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秦川》第164/421页
总管进去片刻之后。匆匆忙忙的又赶了出来,上气不接下气的喜道:“你带地是什么宝物?为何我家大人一见之下大惊失色,急叫你们进去相见!”
“这宝物岂是能让凡人所看到的?烦大人前边引路去叫你家大人一见!”李信跟在总管的身后进了李将军府。
李良坐在屋内正自愁眉不展。燕国与赵国在西北边有块很广阔的土地。这片土地目前还在秦军的手内,赵王武臣令他将这片士地全部拿下来。经过几个月的激战,他已拿下常山,也拿下了石邑,兵至井后发现秦军在此布防严密。打定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主意甚不好攻,只得又退回石邑。
井并非攻不下来,可攻下来死伤将会很多,那时在北不远的燕国大军会趁赵军与秦军两败俱伤之时坐收渔翁之利。他把忧虑奏报给武臣了,希望武臣可以考虑暂缓攻打井的计划,或者再派五万援兵以待打下井之后还能守得住。不使燕国坐收渔翁之利。
可是武臣是铁了心地要尽快攻下井,可笑的是又不想增援一兵,他这次回就是要亲自跟武臣谈这件事情,希望武臣能够明白他的苦心,要么暂缓攻打井地计划,要么调附兵的屯军增援。若武臣都不答应,他就让出这个将军位,谁爱当谁来当。反正他是不愿再干下去了。或者……
有件事搞的他心有些痒痒,在未回之前,秦军曾有个使者拜见了他,递给他一封二世皇帝胡亥亲笔写的书信。书信是真是假他不知道,不过上边盖着皇帝的玉玺,大意是希望他能够降秦。里边开出地价码很诱人,什么赏金千斤,什么封候让其为一郡之首,什么……反正这些东西是武臣没有办法给他的,或者暂时没有办法给他的。
“真不行就返回石邑降了秦军。但不知这是不是秦军的一计?”李良在心中暗叹,继续的想着明日见武臣时该如何规劝。
府内的总管进来了。交给他一封包裹地十分严实的木板书信,说什么外边来了个秦商想卖些宝物给他。
“什么宝物?我要那些东西干么,又不当吃又不当喝的!”虽然李良对于总管的打扰十万恼火,但从小受过的良好教育让他慈眉善目的说道。将布剪开,取出木板瞧了一眼。
这一瞧不要紧,直让他心呯呯的乱跳,上边盖着秦军上将军的虎符印信,写地还是劝他归降,只不过这一次开的价码更加诱人。
“快,快把那个秦商请进来!”他激动的叫道。等到总管退下去后,将身上的衣物好好整理了一番,静候秦使进来相见。
李信进了屋,李良起身把门关好,将李信让到一张席上同坐,道:“不知特使如何称呼?”
“我亦姓李,祖上五百年前说不定还和将军的祖上在同一个锅里吃过饭呢?”李信笑道。
“原来是本家!”李良赔笑道:“不知这封书信上写的是真是假?”
“当然是真的,上边盖着上将军的虎符大印,如何假的了?将军多心了!”
“真的有两千斤黄金地赏赐?”
“有的!”
“真地会封我为关内候?”
“妈的,老子打了这么多的胜仗也不过为个大庶长的爵位,他一来就封个关内候,比老子还高上一级。这事也只能骗骗他这样没有在秦军混功名的人,凡是在秦军中干过的人谁会信这个啊!远的不说,王离掌管三十万大军,不过跟我爵位一样!率二十万大军,肩负救秦的重任,也同我的爵位一样,大秦现在哪有被封候的将领?这个司马欣真阴险,看来
一切办法要除掉我,因此在信上留下如此大的一个破邯写的,莫非这事也有他一份。他也想除掉我?”李信心中想着,笑道:“自是会封将军为‘关内候’,我们是本家,我骗谁也不能骗将军啊!”
“这么说赏我六进大宅一座,良田千顷,奴仆无算也是真的了?”
“真地真的,都是真的!将军是不是愿降了?若愿降我这就回去禀告上将军,然后由他禀明陛下!”
“不急,容我再考虑考虑!”李良道。
秦国开出的价码确实吸引人。可是他也不敢就此答应。所谓作熟不作生,在武臣手下干的时间久了,也不想轻易的换主子。除非武臣逼的他无法再干下去。
李良把李信等三人安排在府内休息,带上几个亲兵前去王宫见武臣。本来他是打算明早见的,可是听完李信的话语后有些急不可待,想尽快知道事情地结果,瞅着天色还早不过申时一刻。便提前去见。
才出门没走多远,一辆车迎面驶来,路旁百姓纷纷闪避下跪。瞧两边敲锣打鼓开道的仪仗队架势,李良还以为赵王武臣路过,慌忙下马带着亲兵也在过道旁跪了下去,嘴中呼道:“臣。李良求见大王,有要事禀报。”
李良下跪的有些慌了,等车驶到近前才发现虽然同是宫制车,但这辆车是五马拉地并非是六马拉的,也就是说来的并非赵王。他想起身,可是已跪了下来,此时起身显得不把王室成员放在眼里,只得接着跑着。心中盼望坐在车里的王亲能够亲自下车将他扶起来,然后嘴中连连称罪,给他挽回一些面子来。
他的这些想法坐在车之内地人自是不知,可巧车里的人刚刚参加完宴会回来,醉的把李良是谁也忘的一干二净。
车里坐的是赵王武臣的姐姐,半梦半醒之间感觉到车停了下来,娇喝道:“为何停车?”
“李良李将军求见!”侍从毕恭毕敬地道。
“不见,让他有何事明日入宫求见!”
“公主,跪的可是李良李将军!”侍从特意的把李良二字重重吐出,道。
“不见!”武臣的姐姐还是没有反应过来李良是谁。只当是个低级的小将,把手重重拍在俯卧的车榻之上。醉熏熏的厉喝道:“赵国大小将领没有数千也有数百,一个个见下去哪能见得完?让他明日入宫求见!”
侍者不敢再劝,放下车幔唱喝道:“起驾!”
车队缓缓驶过,李良把手握在剑柄上又松开,再次的紧握又再次地松开。车驶的远了,他才在一个亲兵的搀扶之下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