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全集.com》第5/68页


那个斗篷人的身份让她一阵头晕目眩,冲向大开的窗户和窗外的黑暗。屋内的静物仿佛都开始旋转,慢慢变暗、扭曲、失去色彩,宛如超现实主义作品中的图像。黑暗向她张开了怀抱,而她已不再畏惧黑暗。可怕的黑暗?不,仁慈的黑暗。黑暗。她最后的爱人。黑暗拥抱着她,她朝着下方黑色的水面坠落,一瞬间觉得重量全失。她大叫出声,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狂喜,狂喜那黑暗的承诺终于实现,最终,为她所拥有。

小说情节坚实,表现手法出色,堪称一篇对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心理研究。他们生活在一八九五年的伦敦,其中一个是凶手。此外还有第四个神秘人物——穿斗篷的人——此人的身份直到最后一页才真相大白。这一最后的揭秘写在纸上让人讶异,搬上屏幕则让人震惊——这也是当年《灯光下的罪恶》取得出色票房成绩的主要原因。

我当时没看过这部电影,不过后来看过电视上的剪辑版。电影的情节和《迷雾》的情节分毫不差,其中一些经典对话也一模一样。这让我非常震惊,跟丹瑟尔和其他通俗小说帮成员的反应一样。我不禁开始怀疑这篇说是否并非写于拍摄电影之前,而是在电影上映之后写成的——是否《迷雾》才是剽窃,将剧本改成了小说,就是为了用来敲诈。但就算是这样,我还是想不出这件事的理由。你怎么可能指控六位不同的作家曾在三十年前犯下同一桩不可能犯下的剽窃罪行,借此敲诈钱财?

我又研究了一遍那封勒索信,跟第一次一样,依然一无所获。只能研究出这么多了。我把信和手稿放回信封,把电话和地址簿扯到面前,给好莱坞的本·查德维克打电话。

跟我一样,查德维克也是一位私家侦探。跟我不一样的是,他专门为大型电影公司工作——调查物资室和外景场地失窃案、针对工作室的保险索赔、失踪的演员或是演员的亲属等类似事件。几年前,我在调查一起常规案件时遇见了他,后来他来旧金山时和我见过几次面。我们的关系还可以,我找他帮忙的话,他要是不忙肯定会答应。

他在办公室,没什么事,很乐意帮忙。我跟他说了一下基本情况,他说一时间他想不起来什么跟《灯光下的罪恶》相关的丑闻,幕后好像也没发生过什么值得记住的事情。这事听起来像是精神病的作为,他这么说,不过他会查一下,看看下周一之前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

挂断了电话,我拿起丹瑟尔给我的大会宣传册。他们在三天的大会中安排了不少议程。周五两场座谈,周六两场,周日上午还有一场;周五、周六晚上是鸡尾酒会,周六夜间安排了晚宴,周日中午安排了午宴,一场通俗小说艺术展,放映老电影:维克多·乔里主演的《魅影奇侠》系列,以及《马耳他之鹰》;还会举办一场特殊的拍卖会,拍卖五十多本珍贵罕见的通俗小说。

周五第一场座谈主题为“诡异的故事与惊悚小说”,主持人是伊万·韦德。三十年代后期至四十年代他的主要作品就是惊悚小说,他撰写了一系列史上最恐怖的惊悚小说。据宣传册称,他还是神秘话题和舞台魔术方面的专家。当天第二场座谈由博特·普拉科萨斯主持,讨论的话题是“超级英雄”,对于这一话题博特相当有发言权。一九三九年至一九五一年间,他写了一百三十部左右的长篇小说,主角是一位名叫“幽灵”的正义战士,该人物足以比肩魅影奇侠、野蛮博士和五号探员【魅影奇侠(Shadow),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魅影奇侠》系列故事的主人公,白天是名叫拉蒙·科郎斯通的俊朗公子,晚间就化身成犯罪克星“魅影奇侠”。野蛮博士(Doc Savage),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通俗小说主人公,体魄强健,聪明机智,是超级英雄漫画的前身。五号探员(Operator #5),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通俗小说的主人公,是美国情报局的秘密探员,与各种破坏国家安全的敌人作斗争,以上三位人物的故事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都曾以通俗小说、漫画、广播等形式出现,很受欢迎。】。

星期六的一场座谈名为“西部小说与探险小说”,由吉姆·博安农主持,他在这两个领域都相当多产,另一场题为“通俗小说编辑与通俗小说作家”,由弗兰克·科洛德尼主持,最后一场座谈,也就是周日上午那场是我最感兴趣的一场:“硬汉派私家侦探”,由罗素·丹瑟尔、沃尔多·拉姆齐和伊万的妻子西比尔·韦德共同主持。显而易见,丹瑟尔与题目非常契合,拉姆齐也一样。我记得他有时为《午夜侦探》杂志撰稿,这本杂志由科洛德尼所在的行动出版社出版,此外他也给《黑色面具》、《新侦探》等杂志撰稿。最近几年他成功转型为悬疑小说作家。但我不明白为何西比尔·韦德会出现在这场座谈中。于是我看了看她的作品列表,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她竟是萨缪尔·莱瑟曼。

