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人生校对版作者浪拍云》第107/412页


  张辰再次捏起一只碗看了看,余光看到女孩儿不大信任的表情,苦笑了一下,道:“别怕,我肯定不会给你打碎了的,如果真给你损坏了,我赔你一只更好的碗,有这么大个儿,雍正胭脂水釉的。”
  看着张辰用双手比划出一个有半米大的圆,女孩儿有点愣住了,那么大的碗,要比我的贵重好多倍了吧。想着巨大的瓷碗,女孩儿就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那只超大的雍正胭脂水釉薄胎大碗张辰甚是喜爱,只怕这存世的也就仅此一件了,怎么可能用来作为赔偿呢。张辰敢这样说,那是因为以他现在的敏锐度和速度,绝不可能让任何一件瓷器在他手上有了损伤,这厮只是说漂亮话而已。
  这一招果然把女孩儿的心思转移了,张辰放下手里的碗,道:“这四只碗上的图案分别是牡丹、月季、芙蓉、蔷薇,正好是一套的,而且这四只碗还是乾隆官窑的精品。乾隆粉彩是粉彩工艺的顶峰,回去告诉你父亲,这四只碗弥足珍贵,一定要好好保存。”
  女孩儿扑扇着长长的睫毛,显然没有预料到会是这样一个鉴定,问道:“这个很珍贵吗?”
  张辰道:“我见识过数万件各种瓷器,这样四只一套的,我也是第一次见实物,到底珍贵不珍贵,你说呢!”
  梁斌也是一个古玩收藏爱好者,作为主持人,这时候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张先生,这致远堂也是官窑款吗?”
  “这个是室名款,明清两代到了一个瓷器发展的高峰,这两个朝代的皇帝多数都有自己的私窑,尤其是清代的皇帝,康乾道三位在位的时候,这种室名款多达上百种。例如万历皇帝的芝兰室,崇祯帝的以德堂,康熙的百子堂、希范堂、松年堂,乾隆的雅雨堂、宁静斋,道光有筑野堂、居梧堂,以及清晚期慈禧的大雅斋,这些款识的瓷器也多在官窑之列,甚至要比纪年款的更加精美。”
  梁斌不住地点头,道:“只是一个款识就有这么多的道道,果然博大精深,那张先生你再给大家讲讲粉彩吧,这里边又有什么知识呢!”
  张辰也觉得有必要给自己正一下名,道:“大家都知道,粉彩是在五彩的基础上模仿珐琅彩烧制的,珐琅彩很漂亮,但只能是皇家使用,老百姓是不得一见的。就有人想,能不能把这珐琅彩模仿出来,带入到民间给老百姓也用用,于是呢,粉彩就出现了。”
  “粉彩出现于康熙晚期,鼎盛于乾隆年间,由于它是仿珐琅彩烧制的,在最初的时候并不叫粉彩,而是叫做‘洋彩’,到了道光年间的时候才有粉彩一说。粉彩还有一个名字叫‘软彩’,这是因为它在釉质材料里边加了一种叫做‘玻璃白’的东西,也有人说是加了铅粉,以至于粉彩看上去特别的粉嫩,彩色特别柔和,层次明显,增强了立体感。有一种出现于清末的釉上彩彩瓷,叫做‘浅绛彩’,很容易和粉彩混淆,大家在收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浅绛彩是直接上色,不添加玻璃白,所以它没有渲染的效果,这是它和粉彩的一个区别;另外一点,就是粉彩用料很足,尤其是雍乾两朝的粉彩瓷器,又厚又粉,拿手摸一下突出感很强,而浅绛彩则是另一个极端,几乎没有触感。而且浅绛彩容易脱色,百十年下来,有的连画面都看不清了。说起来很简单,真要上手的话,还是得多看多学,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啪,啪,啪……”,这时候观众们才真正从心底里佩服这位年轻的嘉宾,把他当作一个专家来对待了。
  女孩儿也是很真诚地向张辰道谢:“谢谢专家哥哥!”


