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和巴登-符腾堡两州,主要兵力是第3步兵军及一些营团级的独立部队,还有一个秘密组建的装甲教导团,拥有34辆坦克、7辆突击炮、22辆自行火炮和48辆装甲车。这样一支弱小的装甲力量在大规模军事战争中微不足道,却承载了德国重整军备的希望――目前德国陆军一多半的装甲兵都在这个教导团接受过训练,将领们也只能利用这支装甲部队实践自己的新战术理念。此次特殊军演中,担当正面主攻的部队便由该教导团抽调。

林恩面色平和地与哈尔佩握手:“这次军事演习非常成功,将军!”

哈尔佩毫不居功地说:“它的成功首先在于策划――顾问部的策划漂亮至极!”

这份赞誉指向古德里安的军事顾问部,而后者对策划的真正来源心知肚明。

“没有状况理想的部队和武器,再好的策划也只是策划。”古德里安说,“今天不仅是外国的官员和同行感到吃惊,我们自己也有许多人为教导团的实力揉眼睛――尽管它只展现出来一小部分。”

哈尔佩微微一笑,旋即恢复了严肃的表情,他伸手做出邀请姿势:“总统、元帅,部队已经在树林后面重新集结好了,随时可以检阅。”

林恩示意哈尔佩引路,自己与古德里安并肩而走。如今民主德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是老迈稳重的冯・魏克斯元帅,出于对国际形势的顾虑,他个人并不赞成举行这样一次用意特殊的军演,尽管没有阻止林恩和军队内部的支持者最终实行,他仍以缺席观演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对于这一点,林恩并没有太多的忧虑,毕竟1881年出生的老帅已近七旬,精力、反应以及身体状况有明显的衰弱迹象,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执掌军队的重任必然落到古德里安等这些资历、威望、能力都不缺的后辈手中。至于63岁的约瑟夫・哈尔佩,年龄方面并无优势,之所以能够在民主德国出任军区司令级的重要职务,关键是在动荡时期跟冯・魏克斯一起支持林恩及复兴党势力。当然了,哈尔佩的军事得分也不低,这位出生于德国威斯特法伦的军人至今已度过了41年的戎马生涯,一战时期表现英勇,获得过黑色战伤勋章,战后留在国防军负责军队的裁减及人员遴选工作。1931年至1933年期间,根据苏德密约,在苏联喀山的装甲兵学校学习,回国以后参与了德国装甲部队的组建工作。二战爆发后,哈尔佩作为装甲旅指挥官参与了入侵波兰的军事行动,1940年春转入温斯多夫装甲学校任校长;1940年10月,他担任国防军第2步兵师的指挥官,次年1月出任新组建的第12装甲师师长。巴巴罗萨行动初期,哈尔佩和他的装甲师皆没有出彩的表现,直至1942年7月出任中央集团军群第41摩托化军军长职务并觐升装甲兵将军,在莫德尔的指挥下开始了一段属于自己的辉煌――在尔热夫、火星行动、库图佐夫等战役中,哈尔佩被委以重任,凭借灵活机动的战术给对手以重创,逐步成长为第9集团军的第二号人物,倍受莫德尔的信赖和重用,屡次在重要战役中担任前线总指挥官,凭借出色的战功而晋升一级上将。可惜个别人的努力无法改变战争大势,莫德尔成了“救火队长”东奔西跑、四处堵漏,哈尔佩指挥A集团军群也不顺利,在败给苏军名将科涅夫之后遭到解职并转入预备役。1945年,莫德尔元帅所指挥的B集团群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曼陀菲尔将军上调到柏林战区,空出来一个职位,莫德尔立马想到了闲赋在家的哈尔佩。哈尔佩再次回到莫德尔的麾下,指挥着第5装甲集团军参加了艰苦的西线防御战,此时德军的坦克损失殆尽,没有补充,也没有燃油,第5装甲集团军早已名不副实,哈尔佩忠心耿耿地率领着残部跟随着莫德尔的B集团军群撤往鲁尔工业区,在那里被盟军包围。不久,鲁尔战役结束,莫德尔自杀,包括哈尔佩在内的二十多位德国将军在鲁尔合围圈中被盟军布莱德雷所部俘虏,失望地结束了他们的二战之旅。在东西方阵营之间的战争爆发之后,哈尔佩于1947年回到德国,就任德国防卫军第4兵团司令,在欧洲盟军司令部的指挥下进入波兰作战,在1948年的盟军大溃退中被迫给美英法军队让路,以致于陷入苏军重围。由于苏军当时实行了分化瓦解的策略,哈尔佩和他的部队在解除武装后得以返回德国,接受德国傀儡政府委派出任萨克森地区的治安部队长官,后因同情支持抵抗者而遭解职。

