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全集.net》第130/195页


第五百六十六章 丹麦海峡之战(下)

  但英国人才刚庆幸了一分钟,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上水上飞机的火药弹射器就被一枚大口径穿甲弹击中了,炮弹穿透甲板钻入了下面的火药库将其引爆,威尔士亲王号的后半部顿时火光冲天,眼看不断蔓延的火势渐渐逼近之前已经被炸开了一个大口子的后主炮塔,好在经验丰富的舰长当机立断,提前下令向这座炮塔内注水而消除了隐患。
  可是这样一来虽然避免了主炮塔内炮弹殉爆炸沉军舰,但威尔士亲王号的最大航速却进一步下滑到了24节,眼看德舰越追越近、尤其是狐假虎威的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欺负威尔士亲王号不能还击,居然迫近到了12公里以内,准备靠上去发射鱼雷,这令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上的英国官兵无不感到绝望,就在他们准备调转航向、宁可“战而死”而不是“逃而死”的时候,附近的6艘英国驱逐舰终于赶到了战场......
  这6艘驱逐舰在之前接到两艘重巡发来的电报后就立刻赶了过来,却没想到本来计划中痛打落水狗的任务却变成了营救己方主力舰,但它们还是勇猛地冲向德舰。为己方的主力舰争取逃逸的机会。
  由于英国的鱼雷射程远不能与氧气鱼雷相比,因此这些驱逐舰需要靠得较近才能对两艘德国战列舰构成哪怕仅仅是可能的威胁,而在它们逼近德舰的过程中,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又先后被5发大口径穿甲弹击中。除了一颗哑弹,其它4发均给这艘巨舰造成了不小的创伤,而欧根亲王号因为冲得更近、而且舰炮射速也更高的缘故,命中威尔士亲王号的炮弹比两艘战列舰加起来还要多几倍,虽然203mm口径的穿甲弹无法击穿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坚厚的主装甲,但威尔士亲王号的上层建筑却还是被其轰得不像样子。
  当6艘驱逐舰终于越过威尔士亲王号的时候,这艘战列舰已经被轰得千疮百孔,最大航速也下降到了18节,但它依然没沉,这令三艘德舰上的官兵们无不感到失望和沮丧。而那6艘英国驱逐舰上的官兵在庆幸之余。也立即对三艘敌舰射出了一条条鱼雷。以英国鱼雷的性能,在8000米的距离上几乎不可能命中,但是只要能够逼迫德**舰作出规避动作,它们对于威尔士亲王号的攻击就至少要中断好几分钟。因为每转向一次就又得重新调整火控参数了......
  而这个时候。一直在向战场靠拢的两艘英国重巡也终于追了上来。急于为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解困的它们在26000米的最大射程上就开火了,结果自然没有命中,但这却令德国人彻底打消了追歼威尔士亲王号的幻想。有整整8艘军舰的干扰,想要追上去将一心逃跑的威尔士亲王号打沉,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与其为此浪费时间,还不如将这些赶着送死的小船多打掉几艘,也算是为帝国的潜艇部队减轻一点压力。
  不过,心有不甘的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舰长赫尔穆特.布林克曼海军上校还是下令向全速逃逸中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发射鱼雷,结果12条鱼雷无一命中选定的目标,却意外地击沉了一艘出现在其航行线路上的英国驱逐舰......
  虽然驱逐舰近而重巡洋舰远,但由于后者价值较高且目标较大,两艘德国战列舰还是将两艘重巡选定为攻击的首要目标,而6艘(此时鱼雷还没航行到英国驱逐舰的位置)驱逐舰则交由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和两艘战列舰上的副炮乃至于大口径高射炮来解决。
  在进行了3轮试射之后,俾斯麦号8门主炮的第4次齐射终于命中了英国重巡洋舰诺福克号,而且一下子就是两发。其中一发洞穿甲板后钻入舰体引爆,导致诺福克号重巡洋舰的动力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而航速大减;另一发则击穿了某座主炮塔的顶部装甲,并导致炮塔内的炮弹殉爆,这在战后被认为是导致该舰沉没的致命伤,后来先后命中的3发大口径炮弹唯一的意义只是令其下沉的速度变得更快......
