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汉朝实体版作者月望东山》第3/321页


  职务:监狱管理员(掾吏)。
  其人生最大的特点是,闷头干活,为人低调。
  当时,萧何和曹参一致认为,如果只凭沛县一帮公务员,造反必败。道理是很显然的,公务员们嘴里吃着秦朝的俸禄,见老板靠不住又想另立山头,搞来搞去大赚的永远是你们这些当官的,既然如此,还有百姓愿意响应吗?
  于是萧曹二人又提议,要想造反成功,就必须利用沛县的无赖流氓。刘邦不是带着几百号人流浪于芒砀的岩石沼泽间吗,只要把他们召集回来,利用这些氓流驱使百姓,就没有人不敢不响应起义了。
  对于萧何和曹参的这番话,沛令举双手表示赞同。可问题又来了,流氓是不好忽悠的,到底派谁去召他们回来好呢?
  大人不要操心,人都帮你想好了,这个工作就交给樊哙去办吧。
  樊哙,出生年不详。
  籍贯:江苏省沛县人。
  职业:杀狗。
  萧何和曹参之所以要推荐樊哙为跑腿人,主要因为樊哙和刘邦是连襟关系,吕雉的妹妹是樊哙的老婆,也就是说,樊哙见到刘邦,还得先叫他一声姐夫呢。
  我们不服吕公还真不行,好好两个女儿,却一个嫁给无赖,一个嫁给个杀狗的。然而事实也证明,吕公的眼光是天下无双的。
  当时,樊哙带着沛令赦免罪犯的召令跑去砀山向刘邦报喜,刘邦一听高兴得都快要哭了。外人真是不进砀山不知革命山区生活苦啊,多少天以来,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以野果为食,日子才这样一天一天地熬过来了。
  还好,这一切都将过去了,今天终于要结束这种与天斗与地斗与官府斗的黑暗日子了。沛县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天下混乱,正是流氓的出头之日,此日不出山,还待何时?
  然而不幸的是,当刘邦带着几百号盲流回到沛县时,沛县县长反悔了。
  县长反悔是有理由的。第一,他已经输给刘邦一次了,这个曾经的情敌带着几百个流氓回来,谁能保证他不做出流氓的行为呢?第二,即使是迎刘邦进城,他也难以控制这帮无赖,那将来的下场是可想而知的。
  于是,沛令不但下令关闭城门拒绝刘邦进城,而且准备杀掉萧何和曹参这两个出馊主意的家伙。萧何和曹参闻到风声,脚底一滑,溜出城外投奔刘邦来了。
  刘邦带着几百人在城外徘徊不能进城,不由火大了。妈的,回都回来了,竟然关门不让我进城,这不是耍我吗?流氓你也敢耍,再不开门我可要砸场了。
  砸场之前,刘帮用帛写了一封信射到城上,他告诉沛县城内的父老乡亲:天下人被秦朝欺负太久了。你们即使替沛县县长守城也是没用的,因为各地诸侯就要赶过来血屠沛县了。如果你们把沛县县长杀掉,响应诸侯,那你们的老婆孩子还有救。不然,到时连你们全家人都杀掉,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流氓就是流氓,果然名不虚传。刘邦一吓唬,城里的百姓就害怕了。于是,他们决定杀掉沛令,迎接刘邦进城。
  进城后,沛县的父老乡亲们共同推举刘邦当老大,但刘邦辞让了。
  不用多说,刘邦这是在表演和作秀。
  没办法,有些秀是必须要作的,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如果你不作秀,人家就会认为你不谦虚,是个野心家,那你就不值得大家为你卖命了。如果你谦虚,人家就更认为你诚实厚道,值得大家信赖。
  于是,刘邦很谦卑地这样对父老们说道:现在是乱世,大家要选就选个好领导,万一选个混蛋,大家都要跟着完蛋。我不是怕死,只是怕自己能力太低,不能保全父老乡亲们,希望大家再认真考虑考虑,选一个可以胜任此职的人吧。
  当时,除了刘邦之外,萧何和曹参当然也是好人选。可是这两个久混官场的人已打好了算盘,他们一致认为,自己的身份还是秦朝公务员,如果举事失败就将全族不保,从安全角度考虑,这个头是不能乱出的,既然刘邦不怕死,那就推荐他来当吧。
  这时,众人见刘邦还在推辞,又对他好言相劝道:以前听说过关于你的很多传说,我们也给你算了一卦,有朝一日,你必当显贵。既然命中注定要显贵,你就接受这个吉利的请求吧。
  然而,刘邦又再次摇头推辞。刘邦越是推辞,众人越是坚决要他当头。刘邦看看推辞已超过三次了,自己该表的诚心也表了,他就装作很委屈的样子对父老乡亲们说道:所谓恭敬不如从命,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既然你们没人敢当这个头,那就我来当吧。
  就这样,刘邦被历史时势无情地推上了造反之路,统兵二三千,还拥有一个漂亮的称号曰:沛公。
  这一年,刘邦虚岁四十八。


