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新证全集.com》第42/132页


「节节高」阶前匍匐劳,献妖娆。盈盈十五年方少。桃花貌,杨柳腰,凌波俏。弹筝拨阮都精妙,精歌妙舞人夸耀。锦绣园亭花多绕,峥嵘府第凌云表。

「前腔」从来心性骄,爱风骚。潘安卫玠何足道。风流貌,爵位高,威权耀。

怜香惜玉情偏妙,偎红倚翠平生好。我明日呵选个极品前程报尔曹。投桃毕竟琼瑶报。

「惜奴娇」螓首蛾眉,效殷勤软款,高捧霞肠(觞)。如花似绮,盈盈软玉温香。清商,听皓齿轻歌声嘹声(亮?)。舞霓裳,似常(嫦)娥降。笑语扬。今宵此乐,不枉人间天上。

以上皆见卷四第三十二出《刑拷》。不第此三曲为堆砌陈词,通部首尾,莫不皆然,凡诸人物,不见丝毫精神性格。不但思想反动,即以文字论,亦所见清人剧曲中之最下者。如此恶剧,是否为曹寅之作,关系甚大,不可不审。考刘廷璣迟至康熙四十二年始识曹寅,故其诗有" 吴下十年通问久,长干一夕定交新"之言,本非故旧,于寅诸事,难言深悉,或初会时适在寅署中观演此剧,而有人托言寅作以绐之,廷璣误信耳。至《续琵琶》,则真为寅撰,并见叙于雪芹小说第五十四回中,乃无可疑者。

卢前《读曲小识》卷三叶八五(节录)续琵琶记《续琵琶记》二卷,二册。都九十一叶,每叶十六行,行二十字,旧钞本。

卷首有" 听雨楼珍赏图书" 白文印记。(汝昌按:清以听雨楼名室者有四:郑佶、吴照、马昶、徐其志,此不知为谁氏)上卷尾缺半叶,下卷首尾各有缺叶,共存三十五出。

第一(牌调)「西江月」

是为开场,词曰:" 千古是非谁定?人情颠倒堪嗟;琵琶不是这琵琶,到底有关风化。槌破一群腰鼓,重弹几拍《胡笳》;茫茫白草卷黄沙,洒酒昭君塚下。" ……第十五(牌调)「新水令」「步步娇」「折桂令」「江儿水」「雁儿落带太平令」「侥侥令」「收江南」「园林好」「沽美酒带太平令」「尾」(脚色)净(狱卒)末丑(军校)外生题曰:探狱。祀往探邕,邕以女许之。军校既缢杀邕,祀又往哭甚恸。

「雁儿落带太平令」(前案:应作「得胜令」)词云:" 痛杀他、破零星裂缊袍,痛杀他、血啼将指咬,痛杀他、意慌张语未终,痛杀他、墨惨淡书多草。老师呵!一任你委骨在荒郊,俺可也愿作青蝇弔. 哭政尸的聂姊犹拚命,祭彭越的栾生岂惮劳!牢骚!这冤苦凭谁告?悲号!叫苍旻听转高!" 第二十一(牌调)上阙「倾杯序」「玉芙蓉」「山桃红」「尾」

(脚色)旦众题佚。揣其文词,应作" 《出塞》".琰过昭君墓,大哭。

「玉芙蓉」词云:" 驼酥马湩飧,白草黄榆路。恨琵琶幽怨,千载胡语。画图识面春风远,环珮归魂夜月孤,情难诉。牛眠马鬣,谁表泉垆?只凭着一痕青,点破了塞外胭脂土。" ……第三十五题曰:《覆命》。馀皆残阙。下卷应作二十出,惜三十五出以下廑存三行。前案:钞本于刘玄德之" 玄" 字有缺笔," 反侧未宁" 之" 宁" 字不避宣宗讳,疑出雍、乾时人手笔。至其题名,盖以高氏《琵琶记》假托蔡邕,而此记以文姬为主,遂谓《续琵琶》,而著其旨于开场之《西江月》词云。

汝昌按:卢氏并不知剧为曹寅所作。其序云:" 《读曲小识》,四卷,岁乙亥,前在涵芬楼作也。是年涵芬楼购得怀宁曹氏所藏钞本戏曲都七十种。海盐张菊生,闽县李拔可两先生介前董理,费时半年,抉择始定,后理札记成此书。"余往年读此,以为涵芬楼既遭兵火,恐是剧天壤孤本,早罹浩劫矣。然时时犹存万一之想。因致书张菊生先生,请留意一检,庶保遗帙。先生得书兴起,即为查勘,居然犹在,压置残书最下层,为潮湿所中,殆将糜烂,已不可繙阅,急驰书见告。余复函请亟宜裱褙,以续丝缕之命。先生欣诺,立致佳工,书赖以完。今归北京图书馆。时先生高年病痪,早不能作书,为此特意手柬,笔战至不可辨识。可感也。附志于此。全剧中以第三十一出《台宴》写曹操铜雀初成,大宴文武,尤为局面雄伟,魏武横槊赋诗,曲词中櫽括原句以就歌律,手笔高绝。本书第八章已加节引,可备参览。