第194章 不适合腌蒜
  在张辰鉴定过那四只粉彩小碗之后,也得到了现场所有人的认可,再接下来他鉴定一件成化年底款的双耳瓶为清晚期民窑仿制的时候,大家也都服气了。
  播出一期节目只有四十多分钟时间,可那都是剪辑过了的,真正拍摄的时间要长很多。每一件藏品连出带进,加上点评讲解,以及主持人的穿插,最短也得在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从上午九点半开始,八件藏品下来,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还要多。
  虽然藤蔓遮盖的凉棚下有风扇不停地吹着凉风,一边的池塘也提供了足够的湿度,能够把七月的热浪赶出凉棚之外;可是时近中午,别说陈老和石老两位长者,就是那些现场的观众,也觉得肚子有些空了。
  张辰可不敢让这两位老爷子饿着,大中午的老人家又都喜欢午休一下,这些都需要安排。好在有张沐,在这圈子里滚打了三四年了,一应计划做的很到位,早就订好了燕京饭店的送餐,知远堂里有十多间豪华套房,午饭后正好就地休息。
  第二期的节目从下午两点半开始录制,有了一上午的磨合,观众们对于套路也都熟悉了,和主持人相互配合着,下午的节目录制起来顺畅了很多。
  流程顺畅了,效率自然也会提高,到下午六点半的时候,两期节目都已经完成了。参与鉴定十六件藏品中,也没有了被人拿来滥竽充数捣乱的,不过其中的两件却是很有意思。
  其中一位藏友带来了一对白玉老虎,造型古朴,雕刻深动入微。藏友本以为能到清早期就不错了,没想到田乃昘看过之后,却是给出了唐代和田玉雕精品的鉴定。
  另外一位带着一本没皮没脸的旧书想来碰碰运气的藏友,更是没想到,他这本自以为没皮没脸的旧书,居然是明代陆元大本的《花间集》,颇具收藏价值。
  第二天的录制更是出现了两件好东西,这两件藏品让藏友也都是十分的欢喜。
  上午录制的一期节目中,一位藏友带着一个盒子进到拍摄现场,来到鉴定嘉宾面前问过了好,打开她手上的盒子,里边铺着黄帛,中间是一块玉佩。
  田乃昘接过玉佩看了看,问道:“你这块玉佩是怎么来的?”
  藏友好像对自己这块玉佩很有信心,很干脆地答道:“这玉佩是我母亲的,我母亲年轻时候曾经照顾过一位老太太一段时间,那老太太解放前是有钱人家的姨太太,手里存着几件古董,为了感谢我母亲就送给了她这块玉佩。据说这玉佩当时挺值钱的,我母亲一只都不舍得拿出来,前段时间又想起那位老太太了,才又说起这个事。正好听说你们节目能给免费鉴定,我母亲也一直想弄明白这玉佩到底是怎么个事,所以就报名参加了。”
  田乃昘对这块玉佩好像不怎么感兴趣,又问道:“那你那只盒子能给我看看吗,是不是当年那位老太太和这玉佩一起送你母亲的?”
  “对啊,我母亲说,这盒子原来就是装着这块玉佩来的。”
  田乃昘笑了笑,对旁边的陈老三人道:“陈老,石老,张辰,你们看看这盒子。”
  陈老接过盒子看了看,又递给石老,接着是张辰,都看了一圈,三个人先后都是点了点头。
  一边的藏友倒是有些莫名其妙了,我要鉴定的是玉佩,这几个专家怎么拿着盒子不放手呢,难道说这盒子比这块玉佩还要好吗?
  不待她多想什么,田乃昘就开口了:“呵呵,你这块玉佩啊,倒也有些年头,清末民初的东西,放一段时间价值会高一些。倒是你这个盒子不错,当初那个老太太就没给你母亲说这盒子是怎么回事吗?”
