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全集.net》第458/510页
荷华点了点头,道:“是我,我和夏先生赶到邯郸,确实是有重要的事情,不过还是让夏先生说吧。”
高原这才将韩腾在咸阳发动政变,现在己经控制了整个咸阳的事情讲说了一遍,但说到自己的时候,却编了一套假话,说自己结束了云游的修行,本想转回咸阳,正好赶上了这次政变,而且巧遇逃出王宫的荷华,于是带着荷华一起逃出了咸阳,赶到邯郸来向秦王政报信。
听完了高原的讲说之后,蒙武、蒙恬、蒙毅父子首先是觉得难以致信,因为他们在邯郸确实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都不相信韩腾真的敢在咸阳发动政变?不过仔细一想,却又有些半信半疑,他们父子对高原的印像都很好,并不觉得高原说谎,而且就算是高原的话不可靠,但荷华可是秦王政的女儿,有她做证,也不能不信。
这时荷华道:“大将军,现在局势紧急,而且关系到秦国的存亡,不过夏先生到是有一条妙计,可以让秦国转危为安,因此请大将军马上安排我们面见父王,不能迟疑。”
蒙武想了一想,终于点了点头,道:“好,请公主和夏先生马上随我们一起进宫去见大王。”
高原与荷华听了,也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可以见到秦王政了,起码是成功了一半。
一但决定下来,蒙武办事是相当干练的,当下立刻和蒙恬、蒙毅换了衣服,然后命人准备马车,带着高原、荷华一起,赶奔王宫而去。
虽然是在深夜,但蒙武的身份,自然是可以在邯郸城里横行无忌,因此一行车马很快就赶到了王宫门前,蒙武让高原、荷华、蒙恬、蒙毅在宫门前等候,自已先进宫去面见秦王政,把这些事情向秦王政先通报一声。
这时秦王政已经睡下了,不过秦王政一向勤政,对政务从来都不会耽误,而且这里可是第一线战场,军情紧急,蒙武又是秦国的重臣之一,因此他要求见秦王政,那怕是秦王政己经睡下了,内侍也要为蒙武通报。果然过了不久,内侍就回报,秦王政己经起身,招见蒙武。
蒙武进见之后,又过了大约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只见赵高从宫中出来,宣布秦王政的命令,请高原、荷华、蒙恬、蒙毅进宫,面见秦王政。赵高可以说是秦王政的心腹內侍,也是秦王宫中最有权力的宦官,传令招见这样的小事,本来用不着赵高出马,不过秦王政派他出来传令,也表示对高原等人的看重。
众人随赵高进入王宫,在偏殿见到了秦王政。只见秦王政身着便装,坐在矮榻上,一边是空的,而且也没有带王冠,只是挽了一个牛心发卷,用一根玉簪别住,确实是刚刚被叫醒的样孑。
不过蒙武带来的消息显然给秦王政造成了不小影响,眉头微皱,不过见高原之后,还是笑了一笑,道:“想不到在这里又见到夏先生,这一次夏先生不远千里,保护荷华来到邯郸,向寡人告之咸阳的变故,寡人实在是感激不尽,如果寡人能够返回咸阳,必会报达先生。”
荷华到是有些意外,因为听秦王政的口气,似乎是并不怀疑,因此道:“父王,你相信我们的话吗?”
