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水三千》第12/13页
癸宫女二: 是啊是啊,另外她手又太笨,雕刻技术太差,刻得人脸也是猴子样。阿弥陀佛,真是老天保佑。
长安城的无辜百姓在听到宫内轰轰烈烈的反巫蛊近况后,也有很大反应。一位在都城外种地为生的老伯这样说道: “江充是个好娃,真卖力气,可是老汉年纪大了,不大明白,那宫里要想种庄稼,还买不起头牛是咋?非得让个大活人去翻地?”
这样的龌龊故事一般都是没有悬念的,江充如愿以偿地在太子宫中缴获到最多的木偶,当时皇帝正在甘泉行宫,江充兴冲冲地派人前去邀功领赏。太子则不知所措,只好去找自己的老师商量对策: “老师,我该怎么办,江充这个大坏蛋把我这么多年辛苦收藏的木偶都抢走了,有芭比娃娃、泰迪熊、辛巴、铁臂阿童木、机器猫……”
太子的老师因为害怕被连累诛杀,做出了一个不那么明智的决定――他撺掇太子起兵,用暴力手段劈杀江充这捆废柴。据说刘彻开始的时候对太子还保有一丝怜惜,并且对局势还有清明的认识,他说: 太子必定不是造反,他只是因为害怕,又对江充满怀愤怒才会一时丧失理智。之所以说“据说”,是因为我很怀疑以刘彻的智商和情商会有如此人性化的认识,他下狠手诛杀亲生孩子已经不是第一次,就在同一年的正月,刘彻因为两个成年女儿牵涉进一桩巫蛊案件而毫不留情地将她们杀毙,而这也正是太子过于恐惧拥兵自卫的原因之一。所以说,武则天大可不必因为曾经亲手扼死襁褓中的女儿而洋洋得意,这不过是重蹈武帝的覆辙而已,而且人家武帝一下子就能杀俩,这种魄力和胆识可不是武媚娘的小家子气可以比拟的。(武帝早年自白: MMD,等咱有了权,生俩闺女,早上杀一个,晚上杀一个……)
总之,不管这番理智与情义并重的舐犊深情是否真的出自武帝,毋庸置疑的是,刘彻同学很快由对儿子的怜悯跃升至抓狂状态,开始张牙舞爪地向刘据反扑,此时在他的眼中,只有逆贼刘据,而没有儿子这个概念了。所以说,同志们,阶级斗争是非常残酷的,它可以超越一切友情、亲情、爱情,把活生生的人类变成冷酷无情的宇宙超级大怪兽。刘据兵败之后,逃到河南一个偏僻的村落,主人家虽然贫穷,却很有侠义心肠,靠卖草鞋供养太子。但是霉运当头的刘据不能安贫乐道,听说有个旧相识同住在湖县,而且还很富有,就派人和他联系,一下子被发现行踪,在地方官包围他的居处时上吊自杀,卖草鞋的主人也在保护刘据的战斗中被格杀,同时死于非命的还有刘据的两个儿子。所以从历史经验来看,勤劳善良的河南人民还是可以信赖的,谁要是再发表中州自古出刁民的谬论,俺代表刘据的冤魂第一个跟他没完。
刘据死去的时候三十八岁,他的妻妾、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若干儿媳全被诛杀,惟一幸存下来的,是他在这一年出生的孙子刘病已,这个只有几个月大的皇曾孙被收押在郡邸狱中。请大家先勉为其难地记住这个名字,他是本章后半部分的重要演员之一,号称中兴汉室的汉宣帝。
三
其实如果追溯源头的话,巫蛊之祸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刘彻本人。刘彻喜好黄老之术,为了能够长生不老,他礼敬巫师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比如说吧,有个叫栾大的人,很擅长吹牛,又有一定的想像力,如果生于当代,必定可以成为一名好作家,但是汉朝时没有这个职业,他就只好委曲求全,当个巫师混口饭吃。也许称栾大为魔术师更为恰当,因为在刘彻给他的资格考试中,他表演的既不是以招魂和驱鬼为代表的东方巫术,也不是以玩魁地奇和殴打摄魂怪为代表的西方魔法,他的法术十分纯朴有趣: 在庭院中树立旗帜,旗帜在栾大的指挥下开始自动互相攻击。
武帝: 喂,太监,那些旗杆怎么这么古怪,足有一人粗细?