  与此同时,6艘驱逐舰中除了一艘被鱼雷意外击沉之外,又有一艘被三艘德**舰犀利的炮火击沉,但是它们之前发射的数十条鱼雷当中却有一条击中了俾斯麦号战列舰,虽然英国鱼雷威力比不上氧气鱼雷,但毕竟也是533mm口径的舰用重型鱼雷,即便没有命中要害部位,也还是造成了大量的进水,令俾斯麦号的最大航速下降到27节,而这也是丹麦海峡之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取得的最大战果......
  俾斯麦号舰长林德曼海军上校并没有因为愤怒而转变攻击目标,因为他很清楚鱼雷重新装填需要多长的时间,不管英国驱逐舰这一轮发射了多少条鱼雷,之后的这段时间内英国的驱逐舰威胁也已经大减,还是干掉威胁更大的萨福克号重巡洋舰更为明智,而且重巡洋舰上面可同样是装有鱼雷发射管的,让其逼近的话其实也同样危险......
  但就在这个时候,英国皇家空军驻扎在冰岛的唯一一个轰炸机中队赶到了战场,虽然由于近炸引信、炮瞄雷达、陀螺瞄准具和密集阵的存在,英国的6架鱼雷轰炸机全被击落、12架俯冲轰炸机之中也仅有两架飞回冰岛机场,但是被迫转向机动以规避鱼雷却导致两艘战列舰的火控参数需要重新调整,而俾斯麦号战列舰还被三颗227公斤的航空炸弹命中,前两颗分别落在主炮塔顶部和水平甲板上,由于227公斤的航空炸弹不足以击穿坚厚的装甲,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破坏,但第三颗却炸毁了一座双联装105毫米高射炮......
  更令德国官兵郁闷的是,由于这些英国飞机的干扰,他们花了几乎是对付诺福克号重巡所耗时间三倍的工夫才将萨福克号重巡洋舰击沉,而这个时候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早已经跑得没影了,而没了要保护的目标之后,当时残存的3艘驱逐舰立即果断地利用航速上的优势退出了战场,而三艘德**舰则由于担心来自英国本土的空军赶来、加之驱逐舰实在不算是什么有价值的目标,因此也没有恋战而主动撤离了战场......(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七章 横扫中东

   当天傍晚,德国柏林广播电台便得意洋洋地播出了一则长篇报道:“德国公民们!我们中断了预定的节目,向各位报告一个惊人的消息:我们的战舰在大西洋上获得了惊人的战绩。英国海军引以自豪的战列巡洋舰‘胡德’号,被帝国‘俾斯麦’号战列舰与“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强大的炮火击沉了。另一艘英国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也多处受伤,早晚将会步‘胡德’号的后尘,沉没在丹麦海峡布满流冰的海底。此外,我们强大的海军还击沉了2艘英国重巡洋舰和3艘英国驱逐舰许多名英国水兵为了服从丘吉尔和他那犹太集团的命令而枉送xìng命,让我们向元首致以衷心的祝贺,只有他才能带领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领袖!”
