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秦川》第333/421页


此种情况之下,莫说去控制六国的君主,就是连韩信也是不敢保证绝对能控制的。李信摇了摇头,道:“不能!”

“武王攻下‘朝歌’后,奖赏贤德的商容,释放囚禁中的王叔胥余,加高忠臣比干地坟墓,因此得到天下百姓的心,使百姓对武王忠心无比。大王准备奖赏谁,释放哪个,加高谁的坟墓,以期得到天下百姓的心?”

这是个难题,六国早已亡国二三十年,贤德的人不可考,监狱里哪还关押有故国王叔,又有哪个忠臣的坟墓可以加高?李信摇了摇头,道:“没有!”

“周取得天下之后,把‘巨桥’屯积的粮食打开救济天下的饥民,把‘鹿台’堆积地金银送给天下的穷人,请问大王能做到吗?”

秦未至今连年征战,粮食金银早被诸雄瓜分干净,他现在还承受着缺粮之苦,又去哪救济天下饥民?李信摇了摇头,道:“做不到!”

“商亡周兴,武王把战车改成贵族乘坐的马车,昭告天下从此再没战争、大王敢昭告天下从此没有战争吗?”

没有战争?不说东南的赵佗人马与西北地匈奴人马,眼前项羽就在围攻阳,天下已成这个样子了,能说没有战争了吗?李信摇了摇头,道:“不敢!”

“周把战马改在耕马,发放到华山之南,表示不再使用。把牛群赶到桃林之北,公开声明不再用它们拉送粮草,大王能做到吗?”

天下之大,有五大洲四大洋,李信潜意识里早想把五个大洲都跑遍,让四个大洋里运行着中国的商船,这些都需要军事实力来保证的,怎能放马南山?他把头摇了更急,道:“不能!“

“天下的英雄豪杰,离开亲人,放弃祖坟,抛开故友,追随在大王身边,为的就是能够靠殐死的战功分封一块小小的土地。如今,六国的后裔寸功未立,大王却封他们一大片国土,天下的英雄如何能服?反正都是立战功,有近何必求远?他们势必会离开大王,回到家乡、亲人、朋友的身边,去效忠所属王国的新王,那时谁还在大王的身边?谁还能助大王战胜项羽?”

有这么多理由已经够了,李信打定了销毁王印的主意,笑道:“看来是没人助我了!”

“除非是项羽不够强大,可现实是项羽在强大了!新建立的六国面对强大的项羽,肯定会重新倒向项羽,大王有什么办法让他们臣服?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制造出六个敌人吗?”

“你说的太对了!不过……”李信站起身,道:“有个王是一定要封的!”

“谁?”张良问道。

“张耳!”李信笑道:“得把有些人稳住,免得做出狗急跳墙的事情!”

韩信推荐张耳为王的事情张良也有耳闻,见李信如此说,已猜出李信准备对韩信下手,表情严肃的道:“大王准备如何办?”

“我怀疑食其已经投靠韩信,城内更不知有多少韩信的亲信,所以这事一定要保密!重要的是‘阳’被项羽团团围住,我如何出去?”“这个好办,一切包在臣的身上!”

第五卷 灭楚 第二十七章 夺印

信既准备去夺韩信的权,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就必需为。可,‘阳’城被项羽围得严严实实,已到一只鸟儿也飞不出去的程度,他想出城简直就比登天还难。

张良夸口出城的事情包在他身上,并非是口无遮拦无的放矢,心中早有盘算,制定了一套精准的计划——七日出城计划。此计划一共分成三步走,第一步他以重金收卖能说会道的勇士,化装成百姓趁夜跳出城头,混迹于流民之中,散播诸如以钟离昧、杨环为首的一些将领建立了硕大的功劳,可一直都不能被封为王,对项羽早有怨言。听说已跟‘阳’城内的漠北王李信有约,要杀了西楚霸王项羽在楚国为王之类的谣言。

俗话说谣言重复一千遍,自然而然的也就由假变成真的了。这个计策着实不错,只用了三天,项羽就满腹的狐疑,不断召见被谣言所中伤的将领,查问事情的真像。虽然项羽并没有走到杀了这些将领的地步,但也开始提防这些将领,削弱这些将领的兵权。

第二步,张良派出使节前去面见项羽,打着投降的旗号与项羽谈李信投降后所能得到的待遇,并在谈妥条件之后,明目张胆的携带大批贵重礼物拜见楚军大将,不管将领是否收下礼物,出来之后对外都表示这些将领已收了礼物。这让项羽更加的狐疑,对楚军大将地怀疑越来越深。

