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涛汹涌全集.net》第221/241页



不,不是他们属于这个家族,而是这个家族属于中国近代及当代海军,他们是一个英雄的民族不死的神灵的一部分。

几乎从不懂事时就知道了母亲心中深藏的隐痛:没能给这个家庭生出一个男孩。如果生出儿子,他一定会是一名海军军官,一个像自己的先辈一样忠勇剽悍的海上骁将。

但她却像自己的母亲,她的外祖母,只为这个家族生了一个女儿。

还是个患有DBB病的女儿。一个注定不能生育、因而也不能结婚的女儿。

当她刚长成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无师自通地明白了自己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并负有怎样的责任,曾外祖、外祖父母的目光就在她的睡梦中频繁地垂顾。白天,她看到的是父母努力掩饰的忧郁的眼神;夜里,她接受的是母亲的父亲和祖父的殷殷的目光。

她在这种目光下长大起来。

这个以海字为名的海军世家的链索将会在她这一代中断。没有什么办法会让它不中断。她没有能力将它延续下去。

但它不能不延续下去。不是这个民族非有这样一个家族不可,而是这样一个的家族的后人自觉地意识到,它是不该中断的,它是属于这个民族的,属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的。

她心中何时开始冒出了那个念头,要寻觅一个替代者呢?她不知道,但它很早就在她心中生了根。应当有这么一个替代者,哪怕他不再以海字为自己名字的起首字。

她不能辜负曾外祖、外祖父母殷殷的目光。如同患有DBB病是她的命运一样,将这个家族延续下去也是她的命运。

说到底,那来自曾外祖、外祖父母的目光含蕴的绝不是只让一个家族无限延续下去的意义。

人类在时光中穿行。一个个家族、姓氏起于微末,终于兴旺,继之以衰。历史上没有不绝灭的家族。不绝灭的是历史和精神,是一代代人投入生存之战的豪情、勇气和永恒的呐喊。

甚至一度十分强大的民族也像古生纪的恐龙群一样一个个绝灭。不灭的民族均有其不灭的理由,但首先是有其不灭的历史精神。

曾外祖父母、外祖父母投注在她梦中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

越是觉得自己无力负载这种目光,越是觉得自己一定要寻觅到一个替代者,她看待年轻男人的眼光就越是严厉。

从小学、中学到踏进大学校门,她一直不动声色地、像个最乖的女儿一样接受父母为自己做出的各种安排,她明白她是在接受自己不幸的命运。她知道,只有首先接受它,才能对它有所改变。

大学四年,她的眼前出现过许多男孩。不少人出于各种理由迷恋她。她对他们没有兴趣。她的兴趣在海上。她挑选男人有严格的标准,这标准就是这个以海为名字的家族中有过的三代男人。

众多的男孩子们在她面前走来又消逝。只令她心中一天天添加出许多惆怅。她的灵魂经历着痛苦和失望的冲刷,她性格中的坚定和刚强却像绿色植物蒙受了过多的雨水和阳光,不可遏止地猛长起来。

她可能找不到这样一个人。她可能失败。

毕业留到海洋大学图书馆系校任教后的一年里,她的心境是消沉的。消沉也是刚强,是刚强表现自己的另一种方式。她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在那种严厉的择人标准下有可能永远一无所获。家族的目光让她不能不去寻找,同时也逼视着她不能降低标准。

有一天她的挑剔的目光终于停在江白身上了。她承认当她不时要登上海山别墅不远的一座断崖向远海眺望一番以排遣胸中的郁闷时,她正经历着内心中极为软弱的一刻。她在这软弱的一刻中开始想另一件事:这样一个替代者是否也可以由自己用心和手来培养。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念头一经生出就强有力地攫住了她。她觉得面前的天空开阔起来。

得承认她也喜欢他。她几乎从不敢承认自己也有爱人的权利。她没有这个权利。她寻觅这个人,是想让他明白他将延续的是哪一个家族的精神和历史,他应当成为或者将成为这个家庭精神的继承人。然而这还不是她与江白结识后的真正感觉、情绪和思想。不,归根结底还是始于爱情。你以为你对他的爱仅属于理性,属于柏拉图式的天国,可这爱的戏剧毕竟还在尘世中上演,剧情一点也没有越出少男少女两情相悦终而走到一起的老套。事实上从她第一次将他引进海山别墅,自己首先就进入了爱的角色,成了一个一到此时就不会不显得多少有点儿愚蠢和盲目的痴情的恋人。