太监: 是啊,皇上,而且动起来笨笨的,不知道是不是幻觉,我都看到旗杆底下露出两只人脚嗳。
武帝对栾大在这次资格认证考试中的表现非常满意,认为他已经达到了一个合格神仙的水平,于是授给他四个头衔: 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不仅如此,武帝还把亲生女儿卫长公主许配给栾大。卫长公主,顾名思义,就是刘彻和卫子夫的长女,她的身份虽然尊贵,比起她携带的嫁妆来就有些微不足道了,这份嫁妆庸俗却实在: 黄金十万斤。十万斤,就是五万公斤,就是五十吨,怪不得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五十吨黄金的光芒的映射下,就是牛粪也会显得赏心悦目如鲜花一般吧。
太监: 皇帝啊,十万黄金是不是太多了些?意思意思就可以了吧!
皇帝: 去,你懂什么!
皇帝转头对栾大道: 女婿啊,俺送你黄金十万斤作为嫁妆,东西就在国库里,国库管理员卯时上班,申时下班,你找个合适的时间自己去搬就是了,可千万别客气啊!
《祸水三千》 北方佳人惜福(3)
刘彻为了通过栾大巴结到神仙,对于他非常优待,前往存问的使节在道路上穿梭往来,络绎不绝。最搞笑的是,刘彻后来为栾大刻了一枚写有“天道将军”的玉印,却不直接颁发给他,而是要一个使者装神弄鬼一般,三更半夜的,披了羽毛衣裳,站在白茅上,让那个栾大也披了羽毛衣裳,站在白茅上,接受玉印,以此说明自己不敢把栾大当做臣属,而是礼敬他为客人。这个刘彻,凭了该作品,真可以当之无愧地获得“进水最多的脑子”奖,而且他脑子里进的大概不是一般的水,而是腐蚀力极强的王水 (刘彻: 你懂什么,俺这是代表最IN的东西,现在的时尚青年们都懂,这叫COSPLAY!)。因为刘彻对巫师的特别优待,良莠不齐的巫师们从全国各地涌向京城,场面蔚为壮观,当时长安城的城墙上都涂满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大还丹”这样的口号。
然而栾大的命运和其他巫师一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把戏玩尽;而刘彻随着脑子里的王水浓度逐渐稀释,也开始清醒认识到该巫师的真实水平,于是乎勃然大怒,欲将他砍得稀烂以泄愤。栾大在逍遥一年后,从长安出发,宣称要到海上寻找他的神仙师父,可是东至海边以后,又不敢入海,只到泰山祭祀。刘彻在多年来与巫师的糊弄与反糊弄斗争中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次他派人跟踪栾大,早将他的行踪摸得一清二楚,栾大毫不知情,回去向刘彻报告说他已经见到了神仙,刘彻一点不含糊,揭露了他的虚伪面目后,立马腰斩。
武帝: 栾大,你看这个人,他看起来是个轿夫,实际是我的情报员;这个人,看起来是个厨子,实际是我的情报员;这个人,看起来是个护卫,实际是我的情报员;这个人,看起来是个情报员,实际……他还就是我的情报员……所以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掌握之中,你还有什么话说吗?
栾大: 只有两个字――我靠!
