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全集.com》第335/337页


待赵桓换过衣袍出外,张俊等人早就在外等候,今日与往常不同,各人换过常袍,皆着吉服,高冠紫袍,看起来威严之余,又添喜庆。

赵桓看的一笑,翻身上马,向着各人吩咐道:“走罢。”

说罢一马当先,奔驰在前,费伦与折彦适等人也急忙上马,跟随在后。

张俊性格直爽刚毅,策马与一众大臣跟随在赵桓身边,却是面露不满之色,向着皇帝道:“这个合不勒汗,太过狡猾。将太上留在他军中,逼的陛下出城前往蒙古人军中,在礼节上先占头筹,当真可恶。”

原来宋军收复燕京之前,合不勒眼看在这里讨不到什么便宜,便又派兵前去扫荡金人残余。上京失陷,宗室亲贵几乎全部战死,留守在东北故地的金兵原本也不是精锐,除了少数蒙古兵吃了亏外,金国故地几乎被蒙古人一扫而空,全数占领。

而五国城因为关押着大量的宋人,甚至抱括宋帝赵佶这样的大人物,金兵留有不少精兵看守,合不勒知道投入大收获也大的道理,便派了一万精锐,打败守卫五国的金兵,将城内宋人全数救了出来,其中也包括垂垂老矣的赵佶。

得到赵佶之后,合不勒自然也知道奇货可居的道理,当下连同赵佶和其余的宋朝宗室亲贵一起,留在自己的大营之中。宋人得燕京前,他借口兵凶战危,道路遥远,不肯绕道云中将赵佶送回,到赵桓亲自赶到,迅速收回燕京之后,因为赵佶就在蒙古人军中,也只得以帝王之尊,亲自到蒙古人的军营之内,前去奉迎自己父亲。

第196章 父子相见

而在宋人大臣心中,宋朝是中华上国,原本有文教而无武功,现下文治显赫,武功也是骄人,而更有不少人看到蒙古人的危害和潜在的危胁,愈加不愿意皇帝与所谓的蒙古大汗有什么交集。

而更加令大臣们惶怕的是,曾有传言,皇帝在逃归大宋时,曾经得过蒙古汗的助力,曾经结为安答兄弟,而今对方为消失金国立下了诺大功劳,若是提出什么过份的要求,只怕皇帝碍于面子,一时也难以拒绝。

好在大宋刚刚战胜强敌,六十万禁军精强无比,更多的武器,盔甲,更方便使用的大型突火枪和强弩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整个禁军都将更换盔甲和武器,更多的有巨大威力的武器要下发军中,禁军的人数虽然不比前朝多,战斗力却强过了百倍,这也使得朝野上下,对宋国现今的国力充满信心,不至于害怕如辽朝末年那样,刚刚倒了一个强敌,又来一个更加凶狠的。

对众人的心思,赵桓自然是心知肚明。张俊此时看似抱怨对方奸滑,其实还是存了一个试探帝意的想法。

他微微一笑,向着张俊答道:“蛮夷么,总是不能以诚待人,朕为华夏之主,一点胸襟度量还是有的,便让他先来拜朕,又何益于朕,朕去见他,又何损于朕?”

这话说的光风霁月,就差说什么远人不服,以仁德感化了。张俊等人听的满腹纳闷,却又不敢反对这样明显符命圣人说教的话语,当下一个个缄口不语,却只是在肚里暗自担心。

赵桓心中暗笑,却也不与众人说破,只是悠然前行,欣赏着北国的风光景致。

此时的燕京,自然没有沙尘暴,正是盛夏,说不上风和日丽,天气也比南方要凉爽一些,一路上绿荫成片,鸟雨花香,虽然还有些大战的痕迹尚存,一路人仍有人家,偶尔有零星的农人知道战事停歇,开始下田耕作,远远看到大队人马路过,再看到表示皇帝身份的皇帝仪仗,农人百姓虽然不认识那些绣着花花草草鸟兽鱼虫的伞盖,明黄色是皇帝专用,各人却是清楚明白,当下都在路边仓皇跪倒,山呼万岁不提。

赵桓满脸笑意,向着这些农人致意,前世的某些习惯突然在此时抬头,他差点儿跳下马去,与这些农人搭讪说话,不过满眼的仪仗和护卫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轻咳一声,继续前行。

到得蒙古人营地外数里,合不勒早就领着数百乞颜贵族,等候在道路一侧,看到赵桓仪仗到来,立刻迎上前来。

赵桓也远远觑见了他,只见对方身骑白马,身边数百贵族千拥后簇,甚是威风。只是到得自己身前不远,却是停下马步,神情也略显尴尬。

他脸带笑意,却只是不肯下马,亦不说话。

合不勒愣怔了片刻,却是醒悟过来,满脸带笑跳下马来,一边高声道:“见过大宋皇帝陛下!”一边就要下跪行礼。

赵桓这时候才跳下马来,大步向前,双手在合不勒肩头一扶,却感觉对方根本没有下跪的打算,自己手方一搭,合不勒已经就势站起了身体。

这个满腹雄才大略的蒙古大汗,几年时间过去,已经是老态毕露。当年在上京与赵桓相识时,他不过四十左右,现下看去,已经是霜发皆白,满脸皱纹。北国草原的自然生态,还蒙古人的生活习惯,都使得他衰老的特别的快,也特别的显眼。

合不勒也在打量赵桓。

当年在上京见赵桓时,对方身材瘦弱,满脸病容,身体很是孱弱。奔逃路上,勉强支撑而已,骑术也很差劲,整个的精气神,都象一个病夫。到了草原上,便是大病了一场。

而到得此时,对方却是神清气爽,身形健硕,骑术明显比当年强过好多个档次,下马动作漂亮爽利,明显人一眼就能看出,对方是一个马术高手。

而更令得合不勒吃惊的,则是赵桓的神情举止,以及整个人散发出来的那种自信与力量,那种成熟的政治人物,手握大权,可以掌握苍生命运的自信的光彩。

几千人组成的皇帝仪仗,并不能让这个蒙古人敬服,当年大辽皇帝,后来的大金皇帝,都热衷于这一套,大宋皇帝的虽然更华丽,更富贵威武,在合不勒眼中,也并不太过出奇。

倒是赵桓本人,还有赵桓身后的那几十名武将所散发出来的独特气质,令得他份外吃惊,不敢小视。

更加令合不勒吃惊的,则是跟随保护皇帝的那几千骑兵。他们默然伫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显示威武的军歌和口号,然而就这么几千人,却给了合不勒极大的精神压力,不但是他,就是他身后的一众乞颜贵族,眼光也很快从皇帝本人,转移到了这一队骑兵身上。

是的,稍微有过战争经历的人都会知道,眼前这动作整齐划一,整体都散发着无比的自信与杀气的骑兵队伍,是一支何等可怕的精锐军队。

仿佛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好奇之色,赵桓微微一笑,携着他手边往营地里走,边道:“大汗可是注意到了我的护卫骑兵?”

合不勒点头应道:“是,皇帝陛下说的不错。”

“那便是岳飞麾下的背嵬骑兵,颖昌一战,他们顶着十倍金兵,苦战半日,大战获胜,首功便是背嵬。”

这支骑兵的厉害,一直关心着宋金战争的合不勒,心中自然清楚明白。只是原本以为不过是金兵战败后的托词,或是宋人的夸张,到得此时,他亲眼目睹了这支骑兵的存在,心中方才明白,原来天下骑兵,并不仅仅是蒙古人。

当前:第335/33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