步行穿过树林之后,林恩在另一片开阔地带见到了参加演习的官兵,两百多人列着整齐的队伍,在坦克战车的衬托下,他们所展现的精神面貌要比林恩几个月前视察的任何一支德国部队都好,其装备情况也有明显的改善――这既得益于军工企业的恢复,更仰仗于来自帝国方面的援助。进入1950年以来,北欧帝国已秘密向民主德国提供两万多支自动步枪、上千门火炮、四百多辆战车、近百架飞机以及数以十万计的弹药,这对于经济财政状况不慎理想的民主德国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援助,也让德国军队摆脱了用纸板进行装甲训练的窘境。此外,北欧帝国提供的生产设备也对容克斯、迈巴赫、毛瑟等知名军工企业的重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帮助作用。容克斯的飞机发动机比预期早了七个月投产,迈巴赫的汽油发动机较预期提早了四个月,毛瑟公司也已秘密开始量产MG42。仅靠这些还远不足以使新德国获得与宿敌直接对话的实力,可它就像是注入发动机的液氮,瞬间提升了这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让这个民族加快了走向光明未来的步伐,由此在机械磨损方面带来的小小副作用可以选择无视……

走到官兵们视线正前方,林恩以昂首挺胸的端正军姿稳稳站定,年轻俊朗的脸庞上展现出军人才有的刚毅气质,坚定的眼神能够让人清楚感受到他内心力量的强大。在不借助任何扩音设备的情况下,在这敞开的露天环境中,他用足够洪亮的声音让每一个人都全神贯注于自己的讲话:“德意志的将士们,你们今天的表现令我感到无比骄傲。国家以你们为荣!人民以你们为荣!此刻,我们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呼吸着新鲜自由的空气,心情平静、无所畏惧,相较于战争岁月那些不顺利的时光,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更应该好好珍惜――如何珍惜?这与你们珍惜心爱的姑娘是一个道理,保护她、爱护她、照顾她,不让她受到外人的欺辱和引诱,更要让你们的情敌望而却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林恩拍胸脯、攒拳头,最后指了指自己的头脑,如此简洁明了的讲话征得无数的钦慕眼光,而俊朗阳光的气质、平易近人的风格、睿智坚韧的品质等积极因素共同构成了属于林恩的独特人格魅力,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将为他赢得无尽的人生财富。

第64章 希式手腕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军事演习结束后,德国军方安排受邀宾客返回慕尼黑市区,然后在新的慕尼黑国际酒店为他们举行了一场别有用心的午宴。这场午宴的主角可不是精彩军演的策划者或参与者,而是容克斯、福克、毛瑟、保时捷、梅塞施密特、莱茵金属、克虏伯等德国知名军工企业派出的代表,他们之中包括了费迪南德・波舍尔、库特・坦科、路易斯・施坦格等好几位在业界享有盛名的技术专家。