  胡德号被击沉的消息传遍了世界,英国的士气民心顿时遭到了沉重的打击,陆军输了、空军输了、现在连一向引以为傲的皇家海军也输、还沉掉了最大的战舰胡德号,英国要靠什么才能打败德国人?土伦湾大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虽然损失更大,但至少在交换比上还可以勉强宣传为一次胜仗,可这次丹麦海峡之战双方的交换比却是令人触目惊心的0:6,无论如何粉饰也难以让国民满意,即使上任后因为对德强硬而深受拥戴的首相丘吉尔也第一次遭遇了信任危机,一些反战人士和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英国公民聚集到他的官邸外高呼口号要他结束战争,甚至一些同样主张对德强硬的人士也要求丘吉尔下台、以便“换个更有能力的首相”
  其实,丹麦海峡之战的失败只是一根导火索,欧战爆发以来英国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已经令一向坚韧的英国国民渐渐难以忍受,如果连欧战之前与中国交战的损失也算进去,英军(含英联邦和殖民地军队)的死亡、被俘和失踪的总数已经超过百万,其中英国土军队永久xìng减员不下50万(历史上整个二战期间英国土的军队也就死了40万),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成员国损失军队超过15万(历史上不到10万)。而现在距离欧战爆发还不到一年,这么快的损失速度对于人口有限的联合王国来说实在是有些不堪重负了。而更让英国人对丘吉尔不满的是,尽管死了这么多的人,英军在各个战场上却一败再败,完全看不到战争胜利的希望
  不过丘吉尔这也是自找的,由于他的一系列决策失误,导致英国现在不得不与远比历史上多得多的敌国交战。而且其中除了纳粹德国,还有赤sè中国和阿拉伯联盟这两个强敌。相对来说,中国虽然和英国更早开战,但出于外交方面的考虑,在占领中南半岛之后却没有向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大举进攻,只是利用尼泊尔、不丹和印度的赤sè党给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制造一些麻烦。所以情况还好;反而是之前与英国人没什么过节的克里姆,在与德国谈妥之后不久便率军向英国控制的埃及和苏丹发起了全面进攻
  由于土和印度都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因而中东的英军不可避免地被抽走了不少了,加之克里姆又是百年不遇(世界反殖民的几百年历史中无人能比,称其为百年不遇并不为过。)的军事天才,更出动了不下50万的大军,还有德国空军与装甲部队的配合。结果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便消灭了埃及和苏丹的英军主力3万余人和大量的殖民地部队,还逼迫亚历山大港内来不及撤离的数艘军舰自沉于港内,小胡子闻讯后大喜过望,亲自向其发来了贺电。
  饮马苏伊士运河之后,克里姆并未满足,他很快兵分两路,自己亲率主力部队渡过运河袭取中东的英法殖民地和附庸国,同时分出一支偏师南下解放北苏丹。丘吉尔得知埃及陷落后大惊失sè。由于当时土无力派出援军,他只能从印度抽走10万英军和10万印度军队加强西亚英军的实力以尽快夺回战略意义十分重要的苏伊士运河。
  但丘吉尔却万万没有想到,中东英军总兵力超过30万、还有众多附庸国和部族酋长全力支持,却还是被阿德联军打得溃不成军。后世史家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克里姆杰出的军事才能和他麾下官兵的勇猛善战;二是来援的德国空军和一个装甲师表现出sè。尤其是隆美尔的一个装甲师因为西亚平坦的沙漠地形而如鱼得水,在空军的配合下给予英军以沉重的打击,隆美尔也因此再次扬名,并被早就对其十分赏识的小胡子破格提拔为非洲军团司令。同时破格晋升为陆军上将;三是克里姆如今已经成为了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尤其是下层民众心中的大英雄,在阿拉伯世界尤其如此,虽然西亚的酋长们屁股普遍坐在殖民者一边,但他们的士兵却基都出身下层,而且穆斯林可没有东亚民族那样的服从xìng,结果英国的阿拉伯仆从军在与阿联军队交战时动辄哗变倒戈,这仗根就没法打了,以致于战后很多被俘的英军官兵都认为如果只有英军迎战、不带这些时不时在背后捅刀子的所谓“友军”,即便还是赢不了,至少也能输得好看一点
  中东英军确实败得够冤,但即使有再多的理由,也无法改变英国失去对中东控制的现实。克里姆挥军横扫中东之后,包括苏伊士运河在内的地中海东岸全部落入轴心国之手,不久之后西班牙又在德国“多拉大炮”的帮助下艰难地攻克了直布罗陀要塞,这就导致地中海内(主要分布在意大利南部和克里特等东地中海岛屿)的30万英军被彻底封死在了里面,不但无法获得外部的增援,甚至连补给都断绝了,这令他们的士气空前低落,再加上其它战场一个又一个坏消息传来,这些英军当中的大部分都在三个月内陆续放下了武器,少数顽抗到底的部队也尽皆遭到歼灭。(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八章 伊盟成立

  ps: 感谢书友“夏(⊙o⊙)殇”的慷慨打赏,继续求推荐票^_^
  这么多精锐部队遭到全歼,对于英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更要命的是,这对英国的外交也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在英国帮助下复国的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慑于阿联的百万大军和克里姆在穆斯林中的巨大影响力,同意和刚刚独立的的苏丹共和国等阿拉伯世界以外的伊斯兰国家一样加入克里姆倡导成立的伊斯兰国家同盟,共同抗御西方殖民势力。
  伊斯兰国家同盟的建立使得克里姆的个人威望攀上了最高峰,而改名为阿拉伯联邦(改名主要是为了避免与阿拉伯联盟混淆,国家结构并没有本质的变化。)的阿拉伯联盟也一跃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国,这一方面是因为伊斯兰国家同盟的建立增大了阿联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阿拉伯联邦本身的国力较前有了质的飞跃.....
