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国魂全集.com》第517/688页
“世铎!你是让哀家服软么?一个弑母的忤逆子,还有理了?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果然,沉寂半晌,慈禧高了八调的责问劈头盖脸就砸了下来。
世铎略微抬头,目光坚定,不急不缓道:“老佛爷,奴才……奴才恳请老佛爷顾全大局,忍一时之辱,保大清二百年江山!纵然身死,奴才也……”
“老佛爷!”世铎话没说完,又有一人抬头喊道:“到了今日,何绍明才是大清的心腹大患,刘坤一李鸿章要的不过是个脸面,可他何绍明要的是大清的祖宗基业啊!老佛爷如再不有所作为,奴才怕……怕来日这乐寿堂就是奴才等的葬身之地啊!”说话的却是庆亲王奕?痢K渌嫡庑└鲎谑胰缤?大清的毒瘤,一直翘着大清的墙角,可他们说到底还是依靠着清朝,在其羽翼之下这才过得滋润。这会儿奕?烈膊还苁裁吹鄣场⒑蟮沉耍?更忘了自己是老佛爷的人,只是想着要保住这大清江山。纵然老佛爷倒了,他们的日子再不好过也能勉强维持,可要是大清国都没了,他们这些人还有好?
“奴才附议……”
“臣恳请老佛爷……”
有了两人带头,其余人等群起响应,一会儿的工夫大堂里半数以上的大臣都赞同了世铎的建议。眼瞅着展下去,就变成逼宫了。
慈禧脸上阴晴不定,好半天,长处一口气,无力地道:“既然如此,明诏书,选黄道吉日,哀家……归政……其余的事儿,世铎、奕?聊忝橇┛醋虐彀伞!?br/>
群臣大喜,齐声道:“奴才遵旨!”()
而跪伏在地的世铎,脸上却没有半点喜色。他心里头清楚,何绍明羽翼已丰,早就不是可以任意拿捏的了,纵使集天下之力,也未尝能挡住。更何况各地督抚早就有不少的人跟何绍明眉来眼去,此番亲王,又有几个能来?叹息一声,只道是尽人事听天命吧……
两广,总督府衙门后花园里。
李鸿章一身常服,戴着老花眼镜,悠然自得地靠在太师椅上,细细地品读着手中的书籍。读到精彩处,或是深思,或是拍案叫绝。在他旁边一把椅子上,霍然放着朝廷的加急电文。
每每翻到扉页,瞧着作者的名号,赞叹不已。“这复国公倒是见底颇深,一本《五十年剧变》将这天下大事,五十年来的林林种种,看似零散的事件,一一串联起来。此人大才!”
《五十年剧变》详细讲述了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来,远东以及整个世界的格局变化,并大胆地预测了未来世界的格局走向。书中大笔墨地写了民族、民权,一度被朝廷列位**。李鸿章不知道的是,这的作者不是旁人,却是刻下提兵南下势如破竹的何绍明。
婢女玉敏没好气地道:“大人,北地都快乱成一锅粥了,您还有心思”
李鸿章和蔼一笑:“丫头,你倒管起老爷来了?”
玉敏起电文,毫无顾忌地坐了下来,急促道:“大人,日俄二虎相争,在朝鲜打得舍生忘死,何绍明趁此时机挥兵南下,三路齐出。加之禁卫军凯泰叛乱,整个大清国风雨飘摇,说不准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朝廷就抗不住了。您堂堂大清的两广总督,得了信儿无所作为,还有心思看闲书!不知道的还以为您要……”
“以为我李鸿章要改换门庭?”李鸿章合上书本,苦涩一笑:“我老头子到这两广总督的位置上到今天才几天?两广商贸之地,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就算我想要有所作为,也得得空不是?况且,就算我老头子拼了性命,协兵、协饷,能挡得住何绍明的虎狼之师么?挡不住了……已经晚了。”
“晚了?”玉敏苦思半晌,疑惑道:“关东一隅之地,何以赢得了朝廷?各地练军、绿营,加起来百多万,就算拿人填也填出来了。”
“哪儿那么简单。日俄争锋,何绍明蓄势已久,这算天时;汇聚天下人望,这算人和,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何绍明占了两条。况且羽翼丰满,想要挡是挡不住了。唯今之计,也只有退守东南了。”
正说话的光景,一名下人奔了进来,到得近前躬身低语道:“大人,盛杏荪求见。”
李鸿章讶然,盛宣怀!他来干什么?
