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元首全集.com》第173/174页


当然隆美尔的的装甲部队在英美联军的炮击下也是有一点损失的,但是英美联军的炮群一开炮,他们的目标也是暴露了。早就等待在空中的fa223直升机群就对着英美联军的炮群猛扑过去。fa223上的火箭弹对所有的大炮都是致命的威胁。英美联军的大炮在德军的直升机攻击下顿时全部哑火,猛烈的爆炸在英美联军的炮兵阵地上此起彼伏。
凌晨 3时,双方的飞机飞临阿拉曼战线,开始了盲目的轰炸,双方的飞机都是从别处飞来的,只能大概地乱炸,效果也是差的没有办法。
双方的重型轰炸机首次在夜里对对方发起了大规模的空袭,隆美尔的德军装甲部队已经冲出密密的雷区。英美联军的轰炸机一边要面临空中的德军的飞机攻击,一面要防备地面的防空炮火,何况还是晚上,英美联军的重型轰炸机在胡乱地丢完炸弹就返航了,党卫军的飞机也是一样,对着英美联军的阵地一阵乱炸后,也匆匆地返航去了,党卫军的飞机全在马耳他岛,他们也不会在阿拉曼停留多久的。
德军的工兵们在英机的盲目乱轰炸下,拼命地在雷区用火箭炮打开了一条不太狭窄的通路。党卫军的坦克一冲破雷区就对着英美的阵地猛扑。一时之间,在英军的阵地内。火焰和照明弹把整个战场照 得如同白昼;爆炸声、叫喊声和重机枪的嗒嗒声响成一片。
隆美尔经过考虑,决定改变原作战计划。命令部队不要按原计划向东推进20英里到达阿拉姆哈勒法山脊后,再迂回到山脊的背后从后方进攻英军的主力,而是相反地让全部兵力尽快转为横跨山脊。他把目标直指蒙哥马利的软肋 ――阿拉姆哈勒法。隆美尔的这一修改让蒙哥马利不知所措。
阿拉姆哈勒法山脊,这时已经变成了德军装甲军团即危险又幸运的地带。晚上3点,隆美尔的坦克车开始按照新的计划发起冲击,但不幸却接二连三地降临到非洲军团的头上.
这时沙漠上刮起了昏天黑地的大风暴,本来还有月光的天空,这下是彻底不见了,整个天穹之下全是伸手不见五指。虽然他们千辛万苦地避开了风暴的袭击和英空军的威胁,但在开始向北攻击前进时,却走进了一片松软的沙漠,不得不放慢速度,虽然党卫军的装甲部队攻击速度慢了下来,但是这让跟随装甲部队突击的步兵跟了上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此时,他们面对着的却是山脊的制高点――131 高地。他们踏进了双方的“死亡地带”。坚守131高地的英军凭借着地形的优势,以各种火力全力阻击党卫军突击。党卫军的地一波冲击就没有奏效,主要是晚上,英美联军的士兵大量使用“超级巴祖卡”,坦克根本发现不了隐藏在暗处的英美士兵,一发价格低廉的火箭弹很可能就会击毁一辆坦克,在后面指挥的隆美尔看见这种情况后,果断命令自己的装甲突击群暂时撤退下来,然后在派出一小部分山寨99式坦克,伴随着步兵一起冲锋,隆美尔甚至命令步兵要冲在坦克的前面,而跟着这些步兵的山寨99式坦克,只是当移动的炮台使用。
很快效果就显露了出来,党卫军使用的是rpg这种射程的火箭,比美国的“超级巴祖卡”稍微先进一些,对于山地争夺战,还是步兵更加有优势,坦克在山地战的的确确不是最好的武器。英美联军开始退到阿拉姆哈勒法山脊上,这就是制高点了。这个山脊大约三平方公里,英美联军在这里布置的有一个师,只是工事是才挖的简易战壕,并没有什么永久的水泥工事。
不久,随着天慢慢地亮了,天也开始放晴,更大的厄运便降临到英美联军的头上。山脊下的党卫军坦克和大炮 一齐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吼声。刹那间英美联军的阵地就被炮火完全覆盖,党卫军的轰炸机也飞来了。双方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大厮杀,为了争夺这个阿拉曼的最高点,空中和地面的厮杀未曾间断。