小重阳,尤侗赏菊观乐于严弘园中;寅亦令家伶演尤侗《李白登科记》。将演《读离骚》、《黑白卫》诸剧,以移镇江宁而止。

尤侗《西堂餘集》自撰《年谱》卷下叶十三康熙卅一年壬申,年七十五岁。小重阳严公伟(弘)大戎园中赏菊,兼观女乐,度曲赠之。织部曹荔轩亦令小优演予《李白登科记》;将演《读离骚》、《黑白卫》诸剧,会移镇江宁而止。

按本年曹寅虽去苏而之江宁,实为兼任,参看三十四年条下张芷皋文。

十一月,自苏州赴江宁织造任;尤侗有送别诗。

尤侗《艮斋倦稿》卷五叶十五(壬申)送曹荔轩机部移驻江宁四首朔风满地起骊歌,君不留行可奈何?遥望天边银汉影,吴门渐少白门多。

三载苏台驻节时,邦人争咏衮衣诗。欲知去后缠绵意,只看机中千万丝。

高旌乍指石头城,重向官衙问楝亭。独恨南园人寂寞,小亭杨柳为谁青!间从公府叙琴樽,泉石烟霞每共论。他日青溪桥畔望,扁舟应忆旧渔村。(渔村在娄关外,荔轩尝欲小筑于此。)既至江宁,韩菼为作《楝亭记》,宋荦有《楝亭诗》。

韩菼《有怀堂文稿》卷八叶七楝亭记孝子之思亲,至无穷焉尔。今是大鸟之属,丧其群匹,必寻其故乡,鸣号蹢躅不能去,而况于人乎?孝子之于亲,僾然忾然,如存如著;凡在空虚想像之中,而莫非吾亲也,况其触于物者乎?能读父书,可谓孝矣,然必有不忍读之心焉,乃真能读者,盖手泽可宝,尤可悲也,——悲者能宝也。荔轩曹使君性至孝。自其先公董三服官来江宁,于署中手植楝树一株,绝爱之,为亭其间,尝憩息于斯;后十馀年使君适自苏移节,如先公之任,则亭颇坏,为新其材,加垩焉,而亭复完。音容如在,而此树犹未婆娑,使君尝愀然思也。即此而知,一举足、一出言,未之或忘,将贻令名无穷,诚可谓孝。磋乎!踪迹何常,先公植之而使君适来,其非厚幸乎。以使君之才,文学政事,罔不优也,岂其局于斯土,斯亭其可常有乎?赋《角弓》而誉嘉树,则人愿为之封殖;韦端符记卫公故物,云权文公尝见之而泣。海内而皆兄弟也,则亦皆子孙行也,有不触于孝子之心者乎?使君之有是亭也,不若人之为使君守也。倘后来者,无忘《角弓》之好,以封殖此树,则余其敢辞端符之记!宋荦《绵津山人诗集》卷二十五《述鹿轩诗》上寄题曹子清户部楝亭三首并序子清之尊人,于白门使院,手植楝树数株,绿阴纷披可爱,因结亭其间,颜曰楝亭。子清追念手泽,属诸名人赋之,诗盈帙矣。未几,子清复移节白门;十年中父子相继持节,一时士大夫传为盛事,题咏愈多。予与子清雅相善也,乃赋三截句,以附诸公之后云。

燕山老桂蠹不青,三槐堂前槐亦零。惟有白门楝树好,六朝山色一茆亭。

婆娑老干已成围,记得青青拱把时。绕树千回清泪堕,楝亭可是岘山碑。

楝亭好景白门稀,楝亭新诗不敢挥。只向诚斋乞一句:南风紫雪楝花飞。(杨诚斋诗:" 只怪南风吹紫雪,不知屋角楝花飞。" )按《楝亭图》第三卷载三诗与注语全同;惟题无" 户部" 字;序" 尊" 下有" 大" 字;" 结" 作" 作";" 中" 作" 之间" ;又凡" 子清" 皆作" 子翁".诗本无年月,唯据序云:" 未几子清复移节白门;十年中父子相继持节" ,知是曹寅自苏州移江宁以后所作。又曹玺卒于二十三年冬,至此历九年,故有十年以内相继持节之语。知必不出今明年,因依类系此。又有毛、王、倪、吴四家《楝亭诗》,因不得年,亦附于后。