秦王政轻轻点了点头,示意荷华坐到自己的身边,然后道:“自从寡人进驻邯郸以后,就一直没有收到咸阳的消息,而且现在寡人到邯郸己有十余天了,却还没有一支军队赶来增援邯郸,只凭这两件事情,就可以知道咸阳一定出事了,而当初寡人中途改道来邯郸,就是因为韩腾向寡人通报,说汉军将要进攻邯郸,因此如果咸阳有事发生,韩腾是一定脱不开关系的。”
高原听了之后,也松了一口气,虽然秦王政的历史评价是毁誉参半,争议很大,但有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就是秦王政绝对不是一个昏君,特别是在成为秦始皇之前的秦王政,完全可以用英明决断,刚毅有为来形容,现在看来,果然是不错。
而只要秦王政相信自己的话,那就好办了,因为只要秦王政相信咸阳已经被韩腾控制,那么就应该明白,唯一的翻盘办法就是和汉国联合,那么后面的事情就好谈多了。
这时秦王政又何高原拱了拱手,道:“听闻先生有妙计可以教寡人,如今形势危急,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高原点了点头,道:“其实在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大王唯今之计,只有和汉国联合,才能够重新夺回咸阳。”
听了高原的话,蒙武、蒙恬、蒙毅父子三人一脸愕然,根本就没有想到高原会是这样的建议,而荷华却有点紧张,不知道秦王政对高原的这一番话会做何反应。而秦王政却是一脸平静之色,眼中还露出了一丝赞许的神色来。
原来听完了蒙武禀报之后,秦王政就己经想到,现在的局面只有和汉国讲和,自己才能重新夺回咸阳。只是秦王政并不知道齐楚两国发生的事情,还以为韩腾是想趁着秦国与汉齐楚三国火拼,而且自己被拖在邯郸的时候,挺而走险,夺取咸阳,控制秦国。但根基并不稳固,只要自己能够领军反攻咸阳,绝大部份的地方都会重新归复自己,收复咸阳并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这就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汉齐楚三国会从此罢兵,不再进攻秦国。由其是汉军,要给秦军让出道路,放秦军离开邯郸。
当然秦王政也清楚,这样一来邯郸肯定守不住,不过如果能够用邯郸来换取让秦军平安离开,秦王政也是愿意,甚致秦王政己经决定,那怕用三晋之地,来换取秦国与汉齐楚三国罢战,也再所不惜,毕竟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收复咸阳。
第八六一章 汉秦结盟(一)
但秦王政想得虽好,只是不知道高原的态度如何,而且在自己身边也没有人能够去面前高原,说动高原接受秦国的条件。
而现在高原以夏无且的身份向秦王政建议,和汉国联合,共同对付韩腾,也正中秦王政的下怀,因此让秦王政生出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来,而且高原既然提出这个建议,很有可能有与汉军联络通信的办法,或者是充当使者去汉军大营游说。而“联合”与“讲和”之间的微小差异,则被秦王政忽略掉了。
秦王政道:“先生之议,正合寡人之心,只是现在秦汉两国仍是敌对双方,寡人不知汉王是否愿意与寡人讲和。”
听秦王政这样一说,高原也彻底放心了,看来秦王政果然不是一个不知变通的人,因此笑道:“请大王放心,在下可以保证,汉王一定会同意与大王讲和,而且还会和大王联合。”
这时秦王政才意识到,高原其实一直再用“联合”这两个字,和自己所想的“讲和”还是有不小的区别,不过秦王政到也并不拒绝联合,只是有些奇怪,因为汉国现在还是三国合纵的一员,没有道理要和秦国联合。于是秦王政道:“夏先生之议,又何以见得,难道夏先生有办法可以说服汉王吗?”
高原笑了一笑,道:“说不着有人去说服汉王,因为汉王现在就可以答复大王,只要大王同意,汉秦两国可以不计前嫌,马上结成联盟,共同对付韩腾。”
蒙武、蒙恬、蒙毅父子三人听得有些发昏,不明白高原怎么会有这样的自信,但秦王政却听出了门道来,立刻猛然睁大了眼睛,盯着高原,良久之后才道:“夏先生何以知道,汉王愿意与寡人结盟。”
高原平静的和秦王政的目光对视,道:“因为我就是汉王,我就是高原。”
虽然秦王政也猜出几分,但却从来没想到过夏无且就是高原,原来在他的判断中,夏无且可能认识高原,或者就是高原的部下,奉高原之命潜入邯郸来游说自己,身上可能还带着高原的书信,可以给高原当家做主。因此听了高原的自认以后,秦王政也不由得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而蒙武父子三人早已是一片混乱,今晚给他们父孑带来的意外消息实在是太多了。
过了好一会儿,秦王政才回神来,道:“夏…先生真是汉王吗?”
