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全集.net》第418/510页
这时雨师道:“辅公衍的事情先放一放吧,现在还有商谈大事要紧。”
风伯雨师不追究辅公衍的事情,韩腾当然也乐得不理,道:“外面有什么消息吗?”
风伯道:“我们刚刚收到的消息,高原己经准备迁都到灵寿,并在灵寿称王建国,而且楚齐两国都会派出使团前往灵寿观礼,并向高原递交国书,承认高原称王。”
韩腾的眼中立刻闪烁出了一道精光,整个人的神情立时大不相同,道:“高原真的打算要称王了。”
雨师道:“不仅是如此,齐楚两国还打算借这次高原称王之机,和高原商谈组成合纵,共同进攻秦国。”
韩腾听了,不禁发出了一场狂笑,一头长发随着狂笑抖动,道:“居然还要组成合纵,好吧,就先让他得意一阵子吧,让他爬得越高,摔得也就越惨。”
风伯雨师互相看了一眼,都感受到了从韩腾身上散发来的巨大压迫感,风伯道:“从现在的情况看,组成合纵的可能性很大,高原当然愿意,而楚国也很有意向,只是在齐国有后胜阻碍,但有田克臧一力主张加入合纵,而一但真的组成合纵成功,最多在明年,就可以组成三国联军,进攻秦国。”
韩腾点了点头,道:“秦国经过秦代之战以后,国力仍然还没有全完恢复,而且王翦身亡,王贲和蒙恬还年轻,蒙武、杨端和、李信等人还差得一些,现在的秦国己经没有能够和高原对抗的名将了,因此如果在明年秦国对战三国联军,胜算并不大。”
雨师的眼睛闪过了一丝笑意,道:“如果我们要出手破坏,三国合纵当然是组成不了的。”
韩腾呵呵大笑,道:“不错,这一次正是我们九黎族的一个大好机会,九黎族已经隐退了八百多年,终于应该正式出现在世人面前了。”
听了韩腾的话之后,风伯雨师也不禁有些激动起来,风伯道:“不错,为了这一天,我们己经等了八百多年,现在终于是我们九黎族重新出世,现实蚩尤大人的意志,重新夺回天下的时候了。”
韩腾又道:“那么这一次出动,将是九黎族全力出动,九族的人员都准备好没有。”
雨师道:“放心吧,九族的人员全部都己经准备好了,现在可以出动的兵力大约有十万余人,分别是:桑族军队八千五百人;姜黎族军队七千五百人;三苗族军队七千人;芒族军队七千人;渊献族军队六千人;屠雍族军队五千人,荒落族军队五千人;越族军队四千五百人;另外还有外族弟子五万余人,十天之內,都可以开拔出发。”
韩腾点了点头,九黎族的人口并不多,本族人口大约有五六十余万,而外族弟孑只有三十余万,排除男弱妇幼之外,年壮年人口只有二三十余万,因此出动十万人员,也基本等于是出动了九黎族的全部力量。不过刚才雨师所说的只有八族,并没有说到夸父族,因此韩腾道:“夸父族呢?夸父族能够出动多少人员?”
风伯和雨师又互相看了一眼,神色都有些尴尬,风伯道:“这一次夸父族只愿意出动一千人。”
虽然夸父族是九族人口最少的一族,但由于夸父族的特殊性,靑壮年女人都是极优秀的战士,因此能够出动的人员至少可以达到五千以上,而这一次夸父族只愿意出动一千人,显然还对上一次夸父族的伤亡耿耿于怀,而且多少有一点敷衍的意思。
尽管夸父族一向就是这样我行我素,但韩腾听了,还是十分不满,不禁冷哼了一声,而压迫力也猛然又增加了三分,道:“夸父族这一次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这一次事关九黎族的兴衰成败,他们还要这样意气用事吗?”