正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段历史,二战结束之后,曾经为第三帝国发动战争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撑的德国大军工企业都受到了非常严厉的惩罚。它们不但遭到强制关闭,生产设备也被盟国和苏联掳走或者拆毁,以致于一些拥有百年历史的老企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们中的大多数仍利用两大阵营直接对抗产生的“夹缝空间”生存下来。盟国在败势之下与苏联签署停战协议,这使得整个西方世界都处于东方威胁论的阴影笼罩之下,人们不仅没有抵触、遏制民主德国重整军备的行动,甚至持有一种自私的支持态度。也就在美法两国签署巨额贷款协议之时,美国国会批准了一项对德提供贷款的议案,虽然贷款的总金额只有法国的四分之一,但考虑到二战结束只有短短几年时间,而昔日美国资本又对第三帝国的军事崛起到了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贷款议案的批准充分反映了美国政府及民众的思想转变,亦成为西方各国政治立场的一个“风向标”。在这之后,除了各种名义的投资、贷款之外,不少国家特别是德式武器的传统使用者都向德国的军工企业开出了二战结束后的头笔订单――武器弹药采购、装备维护修缮、军事训练指导等等,瑞士更是以1400万克朗的价格购入了豹式坦克的生产技术,这笔合同立即让保时捷公司获得了重启柴油机生产线的宝贵资金,克虏伯也连带获得了75毫米长管火炮的订购合同;荷兰、瑞典长久以来一直对德国海军的XII潜艇技术抱有强烈兴趣,它们由于战争影响而无法拿出足够的现款来购置潜艇,而各取所需的立场最终还是促成了三国之间的合作,德国的造船厂将为荷兰和瑞典改造升级现有潜艇……

在主办方的刻意安排下,午宴现场更像是一个非正式的洽谈会。有了之前的军事演习作铺垫,各国外交官员尤其是肩负特殊任务的武官、特使们都以积极态度与德国军工行业的代表们进行交流、沟通与试探。至于这些德国工厂昔日制造的武器杀死了多少本国军民,仿佛是过了法律追究期限的案子,被人们大度地丢进了历史的垃圾箱。然而,法国、比利时、荷兰这些曾在二战时期受到德国占领统治的国家,在那段黑暗时期被迫为德国生产军用品,为了实现标准的统一,德国军工企业就曾派出技术人员前往这些国家进行监督,没准当时就与特别的方式与如今这些国家的官方外交人员见过面。仇人见面本该是分外眼红,他们却各自手举酒杯相谈甚欢,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一件事!

基于各人眼界、判断有高有低的缘故,外交官员们的意向不能完全代表本国政府,但这至少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参考。午宴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包括人物之间的相互谈话、独处时的表情神态以及个人的档案信息、基本评价都被收集整理好送到林恩面前。正如国家形势和政府立场所指,刚刚获得大宗美制武器的法国人故意对德国的闪电突击装备表现得不屑一顾,其实是既好奇又心痒,特别是对德制双旋翼直升机的战场输送能力充满兴趣;英国方面对德军的精锐力量感到十足的震惊,在当前的格局下,他们全然不必担心德国人会卷土重来威胁英伦三岛的生存,但天生的保守让他们格外谨慎,似乎已经早早担心起德国军事力量的再度“爆发”,因而打探远多于合作;美国人的思维比较直接,他们同样对德制双旋翼直升机的表现充满兴趣,并对双方就此展开合作进行了探讨。

对于这些西方强国的态度,林恩毫无意外之感,毕竟一个国家的国力有限,即便是美利坚这样的超级强国,也不可能在每一项技术上投入重金,而是依据自身情况分清轻重、作出取舍。参考本营描绘的战略计划,德国在未来十年将以恢复军工基础与保持尖端技术两路并进,前者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后者则必须依靠成体系的工业设施,而经过这几年来的反思与钻研,帝国高层为优先发展的尖端装备重新排序:核武器、制导火箭、喷气式战斗机、火控雷达、高速潜艇以及新型坦克,而在林恩的计划里,远程火箭必须列入这份清单。决策的取舍固然意义重大,如今决定未来的首要因素却是德国军工业的恢复、发展速度,在德国自身经济环境和政府财力无法提供充足动力的情况下,竭尽所能地获取国外资金和资源已是毋庸置疑的策略。

