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有点烦全集Zei8.net》第128/260页
刘太后知道自家嫂子软面团的性子,深吸了口气道:“外面乱传。你们可不能乱传,自家乱了套还成何体统?你就回去和哥哥说,就说哀家亲口对你说,他若再管不住刘家给自家抹黑。哀家可要亲自请皇上罢了两位哥哥的侯爵,刘家一家子也不用在京城呆。全回老家种地去!”
……第十八回了。
永昌侯夫人默默记下来,当年还是皇后说出来这番话来,好悬把她吓尿,后来隔个一年半载就掏出来敲打她俩哥哥。她也都习惯了。
“不是――我们没传。”她知道宫里也就剩太后这条大腿可抱了,为了自家儿子的爵位她也不敢把太后给得罪了,还是摆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实在是外面传的满天飞。侯爷也是一时情急,回去我会和侯爷好好说的。”
刘太后强压下心里的怒气。当年借腹生子一事,全权是先皇一手布置,未经刘府,当年知情人事后也全数被先皇灭了口,这股风却不知是哪里传出来的。
可她真是万幸信了先皇的话,没对刘家漏了半句口风,否则一旦闹僵了,指不定别人还没说什么,她家哥哥倒自己站出来做了对方的诬点证人。
为你,也为你家俩哥哥,还是他们不知情的好――
直到今天,她才算是真正明白了先皇的良苦用心。
“这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存心污蔑,哀家身上掉下去的亲骨肉还假得了?我瞒谁也不会瞒自家人,你们可别胡思乱想了。”刘太后只觉身心俱疲,真心对她好的,如今看来,唯有先皇。
她又劝了几句,车轱辘话都不知道说多少遍了,别人听着烦,她说的也烦。
当下挥手,便叫永昌侯夫人退下。
永昌侯夫人动了动嘴,欲言又止。
“嫂子有话尽管说吧,”刘太后抚额。
永昌侯夫人犹豫了半晌,“我也不知道这话该不该说,你大侄子在燕平县衙有个好友,这两天好像是听了什么了不得的消息……”
刘太后皱眉,“又是董家那案子?不是结了吗,和那人没关系,就是个色中恶鬼。”
“不是这一桩――却又和这一桩有些关系。”
永昌侯夫人见太后似乎有些兴致,也就一五一十说了。她也是怕就这么讪答答地出去,倒叫太后心情不悦,毕竟他家儿子的前程也还要靠太后,她不会讨好人,递些消息总还是能办到的。
永昌侯夫人说话绕来绕去,听得太后云山雾罩。
后来才理清头绪,竟是个江湖郎中的妻子要告现如今司礼监秉笔太监陈槐杀人灭口。
这状要告到别处,接状纸的还都要三思而后行,层层上报。可接状纸的燕平知县杖打皇亲国戚皇弟的堂兄,不仅没受到皇上责备,反而得到了夸奖,这之后更是坚定了他清官这条路一道走到黑的决心。
接一状纸就审案,审着审着越审就越不对劲,明明要告的是陈槐,却把皇帝给扯出来了――
“连燕平知县都吓的当堂滑坐到地上了。”永昌侯夫人压低了声音,跟从牙缝里挤出来似的。“那村妇说,是皇上找那郎中治病,后来郎中因**的那个案子被抓,皇上才派陈槐给了他们一大笔钱封他们的嘴,让他们远离京师过活。他们答应的好好的,谁知半路就让陈槐派人给杀了,她是半夜拉肚子才躲过一劫,替自家相公回来伸冤来了。”
“胡说八道,宫里什么御医没有,还用――”刘太后也吧唧过味儿来。
要说小皇帝也是倒霉催的,各种克死宠妃,然后各种病都在传闻中得过了。
按永昌侯夫人的说话,不会是真得了见不得人的病吧……
“算了,哪儿说哪儿了。你还是别总打探这些了。”刘太后挥手,不耐烦地道:“叫他们别掺和这事儿,还嫌皇上对刘家下手太轻啊,没事儿总往他边儿上靠。让你那俩儿子把恶习戒戒,哀家看他们真有心改了,想办法让皇上给他们都封个爵位。”
永昌侯夫人等的就是这句,立马就喜上眉梢。美滋滋地道:“你道那村妇说皇上得的是什么病?”
……特么。心肝让狗吃了吗?
她才许了她俩儿子爵位,反嘴就问她自己儿子得了什么病?
怪不得自家哥哥怎么也看不上她!
刘太后皱眉,还不等叫人撵她出去。就见永昌侯夫人凑到近前,咬耳朵道:“说是阳|痿啊。你大侄子可是三天请宴五天打发钱探出来的,燕平知县也叫刚正不阿,拍皇上马屁倒是滑的很。一看势头不对就叫人捂住了那村妇的嘴,可是过审的都听到了。燕平知县三令五申不许泄露半句。听说叫人押回牢房,不过半宿,那村妇就死里头了。”
“说是痢疾拉死了,那衙役看着却像是让人喂了耗子药。”
说完。还谄媚地望向刘太后,像是在等她夸奖。
刘太后要不是看在她好歹是自己嫂子,算是长辈。真想一巴掌乎上去。
“刘子青是活腻了吗?这事儿是假的还好,如果是真的。一旦传到皇上耳朵里,第一个就是打杀了燕平县那几个知情的!旁人躲还得不及,他倒往前凑――你回去,赶紧让刘子青把痕迹灭了,千万不能让旁人知道他私下打探皇上的消息!”