1月12日拂晓,隆美尔驱车来到第一线战场,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在这片狭窄的地段上铺满了一地残骸;许多坦克还在熊熊地燃烧着,有党卫军的坦克也有英美联军的,当然英美联军的坦克被击毁的多的多,毕竟党卫军的rpg射程有三百米远,英美联军的中型坦克就算是正面也是扛不住的,一炮就干掉,而党卫军的坦克四号和虎式在英美联军的“超级巴祖卡”下,也是非常危险的。
这天早晨,隆美尔和他的部队又先后遭到英军的 6次轰炸。党卫军的空军也是拼死攻击,英美联军的飞机损失极大,呛人的硝烟夹着细沙,令人窒息;烧得火红的金属碎片落得遍地都是。阿拉姆哈勒法山脊终于被党卫军占领,隆美尔立即驱车赶到阿拉姆哈勒法山脊,命令两个师属炮群立即运动到阿拉姆哈勒法山脊上,对英美防线展开全面的炮击,这下英美联军只能看着无数的炮弹砸落在自己的头上,而毫无办法,靠近阿拉姆哈勒法山周围二十公里的英美联军连忙仓皇逃窜,这样一来英美联军精心布置的阿拉曼防线就被撕开了一条差不多四十公里的口子,就算蒙哥马利想把这个巨大的口子堵上也是不可能的了。
蒙哥马利的英美联军被隆美尔的非洲军团遭到重创。1月12日,蒙哥马利感到再也支持不住了,开始往回撤退,13 日,英美联军加快了撤退速度。此时隆美尔才允许他的装甲部队进行有限的追击,但他绝对禁止攻占英美联军坚守的希迈马特高地。
隆美尔说,他要让蒙哥马利保留下那里的观察哨, 以便英美联军能够看到党卫军在准备下一个大战役时将要采取的各种欺骗措施。 阿拉姆哈勒法战役进行了短短的三天,至1月17日,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才算是完全完全击溃英美联军,兵临埃及境内。隆美尔现在的这些兵力还无法一次性包围紧紧聚在一起的英美联军,必须还让撤退的英美联军分散去防守他们的战略要地,比如开罗,苏伊士运河和他们的港口等
于是,隆美尔下令停止这次战役。因为他知道,凭目前的状况还无法全歼 蒙哥马利的部队。而且他也不愿意让自己宝贵的装甲部队像过去那样在追击损失过大。而英美联军失去阿拉曼防线后,开罗的大门就彻底打开了,如果开罗在守不住,哪么英美联军的中东也就危险了,直接面临着隆美尔的兵锋。英美一旦失去中东的石油,也不会比德国好多少。托卜鲁格港口城市也守不住的话,哪么英美联军就连最后的逃生之地也就关闭了,要么直接投降,要么直接渡过苏伊士运河,跑到伊拉克去。
至于英美联军的反攻,英美联军毕竟还是对隆美尔这只狡猾的“沙漠之狐”心有余悸。蒙哥马利还是提出了反攻计划,可是包括艾森豪威尔也是反对蒙哥马利的计划,美国太君都反对,蒙哥马利这个窃据总司令官的人,也是毫无办法,只能把自己的部队布置到托卜鲁格和开罗等战略要点上。
隆美尔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极大地鼓舞了党卫军将士的信心,重新恢复了他们对自己指挥官的信任,毕竟这些党卫军以前是张俊的指挥下取得的辉煌战绩,现在副总司令同样能带着他们走向胜利和辉煌,这个士兵对自己指挥官的信任是最重要的士气。
当天,在柏林的一次晚宴上,希特勒很坚定的说:
“埃及已经没有危险了,我将最终消灭英美联军,这是确定无疑的。”
……(未完待续。。)
ps: 今天回了老家,没有及时更新,请兄弟们包容下,谢谢。

第三百零三章 大漠进行曲
阿拉姆哈勒法之战是很关键的一战。德国党卫军继续苏联、希腊和远东等势不可挡的战绩,蒙哥马利没能在阿拉曼止住了隆美尔刮起的沙漠旋风。战斗结束后,蒙哥马利写信告诉在伦敦的朋友说:“我与隆美尔的初次交锋是痛苦的和饶有兴趣的,我幸好还有时间收拾这个摊子,进行筹划,因而我们如果想毫无困难地把隆美尔解决掉,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可笑和幼稚,就连上帝来指挥战场战争,都不可能战胜这头狡猾的狐狸。我感到我在这场球赛我们又输一轮,这一轮是他发的球,下次该轮到我发球了。现在的比分是1∶0。”
