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第25/51页


为“上下加框”的效果十分令人满意,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额外的优点:它在影像上下
各自放置了一道鲜明的水平黑边,从而取代了电视机原本的弧形塑料边;否则的话,影
像的界限就不会那么明确。
我们在美国则很少这么做。当我们要把电影转换成录像带时,采用的是“摇摄及扫
描”(panandsca-n)的做法,把宽银幕电影压缩为3:4的长方形。我们不是真的把影像
压扁(尽管我们有时会压缩标题和工作人员名单字幕)。相反地,在转换过程中,当影
片在机器中转动时(机器通常是一台飞点扫描器),操作员会以手控方式,把一个高宽
比为3:4的窗口套在宽得多的电影画面上,借着上下左右调整移动该窗口,来捕捉每一
幅电影画面中最直接相关的内容。
而有那么一些电影制作人,不同意这种做法,例如伍迪.艾伦,但是大多数人似乎都
无所谓。这种“摇摄及扫描”的办法,在某些情况下会无可救药地失败,最好的例证之
一就是《毕业生》(TheGraduate)。影片中有一场戏是达斯汀.霍夫曼与安.班克罗夫特
各据银幕的一端,分别宽衣解带,操作员根本无法把他们俩同时放在录像带的同一幅画
面中。
日本和欧洲一直都在推动发展一种更新、更宽的电视荧幕,这种荧幕的高宽比为9:
16,而美国的高清晰度电视竞争厂商也胆小地尾随其后。然而,9:16的高宽比实际上也
许比3:4还要糟,因为所有现存的录像材料(其高宽比为3:4)在放映的时候,都会在
9:16的荧幕左右两旁造成垂直的黑边,也就是所谓的幕布。幕布不仅比“上下加框”更
难以达到视觉效果,而且,即使你想用“摇摄及扫描”的方法来补救,都做不到。
我们应当把高宽比作为一个变数。当电视有了足够的像素时,采取视窗方式具有非
比寻常的意义。10英尺银幕与18英寸荧幕的收视经验开始合而为一。事实上,将来,当
你拥有极高的显像分辨率和上及天花板、占满整面墙的超大显示器时,与小屏幕上的画
面不同,你也许会把你的电视影像放在大屏幕上,就好像房间里的植物一样,成为室内
装饰的一部分。整面墙都可以成为电视画面。




        


小说网 www.3、虚拟现实矛盾修饰与重复修饰

--------------------------------------------------------------------------------



麦克.哈默(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企业名医或者所谓的“企业形象再造工程师”)将
“企业变革”形容为一种几乎要变为重复修饰的矛盾修饰(基础稳固的大企业却需要变
革!)。所谓“重复修饰”,是指像在“某人自己的心目中”这类重复累赘的表述;而
矛盾修饰,则是像“人工智能”或“飞机食品”等显而易见的矛盾组合。重复修饰和矛
盾修饰是否恰好相反,还有争论的余地,但倘若我们要颁发“最佳矛盾修饰奖”,那么
“虚拟现实”一词一定榜上有名。
假如我们把组成“虚拟现实”一词的“虚拟”和“现实”两个部分看成“相等的两
半”,那么把“虚拟现实”当成一个重复修饰的概念似乎更有道理。虚拟现实能使人造
事物像真实事物一样逼真,甚至比真实事物还要逼真。
比如说,飞行模拟,这一最复杂和使用时间最久的虚拟现实应用,就比驾驶一架真
正的飞机还要逼真。刚训练出来的、但已练就一身好本领的飞行员之所以能在初试牛刀
时就驾驶一架满载乘客的“真正”波音747客机,原因就是他们在飞行模拟器上学习驾驶
技术,要比他们在真正的飞机上学到的还要快、还要多。在模拟器中,飞行员会置身于
在现实世界里可能不会出现的所有罕见的情况中,包括飞机几乎相撞或裂成几段。
另外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虚拟现实应用,就是汽车驾驶学校的驾驶训练。在一条湿
滑的路上,突然有个小孩冲到两辆汽车中间,如果从未经历过这种情况,谁也不知道自
己会作何反应。虚拟现实容许我们“亲身”体验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身临其境
虚拟现实背后的构想是,通过让眼睛接收到在真实情境中才能接收到的信息,使人
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一点是,你所看到的形象会随着你视点的变化即时
改变,这就更增强了现场的动感。我们对真实空间的感觉来自于各种视觉线索,例如物
体的相对体积、亮度以及在不同角度上的运动情况。其中最强烈的线索来自于双眼透视,
由于左右眼看到的形象并不相同,双眼同时使用时就会产生特别强有力的效果。把这些
不同的形象合成一个三维图像,也就构成了立体视觉的基础。
每只眼睛的深度知觉略微不同,造成了两只眼睛所看到的形象不尽相同。这种现象
称为视差。当近距离观察物体时(假如在6英尺以内),视差的效果最为显著。距离较远
的物体基本上会在两眼上投射相同的影像。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立体电影里总是有许多
近距离内来来回回的动作?为什么影片里的物体总是朝观众席里飞来?因为那些移动正
是设计在立体影像的最佳效果距离之内。
虚拟现实的典型道具是一个头盔,上面有两个护目镜般的显示器,每只眼睛对应一
个显示器。每个显示器都显现稍微不同的透视影像,与身临其境时的情景完全一样。当
你转动脑袋的时候,影像会以极快的速度更新,让你感觉仿佛影像的变换是因你转头的
动作而来(而不是电脑实际上在追踪你的动作,后者才是实情)。你以为自己是引起变
化的原因,而不是经由电脑处理后所造成的一种效果。

当前:第25/5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