使节拿着项羽约降召书返回‘阳’时。时间刚刚过去六日,张良开始走最后的一步。他知道,项羽一定会怀疑李信搞这么多的事是为了逃跑,所以今夜到明天投降时刻到来之间的这段时间会把‘阳’围的更紧。为了迷惑项羽以及楚军,在天刚刚擦黑时,张良以老弱伤残之兵组织起一支两千人左右的残军。打开西门而出,摆出一副突围地模样。

城内战鼓齐鸣,二千兵马出了西门走出没有二里地,便遇到数万楚军的迎击,退而往南突围,又遇数万楚军的迎击。折而再往东而击,第三次遇到数万楚军的迎击后,两千人马终于困战而亡。从始自终项羽都悠闲自得的坐在帐内。四面都被围的跟铁桶一样并不担心李信能逃得出去,正如他所料想的那样,一个时辰不到,西、南、东三面的将领纷纷来报全歼突围地敌军,未找到李信的踪影。

时间慢慢悠悠的往前挪动,到了第七日的寅时三刻,亦就是人最困乏的那一刻。张良把全城的兵马都集中于城墙上,齐声朝四野的楚军喊道:“城内粮秣已尽,漠北大王出东城向西楚霸王投降!”而就在此时此刻,勇将纪信穿着李信的衣物。乘坐六马拉黄盖王车,从大开的东门缓缓而出,后边跟着手持各种仪仗的队伍,极尽威严地朝项羽大帐所在地而去。

虽然比约降的时间提前了三个时辰,可这一次项羽并没怀疑,以为李信见突围不成。城内又无粮供养大军,所以提前来降。他登上高处,用千里眼看到远处的王车仪仗,确认是王者的排场,更加不再怀疑。让人在高处摆上霸王出巡的行头,安然坐在虎榻之上,威严毕露的等待着李信称臣受降。

这绝对是一个重要地时刻,将士们经年累月的拼死厮杀。为的就是这一时刻的到来。李信归降,从某种意义上也表明天下的战争就此结束,从今以后长年在外的将士们终于可以卸甲归田。谁不愿看看一个横行漠北多年的大王向天下第一勇士西楚霸王投降的历史瞬间?于是,北边地守军离开营垒向东边赶去。南边的守军离开阵地向东边涌去,西边的守军离开营垒朝东边聚集。

就在三路人马沸沸扬扬齐向东边而去时,西边的城门闪开一条缝,两条快马从缝中钻出消失在夜幕之下。城门慢慢地闭合,就像它从来没有开过一样。

在西楚大军铺天盖地的万岁声中,项羽终于发现王车内并非李信而是一名并不认得的将领。他脸色通红,感觉自己受到天底下最大的愚弄,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以躲开数十万狂热兵卒的目光。一瞬间,在他的面色变了三变之后,冷笑道:“李信呢?”

“我家大王使出区区小技,便把你重围‘阳’的大军全部调开,你这个莽夫岂是我家大王的对手?”纪信坐在王车时,就如王者在召见一个下臣,面色异常平静的道:“我家大王已经走得远了,你这辈子都别想抓到他。”

愤怒的项羽在‘阳’城下栽下木桩,将纪信与数百仪仗队人员绑在木桩上,浇上油点了天灯。天还很黑沉,火光映的城墙一片通亮,火中的人痛苦的扭曲着,可是谁也没有呻吟一下,只是痛苦的扭曲着,终于不动。

此次出城是极其秘密的一件事情,除了张良外没有人知道李信真正的去向,就连跟在李信后边行保护之责的彭越也不知道。李信对外宣称他这一次出城的目的地是‘武关’,要在那里再从‘咸阳’调集十多万人马,从外围对楚军攻击,与‘阳’城形成遥相呼应之势。

没有人怀疑李信的说法,就算有也是怀疑李信此番出城是要离开‘阳’险地,在相对安全的‘武关’休整一段时间,等‘阳’战局有变时再返回来,绝对不会想到李信这次出城的真正目的是去找‘郸’的韩信。

两人都是一副商人的打扮,李信在面颊上粘上山羊胡子扮成某商铺的掌柜,彭越则扮成一个管帐的,一同出了西门向前奔了几里地,李信调转马头朝‘敖仓’的方向而去,彭越心中狐疑,却也不敢开口询问这是要去哪。紧随在李信地马后。

‘阳’被围多日,然而项羽却把‘敖仓’忘了个一

当前:第333/42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