阿拉姆哈勒法之战结束后,双方都在秣马厉兵,准备着下一次战斗。蒙哥马利的部队撤退到卡塔腊盆地后开始进行防御。该地区地形复杂,装甲车无法通过,它的北面是波浪凶涌的大海。蒙哥马利在这里占据着地理上的优势。为了阻止党卫军的进攻,他在这里构筑了一条被人们称为“魔鬼的乐园”的坚固防御地带。这个所谓“魔鬼的乐园” 主要是由布雷区、步兵防御阵地及防御阵地后方作为机动后备力量的装甲和摩托化师所组成。 布雷区是其阻止党卫军进攻的主要障碍,它虽然无人驻守,只有少量的前哨部队守卫,但却布下了成千上万的地雷和陷阱,大多数地雷的威力足可以炸断坦克的履带或 者摧毁一辆卡车,其中有 3%的地雷具有多种毁灭性的杀伤力,或通过电线引爆。或一触即发。接着这些地雷就会像玩具盒一样飞到空中爆炸开来。无数的钢球飞溅到四面八方。
在这里,英美联军埋设了约25万颗反坦克地雷和 三十万多颗杀伤地雷,英美都是土豪啊!!!谁叫人家有钱呢!再加上阿拉曼占领的英军布雷区,英美联军在防线上共有一百五十多万颗各种地雷。蒙哥马利想让党卫军的进攻部队陷在他的布雷区,然后再从南北两端发起反攻,使隆美尔落入他的圈套。
“魔鬼的乐园”计划表面上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蒙哥马利的指挥能力也是非常的出众。然而,隆美尔却根本不上他的套。他并不急于进攻。他要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以后再发动进攻,而且要发动一次彻底的进攻。 阿拉姆哈勒法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党卫军士兵。同时,由于海上航道因为英国地中海舰队的覆灭,已完全被意大利的残余海军所控制。
英美联军的援兵正不断抵达。现在,光是英军第 8集团军已扩大到17个步兵师、13个 坦克师和7个旅;蒙哥马利已拥有2100多辆坦克,其中除了400多辆“格兰特”坦克外, 还有刚从美国运到的大批新式的“谢尔曼”坦克。美军拥有的坦克更多,达到3500辆,这样以来英美联军的坦克就差不多是隆美尔的两倍。
党卫军非洲军团则由于地中海上的航道的畅通。兵员、物资都能得到有效的补充。隆美尔手里只有2230辆新式坦克,其中有 山寨99式900多辆。这些新式坦克是英美联军不能相匹敌的。 在阿拉曼,英军已经占有了两倍多的数量优势,但他们还是没有挡住隆美尔。
现在双方都不能完全掌握制空权。 胜利在握的隆美尔,现在决定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他要在这次进攻中彻底打垮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联军。 为了不让英美联军摸清自己攻击的时间与地点,隆美尔决定采取欺骗措施。这就是阿拉曼战役中比较有名的“三位一体”计划。
首先,隆美尔命令将前沿地区巨大的弹药库和其他作战物资的仓库进行巧妙的伪装;在离阿拉曼车站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货物堆集所,它可以储存补给品600吨、 油米2000吨和各种工程器材 420吨。虽然场地是在露天,但由于伪装极好,谁也看不 出来。 其次,采用车辆假扮坦克和装甲车在阵地上开来开去,使英美联军对大量部队集结在前沿阵地逐渐习以为常。但在夜间则用突击师的真作战车辆把已经“在位”的假作战 车辆替换下来,并用专门伪装物把战斗岗位上的火炮和坦克掩蔽起来。 为了表明主要突击方向可能来自南面,隆美尔还从 1月下旬起在那里铺设了一 条假供水管,并好像真的一样沿着这条“水管”修建了假水泵房、假供水点和蓄水池。 施工表明到2月初才能竣工。