当然理智还在。另一双几乎与生俱来的目光还在。但防线已被突破。你以为你在进攻,事实上却在防御。而且经常想到要投降。渴望投降。

有一点没估计到的是来自江白那一方的冷静。有一天她终于意识到对方的热情背后也存在着一双沉静的目光。这目光一直在审视他与她的感情关系和发展。它不愿意让它过快地进入庸俗爱情小说的情节。他自己也要将这个故事按自己的愿望发展。

于是故事的重心转向了海山书房。她退回原来的防线。她选择的人正在那间有着父祖四代人目光注视的房间里自己培养自己。

她也就在这时发现了自己性格中存在的疯狂。江白毕业前夕,他表现得越像她设计的那种人,她对他的爱就越是热烈和无法遏止。她常常忘记自己是个有病之身,日夜沉浸在与他终成眷属的美丽而折磨人的遐想里。这种遐想一旦进入梦境就成了催人泪下的结婚场景。泪水夜夜滴湿床枕。

恋爱中的女人是疯狂的。一位大师说。那一阵子她的情感和行为举止几乎就是疯狂的了。她为她和他的爱设计了多种前途:她只是不能生育,并非不能结婚,难道他们不可以只结婚不生育吗?对于这个以海字为名字的起首字的家族来说,她一旦嫁人,没有第五代是不可想象的。但他们可以领养一个孩子,难道自己生的孩子与别人生的孩子真有很大差别?

江白在校的最后一个寒假直到毕业,她一直在焦急地等待他的求婚。她甚至一厢情愿地认为此事不可避免。有无数应当发生的理由,却没有不发生的理由。 但她一次又一次的期望全都落空。江白最后没有向她求婚。

渐渐地她冷静了,苦想事情在哪里出了岔子。真正意识到江白有一个独立的完整的自我时大势已去。他最后一刻对去向的选择清楚地表明他对她的态度不是结合而是分离。剧情在这里大大越出剧作者原来的提纲:她精心为自己培养了一个替代者,可他却要撇开她远走天涯。

江白是想与她永远离别。她的悟性使她极早就穿透层层迷障,看透了他的心。他不想依赖她的也算显赫的父亲,这一点她可以理解;可他不想与她结婚,却让她的骄傲蒙羞。江白一点也不知道她身患不治之症。江白不愿意与她一起生活有他自己的原因。她一点也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离别清楚地来到面前时她显得十分惊慌。她意识到自己对此还十分无力。对于下面的戏她甚至已经重新设计了催人泪下的一幕:如果江白向她求婚,她会让他最后一次向自己倾诉无边无际的爱情,然后却含泪拒绝他,并且讲明拒绝的理由,因为她不能生育(这总是一种缺憾,就她的本意论,她爱江白,她就不愿意让他的生活中有一点不完美)。她还要告诉他:她主动接近他确实是因为爱,同时也因为她要为这个延续了四代的海军世家的历史与精神寻找一个继承人,以承担她自己无法承担的责任。她会说自己相信他不会因为她这样做而怨恨她。她虽然拒绝了他的求婚,但她爱他,这爱在她的生命中只会有一次,过去她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她会祝他幸福,然后坚决地与之分离(如果他受了感动不愿离开的话)。--她觉得这样做比起与江白结婚,更能让她享受到自我牺牲的美丽(她不知道自己真与江白结婚后会不会长期受到那种缺憾的困扰)。现在的戏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男主角并没看到女主角胸口插着一把剑,死在自己脚下,大幕却已降落。这是一种极为不圆满、对她极不公正的结局。

她不能让他这样离开。她也无法不关心他离开她将走向何处。她不想让他离开自己的目光。一旦离开,她将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真地找到一个新的替代者。她要继续追寻他。

不仅需要热情,此时还需要智慧。

不能用绳索。她也没有一根绳索。何况江白对任何一种有形无形的绳索都异常敏感。应当顺其自然。应当用一种他无力反抗却能使他们之间的联系不至于中断的手段。

书。

当前:第221/24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