高原笑了一笑,道:“大王以为,在下冒充汉王,又有什么好处呢?”
这时荷华在一边跪伏于地,道:“父王,女儿可以证明,夏先生就是汉王,上一次汉王来到秦国时,女儿和仙师就己经知道,只是一直瞒着父王,还请父王恕罪。”
秦王政看了她一眼,道:“起来吧。”又转向高原,道:“如果先生真是汉王,上次来秦国,荆柯行刺寡人时,汉王为何要救寡人,那时如果不是汉王出手,寡人恐怕早己丧命在荆柯的剑下了。”
高原笑了一笑,道:“我从来沒有将秦王当做敌人,我的敌人只是韩腾。”
秦王政点了点头,明白高原的意思,高原的敌人是韩腾,而韩腾是秦国的将军,因此高原才与秦国为敌,而现在韩腾实际己经背叛了秦国,那高原也就不视秦国为敌,这样一来,双方自然有结盟的条件。于是秦王政长身而起,弯腰以头伏地,向高原深施了一礼,道:“寡人首先感谢当年汉王的相救之恩。”
高原也躬身一揖到地,道:“秦王不必客气。”
其实荆柯刺秦王的事情己经过过去了三四年,秦王政现在又向高原道谢,其实是向高原表明自己的态度,毕竟高原己经表达了自己的善意,秦王政也不能不有所表示。
这时秦王政伸手一指自已身边的空位,道:“汉王请坐。”又对蒙武等人道:“你们来见过汉王。”
高原也不客气,和秦王政并肩坐下,道:“现在局势紧急,这些虚礼就能免则免吧,只是秦王是否有意和我结盟,还请秦王直言。”
秦王政点了点头,道:“汉王如此爽快,寡人自然也不多废话,能与汉王结盟,寡人求之不得,只是寡人有些事情还不明白,希望汉王能够为寡人释疑。”
高原道:“秦王请问。”
秦王政道:“次三国合纵的目地就是对抗我秦国,现在汉国是合纵国之一,这而现在韩腾己占领咸阳,秦国局势岌岌可危,因此寡人才想与三国合纵讲和,实不相瞒,寡人己经打算以三晋之地为酬,以换取与三国合纵讲和,但汉王却希望和寡人结盟,却不知是何缘故。”
高原也点了点头,秦王政问得确实有道理,因为秦王政并不知道齐楚两国发生的事情,因此在秦王政看来,现在是秦国有求于汉国,而不是汉国有求于秦国,汉国要和秦国结盟,完全是多此一举。
而高原也没有隐瞒,将齐楚两国实际己被九黎族控制,,汉国同样面临着孤立的情况,向秦王政讲说了一遍,同时也把韩腾的来历,以及九黎族的秘密等事情,还有自己、荷华、赤松孑等人的真实身份,也都说了,只是隐瞒了自己和荷华穿越的事情,而荷华也进行了一些补充。
听完了高原、荷华的讲说之后,秦王政还有蒙武父孑等人如梦初醒一样,没有想到高原、荷华、赤松孑、韩腾等人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的秘密,而且还牵扯到了上古的人物蚩尤以及传说中的九黎族,简直是让人难以置信。
不过一来是高原和荷华的态度自然有一股让人相信的感觉,二来是事实就摆在眼前,荷华曾经化身玄鸟,显示神迹,高原初进咸阳时,造成九鼎共鸣,而且现在韩腾又以控制了咸阳,因此也让秦王政和蒙武父孑不得不信。
另外秦王政现在还记得,高原随火石天降的时候,赤松孑曾经做出一个预言:虽降于赵,终益于秦。秦王政虽然一直不解其意,但也念念不忘,而现在看来,这个预言果然一点也不假,尽管高原出世以来,一直与秦国为敌,但在荆柯刺杀秦王政的时候,却以夏无且的身份出手,救了秦王政一命。
而现在秦国面临几乎就建国以来最大危机的时候,高原又冒险潜入邯郸城里,面见秦王政,向秦王政提出汉秦结盟的建议,对秦国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碳,同时也证明了当年赤松孑的预言确实是真的。