如果有人问我,继汉米特和钱德勒【汉米特和钱德勒:即前文提到的美国著名作家家雷蒙·钱德勒和达希尔·汉米特。】之后最棒的通俗侦探小说作家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萨缪尔·莱瑟曼。莱瑟曼的小说全都围绕着一位名叫马克斯·鲁夫的侦探展开,这位侦探坚韧不拔、从不妥协。小说刊登在《黑色面具》和《十分侦探》杂志上,四十年代偶尔也刊登在《午夜侦探》杂志上。这些作品是对暴力的抒情研究,非常富有诗意,就跟汉米特和钱德勒的作品一样。和其他侦探小说相比,这些作品特点更加鲜明,洞察更加深刻。但它们是彻头彻尾的男性小说:风格男性化十足,充满男性特有的吸引力,就连视角都是男性的。这样的书竟然出自一位女性之手,可真出人意料。这让我迫切想见到西比尔·韦德,比见到其他几位的意愿更强烈。我想看看她是个什么样的女人,也想弄明白为什么她不把马克斯·鲁夫的故事演绎成长篇小说,而是悄然无声地终结了这个人物的故事,就像丹瑟尔笔下的雷克斯·汉尼根,以及其他许多小说人物一样。

想到未来三天能跟六位从前的通俗小说作家聊天交流,我就激动不已。对于我这么大年纪的人而言,这种感觉也许显得很幼稚,但管他呢。就像丹瑟尔说的那样,我非常关注通俗小说,已经关注了三十多年。在太平洋高地【太平洋高地(Pacific Heights)是旧金山市北部的一个城区。】的公寓里,我收藏了六千多本通俗小说,几乎全是侦探题材。我觉得翻看这些书其乐无穷。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正是这些书让我先成为一名警察,随后变成一个私家侦探。所谓效仿,就是成长过程中一直崇拜某个英雄,并且如果有可能,自己也想成为那样的英雄。生活效仿艺术,所以,我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活在自己年少时的梦想当中。九年前,我差点跟一个女人结婚,她叫埃丽卡·科茨。她第一个指出,我一直企图成为通俗小说里那种私家侦探——然而在这个时代,英雄已经不再时髦,这座城市也早就拥有了萨姆·斯佩德。她觉得我这种做法不对,不会有什么结果。也许她是正确的。

但是,成为通俗小说里那种私家侦探让我觉得很开心,看通俗小说,跟从前那些通俗小说作家聊天也让我觉得很开心。开心不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吗?

真他妈的对,马洛先生。咱们去见见那些通俗小说作家吧,斯佩德先生。

第03章

欧陆酒店是一家古老的维多利亚式酒店,坐落在市中心,离联合广场不远。酒店建于一八九〇年左右,耗资颇巨,大堂内装饰着巨大的墙柱、美丽的壁画,铺着英式地砖,每间屋子里都装饰着安妮女王风格的壁炉。尽管跟圣弗朗西斯、费尔蒙等新贵酒店相比,欧陆酒店规模很小,但它也面对同样尊贵的客户群。不管怎么说,大体上一向如此。不过,最近几年酒店运营成本不断增加,导致管理层不得不稍微放低身段,把那些不符合其一贯标准的客人迎进了空荡荡的大堂。假如二十年前你建议在酒店里举办一场通俗小说大会,酒店人员肯定会把你扔出去。

将近八点,我打扮得衣冠楚楚来到酒店,嘴里还嚼着嘉绿仙薄荷口香糖,以遮掩晚饭吃的意大利辣香肠比萨的气味。乘着四壁都是大镜子的电梯抵达十五层,M套房就位于最南端。房间门口摆着一张桌子,贴了一条横幅:“西部通俗小说大会——私人接待处”。桌后坐着一个男人,四十多岁,略微谢顶,穿着高领毛衣和运动夹克,正在油印清单上做记录。听到我报出自己的名字,他露出灿烂的微笑,一口牙齿歪歪扭扭。他紧紧握住我的手,仿佛我的名字是赛马场上关于意大利赛马的热门消息。

“真高兴见到你,”他说,“非常高兴。我是劳埃德·安德伍德,大会主席。我从海沃德来。”

“您好,安德伍德先生。”

“叫我劳埃德就行。非常高兴你能来。我听说过你,我是说,在罗斯【罗素的昵称。】·丹瑟尔提到你要来之前就听说过你,我在报纸上看到过你的名字。希望哪天有空看看你的收藏。有没有拿什么好的藏品来卖?”