毛奇龄《西河合集》七言律诗卷十叶十一楝亭诗和荔轩曹使君作(有序)曹使君典织署,其尊人旧任时手植楝树,蔽芾成阴。使君因慨然登亭而歌,属予和之。

冬官相继使江乡,父子同披锦绣裳。官阁依然梅树在,丹阳重见柳条长。

墙西紫朵迎朝雨,苑角红亭对夕阳。每遇晚春花信满,风前涕泪一衔觞。

二当年开府近长干,亲见栽花傍井榦. 但过唐昌思玉蕊,再来举院见文官。(唐贡士举院花名。)歌成蔽芾恩长在,认作桮棬泪未乾。满树离离初结子,到今都是凤凰餐。(庄子:" 非练实不食。" 练即楝也。)按《楝亭图》第二卷载二诗全同,唯" 过" 作" 遇" ,末无《庄子》一注。

题曰《楝亭诗二首》。序云" 荔翁曹先生开府江南。见其尊大人旧任时所植楝树,慨然为歌,四方和之者累卷页;予亦效矉,率成二首,并呈荔翁先生教定。" 末署" 西河毛奇龄顿首具稿。" 王士禛《带经堂集?\u34453X尾诗》卷二叶十孤亭思旧德,岁岁楝花风。浇用千牛乳,来从五柞宫。甘棠终忆召,大树尚留冯。手泽劳封殖,无忘赋《角弓》。

按《楝亭图》第三卷诗与此全同,唯无题,末云:" 《楝亭诗》,子翁老先生属赋。王士禛."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卷三叶五十六楝亭者,督织造于金陵,署旁构一亭,以为荔轩兄弟读书之所;手植楝树,以为表识。完翁弃世,荔轩袭职南来,见高树之扶疏,睹庭楹之如昨,绘《楝亭图》,题咏甚富:倪闇公诗:" 匹马衔悲客复来,空馀亭畔楝花开。西风听雨情何极?落日看云首重回。两字孝忠存父训,一原道义是师裁。苍苔白石犹如昨,写入丹青意更哀。""休言兰室与兰房,吟向寒风意味长。亭是传经扬子宅,树同亲植召公棠。当年执卷论心在,此日流观满眼伤。炙砚临文报金石,扶疏绿荫忍相忘。" 按闇公,倪灿字,上元人,灿有《雁园诗集》,未见,《楝亭图》卷亦无倪诗,盖在所佚一卷中。原诗共几首,亦不详,待考。

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四叶四十五引吴之騄诗:" 我闻楝亭下,嘉树影婆娑。书卷拥百城,尚友自吟哦。" 按吴之騄,字鸣夏,号耳公,歙人,举人,镇江府学教授。有《桂留堂集》,未见。全诗是否咏楝亭,不详,俟考补。

《楝亭图》第一卷第三图禹之鼎题诗冬官忆昔旧趋庭,兀坐萧萧思杳冥。更感慈乌集手植,戴恩无限写空亭。文人小说下载

荔轩老先生属写《楝亭图》,偶然走笔,并试里句请教。禹之鼎。

《楝亭图》第四卷第一图禹之鼎题语偶读楝亭诗画册,知先贤曹大人退食舒啸处也。余向游白门,曾客斯亭,坐卧其下。今瞻荔翁继美;复吟《楝亭》,一时宇内文人归依,歌韵图绘弥帙,所谓地因人传。亦漫作数笔纪事,大方勿以六法三品教之也。广陵禹之鼎稿。

按禹之鼎,江都人,字上吉,一作尚吉,又作尚基,号慎斋。康熙间,供奉内廷,官鸿胪寺序班。人物故实,幼师蓝氏,复出入宋、元,遂成一家。白描写真,秀媚古雅,为当代冠,一时名人小像,皆出其手。生平杰作为《王会图》;梅村子吴暻有《王会图歌》,序称其" 天才隽妙,无愧古人。" 《楝亭图》第一卷邓汉仪跋诗楝之树:其叶青青;浓阴密布,春晚弥荣。念昔司空,始缚茅亭,聚此双凤,日授六经。楝之树:其幹直上;映日干云,和风远贶。树以益茂,人今何向?攀条执枝,能不凄怆!楝之树:其味最苦;当年植斯,用垂朴鲁。今日相对,如聆咳吐;敢不恪共,先训是努。余闻公子,敬奉官守;帝鉴其诚,众服其厚。由于趋庭,谋三不朽;今者见树,惟有稽首。

当前:第42/13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