说起来,武帝这个麻瓜真是蠢得可以,要分辨一个人是否真巫师实际很简单,只要在最初觐见时要求每个人参加一项砍头测试即可,一砍就死的自然是不中用的花架子,只把砍而不死的留用察看,既省时间又不浪费感情。
栾大死了之后一了百了,可怜的是卫长公主,生生被自己的亲爹变成了寡妇。不过在武帝与卫子夫所生的三女一子中,她的命运还算是最好的,其余三个――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和太子刘据分别因为两桩巫蛊大案而被刘彻屠杀。就连卫子夫,也因为牵连进太子的案子而被迫自杀。所以,姑娘们,一定不要随便做别人的第三者啊,否则下场很悲惨的。
四
刘彻穷兵黩武,追求长生的表现使得他像极了一个人――那就是暴君界的泰斗秦始皇。但是两个极其相似的人在后世的口碑却截然不同: 一个是遭人唾弃的亡国暴君,另一个却是开疆扩土的一代令主,让人不禁要问一句凭什么!先让我们来看看几个著名暴君的代表作吧: 商纣发明的是如今烧烤器具的前身――炮烙;周幽王是东方的“狼来了”――烽火戏诸侯;而秦始皇的罪证却是伟大的万里长城。后世无知群众在享受长城荫庇的同时,为了表示自己强烈的正义感,还杜撰出一个孟姜女来,作为始皇帝暴政的目击证人,天可怜见,原来统一六国的千古一帝并不是在出游途中病死,而是实实在在地被冤枉死的。将秦皇汉武相提并论,并非毛泽东在《沁园春》中的首创,当年司马光评价汉武帝时就认为他跟秦始皇没有什么区别,之所以能够勉为其难地延续汉家香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临终前所托得人,将儿皇帝托付给了忠良之辈,而这个忠良之辈,主要指的就是霍光。
要知道,这次托孤实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因为武帝的接班人汉昭帝刘弗陵即位时只有八岁(刘彻生这孩子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真是老当益壮啊),还是做傀儡的适龄期,如果所托非人,后果不堪设想。刘弗陵的母亲赵婕妤身世颇为奇特,据说她一生下来,就双拳紧握,只是在见了武帝之后,手掌才霍然展开。她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刘弗陵,武帝对于这一异常现象颇感到惊喜,因为据传说,当年尧的母亲就是怀了他十四个月才生产的。
尧的父亲帝喾: 你二月份生尧,那么应该是去年夏天怀孕……可是……可是……我夏天的时候根本不在这里哇!
尧母: (平静地)老头子息怒,所以说我们的儿子不寻常嘛,我根本就是去年初你快离开家的时候怀上的啊,一怀就怀了十四个月。
帝喾转怒为喜,心甘情愿地戴上绿油油的帽子,从此与尧和尧他娘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因为这个典故,武帝将赵婕妤所住宫殿的大门命名为尧母门。
宫女: 恭喜赵婕妤,贺喜赵婕妤,真是好彩头。
赵婕妤: (擦擦头上冷汗)唉,好险啊,如果再多怀四个月,和大象的孕期一样长的话,岂不是要被命名为象母门?
一般来说,人们对老来所得的幼子总会特别喜爱,武帝虽然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在这点上也未能免俗。他宠爱刘弗陵,而且还觉得这个儿子与自己特别相似,于是暗暗动了传位给他的心。
武帝: (抱着小弗陵)哈哈,太监你看,这儿子跟我多像,我老胳膊老腿站不住,他也站不住;我牙掉得差不多了,他也没有牙。只有这个儿子像我,别的儿子都不像,我就喜欢弗陵。
太监: ……
在太子刘据被冤杀后,刘弗陵通往王座的路上再没有障碍,武帝在临死前封弗陵为太子,但是可怜的弗陵娘却没能等到这一天。《汉书》上说有一次赵婕妤跟武帝到甘泉宫玩耍,因为犯了错误惹皇帝不满,于是特别忧愁,愁着愁着就愁死了。不过班固这老鬼的话是否可信还有待商榷,他为司马迁做传时曾经批评马迁(哈哈)不够识时务,才会遭受腐刑,这样说起来,谁知道班老先生自己会不会因为某种原因而为尊者讳呢?反正一般为大家所接受的说法是这样的: 刘彻担心赵婕妤还在壮年,儿子又小,自己死后会发展成一种垂帘听政的畸形状态,于是就先逼迫赵婕妤自尽,再把帝位传给幼子。总之,不论真相如何,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刘弗陵在八岁登上帝位时,已经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了。或可安慰的是,因为儿子的原因,赵婕妤在死后被追封为皇太后,不过,这样虚无飘渺的称谓,对于一个死人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吗?
