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扇》第3/501页


村民们听之当笑料耳,李华父亲的名字也不禁四方传播,由此名声渐达于外域。

李华的父亲从小四书五经地学起来,诗词歌赋无不精晓,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在县里可算得上是大家了。

每到逢年过节时,总是有许多的各种尾巴吐着黑烟的五颜六色的漂亮的小轿车停在李华家的院子前。来的人诚诚恳恳,提着大兜小袋的物事;回的人喜笑颜开,手里捧着几张薄薄的纸,真是喜鹊东来,名声在外。

当李华的爷爷随大部队去收复新疆时,李华的父亲已经十多岁了。当李华的爷爷复员时,李华的父亲就成了亲,娶了县上有名的一个才女。

据说李华的父亲成亲时,四乡来贺者众,高棚遮道流水席直落五日才休。从县里来的大厨走时已累得是被村民抬上的车,领导们的小车堵塞村道两日方通,两口甚是恩爱。

不久,一场文化风暴席卷全国,小小的山村也未能避让的半分,村里的有点身份的人全都又被捉去参加一次大的批斗会。听老人言被捉去的人是戴了一种用白纸自制的用墨汁写着名字的高帽、挂着书写着罪行的黑牌子赤着脚一直走到县上,参加了县里的阶级斗争大会。

县里的那位当初是游击队长坚决抗日的老县长自尽,据说他死的时候一连下了十天的大雨,倒了许多的房屋,真有种山崩地裂的样子。

李华的爷爷被关了起来,据说是因为他侵占了国家的财产与人民为敌,而财产就是那一把小小的折扇。

李华的父亲为了救李华的爷爷,又挡不住李华奶奶的强烈要求,连夜用一把旧旧的折扇赶制了一把古色古香的折扇,把上面的文学硬是一个不少地照描了一遍,用李华妈妈的说法是那就是真的,赶紧送给了县里的文物部门,李华的爷爷才被放了出来,人已经不行了,回到家中时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音。

当李家一家人为李华的爷爷准备后事的时候,来了一个老道,用一把亮亮的小针硬是把他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怎的一条腿怎么也不太听使唤了,走起路来一摇三摆,不久李华奶奶病逝。

李华的父亲当初把扇子上描了一遍后,彻底地迷上了这种神鬼莫测的古老的文字,动用了县里的所有的关系,开始了他的翻译生涯,经常性的在一盏豆油灯的照耀下送走满天的星辰。

据老人说李华的父亲的工资非常的低,每个月只有几元钱,可就这样,还每月不低于一半的投入去买书、买资料,有时有一点线索,会徒步行走几百里路,是县城、省里的图书资料部门最常见的客人。

李华的父亲利用每年他的两个假期去更远的地方拜会一些更了不起的人物,用现在的话说,不久后他成了一名标准的古文字专家,还收到了国家一些专业研讨会的邀请,参加过一些大型的有关中国古文化的具体的研究工作。

李华父亲全身心的投入使李家的生活彻底地沦入了社会的最底层,当时村中百姓的生活可用清贫喻之。

李华妈妈为了让李华的爷爷能吃上饱饭,几乎卖光了家中所有能值点钱的东西,他们家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虽说在农村绝大多数的吃的东西完全可以自已解决,粮食不足还有野菜树果辅之,可一些油、盐类无论如何是自己无法生产的出来的,李华的妈妈被生活所廹,偷偷地养了一些鸡、鸭类的小动物,用来换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不料这下可闯了大祸。

不久后也就是李华妈妈怀上李华的时候省里来人了,来的是一个据说是当年和李华爷爷一起打小鬼子的一个小干部。

小干部带了好多的公安逮走了李华的父亲,罪名是用假扇子欺骗国家和人民,公然与人民为敌。公安到了李华的家,居然又看到了有那么多的小动物,这不是公然与社会主义对抗,是资产阶级的现行不是。

李华的爷爷奋力地争辩,一怒而起,给小干部亮了一下自已的威武,结果可想而知当场被捕,后被判劳教一年也不知给送到了哪里。村里的百姓虽然不平又没有个敢说话的,只能私低下给李华的妈妈接济,这最多只能是对李家给些安慰,物质却难有表示。到后来村里的人偷偷地多方打听,才知道是那一把小小的扇子引起的。

李华的家被抄了,李华父亲多年的研究资料被付之一炬,据说那些个都是远在台湾的敌特的联系密码,决不能让它危害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小扇子没被搜出来,也从此没有了下落。

后来省里的人又来了多次,李华的妈妈只是不停地向来人哭诉父辈的功劳和对县里作出的成绩,县领导们根本说不出话来,更有领导奋而护之,见风使舵者只好哈哈而去,剩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这事过去了六个月后,早产的李华诞生了。

李华的出生带有古老的中国所具有的强烈的迷信色彩。

那一天正是秋高气爽阳历九月一天的正午,太阳明晃晃的照的人眼睛都难以睁开,李华的妈妈正在村民的帮助下顶着骄阳在地里收拾着长的很好的麦子。

刚刚还睛空万里、霎那间风起云涌,天迅速地黑了下来,用村里人的说法是那叫个真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雷电交加轰隆隆一片可就是没下一点雨,闪电把漆黑的正午硬是嘁哩咔喳裂开一道道的明晃晃的细缝,时间大约一盏茶的时光,倏忽间云消雾散愣是一丝丝云儿也见不到,光亮亮的,像是有人拿了袋子一下装走了。

正一个个呆呆地不知所措的、躲都没处躲的村民这时耳边传来了连绵不断的、孩子的响亮的哭啼,李华出世了。

李华这差一个月的出生让村里人议论纷纷。

从古至今只听说能人出世祥云万里,谁见过这么个黑云滚滚不见天日的祥瑞,难到是个小妖儿下界了?于是村民们不约而同的都开始对李家疏远了。

我此时两岁,正是满地乱跑的时候,老人们将李华的母亲接到了我的家中。

后来我问我的老人时,老人这样回答,孩子,神啊鬼啊俺从未见过,可这母子是人不是?人心都是肉长的,哪怕他果真是一个什么妖,只要俺们对他好,他能差了俺们不成?

果然直到现在我也没见到村里人说的长大后的妖怪吃人的事发生。

李华母子搬入我家后,李华就成了我的弟弟,从呀呀学语到我已能够完全记事直到上了学这五年中,他也成了我的一个开心果。

每天我都带着李华去村边的小河里上放上几个小篓,每天都会去取前一天放的小篓,有时篓里会有一些个小鱼、小虾,甚至还有些个螃蟹和甲鱼。

家里人为此常常地对我说些个赞美的话,多聪明的孩子、真了不起、长大是个能人等等不一而足,当然顺便也夸他两句,我也常常的自我满足,恨不得天下所有的鱼儿都钻到我的小小的篓里来,这事儿多多少少地影响了李华。

有一次,天都黑了,李华还没回家,老人们显得十分的紧张,带着好些个村民,找遍了村里、村外的山坡小径、田间地头,最后终于在我下篓的河边寻到了在石头上绻成了一团的小小的人儿,已是睡得天昏地暗。

第二天老人们问李华:“去河边干什么?”

当前:第3/50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