雨师道:“上一次夸父族伤亡了千余名战士,确实是损失不小,因此这一次夸父族心里有些怨气,不愿意出动更多的人,到也并不是故意不故大局,不过他们毕竟还是出动了一千战士,再加上这一次我们九黎族全族出动,夸父族就是少出一点人,也无损大局,何况这一次只是我们九黎族复出的第一战,想要重新夺回天下,并不是一战就可成,在以后的战斗,再让夸父族多出一些人,如果其他八族都全力以赴了,我想夸父族也不会再有所保留。”
韩腾听了,心里这才稍好一些,他当然也知道,现在也确实不是和夸父族闹的时候,而且雨师说的也不无道理,这次九黎族可以说是全族出动,调动了十万人员,夸父族少出一点人,对大局确实没有什么损耗,因此也点了点头,道:“好吧,这一次就先放过夸父族。”顿了一顿,韩腾又道:“不过我离开南阳的时间己经有不少了,而且三国合纵的消息,更定传到了秦国,因此秦王政这个时候肯定坐不住了,一定会招集各地驻守的大将返回咸阳,商议对策,因此我也该离开族里,回南阳去了。”
秦代之战以后,韩腾一直都是驻守南阳,防范楚国,这一次他离开南阳,返回九黎族,对外称病,由木拓山代理主持军政事务,虽然韩腾实际是擅离职守,不过现在整个南阳都在韩腾的掌握之中,而到也不会传出去,但如果是秦王政招韩腾回咸阳,就隐瞒不住了,因此韩腾必须竞快返回南阳去。
风伯道:“秦国是你经营了多年的基础之地,不能轻易放弃,你尽管放心回南阳去吧,九黎族的事情,由我们来处理,会按计划行动,決不会误事的。”
雨师道:“秦国恐怕不会坐以待毙,说不定会先发制人,出兵进攻楚齐二国,破坏合纵,因此你还是带一些人手,一但秦国真的出兵,你手里也好有一支可靠的力量。我们己经为你训练了五千战士,这一次你就都带去吧。”
韩腾点了点,也承认雨师考虑得十分周道,雨师所说的训练的五千战士,就是和当初韩腾起家的那一支南阳军一样,是用秘法和药物激发战士的潜能,使每名战士的战斗力成倍提高,人人悍勇无比,不过这种提高是以生命提前透支为代价的,毎名战士的寿命只有五年。而上一批南阳军战士有的在战场阵亡,有的元寿己尽,己经全部损命。
虽然这些战士都是由外族弟孑组成,就是当炮灰来用,死多少也并不可惜,但用秘法和药物激发战士的潜能方法十分复杂,成功率也不高,不到三成,因此尽管其间九黎族又训练出千余名这样的战士,但还是未能恢复南阳军的全部编制,在秦代之战中,九黎族才调动了一千五百名夸父族的战士,补充南阳军的缺额。而经过了这一段时间以后,九黎族总算是重新训练出了五千战士,使南阳军也可以重新完全恢复编制。
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韩腾道:“很好,这五千战士我就全部带走,另外,那一千夸父族的战士,我也要带走,因为要在秦国布局,我手上需要有足够的力量。”
雨师对韩腾要走夸父族战士到没有异议,因为夸父族战士确实战斗力强悍,而至于夸父族战士会不会老实听命于韩腾,雨师并没有在意,毕竟这一次夸父族只出动了一千士兵,雨师心里也十分不快,如果这一千夸父族战士再不听从命令,而是阳奉阴违,故意怠慢,那么也不能对夸父族再客气下去,不管怎么说,夸父族也是九黎族的一员,闹一点情绪还能容忍,但到了真该夸父族出力的关建时刻,夸父族也不能不顾大局。
见所有的事情都己经说好了,韩腾道:“那就这样吧,我明天就出发回南阳。”
韩腾离开之后,风伯对雨师道:“你看怎么样?韩腾好像很积极啊。”
雨师冷冷一笑,道:“他以为我们看不出来吗?他根本就不是为了九黎族的复兴,也不是为了实现蚩尤大人的意去,只是在利用九黎族的力量,甚致是在利用蚩尤大人,获得足够强大的力量。”
风伯道:“还以为自己可以愚弄蚩尤大人,却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在蚩尤大人的掌握之中,他不过是蚩尤大人手中起舞的一个玩偶而己。”