另外,通信分队还模拟将在南面发动进攻的无线电信号, 并注意由工兵为新的道路作了各种路标等。 虽然隆美尔的“准备”可谓周密细致。但临战前的卡塔腊盆地前线呈现出的却是一派“和平”景象。
以至于蒙哥马利后来说:“那一天与往日一样。”为了搞清楚对方的情况,蒙哥马利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英美联军的情报部门和侦察飞机频频出动,不断侦听党卫军的无线电通信及拍照英军的前沿阵地和后方设施。效率极高的英美联军侦察部门,“发现”了党卫军的全部“准备”工作,蒙哥马利根据工程的进展推算,党卫军的进攻极有可能在2月份。另外,疲劳过度的蒙哥马利还收到一个让他稍稍放点心的情报,这就是隆美尔的身体也不尽人意。精明的蒙哥马利根据这些情报认定党卫军不会很快发动进攻,便动身回国休假、疗养去了。不过,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所得到的这些情报,都是隆美尔的诈敌计划的一部分。他们发现的那些目标,全是专门为他而精心准备的。
现在,蒙哥马利这一步步落入了隆美尔的“圈套”之中。 然而,蒙哥马利并没有就此罢休,他还要把套在蒙哥马利脖子上的后勤供应这条要命的“绞索”狠狠地再勒紧点。他把占据优势的空军主力调到地中海,严密封锁北非运输线,使英美联军说得到的补给损失巨大,特别是燃油的补充。因为坦克需要燃油,部队需要物资补给,如果没有了这一切,那就等于自取灭亡。
一场事先排好的音乐会终于拉开了帷幕! 2月3日,星期五,隆美尔向党卫军发表了一份私人文告:
“德国党卫军的官兵们,你们是神圣德国的战狮,你们热烈期盼的一个光辉时刻即将来临了。我们即将开始的战役将是决定性的一仗。它将是战争的转折点。全世界都注视着我们,关心这一战役的进展。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必须下定决心投入战斗, 以战斗和杀敌的实际行动把战争进行到底,并取得最后胜利。”
3日晚上,随着夕阳缓缓下沉,沉入一片红色的沙丘中,月亮悄悄地移出了云层, 吐着幽幽的光,给沙漠镀上了一层银箔。前沿阵地一片静悄悄。 炮兵阵地上,一门门大炮威风凛凛、神气十足地高昂着炮管。黑洞洞的炮口直冲天空,风从炮口擦过,发出了呜呜声。一辆辆坦克摆好了拼杀的架式,浅黄色的烤漆在月光下闪着微光。沉重的履带凝聚着它那所向披靡的力量。战壕里,士兵们在静静 地等待着,随军牧师正在为他们进行战斗前的最后一次祷告……
21时40分,大地发出了一阵剧烈的颤抖,党卫军阵地上的3000多门大炮,同时向英美联军的炮兵阵地、堑壕、碉堡、地雷场轰击,铺天盖地的炮弹冰雹似地砸向英美联军,炽热的气浪把人的皮肤、脸庞都烤出了热气。卡塔腊盆地附近的沙漠上出现了波澜壮阔的激战场 面。只见在探照灯和曳光弹的照射 下,党卫军士兵纵身跃出隐蔽的战壕,沉没在令人窒息的烟幕尘雾之中。
一支又一支的 部队投入战斗,战场上人山人海,数以万计的炮弹和炸弹不断的爆炸,滚滚的迷雾和烟幕笼罩着整个战场。隆美尔终于从刀光剑影中看到了期盼已久的希望。 担任主攻任务的是党卫军第一装甲军“骷髅军”。这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号称“沙漠之虎”, 是党卫军在北非的第一主力。 坦克如潮水般地滚过战场,履带搅起一缕浓密的沙雾。 在党卫军的猛烈攻击下,英美联军节节败退,接替蒙哥马利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在4日乘车到前线时,碰上一阵猛烈炮击,从车子里摔出来,心脏病突发差点一命呜呼。