“这个……”

“如果你想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的《黑色面具》,一定要告诉我。我打算卖出一部分自己的藏书。我有两本一九二七年的杂志,还有一本一九二四年的杂志,上面刊登了一篇汉米特写的小说。三本书几乎都是全新的,纸张洁净,封面也没有缺损。回头等我给你一张清单。”

“呃,当然……”

“咱们有很多时间可以好好聊天。”安德伍德说,“如果你明天没事就早点来。中午开始签到,不过我十点半就能布置好,卖书的房间那时就会开门。现在你最好戴上你的姓名卡。”

“姓名卡?”

“你得戴上这个,这样就能参加所有的活动了。你肯定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大会吧?”他在一张贴纸上写上我的名字,然后递给我,“好了。

进去之后左手边就是吧台。不过如果你喜欢喝啤酒的话,目前还喝不到。我让服务员去拿了,但他们还没回来。”

我点了点头,什么也没说,碰上像他这样能言善道的人,我就会变得不善言辞。我穿过半开的房门,走进屋里。房间很大,跟鸡尾酒室差不多,两对圆形立柱把房间分成了三部分。屋顶挂着洛可可风格的吊灯,两边的墙上分别装着一个安妮女王风格的壁炉。正对着房门的那面墙全都是窗户,其中几扇开着,飘进几缕微醺的夜风,散发着旧金山五月末的夏季气息。雍容华贵的维多利亚式家具位置摆放得当,供人坐赏美景。这里风景的确不错,特别是在这样的夜晚,西边有双子峰,灯光明灭的港湾,以及散落在两者之间的都市灯火。

屋里大概有二十来个人,或站或坐,围成小圈,欢声笑语不断。我穿过屋子,没引起大家的关注,只有一位红发高个美女重重地瞪了我一眼。但这主要是因为我冒冒失失差点把她撞倒。我当时正边走边揭下姓名卡上的贴纸,并四处搜寻熟悉的面孔。

我发现丹瑟尔正站在一根柱子旁边,跟一个骨瘦如柴的家伙说话。那人年约六十岁,皮肤松弛,肤色黝黑,这么深的肤色绝不是两三个月的假期能够晒出来的。丹瑟尔正在说诺伯特·戴维斯,说他是唯一既风趣幽默又不动感情的通俗作家,但那个瘦子好像并没有在听他讲话。那人神色焦虑,心事重重,不停抚弄着头顶的几根头发——仿佛担心这几根头发会脱落或消失不见一样。

丹瑟尔抬眼看到我,叫道:“嗨,就是他,侦探先生。”边说边伸手拍了拍我的肩膀。那个骨瘦如柴的家伙猛地转过头,好像一只受惊的小鸟,盯着我看了半天,然后又开始拨弄那几根头发,手上酒杯里的冰块一阵叮当乱响。

“弗兰克,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那个喜爱收藏通俗小说的侦探。”

丹瑟尔跟他说完,转过来对我说,“这位是弗兰克·科洛德尼。通俗小说界最他妈吝啬的编辑。利奥·马古利斯【利奥·马古利斯(Leo Margulies,1900-1975),美国著名科幻小说编辑,一九三二年前后曾在《通俗小说杂志》工作。】最负盛名之时也不及弗兰克一半吝啬,而弗兰克私底下则不及利奥一半那么讨人喜欢,对吧,弗兰克宝贝?”

科洛德尼什么也没说。我冲他伸出手,说见到他让我备感荣幸。在那个时代,他可算是个魔鬼般的人物——他的成长过程历经磨难,因此个性顽强。一九四二年他接手《午夜侦探》时年仅二十三岁,还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当时《午夜侦探》境况很糟,但科洛德尼却让这本杂志重现生机,整个战争期间乃至战后近十年内都一直蓬勃发展,比其他若干本侦探小说杂志、西部小说杂志、言情小说杂志、空战小说杂志的状况都好。看他这个人的外表,你绝不会猜到这些。但同时,他也以生活奢靡、饮酒无度闻名。或许,这些生活奢靡、饮酒无度的浪荡子最终都会变成现在这副样子:骨瘦如柴,皮肤松弛黝黑,头顶只剩寥寥几根头发。不管怎么样,像我这种生活低调,很少饮酒的独身者就是这么想的。

科洛德尼可不觉得见到我让他备感荣幸。他嘴里嘟囔了几句,旋即松开我的手,就好像松开那些让人讨厌的东西一般,随后一口气喝了半杯酒。他看起来依然非常焦虑,心事重重。

丹瑟尔对我说:“你知道五十年代行动出版社倒闭时他都干了什么吗?世上最他妈无耻的事。我到现在都没缓过劲来。跟他说说啊,弗兰克。”

当前:第5/6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