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秦川》第335/421页
符印都在李信手上,韩信就是有千分力也使不出一分来,耳听李信所说的都是可诛九族的大罪,又惊又怕的道:“冤……冤枉啊!”一时不知该如何给自己辩解。还好,张耳比较机灵,替韩信开脱道:
“大王,所谓位高权重者必遭小人嫉妒,臣与韩将军同列三公,遭到小人的陷害自是常有的事,如果不是大王明辩这些人是在胡说八道,也不会把如此重任交给我与韩将军打理。说韩将军封台拜将、拒不发兵是想叛变,这简直就是有意地栽赃陷害,其心可诛。韩将军所以封台拜将,那是因为连胜三仗之后,将士们若得不到相应的奖赏,恐怕会心生怨恨,引发兵变的大事来,这是不得以而为之的啊。至于说‘阳’被围,韩将军拒不发兵为地是借项羽之手除去大王,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的可笑事情,难不成我与韩将军竟不明白天下是大王的天下这个道理吗?怎会不助真正的天子而要去助一个注定要失败的霸王!真实的原因是西魏、赵、代、燕四国刚刚入我漠北版图,更朝换代后通常会有许多盗贼出现,如果不趁现在用数量庞大的兵马镇压,反叛的苗头不久便显露出来
“嗯,你说的没错!”李信点了点头,道:“这些日子我从赵、代二国一路前来。听到
两位大人是如何勤于整编兵马与剿灭盗贼的事情,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奖赏二位,希望你们两个为漠北国再立新功!都起来吧,找张椅子坐下来,你我君臣好好一述。”
韩信与张耳各找了张椅子坐下,李信道:“燕赵四国降兵有多少。可都整训完毕?”
“燕赵四国共得降兵四十三万六千七百二十九人,剔除老弱伤残得能战兵马二十一万五千余,现都已整训完毕!”
“这么说此处兵马已有五十余万了?”李信呵呵而笑,道:“好,非常的好!我听说‘桃河’一战时,我们的御史大夫张耳张将军作战十分地勇敢,大破赵军,手刃仇敌陈余。既立了大功又报了大仇!韩大将军也感叹于你的功劳,亲自写了一封推荐信托食其送给我,希望我封你为赵王,不知这事你可知道?”
此事张耳还真不知道,因为韩信写这封信是只是为了试探李信的反应,并没有告诉过旁人。张耳从李信口中听说此事后心中大喜,对韩信报以感激的微笑,谦虚道:“臣不知!臣何德何能,怎配任赵王之职,韩将军谬赞了。”
“我纵观史书。发现各朝各代的灭亡都是由封王开始的,本不打算给手下将领封王。可不封王就能阻止朝代的更替吗?嬴政从不封王,不管将领的功劳有多大,也不管那个人是不是他地儿子,统一六国以来一个王也没封过,可阻止住秦亡了吗。看来。封王与不封王不是阻止亡国的良方,所以为了激励将士们为国拼杀的勇气,我最终决定了封王。”
“臣……臣……”张耳激动的已说不出一句话来,韩信也是一喜。
“封王从你始至韩信终,今日我就先封你为赵王!为了实现对韩信的诺言,不日我将下一道旨意,将改封韩王韩信为代王,把韩国的土地给韩信腾出来。等胜了项羽之后就封韩信为关东王。”李信道。
“谢……谢大王!”张耳跪在地上又给李信叩了一个头,眼中已噙出泪花。
“黄河以北基本上已经平复,管理治安方面今后就托负给你了!”李信看着张耳道:“四国领土太大,剿灭蜂起的盗贼不是易事。按说应该给你多留一些人马,好让你在四国的领士上巡视剿叛。但,‘阳’战局欲演欲烈,与项羽之争已到了生死关头,需要大批的人马前去援助才行。所以,只能给你留两万人马,其他的人马就得靠你凭自己地本事招募,不知你有没有这个信心?”
明眼人一看就知这是明升暗降之计,不管怎么说,以张耳目前在韩信军中的身份,手中掌管十数万的兵马,现在让他掌管两万人马,这不是降他的级别是什么?可是张耳完全沉醉于被李信封为赵王的喜悦之中,而且就目前来看他这个赵王不单单要掌管赵国的土地,还得暂时帮忙巡视西魏、代、燕三国地土地,这是多大的恩赐又日多大的荣誉,他已有些分不清楚东南西北了,喜道:“臣有信心!”
“韩信!”李信回头看着韩信道。
封张耳为王,虽说削弱了韩信的力量,但也解了他的后顾之忧。韩信心中十分的高兴,站起身拱手道:“臣在!”