  在西进的过程中,克里姆不但将埃及全境和苏丹北部的阿拉伯人聚居区并入了阿拉伯联邦的版图,还将西亚的英国殖民地全部解放,而伊拉克、阿曼、也门这三个英国的附庸国也被阿拉伯联邦吞并,甚至连沙特相对独立的国家也因为出兵帮助英国、政治制度又是克里姆深恶痛疾的世袭独裁而被克里姆派兵灭掉,进入中东后所向披靡的克里姆甚至还抓住维希法国尚未正式入轴的机会、出兵袭取了在法国投降后选择了效忠维希政府的法国叙利亚殖民地......
  由此,阿拉伯联邦的版图大幅扩张。疆域囊括了整个北非和除了伊朗和土耳其之外的整个西亚,国土总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苏联,位居世界第二,同时阿拉伯联邦的人口也由此激增到1亿以上(注1),仅次于中国、苏联和美国,排到了世界第四位,克里姆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将阿拉伯联邦的国防军扩充到200万之众,总动员的话更是可以轻松超过500万人。有了这么充足的人力资源。再加上阿拉伯地区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和无比丰富的自然资源,即便该国的工业和海空军实力还严重不足,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再敢小觑了。
  而在阿拉伯联邦本身强大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的伊斯兰国家同盟则令阿拉伯联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大。而且军事政治同盟的性质意味着它获得的不仅仅是软实力、同时也有不容忽视的硬实力。
  到1941年底的时候。简称为“伊盟”的伊斯兰国家联盟已经拥有阿拉伯联邦、毛里塔尼亚(法国)、马里(法国)、尼日尔(法国)、尼日利亚(英国)、乍得(法国)、苏丹(英国)、埃塞俄比亚(注2)和伊朗这9个成员国。总人口超过2.3亿......
  其实克里姆最想拉进伊盟的还是在奥斯曼帝国时代曾经奴役了阿拉伯人数百年的土耳其,因为土耳其拥有这个时期所有伊斯兰国家当中最为发达的工业(与欧美列强相比还是很落后的,但与德国援建完成之前的阿拉伯联邦相比还是强得多了。也比起抗战时期的中国要强一大截,人家至少有能力自造巡洋舰......)以及对于轴心国来说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铬铁矿(历史上这是德国铬铁矿的唯一来源)。
  一开始尝试外交解决却没有成功的克里姆决定改用武力手段逼迫土耳其就范,虽然拥有80万军队的土耳其想要灭掉并不容易,但只是逼迫其加入伊盟的话,克里姆认为只需要消灭土耳其10-20万军队便足以令其屈服了,这对如今的阿拉伯联邦来说并不困难。
  但令克里姆意外的是,死活不愿意加入伊盟当阿联小弟的土耳其政府虽然被他的百万大军吓住了,但却想出了更加巧妙的办法来应对这次危机,土耳其出人意料地直接加入了轴心国阵营,这可是小胡子努力了很久的,自然欢迎之至。这样一来,土耳其与阿拉伯联邦这两个国家之间成了盟国关系,克里姆就拿土耳其没办法了,好在土耳其虽然没有加入伊盟,但毕竟与阿联之间化干戈为玉帛了,这就令克里姆能够腾出手来巩固其对西亚新占领土地的统治,从这一点来说,克里姆的目的还是达成了一半......
