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全集.com》第336/337页


赵桓携着他手,却只觉得对方手中微微冒汗,他心中暗笑,却也并不说破。待到得营前,却是一眼看到白发苍苍的赵佶,正静静的站在营门正中,看向自己。

他心中一时也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下意识的几步抢上前去,郑重的跪下行礼,叩首泣道:“儿臣来迟,请父皇恕罪。”

赵佶已经老的不成模样,多年的绵衣玉食,荒淫无耻,已经严重的毁坏了他的身体,北国为囚,生活的不如意和精神的摧残,使得他老的更快,腰背已弯,两眼老花,穿着青袍的他,此时更象一个乡下私塾的老学究,而不是一个曾经的帝王。

见到长子跪在自己身前,赵佶神情复杂,愣了半响后,方才伸手去扶赵桓,将赵桓扶起之后,赵佶先看他脸色神情,然后方道:“几年不见,吾儿神色精神,比往日更佳。”

赵桓泣道:“父皇却是更显老态了。儿臣不孝,不能早些接回父皇。”

赵佶笑道:“自古没有古稀天子,我虽不到古稀之年,不过也过了花甲,人老了自然是这副模样,难道想和始皇帝学,去学神仙之术么。”

他这时候这般说法,赵桓极是意外,当年赵佶迷信道教,册封了不少道士为官,甚至给自己也上了道教的尊号,此时却一派豁达模样,看来这些年的俘虏生涯,给这个花花公子皇帝,上了一堂醒脑课。

赵佶哪里知道他的心思,又向着他道:“你当初不肯接我,我心中还是有些怨气,到得今时此日,方才醒悟。我的罪过和错误,唯有在这个时候,方能洗涮干净。”

见赵桓默而不答,赵佶又道:“你是孝子,我也知道,郓王他们回去,你待他们也不薄,况且孟太后在长安,你晨昏定省,从不怠慢。现今大宋不但收回故土,灭了金国,还收回了燕云十六州,以前的事不必再提,我不放在心里,也绝不允许别人拿此事来做文章,吾儿尽可放心便是。”

赵桓见他如此清醒明白,心中当真安慰。他最害怕的,便是赵佶记恨他不肯和谈迎回于他,若是此时奉回太上,而太上皇又是与皇帝相对抗,那么对底下的政治和军事诸多改革,将是不小的阻力,最少,将会被不少人利用此事。

而此时对方如此明白事理,将来必定也不会过问政事,只是颐养晚年,绝不会给他添麻烦。他心中极是感动,终于诚心正意的答道:“父皇如此一说,儿臣惭愧,唯愿奉父皇回开封后,父皇能颐养天年,寿可万年。”

赵佶大笑道:“万年不可期,唯愿再过几年舒心日子便罢。”

他看看不远处待候着他父子说话的合不勒等人,低声道:“我看这些蒙古人,又是凶悍,又是野心勃勃,论起武力比女真还要凶蛮,吾儿不可不防。”

赵桓也是回身看了合不勒一眼,然后笑道:“父皇放心,儿臣尽自醒得,断不会再让他坐大,成为新的金国。”

第197章 尾声

赵佶放下心来,终于大笑,携着赵桓的手,一前一后出得营门,众多宋朝大臣与武将尽皆跪倒,齐道:“臣等叩见太上皇陛下。”

赵佶微笑上前,将跪在最前的紫袍大臣们一一扶起,一边扶,边笑道:“你是张俊?我记得你?”

“姚平仲?好,好!”

“岳飞?我在五国时,那里的女真人听说起你,都是一脸惶怕,我那时就想,什么时候能见见你。”

他将诸人一一扶起,还记得不少人当年的官职和作为,张俊等人心神激荡,忍不住哭泣出声。

在他们身后,数万宋军将士,亦多有大哭出声的。

国仇家恨,今日一朝洗雪干净,男儿无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而动情时,亦能让男儿落泪。

赵佶抚慰群臣武将,令得众人全数起身,他知道赵桓必定还有与合不勒争斗之事,当即自己回到城中,安居数日调养身体,待赵桓与合不勒谈判完毕之后,便奉着赵佶,返回开封城内。

其间热闹欣喜之处,亦是不可胜数。

而其后,赵桓许了合不勒占据女真故地,甚至赏了不少辽人故地给蒙古人居住,只是又令得曲端为帅,率领大军备边。岳云为背嵬统制,划归曲端统领。

张宪,姚端等西军将士,则返回延州等地,换装备边。岳飞与韩臣忠等人,调驻长安。

数年之后,三十万宋军齐出,三个月灭亡西夏,与此时同,李显忠领数万骑兵,开始了往西域的征程,耶律大石尚未站稳脚根,有着华夏中原政统王朝支持和背景的李显忠,必将取得比耶律大石更显著的成效。

大宋在灭亡西夏后,原本就与蒙古争执不断的曲端,终于频频出击,收复了不少划给蒙古的汉化州县。

待得靖康十二年时,合不勒与赵桓多次交涉不果,终于按捺不住,率领大军出击,与曲端所部交战,双方恶斗数场,不分胜负。

岳云的背嵬军连番出击,斩获颇众,给了蒙古骑士不轻的教训。

宋朝因为此事得了借口,六十万大军出燕京征讨蒙古,一举将蒙古骑兵的主力击跨,合不勒领残部逃回草原,欲以当年赵桓教给他的十六字决对付征伐大军,却发现对方以堡垒战术,逐层推进,同时分化演变拉拢,使得草原上归附他的部落越发的稀少。

数年之后,岳云领数万骑兵穷追猛打,勒石燕然,一代大汗奔逃无计,终于束手就缚,赵桓恋及旧情,并不将他处死,而是留他性命,封以爵位,继续在草原上,帮助大宋收服草原诸部,逐渐强化宋朝在草原的统制,以杜绝后世之忧。

武备的同时,政治上的改革持续进行,三冗问题早就解决,趁下的就是细化财务,完善政治制度,建立起更合理的公务员制度,赵桓深知政治改革任重道远,一步步扎实走来,倒也分外平稳。

完全廉洁的政府不大可能成立,不过他有信心在自己死前,建立起一个高效和相对廉洁务实的政府,对这件事,他有绝对的信心。

宋朝的对外贸易,向来就不需要统治者操心,赵桓只是在财政允许后,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近洋海军,以保障这种海外贸易,继续健康持续的进行下去。

当前:第336/33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