“你我的君子约定永远有效,只要灭了项羽,韩国与河南国的土地就是你地了。”李信顿了顿,笑道:“不过,你此次出关连克四国,功劳之大天下少有,现在不加以封赏绝对说不过去,所以我打算封你为左丞相!”
国尉、丞相虽说都属三公之列,可丞相比国尉还是高出半级,尤其是左丞相简直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尊之位。来‘曲阳’之初,李信已与张良商量好了,让张良暂时的腾出丞相之位,好把这个位子让于韩信坐。按照惯例,三公九卿都不可以兼任,所以这无疑是彻底夺了韩信的兵权。
“臣……臣领旨!”韩信不舍地道。兵符将印都在李信手中,李信就是把他贬为布衣也是易如反掌,何况还给了一个最尊的位置,他能有什么话好说。
“韩信啊!”李信长叹一口气,道:“你是天下无双的军事天才,我能否战胜项羽全得依托于你。‘阳’现今是一个战略支点,项羽把大军全部压在此处,‘阳’破,天下皆破,我不能让项羽夺下‘阳’。为了保住‘阳’不被破,在‘阳’一线拖住项羽大军,我也只能把此处大军尽可能拉往‘阳’。可是未降的齐国与楚国的战事也不能停歇,田横此人朝三暮四不可小瞧,希望你能挑起这个重担!”
“请大王吩咐!”韩信道。
“十万,最多只能给你抽出十万兵马!”李信道:“‘阳’楚军已近八十万,我军没有六十万无法与项羽抗衡,你……”
十万,只有区区的十万!齐国田横没有多少人马,盘踞在齐国的楚军却有四十万,以十万对敌四十万,这使得韩信十分的为难。
“怎么,我们的韩大将军也为难起来了?”李信笑道。
“臣领令,一定尽量的完成任务!”韩信道。
“不是尽量,而是必需完成任务!”……
数日之后,张耳领两万人马前去巡视四国的土地,剿灭大战后聚起的盗贼。韩信领十万人马朝齐国的方向赶去,李信把属下四十万兵马中千长往上的将领一一作了对调,领着大军赶到小‘修武’,准备在此处渡河。
第五卷 灭楚 第二十九章 孛星初现
信大宴手下兵马,将全军士气提到最高,准备于第二武’附近渡河与项羽展开大战。宴席还未结束,探马从‘敖仓’返回‘修武’,随他一同前来的还有典客食其。
道,也不想去知道。反正这老头鬼的很,自有办法逃出来,他想知道的是河对岸有什么情况,‘敖仓’还在不在他的手中。如果已落入楚军手中,那里兵马有多少,会不会影响到明日的渡河?从探马面上苦涩的表情他猜出情况似乎不妙,站起身离开席宴领着两人来到帐内,问道:“那边情况如何?”
“‘敖仓’已落入楚军手中,城上敌旗遍插,人头攒动,也不知有多少人马!”探马犹豫了片刻,接着道:“‘成皋’城楼上还插有楚国的王旗,似乎项羽也在城内。”
‘敖仓’是供给大军粮草的补给生命线,战略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其外围哪能没有个战略要塞。‘成皋’就是‘敖仓’的要塞,又名‘虎牢’关,顾名思义就是说你哪怕是个老虎,到了这里也跟入了牢笼一样,有天大的能耐也施展不开,只能成为阶下囚。
李信早就料到项羽迟早会占据‘敖仓’,可他心存侥幸的认为‘敖仓’存粮已尽,楚军又把‘阳’团团围住,或许‘敖仓’不会入了项羽地法眼。所以把大军带来此处准备渡河。这时见‘敖仓’已落入项羽之中,心中后悔自己夺了韩信的兵权后竟忘乎所以,没有派探马及时来此探明情况,不然完全可以从东郡的‘白马’津渡河,抄了项羽的后路。如今,把大军从‘修武’拉走改从‘白马津’渡河。不知又要浪费多少的时日。
过了良久,李信从懊悔中回过神来,抬头瞧向食其,若无其事问道:“你怎么来了?”
探马退出大帐,接着道:“大王走了之后没多久,项羽把围困‘阳’地兵马拉走一大半,先占了‘敖仓’后占了‘巩县’。他以为大王回到关内。所以想依‘巩县’为跳板准备西进攻打‘函谷’关与‘武’关。关内兵马几乎被抽调一空,剩余的也在防守着长城以阻西边的匈奴,关内几乎到了无兵可调的地步,所以张良张大人命我渡河前来通知大王,希望大王能想尽一切办法把楚军拖在‘固县’一带,万不可把战火引入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