“赶紧回去,让他立马办!”
永昌侯夫人当做好消息向刘太后邀功呢,哪里料到得来这么一番话,就好像一阵雷兜头盖脸就朝她劈,好悬没当场吓尿了裤子。
“这这、这么严重?”
刘太后铁青着脸,一字一句地道:“皇上不追究还好,万一这是真的,追究起来打探皇上私隐事小,皇上如果嘴一歪歪,说是刘子青加上他爹永侯侯背后操纵舆论,污蔑皇族怎么办?!”
“……可他不是你亲儿子吗?不至于的吧?”
特么,堵她嘴倒是快!
刘太后怀疑永昌侯全部的智慧都用来对付她了,“这不是刘子青一个人的事,你现在马上回去,让他摆平此事。刘家不能卷进这件事里!”
永昌侯夫人方才纯粹是发自心底的疑问,总觉得自家亲戚再闹也不至于和阴谋诡计挂上勾,哪里敢和太后作对,一听太后话里那意思好像连刘家都要不得好似的,顿时吓的面如土色,出去手脚都顺了拐。
这帮不省心的!
刘太后喝口凉水压压惊,却知道这事十有**是真的。
要不然,她那计划天衣无缝,怎么也不至于在第一步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说是姜贵妃大奇葩记了日子,要知道那俩货天天腻一处,要真是好的跟一个人似的,哪怕记日子也轮不到她个贵妃,不至于像柳御医一说就被驳了。可是如果……她那便宜儿子不能人道,她给姜氏下假孕药立马让人戳穿就太顺理成章了。
……她作的这么个大死!
居然把底牌赤果果地摊到皇帝眼前。
好在,皇帝的底牌她也知道了,可问题这底牌对她有特么什么用?!
难道要在皇帝对刘家发难的时候,拍桌子警告皇帝别得瑟,不然把他不能人道的事宣扬的全天下皆知吗?
这种事知道还不如不知道!
“来人,宣永昌侯即刻进宫!”刘太后左思右想,还是觉得她那嫂子不靠谱,那么个性子没准三两句话就让她家儿子给顶的没了话,到时候真坏了事,指不定把仁寿宫也扯进去。L
第151章 开诚布公
事实证明,刘太后二十年的便宜娘真不是白做的,虽说没把小皇帝研究的底儿透,她的担忧还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皇帝还真是有几分是这么想的。
萧衍比太后还要更早一天得到消息,自从近两三年他提了锦衣卫为亲军,倒是十分得力。
当然用钱去摆平江湖丑郎中这事他就是再脑抽也不至于交到锦衣卫手里,这和把自己的话柄送到旁人手里没任何区别。
所有关于他的私密事全权由陈槐经手,这些年,他所有不堪、怪癖,以及见不得光的事情,就没有陈槐不知道的……就可一个*祸算了。江湖丑郎中萧衍也是放手由陈槐去办,没经锦衣卫的手,最后还是在永昌侯嫡子频繁接受一个小到芝麻到的衙役时引起了暗卫的注意,跟了几天才总算知道个七七八八。
锦衣卫上下就没有不知道皇帝看不上刘家,整天憋着股劲想找刘家不痛快,立马就跟饿狼扑食似的盯上刘子青。
好么,谁也没料到查到最后把皇帝给扯出来了――
这就是个烫手的山芋,捧手里端皇帝跟前也不是,摔地上毁尸灭迹又不是,毕竟京师就这么大,今天刘子青能从一个见钱眼开的衙役身上套出这些话来,赶明儿任何一个人傻缺多闻着臭味过来挖人*的也都可能会知道。
到时一阵风传,皇帝名声臭了,一怒之下追究起责任来,他们锦衣卫好不容易这两年才混得风生水起,成为皇帝助力,可不能出师未捷。没怎么起来就又让皇帝给灭了。
当下锦衣卫指挥使一吧唧嘴,不管那个丑郎中是谁弄死的,肯定不是皇帝啊。
皇帝亲军就是锦衣卫,真要干见不得人的事儿全是他们暗卫的事儿,陈槐也就是个太监,能用的人几个手指头也数得出来,京师大小异动全瞒不了锦衣卫的眼。别管丑郎中那婆娘话里几分真几分假。肯定不是宫里人动的手了……
弄出这么个无头公案,没头没尾,光凭刘子青打探皇帝*。让他们锦衣卫如何报?
递上来的密折模棱两可地扯出江湖丑郎中状告陈槐杀人灭口,刘子青与燕平县衙役来往密切,并有切实的金钱交易,只道有关于皇帝不堪的‘谣言’。并毕恭毕敬地请示‘造谣者’是否要抓起来,以正典刑。
笔法虚虚实实。一句没提让皇帝肝儿疼的人道问题,把锦衣卫摘的门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