五
武帝临死时封霍光为大将军。史书上记载霍光为人小心谨慎,沉静安详,证据如下: 宫中的官员曾偷偷观察,发现霍光每天上下朝,出入宫殿门时的地方都一成不变,不差分毫。不过这也许只能代表他有严重的强迫症,而不能说明其他问题,就好像你每天离家前都要锁三遍门并不能表示你生活作风严谨、有板有眼一样。然而无论如何,毋庸置疑的是霍光在那段岁月里的确对于整个历史的走向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辅佐汉昭帝,粉碎一次叛乱,在昭帝英年早逝后,废了一位不称职的见习皇帝,又主持了新一届的皇帝选拔,慧眼相中中兴汉室的宣帝。在那一时期,每桩大事记里都一定有霍光的名字。
不仅如此,通过不断向皇家输出霍氏女子,霍家与皇帝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 霍光的外孙女和女儿分别当选两位皇帝的皇后。我出一毛钱赌你一定以为他的女儿是前任昭帝的老婆,而外孙女是继任宣帝的皇后,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霍光的外孙女上官在刘弗陵登基四年后被封为皇后,那时她才只有六岁,而她的小丈夫汉昭帝十二岁。
《祸水三千》 北方佳人惜福(4)
上官小皇后的爷爷上官桀也是武帝晚年宠信的重臣之一。他得宠的原因非常与众不同,既不是因为曾经在疆场上驰骋一方,也不是因为在后方运筹帷幄。他早年曾经是一名皇家弼马温,为武帝看管一厩的御马。有一次武帝大病,病好后视察马厩,发现马匹大多瘦弱,勃然大怒,想像力又开始信马由缰地驰骋起来,一口咬定上官桀是认定自己将一病不起,所以才放心地对马匹们疏于管理。在武帝时代,犯错误有时候出人意料地致命,因为刘彻同学比红学家们的理解力还透彻,往往能从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洞察出某人的狼子野心,上官桀并不是惟一有幸见识过这种洞察力的人。有一次,刘彻在甘泉宫生病,回京城的路上,发现道路失修,他也大怒,认为是京畿官员有意为之,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再也不会痊愈,所以用不到这条道路了。好在上官桀头脑还算机灵,分辩说自己听到皇上龙体欠安的消息后,内心忧虑,根本没时间顾及马的感受。更为了不起的是,他话未说完已经泪流满面,把刘彻感动得一塌糊涂,以为自己终于发现一个大忠臣,于是对他倍加亲近。
其实史书上大概还漏记了后面一段。话说在上官桀禀报过原委后,突听有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道: “皇上啊,不是这样的。”众人寻找半晌,发现竟然是马厩里的马儿开口了,那马接着说道: “皇上啊,我们之所以变瘦,实在是因为关心皇上的健康,无心吃草,臣马一片忠心,皇上也看着赏些吧。”
所以说武帝的眼光不是不准,而是非常之不准,他百年之后,正是自己当年亲自遴选的上官桀挑头叛乱,造成政局动荡、人心惶惶的局面。
六
当初霍光将女儿嫁给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为妻,生下个女孩。小女孩五岁的时候,上官父子看上了宫里的小皇帝,一心想把女儿嫁入皇宫,做皇帝的小老婆(注: 这里的小老婆,并非指审美值大于妻或小于“偷”的那一类人,而是直指岁数小的老婆),这样一来可以捞个皇亲国戚当当,二来省了一个人的口粮,真是大大的划算。霍光当时一朝权在手,皇上的外廷内宫尽在掌握,因此这类事情也要先向他申报立项,然而霍光却认为外孙女岁数还小,不宜谈婚论嫁。
霍光: “乖乖不得了,咱们小丫头六岁的时候,皇帝十二岁,整整比咱们大了一倍,那咱们丫头二十岁的时候,他就四十岁了,嫁个老头子怎么行?”
虽然在霍光处碰了钉子,上官父子却不死心,改走曲线救国路线。凑巧的是,当时正好就有这么个空子可钻。话说皇帝的姐姐鄂邑公主(谐音竟然是“恶意”公主,由此可知不是什么忠良之辈),在小皇帝登基后搬回宫里,照顾弟弟的饮食起居,而她此时正和一个叫丁外人的奸夫打得火热。嗅觉敏锐的上官兄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就跑去和丁外人讲条件。他设计的这项以官易官的交易还是很实际的: 公主在内廷活动,接上官小丫头进宫,而他们父子在外朝交际,给丁外人弄个爵位,促成与公主的好事。丁外人听了以后大为亢奋: 终于可以由外人做成内人了,岂不激动!于是忙不迭地请示公主,公主自然无所不允,颁诏封上官妹妹做婕妤,第二年开春就转正成了皇后。如今合同的乙方丁外人已经履行了义务,上官父子也不是言而无信的人,为了完成对外人的允诺,又打起霍光的主意来,没想到,霍光再次严词拒绝了上官的求请。上官父子倒很好说话,看霍光不买账,就坐地还钱,转而为外人要求光禄大夫一职,霍光竟然再次拒绝,上官父子在霍光处连吞三蛋,直噎得脸色发青,心里暗暗不满,终于起了坏心思。
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只有上官父子两人,吃下一斤红烧豹子胆,他们敢做的也顶多是谋杀霍光而已,而偏巧还有另一个“不高兴”也在暗地里瞅着朝廷咬牙切齿,两厢一拍即合,连同鄂邑公主、丁外人等其他几个持不同政见者,索性轰轰烈烈地大逆不道了一回。这个“不高兴”不是别人,正是刘弗陵同父异母的哥哥燕王刘旦。前几年发掘京郊老山汉墓的时候,燕王作为墓主候选人之一,也曾在媒体上频频露面,风光了一回。
公元前八十八年,刘旦的哥哥们自杀的自杀,病死的病死,人口凋零,而武帝还没有另立储君。刘旦此时已是长子身份,满以为排排座吃果果,大哥死了二哥做,就在封国燕(今北京市一带)上书老爹汉武帝,要求回长安做宫廷侍卫,刘彻(汉武帝)脾气乖戾,看到儿子明表孝心暗敲竹杠的奏章勃然大怒,当即在宫门外斩杀燕国使臣,可怜这个无名氏,巴巴儿地从北京赶到西安,气儿还没来得及调匀呢就一命呜呼,而且到死大概也不知道为的是啥。
使者: 哥们儿,丫为什么要杀我啊?