  克里姆对土耳其尚未开始便提前结束的军事进攻,虽然客观上帮助德国将之前屡次拉拢无效的土耳其拉上了轴心国的战车,但小胡子却并未因此领他的情,反而由于克里姆这段时间近乎疯狂的扩张而生出了警惕之心,为此一度大幅减小了对阿拉伯联邦工业和军事援助的力度,直到克里姆在压力下同意让伊盟成员国全部加入轴心国阵营、并与苏联一刀两断,德国才恢复了部分援助项目,但与最初的计划相比,力度还是差了很多。
  其实由于克里姆的关系而加入轴心国的并不仅仅是土耳其这一个国家,之前一直自称中立的维希法国政府也终于明目张胆地挂上了轴心国的旗帜,这一方面是因为土伦湾之战和英国人将仇结大了,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不这么做,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就要被克里姆全都解放了。
  要知道,现在无论是哪一个法国政府,都没有余力向非洲派出足以阻止阿拉伯联邦南下大军的强大部队,一旦那些殖民地被其“解放”而成为独立国家,那可就很难再回来了......
  注1:二战时期阿拉伯世界的总人口难以考证,只能由现在的数据反推,目前阿拉伯世界的总人口大约为3.4亿,综合考虑到穆斯林生育率较高、战后却又有大量人口流出(主要前往西欧),二战时期阿拉伯世界的总人口应该在1亿上下。
  注2:由于埃塞俄比亚实力不弱,克里姆并没有只靠强硬手段逼其加入伊斯兰国家同盟,还许下了一些优厚的交换条件,其中包括默许它吞并索马里(分属意大利、英国和法国)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殖民地)。(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九章 阵营的壮大

  ps: 感谢书友“人间有梦”的打赏和书友“夏(⊙o⊙)殇”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而且与宗主国主动同意独立的殖民地普遍会对原宗主国抱持好感、因而前宗主国还可以通过一些间接的手段继续从原殖民地吸血不同,依靠武装斗争赢得独立的殖民地人民必然会将昔日的殖民者视为死仇,两相对比,这差别可太大了。
  虽然现在维希法国政府才入轴未免晚了点,诸如马里等殖民地都已经被得到阿拉伯联邦支援的殖民地人民武装解放,但至少最为精华的西非沿海地带还是大都保住了,对维希法国政府来说,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好吧,去掉早已并入阿拉伯联邦疆域的北非西部,以及利比里亚等一些本来就不属于法国的沿海殖民地,现在维希法国也就控制了西非沿海地带的不到三分之一,但有怎么也比没有强好吧?
  其实,维希法国之所以加入轴心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或许是担心阿拉伯联邦变得愈发强大之后会影响到德国对于轴心国阵营的掌控,小胡子开始有意识地提升阵营内老三、老四和老五的地位以进行平衡,他甚至向维希法国的贝当政府表示可以有条件地归还除阿尔萨斯和洛林之外的德占法国领土......
  至于条件,则是维希法军必须消灭相当数量的盟军,为了让法国人有个盼头,德国的方案是一个省一个省(法国本土有96个省)地归还。各省按照其面积、人口、资源、工农业和富庶程度被分为5个档次,其中分值最低的省需要维希法军消灭(只计算永久性减员)100万盟军正规部队、或者10万吨作战舰艇或者100万吨商船或者......
  按照这样的标准,维希法国只有独力击沉英国目前总拥有量两倍的舰艇和商船、击落超过30000架盟军飞机并毙俘盟军500万以上,才能将疆域恢复到一战之前的样子,而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但是德国同意将各类标准叠加计算、只要各项战绩总和折算后达到一个省的标准便可换回之后,维希法国至少有了收复部分失地的可能性,这已经足以令维希法国政府对盟军的战意大大增强,而相应的,流亡英国的自由法国政府日子则更加难过......
