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508/918页
“陛下,第四军驻扎得这么远,那他们的粮食补给怎么办?如果总是从京师运送过去,光是在路上的损耗,恐怕就会超过一半。”毕自严掌管着大明的钱袋子和米袋子,但他的手中,粮食却不太丰厚。
“这就是朕要说的第二个问题,归化。”朱由检侃侃而谈,“朕不是要当地的弱小民族依附大明,而是要将他们归化为汉人,说汉话,习汉字,用汉名。”
“陛下,大明自身的百姓已经有数千万,归化他们有什么用处?”吏部尚书王永光插了句。
“在归化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习汉人的农耕之术,在当地生产粮食,直接以赋税的形式,交给军队,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向当地运输粮草了――――――大明军队在当地保护他们,他们自然要纳税。”
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众人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朱由检继续他的施政理念:“当然,要归化这些民族,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所以朕打算向当地移送一些汉人。”
“陛下,百姓肯去这么远的地方吗?”李春烨第一次替朱由检担忧起来。
“这个,朕也考虑到了。”朱由检自顾喝了半杯水酒,“第一,让北五省失去土地的百姓移民关外,他们在当地不是没法生活吗?那就去关外,朕发给他们土地,每丁三十亩,不算少吧?”
“陛下,这样还能减少地方上的不稳定因素。”黄立极听出苗头了。
“对,朕就是从这方面考虑的,只要失去土地的百姓,重新有了土地,像陕西那样的民变,再也不会发生了。”
“一箭双雕呀,陛下!老臣实在是佩服!”乔允升已经在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要不是正在喝酒,他都准备趴到地上,以表达对朱由检的崇敬。
朱由检冲乔允升头示意,“这第二嘛,朕打算将这些百姓移民辽东,离他们原来的家园,也不算太远,要是遇上新元,还可以回老家看看。”
“陛下,那其他的地方呢?”黄立极追问了一句。
“这移民的事,要慢慢来,先移民辽东,等辽东真正成了大明的土地,再逐渐向更远地方移民。”朱由检话锋一转,语气十分坚决:“大兴安岭以西,土地广阔,但百姓非常少,朕有一个想法,想将重刑犯,比如刑期五年以上的犯人,连同他们的家属,一同流放到那里。”
“陛下,这么远的地方,他们的家属怕是不愿意……”乔允升嘟噜了一声,见众人都没有反对,他的声音迅速消失,像是被消了音。
“乔爱卿说得不错,要不这样吧,犯人必须流放,但家属由他们自愿。”
“陛下,这样一来,还能减轻各地监狱的压力,依臣看,让这些犯人,戴罪为大明守土,也算是给他们自己赎罪了。”乔允升向朱由检一抱拳,以示对朱由检的钦佩,“但臣刚刚想起一件事,北地的游牧民族,民风十分强悍,他们愿意归化大明吗?他们肯种地纳粮吗?”
“这乔爱卿不用担心。”
第270章新增四个半省
朱由检冲乔允升伸出两个手指头:“朕有两个办法对付他们,其一,就是刚才说的驻军,军队不仅保护他们,也会监督他们,军队可不是光会消耗粮食的;其二,朕没收了他们所有的战马,没有战马,游牧民族在大明的燧发枪面前,就是刚刚出生的羔羊。”
“陛下,臣明白了。”乔允升觉得,自己白当了几十年的高官,这年轻的皇帝,怎么什么都考虑到了?
“当然,朕还有地第三个手段,也是朕将在关外采取的第三个措施,立省。”
“立省?”
“开疆要靠武将,但要将这些土地真正变为大明所有,守土还是要靠文官,所以,朕准备在关外新设五个省――――――奥,是四个半省。”
“四个半省?”众人都被朱由检闹糊涂了,哪有半个省的?
“辽东地区将不再隶属山东,朕在此新设一省,辽宁省;奴儿干地区太广阔,人口稀少,交通又是不便,朕准备一分为二,黑龙江以南为黑龙江省,黑龙江以北,因为在北海的沿岸,就叫北海省;朕这次北伐,渡过了斡难河,那里在大兴安岭以北,就叫岭北省。”
“陛下,这才四个省,还有半个呢?”乔允升扳着指头数了半天,却找不到哪是半个省。
“朕已经与蒙古科尔沁部的奥巴大汗、塞桑台吉,签订合约,他们同意,五年后全族归化为汉人,这里是大兴安岭以西,就叫岭西省。”朱由检知道尚书们的心思,他也不再留下悬念,“但科尔沁部暂时没有归化,大明可以在科尔沁驻军,但不能参与科尔沁的内部管理,所以,这岭西省,现在只能算半个省。”
“奥……”不知道是谁,长叹了一声,似乎听朱由检说话时,他一直在屏住气。
“当然,关外地域太过广阔,朕只是说个大概,还有很多事等着爱卿们去完成。”朱由检也没有将功劳揽在自己一个人的身上,这些尚书们在京师监国,也很辛苦,索性让他们做事,共同沾沾功劳。
“陛下,要臣等做些什么?”六部尚书之首的黄立极,率先向朱由检表态。
“是呀,陛下,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其他人纷纷附和。
“本来准备回到京师再做安排,既然你们猴急,那朕就将几件要紧的事,先安排一下,回京之后,朕要给自己放几天假。”朱由检抹了一把头发,又咳嗽一声,“工部李爱卿,先准备大量的春小麦、玉米、土豆、红薯以及各种蔬菜的种子,耕田的农具一万套。”
“是,陛下。”
“第二大道修筑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