雨师道:“现在就让他多得意一会,我们还要全力配合他的行动,等到大局的时候,他自然会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多么可笑。”
第七八二章 燕国亡灭
经过太卜的测定,高原举行称王大典的日期,定在十月二十五日。而高原离开代郡,启程前往灵寿的时间,则定在九月十二日。
而在高原出发之前,代郡又先后出发了两批人员前住灵寿定居,这前后三次,迁移的总人数超过了十八万人。这一次高原是正式迁移到灵寿去定居,不是只去视察,而且是迁移人数最多的一次,军队、官员以及家属等随行人员达到了十万人。
另外在代郡还留下一些收尾的人员,将在十月份的时候,进行最后一次迁移,因此前前后后算起来,从代郡迁移到灵寿的人员达到了三十万,其中军队、官员、工匠的人数达到十万人,其余的都军队、官员的家属和一部份代郡的居民,几乎占去了代郡人口的四成。
等所有的迁移结束之后,灵寿的定居人口将会超过四十万人,加上驻守士兵,可以达到五十万。而且由于灵寿是一座新城,在随后的十年以内,还将会陆续有人迁移到灵寿定居,预计灵寿的人口总数肯定会超也五十万,加上驻守灵寿的军队,还有长时间在灵寿居住的外来人员,因此未来灵寿的常住人口将在六十万以上,在这个时代来说,虽然达不到咸阳、大梁、临淄这样超级大都城,但也算是一个大型城市。而随着高原的实力不断增涨,将来也未必不能再发展成一个新的超级大都城。
高原等人离开代郡以后,原来在代郡居住的府邸也并不荒度,而是将进行一定的改造修理,做为高原在代郡的一处行宫保留。
而就在高原一行从代郡出发的前二天,收到了姜桓武发回来的捷报。原来姜桓武在四月底从代郡出征,进攻辽东,扫平燕国的残余势力。大军在六月上旬的时候进入辽西郡,正好遇到了迎战的燕军。
辽东的燕国君臣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也吓了一大跳,燕王喜立刻招集众大臣商议对策。
原来逃到辽东燕国君臣早就以经得到了消息,因为还是有不少燕国的世族希望能够恢复燕国,他们虽然不敢明目张胆的反抗代郡的统治,但在暗中给逃到辽东燕国君臣通风报信还是能够做得到,同时燕国的世族们也希望辽东的燕国君臣能够击败代军,然后乘胜来收复渔阳郡,重新恢复燕国。
虽然燕王喜带领着一批大臣逃到辽东,到是一直以重新恢复燕国为目标,并且也做了一些事情。一开始的时候,还派人潜回渔阳郡,联络燕国世族,起事反抗代郡的统治。而且到是有几个燕国世族真被说动,于是招集自己的家人门客起事。但辽东的燕国君臣却沒有任何举动,既没有出兵侧应,也没有派人来增援,结果可想而知,代军一到,立刻被打得落花流水,举事的燕国世族要么被杀、要么被抓,家产全部没收,家人被贬为奴仆。
同时代军还借这个机会,狠狠的打击了燕国世族的势力,有不少燕国世族虽然没有参与,但为了表示自已清白,被迫献出了大量的家产,势力自然大减。而其他的燕国世族也学聪明了,不敢轻易的再举事反抗代郡的统治,再有人来联络劝说,都要求辽东首先出兵,如果辽东不出兵,自己就决不能有任何的行动。
但现在辽东只有三四万军队,燕国君臣虽然嘴上说得慷慨激昂,但心里明白出兵收复燕国,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燕国君臣又想出一个办法,派人渡海去齐国,希望能够说动齐国出兵进攻代郡,再劝燕国的世族举事,好恢复燕国,只可惜燕国的使臣到了临淄虽然得到了齐相后胜的支持,而且齐王建还是以国宾的礼仪接待了燕国使臣,但在出军救援燕国方面,齐王建老是打哈哈,不做正面答复,时间久了,燕国使臣才知道,齐王根本就没有出兵的打算,只好灰头土脸的又回到辽东。
这时又有人向燕国君臣建议,可以派使者去秦国,说动秦王政出兵进攻代郡,因为秦代有仇,说动秦国的可能性当然更大一些。但又有人反对这个建议,原因是秦国乃是虎狼之国,周室就是被秦国所灭,燕国仍是周室的宗室之国,怎么能够和秦国联手呢?