接下来的时间里,林恩开始静观外界反应。不出所料,尽管德国军方对演习现场采取了非常严格的保密措施,消息还是很快变得人所皆知。惧怕苏联的国家和民众普遍视之为用荆棘制造的围栏――虽然有可能危及自身安全,却能够相对有效地抵御与文明世界对立的“异类”侵袭;苏联阵营的舆论毫无新意地抨击了“德意志军国主义的复苏”,不但指责民主德国政府和军队高层重新走上危险道路,更暗示新德国的领导层遭到第三帝国残余势力的影响乃至腐蚀。除了义愤填膺的政治评论,苏联方面亦以军事手段表明强硬立场:莫斯科宣布第2、第5、第11近卫坦克军已率先列装新型战斗车辆和支援装备,另有22个步兵师升格为机械化步兵师,苏联陆军的机械化程度和战斗力由此获得大幅提升,而新编的第1空降军也在乌克兰地区举行了大规模的实弹演习。由于苏联军队在战场直接对话中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他们的军事动作在西方世界引起一阵恐慌,不少人斥责德国军政高层正激怒好容易平静下来的“红色野兽”,但也有许多人意识到德国的军事整备并不是引发苏联威慑的根本原因,因而德国受到的外界压力并没有预想的那样大。可令林恩啼笑皆非的是,保守的内阁总理威利・施托克得到消息后连夜来到自己的住处,要求停止明面上的军事扩张,并由军方对外界作出妥协性的解释。对于施托克这种病急乱投医的庸招,林恩自是不会采纳,他一面因循利导地进行解释,一面假意同意德国的军事整备将尽可能避开敏感内容,但德国政府必须拨出一笔专项经费来弥补军队和军工企业的损失。希特勒模式的敲诈勒索果然奏效――施托克如获重释地许诺将尽可能说服国会,而林恩却没有收手的打算,他的鱼饵很快诱来了“猎物”:法国政府派来了一个军事代表团,接洽协商德法两国合作开发直升机项目有关事宜,依照帝国大本营提出的建议,林恩授意内阁谈判代表开出条件:法国方面出资,德国提供技术和装备,一年之内为法国军队装备至少四个闪电突击营,德国方面无偿提供军官和士兵的训练服务。经过讨价还价,法国决定采购德国的双旋翼直升机、以VW82为基础改造的伞兵战斗车、105毫米口径的伞兵支援火炮、装配75发弹鼓的MG42以及MP44突击步枪。根据双方协议,组建这支闪电突击部队的全部费用为1350万美元,按照40年代末期美国提供军援的折算标准,这相当于组建两个榴弹炮团的耗费。

除了法国,翘首以盼的德国军工业界还迎来了另外两位颇显意外的买家:美国,综合实力独步世界的超级强国,拥有冠绝全球的工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军队保障能力令各国羡慕,但在陆战战场上屡败于苏军之手;匈牙利,苏军占领区全民公投中唯一与德国同获自由的国家,国力虚弱、百废待兴,在二战时期与德国结盟并受到保护,因而有着错综复杂的民族心态。

从步兵枪械到原子弹,美国技术基本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民主德国军工业能够赢得美国军方青睐的仅有重型坦克一项,但分三个批次交付1200辆重型坦克让德方谈判代表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连林恩也大吃一惊;匈牙利无法负担组建空降部队的高昂费用,少量精锐伞兵对于他们保卫广袤的国土来说意义不大,他们在表演性质的军事演习中看到了德国军备的复苏势头,尽管获得了美国政府的贷款并以此购入了美军仓库里的积压武器,他们仍打算购入德式装备组建一支精锐的德械部队,费用以国内的铝土、煤、铁矿藏资源交换。

第65章 急火燎烧

当前:第460/48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