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509/918页


“回陛下,第二大道从京师出发,经保定、真定,从太行井陉越而向西,直通太原,然后沿着汾水,刚刚与潼关对接。”

“这么说,第二大道,从京师到凤翔就结束了?”

“陛下,再向西去,就是陕西行都司了,那里人烟稀少,根本没有修筑水泥路的劳力!”

“李爱卿,这绝对不行,嘉峪关是大明西部最重要的关隘,第二大道最少要修筑到嘉峪关。”朱由检掏出随身携带的行军地图,“如果劳力实在不够,暂时从凤翔起步,经天水、定西,先修筑到兰州,这段路山水纵横,粮草运输尤其不便,一定要修筑起平坦的水泥大道,朕不会给你限定时间,工部一定要保证大道的质量和平整度。”

“是,陛下,臣一定及时征集劳力,争取早日完工。”

“不是完工。”朱由检纠正道,“这段完成之后,还要沿着肃州、甘州,最终修筑到嘉峪关。”

“是,陛下,臣明白了。”

“吏部王爱卿,立即召回锦州知府李鸿基、宁远知府史可法,另外,再给朕推荐两名三十岁上下的地方官,职务不限,但人要本实、干练,此外,还要准备一百名各级官员,年龄不能太大,有为官的经验,国子监的暂不用推荐。”

“是,陛下,臣明日就办。”

“刑部乔爱卿,回京之后,查验北五省的在押犯人,重是刑期在五年以上的,如果刑期肯定在五年以上、又没有判决的,也不用再审判了,立即联系这些人的家属,流放岭北,但江洋大盗除外。”

“是,陛下。”

“户部毕爱卿,迅速行文全国各地,辽东有大量的土地出售,每亩五两纹银,一次购买一顷以上的,每亩按四两银子计算。”

“陛下,这是另一种移民的方式吧?”

“既移民辽东,又为户部攒了银子,哈哈。”朱由检也不管毕自严的眼珠瞪得老大,“兵部李爱卿,立即召回蓟辽总督孙承宗。”

“是,陛下。”李春烨不明白,年龄这么大的孙承宗,还会得到朱由检的重用,“孙大人走后,蓟辽总督由何人担任?”

“朕要废除蓟辽总督一职,孙大人另有任命,侯质,你的事情很多,新军整编得怎么样了?”

“陛下,臣已经在山东整编了第九军和第十军,山西整编了第十一军和第十二军,陕西已经整编出了祖大寿的第十三军和左良玉的第十四军,另外,陕西还有三个军正在整编,但没有配发火器。”

“这么多?”朱由检抬起头,沉默了一会,“北方暂且不用整编了,陕西就让祖大寿自己想办法吧,先整编广东、云南两省的军队,然后是福建。”

“广州、昆明离京师太远了,火炮运输起来,太费时间。”朱由检挠了挠头发,“工部李爱卿,尽快组建广州火器制造厂,火器厂不用设计火器,只要能依照图纸生产就行。”

“是,陛下,臣会尽快组织广州附近的工匠。”

“侯质,整编新军的事,现在可以交给侍郎们去做了,你尽快组织人手,查北五省剩余的军户,这些军户们,可能失去了原来的耕地,又得不到朝廷的军饷。”

“是,陛下。”

“黄爱卿,礼部暂时没什么特别的事,但你通知国子监祭酒孔爱卿,朕要将圣人的言行,传播到关外,教化异族的百姓,让他招应一些落榜的士子,只要是秀才以上的人就行,朕要将他们派到关外。”

“陛下是要在关外开设传播圣人学识的学校?”

“对,开设学校,就叫……孔子学校,这个名称,孔爱卿应该满意。”

宴会一结束,朱由检立刻回到军营,呼呼大睡。

但李春烨却睡不着,这一夜他注定要失眠了。

每一次见到朱由检,他对朱由检的认识,就深刻一,朱由检的治国治军,都会带给他不敢想象的惊喜,朱由检就像那吹一吹就能长大的肥皂泡,总是能让他看到夺目的光华,只要这肥皂泡永远不破灭。

越是对朱由检崇敬,李春烨越是感觉到,朱由检越来越陌生了,在他的认知范围内,世界上不可能有这样全才的人,历史上没有,现实中也不应该有。

而且这全才的人,还是一个少年。

朱由检真的是在内院深宫中长大的吗?

大明倾全国之力,修建长城、组建关宁军,就是为了对付北方的游牧民族,先是蒙古,后是女真,名将辈出,但死伤无数,始终处于守势,甚至在辽东节节败退,朱由检亲征,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全消灭了女真,还臣服了部分蒙古,大明终于在长城以北站稳了脚跟。

就是战功卓著、五次亲征蒙古的成祖,也是有所不及,成祖只是让蒙古人暂时归附,一旦他们缓过劲,依然是大明的毒瘤,而朱由检则是让关外的游牧民族归附,一旦成功,将是一劳永逸;成祖北伐,耗费大量的钱财,国库为之空虚,而朱由检北伐,则是缴获了大量的钱财,甚至超过大明一年的赋税收入。

“这年轻的皇帝!”李春烨只有摇头苦笑,“但愿肥皂泡永远不会破灭!”

朱由检却没想这么多,他连布木布泰都没有临幸,明天就要回到京师,他要养足精神。

当前:第509/91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