虽然现在汉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但还是要比秦国好得多,因为现在秦王政手下就剩这十几万军队,连咸阳都回不去了,只能控制一个邯郸城。而汉国的领土、军队仍然保持完好,仍然还有一战之力。另外高原开诚布公,将齐楚两国实际被九黎族控制,汉国同样面临着孤立等事情全都坦诚相告,并不以秦国的危机相胁,也让秦王政对高原的胸襟气度也十分敬服。
这时高原道:“现在我们汉秦两国实际都是危在旦夕,只有联手结盟,才能够和九黎族,和韩腾相抗衡,因此我潜入邯郸,面见秦王,希望和秦王当面商谈汉秦两国结盟事宜。”
秦王政听完之后,又向高原施了一礼,道:“既然汉王甘冒奇险,潜入邯郸来商谈两国结盟,也是对秦国有利,寡人自然答应,在此立誓,秦汉两国从此时结盟。”说着伸出了手掌,和高原连击了三下。
虽然两国还没有正式签汀任何的盟约,但击掌也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可以做为双方结盟的像征。秦王政又道:“不过如今韩腾已经控制了楚齐两国,而九黎族本身也实力不俗,寡人如今只剩下十几万军队,不知汉王有何良计,可以扭转局面,击败韩腾?”
高原微微一笑,道:“秦王不要忘了,现在大梁城中,还有秦军近四十万人,粮草军需,足以支付两年,而王贲将军对秦王一向忠心耿耿,决不会背叛秦王,因此只要秦王能够到达大梁,就可以聚集五十万秦军,何况秦王仍是秦国之君,韩腾、九黎族都是背叛之人,大王挥军西进,直取函谷关,沿途关隘,岂有不闻风而降,开城纳关之理。如此收复咸阳,也是易如反掌。”
秦王政听得连连点头,大笑道:“好,如果寡人能够夺回咸阳,愿意将赵国之地,魏国黄河以北之地,包括大梁地区,全都割让给汉国。我们两国正式签定盟约的时候,寡人刚才的承诺,将全部写在盟约之中,今天天色已晚,请汉王在邯郸城中休息一夜,明天一早,汉王可以调军入城,寡人将邯郸交给汉王,以示寡人的结盟诚意。”
秦王政心里当然淸楚,就算是秦汉两国结盟,但在夺回咸阳之前,秦国还是处于结盟中的弱势一方,另外从邯郸赶去大梁的途中,还需要汉军的帮助,而且自已从大梁带领秦军,反攻咸阳,还需要汉军帮助秦军守住大梁,阻挡住齐楚两国的军队,好让秦军没有后顾之忧,在这么多事情上都是秦国要求助于汉国,自然不能空口说白话,要让出必要的利益来。
秦王政是相当有决断力的人,因此不等高原开口,就主要提出将赵国全境和魏国的大半土地都割让给汉国,做为秦国结盟的诚意。
第八六二章 汉秦结盟(二)
高原点了点头,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以后,除了韩王安以外,其他几位这个时代君王的高原基本都见过,而且还和其中有些人结交颇深,但相比之下,秦王政的魄力、决断力、还有气度,确实都要比其他的君王强得不是一点半点,因此在另一时空里,秦王政能够结束七国割据的局面,统一天下,并不完全是偶然,除了秦国的前几代君主留给秦王政一笔丰厚的遗产之外,秦王政自身的能力,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过秦王政主动提出来割让给汉国这么多土地,高原自然也不会客气,这本来就是他想要的,而且还免了许多口舌,这就是和聪明人说话的好处,因为用不着多说废话,因此道:“如此就多谢秦王,那么明天我就向城外的汉军下令,让他们进驻邯郸城来。”
秦王政点了点头,笑道:“好,那就先请汉王到馆驿休息,等到明天一早,寡人会招集文武大臣,当众宣布秦汉结盟的事宜。”
高原这才站起身来,向秦王政施了一礼,道:“多谢秦王,就此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