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日春秋全集.com》第1402/1519页


狄阿鸟立刻伸出一只手,大叫一声:“别过来,你想干什么?”

费青妲笑笑,轻声说:“服侍大王进药。”

狄阿鸟一口气躲回榻上,说:“不用你,用不到你,拟是想让吴班找我拼命,你出去,鞍马劳顿,休息去。”

他把费青妲撵了几撵。

费青妲却不走,笑吟吟地说:“怕我勾引你,你没想法,怎么会怕呢?”

正说着,外头有人禀报:“熊大人又来了,我说大王有病,不见客,他说是给大王送银子的,您看?”

费青妲急切地问:“怎么给送法?”士兵挠挠头,说:“好像给我们贷钱,他奶奶的,我就想告诉他,我们不贷他们的黑心钱。”费青妲恳切地看向狄阿鸟,说:“阿鸟,大王,见呀,一定得见,款目利息都合适,正好可以拿来补庄,要是真的补了庄,我们也可以集中银子,按你说的那样反攻。”

狄阿鸟“哼哼”笑笑,说:“那好吧,见,我看他怎么一个送钱法。”

费青妲有意要听,依仗自己是个女人,狄阿鸟又敏感,奈何不了自己,就躲到帷幄后面,她躲几躲,伸一伸头。

熊熙来就已经来了,说:“我们杨总督得了大王的话,知道是大王的部下违背大王的心意为恶,也知道了大王的处境,特意让我前来,一来顾及朝廷的颜面,二来帮助大王解决藩国的危机,送一笔低息贷款,大王请看。”

他上前几步,把信函交给狄阿鸟身边的人,狄阿鸟拿在手里,不经意间转脸,就见费青妲一个飞吻自一旁飞来,脸猛地一红。他看了一会儿,说:“朝廷的处罚,我接受,可是这笔十万两贷款,我恐怕只能表示谢意,却无法接受,一来太少,不能解决我的问题,二来呢,我的那些部下吃朝廷的亏吃得多,一年被蛇咬,十年怕缰绳,他们认为朝廷只要有利息,我们就还不起,是在坑骗我。”

他一摆手,告诉说:“你回去吧,我要服药了。”

熊熙来只能用震惊来形容自己,东夏王不要朝廷的低息贷款,却接受朝廷的处罚,傻了么?旋即他反应过来,首先,东夏王是对朝廷是一心一意的,其次,不贷这笔钱,确实是被坑怕了,有难言之隐。

他点了点头,退了出来,出来还不曾问,只见门口沾满了卫士,伸着头往里看,还没来得及吭声,一个卫士就大声说:“大王,你跟他说了没有,我们不要,免得他们吭骗我们。”熊熙来头皮发麻,不动声色地走了出来,门口又有卫士在说话,说:“朝廷又想从我们身上捞钱啦,你说我们大王亏待朝廷了吗?上一次大王派人去朝廷协调,朝廷劈脸就说,那我们援助你们的钱呢。人回来,大王就坐着生气,出来跟大伙说,我们再穷,也要勒紧裤腰,把朝廷的钱还出来……”

熊熙来走后,费青妲立刻就跳了出来,恨不得指上狄阿鸟的鼻子大叫:“这贷款利息可以了,你怎么就把人家给赶跑了?”

狄阿鸟笑着说:“不怕,不怕,说不准他明天还会来,不但数额增加,还降利息呢。”

费青妲冷笑说:“你就做你的大头梦吧,我告诉你,钱庄要是不能反守为攻,你就等着喝西北风。”

第三部 第二卷 二十二节

费青妲还在咆哮,熊熙来已经逃一样走到外面,出来见几个随从也跟人偎墙根说话,咳嗽一声。

他是一直走到所谓的使馆才坐下喘口气,给几个等着的同僚说:“东夏王不敢向我们贷款,可不贷款,他就要倒台,高显出兵占湟西,我们自己出兵可能不太合适,还指望东夏为我们卖命呢,将士拿不到钱,怎么肯去拼命?”

一句话把几个人说得心里有点凉。

之前辛璧他们逃亡的目的地就是高显,现在高显又无缘无故占了湟西,非赖人家东夏要封他们家的门,用意不可知,备州不是不能自己出兵,可备州要是和东夏失和,驱使不了东夏,以备州一州之力出兵湟西,和高显这样的大国打仗,十有八九面对一个可能:先是战败,然后撕破脸,从此边疆的宁静荡然无存。

也许高显要买奴隶,就是破坏东夏和朝廷的关系,就是为了让那些东夏的亲高显派能够抬头,左右住东夏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话一点不假。”一个清癯的官员说,“东夏王不能被高显牵上鼻子,一定要接受我们的好意,我们立刻派人回去请示,看看能不能再给他筹一些钱,利息能不能降。”

熊熙来第一个同意,说:“钱没有,粮食也挥霍了,东夏王现在人头还长着,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我想他肯定想要我们的贷款,只是部下们情绪大,对我们太反感。这个时候,我们做好人要做到底,彻底改变这些士兵们对朝廷的看法,他们之中,也不乏中原人,朝廷设法改变他们对中原的看法,将来总会起到用处。”

几个人商议完,当天把联名的请示送到杨雪笙面前。

杨雪笙看了好半天,让人叫来刘太勋,告诉说:“太勋呀,你对这个事儿怎么看?”

刘太勋说:“还能怎么办?不过就怕银子给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杨雪笙仰了一回头,走了个来回,突然停下,怅然说:“我是不是用的阴谋太多了,有的时候应该再用一点阳谋?!你说,这北平原的将士,都是东夏王从中原带出来的,他们对朝廷充满了猜疑和反感,就没有一点感情么?”

刘太勋说:“他们有什么感情,谁给他们钱就是他们爷,跟着东夏王,还不是图一个风光?”

杨雪笙反问:“可是东夏王给他们什么了呢?”

他淡淡地说:“熊熙来就在问我,东夏王欠饷欠这么厉害,他的头为什么还会在脖子上长着。”

刘太勋说:“杨大人你等着看,他要是长年累月欠下去,这些人迟早削他的脑袋。”

杨雪笙惆怅地说:“这也是熙来顾虑的呀,这个时候我们要花血本喂养他吗?把他养肥了,那,又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刘太勋想了一会儿,说:“我就一个问题,把钱给他,他还得起还不起?”

当前:第1402/151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