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说民国全集.com》第105/129页


石长信这么配合,盛宣怀应该表示表示,人家可是个穷御史啊。

不用表示,表示了反而看不起石长信。他要的是面子,不是钱。盛宣怀心里很清楚,钱在所谓的醇儒面前只是一堆废铜烂铁。

所以盛宣怀一分钱未花,仅靠嘴皮子就搞定了这个大计划。

说的不全对,那两瓶好酒难道不是钱吗?

靠着酒劲,石长信熬了一个通宵,重新修改稿子,洋洋洒洒几千字的奏折递上去。

铁路很重要,理应收归国有,由国家统筹。石长信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干线国有,支线民有。

总结一句话:铁路国有,势在必行。⑴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铁路国有,于情于理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连袁世凯都称誉这个举措“卓识毅力,空前绝后”。盛宣怀的夕阳红似乎指日可待。

盛宣怀胸有成竹,为了这一天已经准备很多了;可是四川股民们胸无成竹,他们为这一天付出够多了。

盛宣怀面对的是几千万血本无归的股民,可以瞧不起、可以侮辱,甚至可以打骂他们,但是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那就是断他们的活路。

你可以高高在上,你可以俯视我的卑贱,但是你不能断我的活路。

活路归根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股东们被亏空的钱找谁要?

找施典章,他已被抓,钱都砸到钱庄、股票里去了。总经理乔树枬已被撤职,且声称他从不具体主管钱款,一切与自己无关。

盛宣怀想得很明白,以前给你们优惠政策,准许商办。可又出现集资困难、铁路修建进度缓慢等许多问题,现在国家接手,是让你们尽早抽身。政府不是冤大头,亏空的款项,由当事人负责赔偿,和政府无关,存款和现有之款不退。

一句话:你的痛苦我理解,你的损失我不赔。

可股东们想得也明白,辛苦一生的积蓄投到里面,本指望靠这个养老安度后半生。血汗钱被贪污挪用,都是因为朝廷用人不当,现在铁路既然收归国有,理应赔偿我们。

一句话:我的痛苦你负责,我的损失你买单。

载泽、盛宣怀又捣鼓载沣下了道措辞严厉的谕旨,警告百姓:“如有不顾大局,故意扰乱路政,煽惑抵抗,即照违制论。”⑵百姓要有大局意识,配合政策的出台。不同意就是干扰大局,朝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违制就是大不敬,严重的可要掉脑袋。曾经无限期待的新内阁出台的第一个政策竟然用如此冷冰冰甚至威胁的话语。

后果确实很严重,因为地方士绅头面人物、立宪派的大把钞票也砸在里面。断了百姓的财路,好说(其实也不好说,关键是说话没人听);断了这些头面人物的财路,立马给你好看。好歹这么多年和朝廷一条心,说不管就不管,太寒心了,难道钞票比人心更重要?

【谁的眼泪在飞】

四川总督王人文接到“铁路国有”电报后,喜忧参半。

喜的是,现在自己正以布政使暂时护署四川总督,如处理得当,借这个机会就能转正,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

忧的是,这事关系到几千万四川股民的利益,处理不慎很容易激起事变。

因此王人文非常慎重,暂时并未公开宣布谕旨。而是又给内阁密电,建议修路已经花掉的钱应该发给股民有息股票,未用的钱不应该收归国库,而是应当留在四川,兴办实业、振兴当地经济。

不过王人文的如意算盘显然打错了,他有两个没想到。

没想到原四川总督赵尔巽推荐弟弟赵尔丰任四川总督,自己是没戏了。

赵尔丰此时任川边大臣,原定和王人文互调。王人文想想,地方虽是偏僻了点,但好歹也是封疆大吏,可以接受。正准备上任,没想到赵尔丰却认为王人文书生柔弱,不适合治理边防,举荐了自己的部下,王人文又没戏了。

朝廷谕旨下来了,政策就像泼出去的水,能收回来吗?老百姓一不满意就要翻盘,朝廷的威信何在?

谕旨并且训斥王人文不得妄自非议国家大政方针,王人文的心彻底冷了。既然你们铁了心让我想不到,那么我就让你们想不到,把摊子再弄大一点,让赵尔丰好好收拾。

王人文将电报内容透露给川汉铁路公司的股东,群情大哗,朝廷不仅夺路,还要谋财。

1911年5月21日清晨,几百号人齐聚在一个天井内,铁路公司场地太小,挪到这儿,演讲台是旧戏台。

股东代表、咨议局副局长、白白胖胖的罗纶上台了,先向大家鞠了个躬。

“各位股东,我们四川的父老叔伯!我们四川人的生命财产,让盛宣怀给我们卖了,卖给外国人去了!”声音洪亮,底气很足,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吐出来。

接着呢?什么最煽情?什么最有感染力?什么最能打动人心?

当前:第105/12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