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新证全集.com》第18/132页
黛玉带来" 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名唤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 第四回:见李纨,她" 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已五岁。" 门子对雨村说:"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 又说:" 这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到十一二岁时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他顽要,虽隔了七八年,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 按英莲开场为三岁,到今年应为九岁,云" 十一二岁转卖" ,又云" 十二三岁光景" ,约度之词,不觉稍大。又按自雨村离葫芦庙至此跨七年,云" 八九年来" 自英莲失踪至此跨五年,云" 隔了七八年" ,皆多出二三年。揆其原故,盖雪芹又皆从第一回开场时计起也。参看第九年下。
冯渊," 长到十八九岁上".薛姨妈:" 今年方四十上下年纪,只有薛幡一子,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 薛蟠," 今年方十有五岁。" 按云" 小两岁" ,口语不定之辞,非指" 小二岁".第八年:第五回:"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 按叙黛玉自入府以来,与宝玉亲密情状,又时常因不合而垂泪,泛叙,皆" 非止一日" 之情。中间已隔相当日期。计黛玉初来在冬天,雨村两月后始赴金陵任,审冯、薛一案。薛家进京," 在路不计其日" ,故宝钗入府当在转年之春夏无疑。住于贾府后,经过" 不上一月的日期" ,始肯熟识。故第五回开头所叙,已是第八年之事,泛写钗、黛并至以后与宝玉三人间之关系,故本年无详叙处,亦无节令可按,推而始明也。
" 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 ,注意此为第八年之冬,非黛玉入府之冬。
秦氏云:" 不怕他恼,他能多大了,就忌讳这些个?" 可见宝玉时尚稚幼。
宝玉云:" 况且年纪尚小,不知淫字为何物。" 第六回:" 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 按口气皆写小孩子,非青年男女。脂批云:" 一段小儿女之态" ,极为明白。
" 大两岁" ,与前叙宝钗比薛蟠" 小两岁" 正同,不必拘定" 二岁" ;袭人本年似为十二岁,详后。
第九年:另起头绪。狗儿家" 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下来,家中冬事未办。" 周瑞家的云:" 我们这里又比不得五年前了……都是琏二奶奶当家。" 按第六年冷子兴谓贾琏" 已娶了二年" ,则娶凤姐当在第五或第六年,至本年为四年或五年,故云比不得" 五年前" 了。
刘姥姥云:" 这位凤姑娘,今年大不过二十岁罢了" ,盖云至多不过二十;周云:" 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 与第七年冷云贾琏" 二十来往" 相合,凤姐此时当是十八九岁。
" 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贾蓉。第七年云" 十六岁" ,正合。
第七回:" 才留了头的小女孩儿" ――英莲。周问:" 今年十几岁了?" 按英莲当十一岁。如第七年即已" 十二三岁" ,至此即为十四五岁,与所叙" 才留头" 不符矣,可见第七年语系泛泛揣拟之词。
焦大云:" 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 二十年,约当康熙五十年左右。
第八回:宝玉到梨香院,薛姨妈说:" 这么冷天!" 宝钗穿蜜合色绵祆,银鼠比肩褂,绵裙。
宝玉问:" 下雪了么?" 人回:" 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 取斗篷,送手炉。
秦业" 年近七十""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锺。" 按年近七十,可以是六十六七,五旬之上,可以是五十七八,则秦锺本年可以是十岁左右,据秦氏语,秦锺实与宝玉同岁。
第九回:上学;袭人嘱:" 学里冷" ,要添换衣服,打叠手脚炉。
贾母常留秦锺" 住上三天五夜" ," 不上一月之工,秦锺在荣府里便惯熟了。" 此时已到年底。秦、宝交密,众口流诽," 这也非止一日" ,已接入次年。
第十年:贾蔷" 如今长了十六岁".第十回:闹学堂后,贾璜妻金氏因" 天气睛明" 去看寡嫂。是秋天光景。参看下文。
医生为秦氏诊脉:" 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 " 后日是太爷寿日。" 第十一回:" 话说是日贾敬的寿辰。""天气正凉爽,满园的菊花又盛开。" 是九月。
尤氏谓秦氏:" 上月中秋……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怠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 秦氏云:" 我自想着,未必熬的过年去呢。" 凤姐说:" 如今才九月半,还有四五个月的工夫," 凤姐进园," 但见黄花满地,白柳横坡……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 " 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按检雍正朝年历,无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者,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冬至,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冬至,最相近。
贾母嘱风姐," 明日大初一,过了明日你后日再去看看他去。" 凤姐" 到了初二日吃了早饭,来到宁府里。" 是已进腊月。
第十二回:贾瑞在夹道里," 现是腊月天气,夜又长,朔风凛凛,侵肌裂骨,一夜几乎不曾冻死。" 贾瑞病倒,各种症候" 不上一月,都添全了。" 按此处"一月" ,依旧钞本改。《痴人说梦》之四《镌石订疑》(叶二十五)、《蝶芗仙史》评本并云:" 案旧钞本' 年' 作' 月'". 又王伯沆批本亦论及一年当作一月。今传世诸本盖嫌" 一月" 之内诸症添全,似乎过快,故改" 一年" ,不思雪芹原书年月皆有贯串也。
第十一年:" 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 贾瑞死于是春。
" 谁知这年冬底" ,林如海病,接黛玉归。贾琏同行。
按" 冬底" 有误,已屡经评家指出,当云" 夏末秋初".第十三回:凤姐夜计贾琏行程,而秦氏猝亡。宝玉立欲过宁府,贾母说:" 二则夜里风大。" 当是秋深。
贾蓉捐官,履历所写" 年二十岁".第七年云:" 十六岁" ,正合。
第十四回:" 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 秦氏亡已月馀。
是日昭儿回,说" 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巳时没的。""大约赶年底就回来。"" 叫把大毛衣服带几件去。" 是已入冬。
第十五回:北静王" 携手问宝玉几岁" ,只曰" 几岁" 而不曰" 十几了?" ,可见此时尚属幼小,非如一般人心目中之宝玉出场即为成童少年。
第十六回:七七既满,秦氏殡出,秦锺" 因在郊外受了些风霜" ,是天已寒冷。
一日,贾政生辰,忽有元妃晋封之讯。按赖人云:" 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 是指乾隆身为太子而即将继位时事明甚。
贾琏、黛玉" 本该出月到家,因闻得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而进。" 所" 出" 之月,当是十一月。
凤姐抱憾于未赶及南巡之盛,说:" 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 按早二三十年,正康熙屡次南巡时,甚合。
开始修园。秦锺死。
第十二年:第十七回:秦锺七日掩埋。
" 又不知历几何时……这日贾珍等来回贾政:园内工程,俱已告竣。" " 且喜今日天气和暖" ,贾政游园,见稻乡村" 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 ,可知正当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