三零七山之上国有殇(七)
“玉敏,给杏荪上茶。昨儿刚送来的大红袍,杏荪有福了。”两广总督府后花园里,李鸿章笑吟吟地请盛宣怀入座。李、盛二人面上都是笑吟吟,仿佛老友重逢一般,没有半点芥蒂。而婢女玉敏则嘟囔着个小嘴,翻着白眼,记不情愿地给盛宣怀斟了一杯茶。
说起来,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是李鸿章的同僚,也因着这点儿关系盛宣怀进了李鸿章的幕僚府。盛宣怀颇有头脑,从而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翌年就从白身升了知府。从此盛宣怀开始了传奇的一生。先是在幕期间提议了个中国个集资商办的《轮船招商章程》,几年之后又创建了中国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而后在山东创建小火轮公司,开厂矿办纺织,收购组建汉冶萍煤铁公司,修铁路,办学堂,林林种种不一而足。
可以说盛宣怀有今天的成就,跟李鸿章是分不开的。可偏偏,甲午战后,李鸿章倒台,按说盛宣怀这个李鸿章的嫡系应当雪中送炭,奔走一二。可谁也没有想到,盛宣怀躲得远远的,而后待价而沽,跟康有为等维新派眉来眼去打得火热,早就忘了老东家李鸿章。如此薄情寡义之人,也难怪玉敏气愤不已。按玉敏所想,既然已经撕破了面皮,就没有再上门求见的道理。可这盛宣怀不但来了,还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直让小姑娘愈地气愤起来。
玉敏斟完茶,故意瞟了一眼,而后才冷哼一声退下。而盛宣怀仿佛根本就没听到一般,呷了口茶,便闲谈起来。饶了半晌,总算谈到了正题。
“老中堂,北地烽火,朝廷岌岌可危。何绍明虎狼之师,就凭直隶十来万练军、新军,根本就挡不住……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中堂可是有了章程?”
李鸿章不动声色,只是连连叹气:“杏荪,我老头子有多大能耐你比谁都清楚。两广之地,各地商团、洋商利益纠结,下头官吏派系分明,我一个初来乍到的糟老头子就算有心,也是无能为力啊。”
李鸿章的话说得半真半假。虽说甲午一战之后,李鸿章声望大跌,更落了个天下人人骂之。可总督北洋二十五年,有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老李门生故吏遍天下,官场上明白人都知道他老李是替朝廷背了黑锅。是以他李鸿章真要喊一嗓子,还是有不老少的人跳出来摇旗助威的。
“中堂说笑了。”盛宣怀没有追问,沉思一下,陡然话锋一转道:“老中堂,依您看来,这北地……”
李鸿章摘了老花镜,笑着反问道:“杏荪既然有了腹案,又何必考校我老头子呢?”
盛宣怀自失地一笑,爽快地道:“好,既然如此,在中堂面前杏荪就不藏拙了。……在我看来,何绍明羽翼丰满,作用十万虎狼之师,此番南下,凭着朝廷的兵马断难阻挡。昨儿临来的路上,我得到消息,说是老佛爷以皇上的名义下了罪己诏,想要拉拢各地督抚进京勤王。可这也就是一厢情愿罢了。且不说路途遥远,时间来得及来不及,各地督抚兵除了刘坤一那么点儿湘军老底子,还有几个能战的?此番前去,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而且各地督抚之中,不老少的人都是静观其变,生怕来日何绍明坐了江山翻旧账。是以,杏荪以为,此番何绍明南下,尽收北地当无意外!”
盛宣怀如今尚且挂着大清国的官职,如此毫无保留地说大清国灭亡已成定局,一般人绝对会惊讶半晌,一些愚夫子还保不齐骂上两句势力小人。可李鸿章只是平静地听着,脸上半点儿波澜都没有,反而追问道:“那杏荪以为,这天下非何绍明莫属了?”
盛宣怀自信一笑,道:“中堂,杏荪只是说北地已成定局,可没说这天下啊。依我来看,此事大有转机!”
“哦?这话儿怎么说的?”李鸿章有些好奇了。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历史上各个王朝兴起,从来都是由北而南,从而定鼎天下。从南向北的不是没有,可惜没有一次能够成功的。一方面江南之地兴旺达,民风偏弱;另一方面,这膏腴之地容易滋生偏安。前车之鉴摆在眼前,李鸿章琢磨不明白盛宣怀有什么方法阻止何绍明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