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怎样炼成的全集.com》第64/148页


看到穷人们习惯性地朝曹操伸手乞讨,曹操快马飞驰而过,看到一位老奶奶带着三个瘦得不成人形的孩子,老奶奶连痛苦都失去的脸上,悲伤不再,好像只是为了一口气存在备受煎熬。

曹操调转马头,来到老奶奶跟前,从马背上拿出炒面袋子,递给伸过来的数十双瘦骨嶙峋的手。

其他穷人们潮水般地向曹操积聚而来,离开一丈远的距离,跪地乞讨。他们害怕自己身上会有瘟气,传染给曹操。

曹操心生感动,将要濒死的百姓却懂得爱惜和尊重他的生命。

住在洛阳城内的统治者们在干什么?忙于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争夺利益,置万民困苦于不见?百姓没有吃没有穿没有屋子,依然安贫乐道,试问世间到哪里找这么好的子民?

曹操心潮起伏,抬眼朝城门看去,城上锦旗招展,士兵们像城门砖一样沉默地看着城外聚集的穷苦人。

城门口有两队士兵把守,这些穷苦人不可以进城,名义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实际是为了不打扰城中的达官贵戚、皇帝太监,而把这些穷苦人挡在城外不管不问。

面临死亡威胁的人们,和他们爱戴的天子只一墙之隔。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民为刍狗。”

老子还说过“天地间百姓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可惜圣人已逝,真理不存。

一时间,在太学学习过的圣贤道理浮现耳边,但事实上呢?难道为这些穷苦人解决困难很难吗?他们平时纳税供养的天子呢?他们敬仰的子民之父呢?他在干什么?玩权力均衡?跟宫娥嬉戏?和太监们厮混?

曹操把马背上的袋子解下来,将所有粮食都拿出来,连同袋子一起放在脚下的空地上。父亲不是说过,有困难找官驿吗?只要是大路,沿途每隔三五十里都会有官驿,这些穷人不可能从官驿弄到钱和吃的,而堂堂大司农的儿子可以。

曹操将袋子放在地上,转身上马,穷人们蜂拥而至,哄抢袋子里的食物和钱财。

曹操不管身后的喧闹和熙攘独自上路,前路有无数驿站在等待他,吃饭睡觉这等小事算什么。人都有乐观过了头的时候,情况真的如曹嵩所说的那样容易吗?

出门方知事事难

像曹操这样骑马出游的算是条件上等,很多家境贫寒的学子们都要随身挑着行礼和干粮,步行到另一个地方。

这样既缓慢又辛苦,为了抄近路还会沿途经过村庄,需要一边问路一边赶路,遇到路途远的,方言不懂,就更不方便。

曹操很难想象,前人用什么方式相互交流,伟人们如何横刀立马踏平天下建立大汉帝国。

出了洛阳,就要奔渑池,一路上春寒料峭。一株株柳树灰溜溜地站着,好像生命已经逝去。村庄死一般寂静,田地荒芜。

时间到了中午,曹操感觉饥肠辘辘,他相信沿着官道走,就能看见路旁的驿站。

马也累了,鼻子里冒着热气,走到一处水源边,停下来让马喝水休息。突然发现不远处的水边躺着一位年迈老者的尸体,曹操上前看,好像已经死去。

早在170年,曹操就听说过河内有户人家因为没有吃的,丈夫把妻子杀掉吃了。而河东的妻子却杀了丈夫来吃。当时同学们还取笑说,将这两个吃人的男女合在一起过日子,看他们到最后谁吃了谁。

这在当时是一句玩笑话,可是今天,曹操真实看到路边有饿死的穷人。难道吃饱饭就这么难吗?这是天下难做的事情吗?

曹操曾经和曹嵩去过国家粮库,里面的粮食多得变霉,成群的老鼠在粮仓里流窜,一个个吃得肚大腰圆。只要仓库门一开,老鼠们到处乱窜,跑马一般,眼见得四野百姓比不上国库老鼠。

曹操还问过曹嵩,为什么要储备这么多的粮食。

曹嵩回答是:国家储备粮,以备打仗用,或者荒年用。

为什么如今到了荒年,国家却不把收缴上去的粮食拿出来赈灾?东汉所有统治者都知道,包括曹操他们的教科书里也强调:人的生命很贵重,人口是地区和国家实力的重要保证,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医学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处在贫困线以下,新生儿出生死亡率高,平均寿命短,加上灾难和兵难,人口发展一直缓慢。

为什么诸位都明白的道理,却没有人实施它?

曹操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不知道全国像这样的贫穷人口太多太多,官府已经无力赈灾。

国库里就那一点粮食,给谁?给了穷人皇帝怎么办?皇家卫队和国家军队怎么办?交通又不发达,所谓“百里不柴,千里不粜”。

千里之外的粮食除了水路都要陆路人工运输,一个人最多可以运输二百斤粮食,一千里的路程往返就是两千里,按每天走五十里计算,路上需要四十天,每人每天二斤粮食,路上花费掉八十斤,是所运输粮食的一小半,既耗费人力,又浪费粮食。

偌大的大汉帝国,想要赈灾也没那么容易。即使如曹操所想发展生产自救,可粮食吃光,连种子都没有,拿什么播种?谁来帮他们度过难关?

地方官府自保都很困难,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当地人民饿得逃荒避难而去。那位水边老人并没有死,他还能睁开眼睛,曹操慌忙捧了些水滴在老人裂开的唇上,老人已经走了十八天,从遥远的永宁来找女儿,可女儿一家早在他来到之前逃难去了,老人无奈,没钱没粮又走不动,只有躺在这里等死。

当前:第64/14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