  目前维希法国的陆军除了镇压国内的反德人士,基本派不上用场。海军的主力舰又损失殆尽。虽然沉没的三艘黎赛留级战列舰当中捞起来两艘,但要完全修复至少也得大半年时间,而在建的黎赛留级战列舰改进型更是因为资金不足而被叫停,因此维希法军能够立功的。也只有老艇退役后仍有四五十艘的潜艇和随着几大飞机制造厂的陆续重启而开始迅速恢复实力的空军了。
  其中前者很自然地加入到德国规模日益扩大的潜艇战中。一同参战的还有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潜艇部队。虽然一开始它们因为对狼群战术不熟悉而表现不佳,但还是大大缓解了德国潜艇部队青黄不接(老式的u艇早就停产,而水滴形的新型号中形成战斗力的数量又实在太少。)的窘境。至于飞机数量迅速恢复到1500架以上的法国空军。则很快就参加了德国对英伦三岛的大规模空袭,当然,他们并不是这次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空战的主角......
  当初占领法国之后,小胡子为了避免与英国开战、以便集中力量对付他心目中最大的敌人苏联,曾向英国发出妥协的要求,但却由于他之前一次次的背信弃义导致无人再敢信他、以及丘吉尔一直以来对德强硬的政治主张,而遭到了其断然的拒绝。
  谈不拢就只能打了,为此德国专门制订了针对英国的海狮计划,务求对英国进行登陆作战。作战拟订以步兵登陆英国南部,并深入及占领伦敦,切断其与外部的联系,从而一举占领英国。但此次作战需要首先歼灭英国的空中力量,以保障登陆行动的顺利,在利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机会重创了英国皇家空军之后,英国本土一度仅剩不到1000架可以升空作战的飞机。
  在如此有利的情势下,小胡子决定趁机对英国本土发起大规模空袭,以摧毁英国残余的空中力量、并破坏其工业基础,从而逼迫英国政府求和,此外这样做还可以牵制住英国本土的机群,避免试图通过丹麦海峡的三艘德**舰和正在进攻直布罗陀要塞的西班牙军队遭到大编制的英国轰炸机群突袭。
  由于飞机数量比历史上更悬殊,加之飞机性能上德国拥有明显优势,因此与历史上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皇家空军中流砥柱的表现相比,这个时空的英国空军即使拥有内线作战的优势,空战中的交换比也始终大得吓人,哪怕是在对德国各种主要机型的特点相当了解之后,英国战斗机也需要3-5倍的数量才能与德国的fw190a(也即是主要以f4u蓝图为基础改成的德国空军选用型号)相抗衡,而如果是德国空军进一步改进而成的液冷型(德国毕竟还是在液冷发动机方面基础更好)fw190b战斗机,英国无论是“喷火”还是“飓风”,都差不多要付出8-10架飞机被击落的沉重代价才能干下那么一架......
  事实上,仅仅在1941年9-10月这两个月里,英国皇家空军就损失了超过1000架飞机,却只击落了不到300架德国飞机,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德国轰炸机,这样的战绩相对于德国空军那恐怖的飞机总数而言,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因此英国本土防空的重任很自然地落到了地面防空部队(海港的防空则主要依靠皇家海军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来负责)的身上,而炮瞄雷达和近炸引信的提早出现更是令其如虎添翼。
  然而,地面防空却有一个先天的不足,高射炮再怎么厉害,移动速度永远也比不上飞机,在吃过一些亏后,摸清了英国防空部队布防重点的德国机群纷纷绕过那些防空火力强大的区域,而去轰炸那些防御相对薄弱的地点......(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章 不列颠空战(上)

  ps: 感谢书友“人间有梦”的打赏,再次求推荐票t-t
  这下英国政府可就头痛了,作为一个高度工业化、而国土纵深却很有限的国家,英国值得德国空军轰炸、而德国飞机也够得着的地点实在太多,无论他们怎样努力都不可能保证每个区域都有足以让德国空军碰得头破血流的强大防空火力配备,这该怎么办呢?

当前:第130/19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