第二章 项羽初闯江湖
  【一、一个眼神引发的血案】
  此时,史上最牛的武将项羽也闪亮登场了。
  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本名项籍,字羽。
  籍贯:江苏宿迁人。
  家庭出身:没落贵族后裔。
  身高:约一百八十四厘米(八尺)。
  体重:不详。
  爱好:弄枪。
  特长:力大无穷,英勇无敌,号称中国古代第一武将。
  陈胜在大泽乡造反时,曾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呼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就是说,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只要凡夫俗子们勇敢追求也是可以做上去的。
  事实上,陈胜的呼声并不完全正确,像项羽这号人物,天生就是武将之才。
  项家世代为楚国将领,时间久远。三代之内的名人,可以追溯到项燕。项燕就是项羽的祖父,曾是战国时期楚国武功显赫的大将军。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李信率二十万大军远征楚国,却被项燕灭得一干二净。后来,秦始皇只得屈身请老将王翦出山,王翦一点不敢马虎,调动六十万大军远征楚国。项燕就在那场战争中英勇牺牲,从此,项家算是和秦朝结下了深仇大恨。
  但是,项羽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认真好学的孩子。开始,他喜欢读书,可没读几本就觉得没意思,于是就去练剑。然而剑法的火候未到,他又丢下宝剑干别的事去了。
  项羽这种坏习惯,连他的叔叔项梁都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就大声训斥他道:小孩子不认真学好一样东西,你到底想干什么?
  项羽不但听不进项梁的话,反而理直气壮地反驳道:读书写字有什么意思,能够学会写名字就算不错了。剑练得再好又怎么样,顶多只能跟一个人决斗,我要学就学万人敌。
  好小子,小小年纪竟然如此狂妄,小事做不好,还挺会找借口。小子我告诉你,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想学万人敌,也得把基本功学扎实了。
  后来,项梁就去教项羽兵法。然而,没过几天,项羽对兵法只知大意,又不肯学了。书,剑,兵法,没有一件是学到家的,项羽不愧为三不像学生。从这几件小事中,我们可以发现项羽性格里缺乏一种可贵的精神,那就是耐心。须知,缺乏忍耐力正是项羽将来命运悲剧的主要根源之一。
  那么,在项羽的内心深处,难道就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激发他的潜力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个东西就是仇恨。
  秦始皇东游经过钱塘时,项羽指着坐在皇家马车上威风凛凛的秦始皇,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那个人,我可以替代他。
  项羽不会忘记,祖父项燕的死及项氏的没落,完全是由那个至高无上的秦始皇造成的,他可以忘记书剑及兵法,但是绝对不会忘记仇恨及制造仇恨的这个人。之前,项梁本不看好项羽,突然听到他说出这灭族之言,心里虽是又怕又惊,却从此对项羽刮目相看起来。
  项氏有孙儿如此,项家复仇有望了!
  于是,项梁决定带项羽离开家乡,闯荡江湖。其实,闯荡江湖不过是个借口,他们离开家乡主要是逃难。当时,项梁及项伯因为与人有仇杀了人,为了避难,不得不逃往传说中盛产美女的地方——苏州。尽管时运不济,但项梁还是在苏州站稳了脚跟,甚至还得到了会稽守殷通的青睐。
  当时,会稽守殷通闻听陈胜反秦,把项梁召来商量大计,他对项梁说道:长江以西都反了,现在是反秦的最好时机,我想让你和桓楚先发制人带兵击秦。
  请注意,殷通之所以想拉项梁入伙,主要是因为项梁在吴县是个人气王。项梁性格豪爽,行侠仗义,结交了不少人,上至豪杰,下至乡里的偷鸡摸狗之徒都是他的朋友。
  那时候,死人出葬似乎比活人婚娶还要隆重。不管是哪家死人,送葬的人都是多多益善。而项梁恰好天生就是策划葬礼的高手,只要他一出场,参加葬礼的肯定是人山人海。所以每当谁家死了人,都必请项梁亲自主办丧事。
  尽管人多,但项梁每次坐镇指挥总是从容自如。你,张三,给我找几个好汉抬棺;你,李四,给我找几个会吹哀乐的人;你,王二,给我找几个会哭的婆姨哭场,等等。项梁所学的兵法就是在替人办丧事中间加以训练实践的。更搞笑的是,后来项梁手下那帮将领,多是他主办丧事时挖掘到的人才。
  对项梁来说,造反当然是一件好买卖。可问题是,殷通的意思是要项梁和桓楚一起干,当时桓楚不知躲在哪个山旮旯,而项梁又想单干当老大,怎么办?
  苟活乱世,夺权是第一生存需要。这时,只有一个老办法:碍我路者,杀无赦!
  一场夺权的阴谋就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阴谋策划者:项梁,项羽。
  谋害对象:殷通。
  一切都布置妥当后,项梁带项羽去殷府拜会殷通。
  项梁把项羽留在门口,独自走进府第里对殷通说道,桓楚不知躲到哪个山沟里去了,听说只有项羽知道他在哪里,要不我叫他过来,你吩咐他去把桓楚召回来?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殷通同意项梁把项羽召进来。
  于是,项梁折身返回,他跟项羽耳语一番,交代了注意事项及暗号,接着两人一起走进殷府。可怜的殷大人见到项羽后,还没唠叨几句,项梁就向项羽使眼色示意动手,项羽立即拔剑冲上前去把殷通斩首了。
  这一幕把殷府上上下下的人都吓坏了。然而还没等殷府官兵反应过来,项梁就夺了殷通的官印,手持人头走了出来。这时,殷府的爪牙才如梦初醒,挥着刀棍哇哇叫着朝项羽和项梁冲上来。
  这些可怜的喽啰并不知道,他们碰上的不是普通劫匪,而是武功盖世的项英雄。项羽挥舞长剑,如斩乱麻,说话之间,一百多号人白白地成了项羽的剑下冤鬼。冲在队伍后头的官兵,全被项羽这英猛无比的杀气吓住了,除了大喊饶命之外,就只剩下爬在地上尿裤子了。
  杀掉殷通后,项梁把苏州各路英雄豪杰都召集来开会议事。豪杰们经过项梁一番洗脑后,一致同意反秦。于是项梁接收吴中郡属下各县,得精兵八千。项梁当上会稽郡守,项羽任副将。

当前:第3/32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