  “这个还真没听说过,如果有说法的话,我想我母亲一定会跟我们说的。”藏友笑着回答,看来知道这盒子是个好玩意儿之后,心情是不错。
  “你这个盒子很有来头,应该是清中期盛世时候的东西,材质是阴沉木的,而且还是一块整木掏出来的。尤其是这木质,这盒子四边是黑色,底板和盖板的中间部位又都是红色的,这是阴沉木种的上等木料坡垒阴沉木,价值不菲,好好收藏吧!”
  藏友喜出望外,对着田乃昘连连道谢,如果没有田乃昘的鉴定,这盒子还不知道是个什么下场呢,兴许毁坏了或者扔了也有可能。
  田乃昘也不用主持人招呼了,自觉地讲起了阴沉木的知识:“阴沉木又被人们叫做‘乌木’,不过这个乌木和东南亚的乌木可是大不相同,东南亚的乌木是一个木种,属于现干木材,而阴沉木则是炭化木,叫它‘乌木’只不过是因为它最早出现的时候是表面乌黑色的。其实阴沉木本身就已经可以算是一种古物,是在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前,由洪水等自然灾害或者是地壳变动的过程中,被埋入江河湖泊甚至是海底的珍贵木材,经过千万年的缺氧、高压以及细菌等微生物作用,内部的脂肪和糖等成份都被慢慢溶解掉,逐渐碳化而形成的。阴沉木的种类有很多,香樟树、金丝楠木、杉树、槐木、檀木等等的都有。不褪色,不生虫,不腐朽等特质,也让阴沉木成为了理想的家具和艺术品制作材料,深受古代皇家和帝王的喜爱。而这种特殊条件下生成的木料,也因为不可再生性,成为稀缺资源,自古就有‘纵有金银满仓,不如乌木一方’的说法。”
  另一件藏品出现在下午的时候。
  下午录制的是这一次的最后一期节目,先要用这五期节目去试下水,看看观众有什么反映。如果反映一致的好,那当然是最好不过;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再根据汇总来的消息,对节目进行一些小改动。
  两天的节目录下来,现场的观众对于几位鉴定嘉宾也熟悉了,至少知道几个嘉宾之间是什么关系。有活泼胆大的观众,甚至会在休息的时候上前和嘉宾聊上几句,请教一些专业知识。
  第二天下午节目录制之前,有观众还专门从家里把自己的藏品带来,想让几位嘉宾帮着看看,给掌掌眼。陈老和石老是要午休的,张辰和田乃昘就成了观众请教的对象,面对人家如此的热情,两人也不好拒绝,只好是挨个儿的看过去,不过只是说说,开具鉴定证书是不可能的。
  到节目开始录制之前,两人帮着看了三四十件玩意儿,嘴巴都快说干了。趁着大家安排座次的时间,赶紧补充了一下水份,省得节目开录了才又难受。
  倒数第三位藏友进来的时候,两只手里各抱着一只白瓷罐子,走到条案前把罐子放下,跟嘉宾问了好。
  这是两只一样的罐子,二十多厘米高,通体都是白釉,没一丁点儿其他的颜色,白的简直欺霜赛雪。
  张辰拿过一只罐子看了看,又揭开盖子看看,里边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醋酸味儿,皱了皱鼻子问道:“你这罐子可有些年头了吧,是早些年买的,还是家里传下来的呢?”
  这位藏友穿着很体面,长相也比较富态,家庭条件肯定差不了,所以张辰才会问他,这两只罐子是不是买来的。
  “不是买来的,我对这些东西一窍不通,这俩罐子在我们家最少也有七八十年了,我父亲小时候就见过,一直是在厨房里搁着用来的。”
  “给厨房里用,你们家该不是使这个腌腊八蒜的吧?”张辰若有所悟地问道。
  藏友笑了笑,答道:“的确是腌蒜用来着,听我父亲说,他还小的时候就已经在用了,您刚才拿的那个就是腌蒜用的,另外这个是放糖的。”
  “你能分这么清楚?”张辰觉得这人还真细心啊,两只完全一样的白瓷罐子,拿到外边来都能分清楚,这就是一般古玩行的人,都不可能分这么清楚的。
  “这俩罐子比双胞胎还像,我其实也分不清楚,我看见您刚才皱鼻子来着,应该是给呛着了。”
  “噗”,观众席上有人憋不住笑出声来了,接着大家就都憋不住了,就连同在鉴定席的另外三人,脸上都没有了沉稳的表情。
  张辰也笑了,拿起另外一只来闻了闻,果然有一股甜腻腻的味道,像极了这罐子给人的感觉,心里不由赞了一声:这才相配嘛。
  放下罐子,道:“你们家这样的罐子多吗?”
