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怎样炼成的全集.com》第66/148页


曹操皱眉:战场?边疆防务不是还很好吗?段将军早几年还打了大胜仗。

曹操理解的是外敌入侵,梁衡指的是内乱。

梁衡见曹操不明白,也不便点破,苦笑摇头。

早上八点,梁衡的十几个学生一起前来听他讲课,他们的礼仪之正规、穿衣之简朴、面庞之清瘦、目光之坚定……对梁衡之尊敬,使曹操肃然起敬。

私学只是在房子和办学条件方面比不上官学,其实他们学得更刻苦,更艰难。私学子弟们明明知道想要通过上私学谋一官半职何其之难,这不妨碍他们对知识的向往,对未来的期待。

学生们听说曹操从洛阳来,是太学的毕业生,更是大司农之子,此番壮游路过,很是敬佩和羡慕。相互行完见面礼,就认真地围着梁衡席地而坐,静心听讲。

私学讲课也按照十三经分基本科目,除此之外每天一个议题,由学生提问,再由先生讲解,如此相互,教学相长。

梁衡今天讲的题目是:老子是否真的出关而去?

梁衡在讲解《道德经》时,身形并茂,神色超脱,如同老子在世。

学生们陆续问问题,老子出关以后回来了吗?他当初为什么出关?是壮游,还是像曹孟德这般为了考察?

最后一个问题问得所有人大笑。

梁衡对每一个问题的讲解都妙趣横生,且平易近人,竭尽所学。看来私学先生想要招收学生,就必须练得一身好本领。

官学教授拿着津贴和好工资,享受社会声誉,每天课程就那么一点,可以到别的私学客串讲学赚钱,还能以各种名目申请国家特殊经费。私学则不行,这关系到先生的收入和名望,成败和是非。

曹操听梁衡讲课,颇有收获。下课后,曹操和学生们一起来到他们住的房子。虽然是矮小简陋的“学庐”,跟曹操在百工课上学习建造的“猪圈”差不多。但里面整洁干净,每个人的床铺整齐排列,简单的洗漱用品摆得有条有理。

每人一张席子、一个土坯包着布当枕头,一床单薄的被子。席子有的是破的,棉被还打着补丁,可能只有很少的棉絮,但不妨碍这些物件和使用它们的主人那样不可轻视。

朝廷的新生力量不仅在京城,更多的在民间!这些学子们很多一生都无缘仕途。曹操感觉国家在浪费人才,浪费生命!

第三天,曹操拜别梁衡和众子弟,前去曹阳、郏、函谷关。梁衡的妻子准备了一个布包给曹操。袋子里有三天的粮食和一点钱,够曹操游历一番,节俭着用,应该能平安回到洛阳。

曹操接过布包,梁衡家已经很困难,怎么还能带走这么多资用?曹操跪地拜谢,坚决不要钱,只愿意留下大约一天的粮食。

梁衡扶曹操起来,语重心长:孟德,在家千番好,出门事事难。年轻人,你想壮游,看看天下的状况,这很好。不过要记住,只有在保存自己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

曹操点头,知道梁衡在告诫他不要轻易将粮食和钱全部给别人。

梁衡要曹操见到桥玄一定要待他问好,他们将要迁往弘农山中,开辟山林,自耕自足,躲避即将到来的乱世。

后来,曹操西征张鲁,路过弘农,还专门前往山中找寻梁衡,可惜从此一别再无音讯。曹操如同翻开梁衡和那些私学子弟的人生,只是看到刚完成的部分,却再也无法看到结尾。

曹操恐怕是梁衡教过的时间最短的学生。

告别梁衡,曹操心情更加沉重。带着梁衡挤出的干粮和一点微薄资费上路,一路上看到民生凋敝,路边不断有倒地而死的穷苦人。

渑池、曹阳一带官府大户却粮仓满盈,商人乘机哄抬物价,百姓更加苦不堪言。走到一座叫甘甜的小镇,甘甜不甜,处处哀鸿遍野。街道两旁到处是卖儿卖女的穷苦人,当曹操经过,听到一片求卖之声:小官人,买一个奴才回去吧,只当买一条狗,一只鸡。

忽然,前面有哭声传来,曹操牵马去看,只见一个十四五岁姑娘正俯在刚死去的老妇人身上哭喊。

这个叫“春”的女孩姓刘,家中七口人饿死五口,只剩下她的老祖母和她艰难度日。刘春本来想要把自己卖掉,给祖母换几天粮食,谁知祖母竟然饿死在当街。

刘春伤心欲绝,朦胧泪眼中看到曹操牵马走来,跑到曹操面前跪下,求他买了她,将祖母埋葬。

曹操为难,自己只有差不多两天的资用,哪儿还有钱帮助他人?旁边围观的穷苦人一起恳求曹操,希望能帮助刘春。

与吃饭相比,刘春的祖母下葬更重要。曹操买了席子和纸钱,借了铁锹和拖车,将老人拖到荒郊埋葬。曹操要跟刘春道别,谁知刘春跪地苦苦哀求曹操带上她。

刘春的眼中透露出一股急切报恩的神情,不断地给曹操磕头:主人,奴婢就是您的牲口,您到哪儿,奴婢就去哪儿。路上没吃的,奴婢可以为主人乞讨,奴婢可以照顾主人,给主人洗衣缝补喂马割草,请主人一定要带上奴婢。

曹操看着一口气说了六个“奴婢”的刘春,至少她还有点文化,懂得恰当的称呼进退。可是由于受灾太久,个头跟身体不相称,头发干枯,两腮无肉,胸平腰细,除了声音和凄惨的眼神,将就能是个活物,实在算不上是个女子。

曹操挥挥手:沿途艰难,多有不便。

曹操刚转身要走,刘春泪水涟涟问曹操:主人,您不要奴婢,是不是奴婢就可以随便处置自己的性命?

曹操点头。

当前:第66/14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