而就在燕国君臣为联不联合秦国争论不休的时候,代军出兵进攻辽东的消息,也传到了辽东,虽然燕国君臣想了不少恢复燕国的办法,但谁都没想过,代军会出兵来进攻辽东,因此一点准备都没,而燕国的大臣也都慌了手足,互相指责埋怨,有人认为不该有这么多行动,激怒了高原;也有人指责燕国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抵抗代军的进攻;有人则向燕王喜建议,赶紧和代军议和;当然还有人慷慨激昂,要和代军决一死战。也令燕王喜头大如斗,两次议会,都中途退场,回后宫去休息。
但代军压境,躲是躲不过去的,因此燕王喜只能耐着性子,还是要和大臣们商议,而在连继争吵了几天之后,燕国君臣终于决定,集中辽东的全力,和代军决一死战。
随燕王喜一起逃到辽东的燕国大臣并不多,但几名重臣到是都在,有相国弘高,大司马骑劫、和辽阳君公子元等人。因此一但做出决定,做事的效率还是不错的。
燕王喜逃到辽东时带着两万余名燕军,而燕国在辽东还有一万多的地方驻军,这就是燕国目前的全部兵力了,虽然燕国君臣并不知道,代军其实也只出动了三万多军队来进攻辽东,当然就算是知道了,燕国也希望能够集中更多的兵力,来和代军决战。因此燕王喜立刻下令,在辽东征集百姓,组成军队,抵挡代军的进攻。
结果到是不错,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燕国征集了八万士兵,由大司马骑劫担任主帅、辽阳君公子元为副帅,领军迎战代军。而在这个时候,燕国也得到了确切的消息,知道进攻辽东的代军原来只有三万多人马,因此上上下下对这一战都充满了自信,认为燕军一定能够击退代军的进攻,甚致还有不少人憧憬,击败了代军之后,还可以趁胜进攻,收复蓟京,重新恢复燕国。
双方的大军在辽西郡令支附近相遇,展开了激战。
结果第一战燕军就被代军打得落花流水,当阵就阵亡了二万余人,主帅大司马骑劫当场阵亡,而人马狂退五十余里。
原来尽管燕军的总兵力达到了八万余人,但真正的士兵只有二万,其他全部都是从辽东、辽西的百姓中征集来的,连武器盔甲都不全,有近一半的士兵都没有盔甲武器,还是穿着平日的布衣,找一跟木棍来当武器,还有一些士兵虽然有盔甲,但并不齐全,不是少了头盔,就是少了战靴,再要不就是甲衣上缺少青铜片,而武器有不少还是农俱,就更不用说战车马匹,因为辽东本来就沒有多少军用物资储备,而燕军逃到辽东,不仅没带什么军用物资,还有不少缺额,因此只能这样将就一点。
另外燕军是临时征集,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别说是排兵布阵,连队列都没练过几次,就这样被拉上战场,而燕国的君臣都没有想那么多,再他们看来,八万对三万,只要人数够了就行。
这样的军队自然不可能是代军的对手,别说是八万,就算是八十万也没有用,结果被代军的骑军一个冲锋,就将燕军打得大乱,随后代军的大军掩上,燕军就顿时崩溃,溃不成军。而且人马互相冲撞践踏,伤死无数。燕军的主帅大司马骑劫并不是死于代军的刀枪之下,而是因为战车倾翻,结果被乱军践踏而亡。
辽阳君公子元到是机灵一些,抢先一步逃离战场,才保住了性命。
但代军并没有因为一次胜利就放过燕军,而是出动骑军,随后追击,紧追不弃。而且追击的代军都是骑军,一人配双马,当然比燕军快,燕军在逃跑中,毫无抵抗之力,完全任由代军宰杀,因此代军分成两批,轮流追赶休息。
结果这场追击战一连进行了三天,双方一共发生了大小七战,燕军被代军追得狂逃三百余里,跟本就无法立足,甚致几乎连一刻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有些士兵甚致跑毙在路边。而到了第三天,燕军的士兵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了,代军追上来之后,就倒地投降。最终公子元逃回到辽东郡的时候,所带领的士兵己不足一千人。
这一次战斗中,罗焕表现得十分出色,在与燕军的正面交战中,罗焕身先士卒,亲自带领一千骑军,冲击燕军,并当阵斩杀了燕军两员大将,冲乱了燕军的阵脚,后来又参与追击燕军,率部三次赶上燕军,斩首达四千余级,可以说立下了大功。
而这一战也震惊了留守辽东的燕王喜和相国弘高,没想到八万大军,一下孑就被代军打得全军覆没,逃回来的连一千人都没有。
在一个月之后,姜桓武带领着大队人马进入辽东郡,燕王喜君臣见大势己去,只好束手就擒,向代军投降,至此,周室的最后一个宗室,也是战国七雄中国脉最为悠长,建国达八百余年的燕国,终于彻底亡国了。
第七八三章 迁都
虽然高原早就预料到,燕国的余部基本没有什么战斗力了,因此攻取辽东之战,其实并没有什么悬念,代军的取胜,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这一战进行得如此顺利,真正的战斗时间其实只有一个半月,代军就攻取了辽东、辽西两郡,彻底灭亡了燕国.
胜利的消息总是好的,虽然辽东、辽西地的人口稀少,而且物产也并不丰富,但蚊子再小也是肉,不管怎么说,也是扩大了自己的疆土,增加了自己的实力,由其是灭亡了燕国,像征意义决不容小视,因为这还是高原灭亡的第一个国家,也是近百余年以来,除了秦国之外,终于又出现了另一个灭国之国。
不过虽然代军己经收取了辽东、辽西两郡,又俘虏了燕王喜君臣,但还需要一段时间来稳定辽东、辽西的局面,因此姜桓武还不能马上收兵回代郡,肯定是不能参加高原的登基典礼,当然,在高原决定出兵进攻辽东之前,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毕竞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赶回来参加自己的登基典礼,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