卫士: 这是首都,知道不,有暂住证吗,就满大街溜达,还敢进宫!
使者: 不是,怎么档子事儿?我北京的啊我!
卫士: 北京的怎么了,这是汉朝,你们那疙瘩现在算蛮夷,有威风留着两千年以后显摆吧!
使者: 啊~~~~~
刘彻逆反心理一直特别强,属于青春期和更年期衔接紧密,中间没有过渡的那种人。刘旦(燕王)这边儿着意巴结,刘彻反倒对他特别厌恶起来,彻底将他的名字拖入“黑名单”一组,绝了他当皇储的念想儿。后来刘彻驾鹤西归,刘弗陵,也就是汉昭帝,向诸侯王发送玺书告哀,刘旦接到诏书后却不肯哭,而是奇奇怪怪地说道: “玺书的信封这么小,京师不会是有变故了吧?”于是派出几个宠臣到长安,以问礼仪的名义前往刺探消息。
谋士: 大王,依你的意思,京师有什么变动?
刘旦: 嗯,我看是纸张紧缺,不会是造纸厂倒闭了吧?
……
不久以后,刘弗陵下诏赏赐刘旦三十万钱,加封一万三千户,刘旦非但不领情,还大怒说: “皇帝本来就该我做,要他赏赐干吗?”长期的心理失衡使得原来学识渊博聪明健谈的刘旦开始在沉默中变态,终于走上了忤逆的不归路。在和上官父子联合前,他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谋反经验,当时因为被内鬼告发而流产,许多人被砍头,只有刘旦因为与皇帝血缘最近,而幸免于难。谁知他却并不死心,反而在犯罪的深渊里越滑越远。
这倒也罢了,最可气的是他连上次的教训也没有汲取,这一回依然因为口风不紧而败在了内鬼手中,真是比《无间道》里的韩琛(编者注: 曾志伟扮演的黑社会老大韩琛一生精明行事,但最终仍死于自己一手播下的罪孽中)还冤了。这次受牵连的人数众多,上官父子、丁外人等被族诛,鄂邑公主自尽。上官小皇后(现年九岁)经过智商测试后,被确认没有参与政变的能力,因此得到法外开恩,保留皇后职称。燕王见大势已去,与群臣妃妾置酒告别后,自尽而死,决然随他而去的王妃和夫人等有二十余人。汉初时,齐国人田横因为拒绝刘邦的招降自杀,他属下的五百壮士自杀以殉,刘旦也俨然有田横之风了。
壮士代表发言: MMD,田教主倒死得干脆,明年俺们五百人三尸脑神丹的解药问谁要去?听金庸说,这种毒药发作的时候尸虫钻而入脑,咬噬脑髓,痛楚难当,行事癫狂,理性全失(见《笑傲江湖》),还是自杀了爽快。
特派记者波罗: (眼含热泪地)壮士,难为你了,你最后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壮士: 打倒生化武器!世界和平万岁!
史书上对刘旦的评价是“辩慧博学”,从他被收入《古诗源》的临终遗言也可窥得一二,刘旦继承了父亲简约派的风格,全诗一共五句:
“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横术何广广兮,固知国中之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