根据温莎元首的命令,在党卫军发起攻击48个小时后,蒙哥马利就回到了前线,重新接替了指挥权,但这时的局势可以说是大势已去,纵使蒙哥马利有回天之力,也根本不可能挽回败局。尽管经过激战,英美联军使党卫军受到一些损失。
为避免全军覆没,一向自负的蒙哥马利不得不下令全军撤退。隆美尔在给娇妻的信中哀叹道:
“我不相信,几乎也不再相信我们会胜利。我们的生死全操纵在上帝手里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四章 大结局
ps: 感谢所有书友一直以来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才是落叶完本的动力,这本书有好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下本书落叶会更加努力,向你们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下本书我会先准备3个月,4月低开始上传,到时候请各位兄弟继续支持,因为我们是兄弟,所以我们不抛弃,不放弃,5月1日,不见不散,记住我们的约定。
蒙哥马利在给娇妻的信中哀叹道:
“我不相信,几乎也不再相信我们会胜利。我们的生死全操纵在上帝手里了。”
蒙哥马利在经过激战后,特别是在他的装甲部队大量被歼灭的情况下,显然再也没有能力施展他那惯用的、而且十分成功的战法。但是,路漫漫,沙漫漫。在党卫军的穷追猛打下,昔日只知道前进的蒙哥马利,他的名气也绝不是白给的,他在事先没有告知任何人的情况下,难以置信地组织了一次精明的撤退。隆美尔没有能够及时察觉蒙哥马利的撤退行动,而且察觉后也没有及时追击,因为隆美尔需要他们退路几个战略点,来达到分散英美联军的意图。
以往的教训可能使一向谨慎的隆美尔愈加小心和按部就班。党卫军已经连胜两场,使两百多万英美联军损失巨大,光是隆美尔抓的英美联军俘虏,都达到了八十多万,等英美联军在撤退到一些相关的据点后,隆美尔就可以击中兵力各个歼灭了。
第二天,就在隆美尔准备乘胜追击时。老天却出来帮了蒙哥马利的忙。突然下起了沙漠中少见的大雨。使沙漠里坚硬的路面顿时变成了无法通行的泥泽,隆美尔不得不下令停止追击。就这样,蒙哥马利在老天的帮助下,率领他的英美联军逃出了隆美尔的手掌,保住了自己的小命和英美联军的残余部队。
阿拉曼大捷后,在希特勒的命令下,英国所有的教堂都在同一时间响起了欢快的钟声,以庆祝阿拉曼大捷。一时之间。隆美尔成了德国人眼中的英雄,他为德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的名字同阿拉曼战役胜利的消息一起,传遍了全世界。1 月11日,同时隆美尔晋升元帅的正式命令到达前线,同时被授予银橡叶骑士勋章。阿拉曼之战的巨大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历史性作用。它不仅成为北非战局的转折点,而且还使党卫军从此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加速了大西洋同盟的妥协速度。
“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东线也不要出现一次败仗。”希特勒不仅很自豪地说出这句话。而且还把阿拉曼战役称为“命运的钥匙”。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隆美尔快速追击英美联军。而英美联军在失去大量补给和仓皇撤退的情况下,想要在沙漠里面成为有组织的部队,已经是不可能了,在英美联军撤退到开罗的时候,整个英美联军就剩八十多万人去了,其余的全在隆美尔的战俘营里面。