  藏友有些不清楚状况了,“呃,没了,就这俩。”
  张辰自然是知道这罐子的珍贵,有两只就不错了,谁家还能成批量的收藏这样的罐子啊,这只不过是给自己解围的一种方式罢了。
  “唉呀,你们家可真是够厉害的,永乐薄胎的甜白釉,居然用来腌蒜了,我说怎么一股子酸味儿呢。而且这一腌就是百八十年往上数,陈年老醋坛子啊,全天下也少见你们家这么奢侈的。最让人奇怪就是,这么多年下来,居然一点儿没磕着碰着,难得啊!”
  这位果然是对收藏一窍不通,疑惑地问道:“甜白釉是什么意思,这个东西很有价值吗?”
  “何止是有价值呢,价值太高了,这么跟你说吧,如果一罐子腌蒜能值二十块钱,那么用它装着卖,就得在那二十后面再加上一个万字。”
  张辰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不理会藏友震惊的表情,继续道:“我们都知道,青花、粉彩、五彩等等的瓷器,都需要在白釉的衬托下才能够更有表现力,而甜白釉则是白釉中最顶级的。甜白釉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它的釉质极其莹润,比元代的枢府窑卵白釉更加有乳浊感,并且给人温柔甜净的感觉。而永乐甜白釉正是白釉瓷的巅峰,许多都薄到了半拖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为之后的各种彩瓷奠定了坚实的表现基础。这两只盖罐,瓷胎纤薄,釉色甜腻,光可鉴人,还有一种透光感,正是永乐甜白釉的精品。不过,这个的确不适合腌蒜。”


第195章 月老
  五期节目录下来够一个月播了,而节目的首播日期是在暑期的七月十三号,也就是说,在八月十号之前,张辰不必再为节目的事情操心了。跟电视台、广告商打交道,张辰完全是个外行,自有张沐和她的团队去负责。
  订婚都已经超过一个月了,张辰心思闲下来,就想着是不是出去玩一趟。以前他每个暑假都会出去玩玩的,去年夏天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成行,今年可不能再憋着了。
  宁琳琅来到国内之后,只去过云南、厦门和龙城,对于国内的绝大多数地方还是陌生的,仅有的一点了解全部都是从书上或者电视节目中获取的。今后她将会有很多的时间生活在国内,对于各个地方的了解也应该加深一下了,要不然和大家聊起来都没有太多话题,风雅文学方面的话题也不是能对每个人都通杀的。
  经过两天的计划,张辰把行程都安排好了,用一个月的时间把苏杭二州和周边地区都玩一下。张辰认为,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的去看看,还不如不去,既然要玩,那就得结结实实地玩好了。
  出去游玩,就是要放松心情的,并且在这种放松之中体会到乐趣。怎么样才能放松呢,火急火燎的挨着逛肯定不行,就拿苏州为例吧,只是一个拙政园,你没有个三天两天的都体会不出其中的美好来。真正的出行游玩,不在于去了多少地方,哪怕只去一处,只要能够把其中的文化和内涵体会到了,即使是用了整个周末的时间,也一样是快乐的。
  自从送宁爷和弗雷德里克等人回伦敦之后,机师和空乘们就一直没有飞行任务,属于长期闲置的状态。尤其是空乘只有四个人分别飞过伦敦,剩下的几人还没有上岗过呢,这种拿着高额薪水过悠闲日子的生活虽好,可是几个空乘还是有些不好意思了,总觉得自己的工作对不起那么高的薪水。

当前:第107/41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