隆美尔在追击的时候,没有淡水补给的英美联军一般情况下,就主动寻找党卫军投降,在沙漠里面,没有水,就意味着死亡。很快隆美尔就兵临开罗城下,把未来得及逃跑的八十多万英美联军围在了开罗。
就算英美联军现在有兵力近一百万人,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又能坚持多久呢!情况很不乐观,就算美国能在继续派出大军到距离自己国土两万公里的北非,怕也没有这个时间了。
……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打完以后就是谈判,英国的主要军力,在北非消耗矣尽,就算没有消灭的,也是被包围在开罗城里面,此时的英国本土,就一些二线的部队五十多万人,可以说英国现在保卫其本土都能困难了,而美国人口和工业都要庞大的多,情况相对要好的多,但是北非战场巨大的损失,在德国间谍的一些配合下,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又开始盛行起来,美国佬一直以来,都是实用主义,打不过就妥协,打不过还要打就是傻叉。
当然张俊也给在中国的犹太人领袖约翰发了封电报,千万不要低估犹太人在美国的作用,就连美国的银行,都是在犹太人的控制之下,张俊也不想和犹太人墨迹,直接在电报里面说的很明白:
“我亲爱的朋友约翰先生:
现德国党卫军已经取得北非战役决定胜利,不日就可以歼灭开罗的所有英美联军,这样党卫军就可以挥兵快速挺进中东。
我们作为朋友,也深深地体会到一个民族在失去自己的国家,失去自己的家园的痛苦,所以我打算在我们兵进中东以后,把你们的圣城,耶路撒冷以及周边的领土,归还给你们犹太人,让你们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
当然我也有点点小小的事情拜托与你,我的朋友约翰。
1:把在中国的所有工厂,无偿捐赠给中国政府,所有在中国避难的犹太人,归国建设你们自己的国家。
2:促使美国退出大西洋同盟,保持中立。
3:促使美国国会通过一部和平宪法,今后美国不在派遣士兵出国作战,所有军力只为美国本土防御,也不谋求建立海外军事基地。
当然我们也会让美国体面地退出战争,并且不会让美国承受大多的损失,所有美国的战俘,在美国宣布退出大西洋同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将重获自由,我想那些战俘的亲人们会支持你们的建议的。”
在中国的犹太人领袖约翰,在接到张俊的电报以后,兴奋得手舞足蹈方无已,连忙乘飞机赶到美国去,犹太人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就等于控制了美国,在说还有几百万美国的战俘的亲人的支持。同时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者也是不少。所有约翰想要办成张俊的三件事情。也不是太困难。
罗斯福当然是非常抗拒犹太人的建议的,可惜总统也不能阻止国会通过的决议,同时罗斯福还被弹劾,弹劾的理由就是罗斯福的身体,并不能履行总统的职责,结果罗斯福暂时失去总统的一切权利,在医院接受治疗,直到罗斯福总统的身体可以继续履行其总统职责的时候。才可以出院,美国副总统暂时代替罗斯福行使权利,而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孤立主义者。
从罗斯福总统被送到医院来看,美国犹太人的力量强大到了多么可怕的程度,总统反对,就把总统送医院,还好的是没有把罗斯福送到精神病院去,那样也太恶搞了。也算是犹太人给罗斯福留了点情面。
1月10日,美国国会通过三个提案:

当前:第173/17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