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全集.net》第140/195页


  当然。美国的态度多少还是给了英国政府一点点底气。可美国毕竟是商业帝国,如果英国本土都保不住的话,很难想象那些满身铜臭的金融寡头会愿意支持美国政府独力与实力今非昔比的轴心国阵营死拼。因此丘吉尔虽然因为这次海战的噩耗而当场吐血,但仍然咬牙坚持工作。因为联合王国已经陷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如果不能阻止德军的登陆。那真的是要亡国的!
  历史上英国政府曾经有过一旦本土难保便将王室和政府撤到加拿大继续抵抗的预案,但这个时空轴心国阵营的实力比历史上强出太多,而且英国已经因为新中国和阿拉伯联邦的崛起而失去了不下一半的殖民地。如果本土再一沦陷,英联邦必定迅速土崩瓦解,那时搞不好就永远都别想再光复了。因此无论如何,本土都必须保住,而英**民的士气将决定本土保卫战的成败,所以王室和政府决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
  丘吉尔意识到这一点立即觐见英王乔治六世,希望他发表一份公告,表明自己将与英伦三岛共存亡的决心,以激励全**民的士气。英王慨然应诺,而王后更是拒绝了丘吉尔要两位公主前往加拿大以防万一的建议,并说出了一段令无数英国人誓死奋战的话,“孩子们不能在在没有我的情况下离开,我不能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离开,而国王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离开。”
  王室与国家共存亡的坚定态度极大地激励了英**民的士气,但不好的消息却还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先是北意政府在德军的配合下收复了亚平宁半岛南部全境,残余的盟军虽然逃到西西里岛上顽抗,但因为直布罗陀已失,断了补给的他们即使受到国王讲话的激励,也必定坚持不了几天,而克里特岛的盟军处境也同样好不了多少,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对英国政府而言,打击最大的消息还是德军乘胜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设得兰群岛大举进攻,并在三艘主力舰和数千架次飞机的支援下很快便将这些岛屿先后攻占。由于设得兰是英国东北方的门户,对于大不列颠岛的安全至关重要,英国政府当时调集了能够派出的全部军舰飞机予以支援,但由于陆海空三军全都处于下风,一番苦战后终究还是不敌,不但丢掉了设得兰群岛,还永久损失了3万余人、500多架飞机和60余艘舰艇(包括鱼雷艇等小型舰艇),而德军仅仅阵亡了三千多人和不到100架飞机,不可战胜的神话仍然没被打破。
  值得一提的是,其间俾斯麦号战列舰遭到多艘英国潜艇偷袭,在战斗中先后被3条533mm鱼雷击中,而被迫回国大修。不过即便如此,德国仍有两艘战巡,在主力舰方面占据优势,至少在北大西洋的海面上,一向嚣张的英国皇家海军已经开始像昔日德国海军那样转而以破交和偷袭战作为主要任务了。
  但这个时候,即使连英国人自己恐怕也没想到,部分区域制海权的失去,反倒给了原本没有表现机会的英国潜艇部队以更大的用武之地,设得兰群岛保卫战期间偷袭俾斯麦号战列舰得手(虽然没能击沉,但能够让它几个月没法出海肆虐,这次袭击还是具有很大的价值。)只是一个开始......
  注1:主要是两国空军之间的战斗,从德军攻占法罗群岛到这场海战结束,不算海战期间的损失,德国空军还有127架飞机被英国人击落,而英军则为此损失了712架飞机。另外说明一下,此时英国空军的作战飞机总数不足1500、其中战斗机数量仅有1000出头,但完成总动员后的英国每月都能生产出2000-3000架新的飞机,只是损失的速度实在太快,所以在役的飞机数量一直上不去,所以大家不要为英国空军飞机总数才1000多架但每战却能损失几百架、甚至更多飞机而感到奇怪。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飞机产能惊人、损失速度也惊人,这个时空英国空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在役飞机数量波动极大,最多时有5000多架,最少时不到1000架......(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八章 绝地反击

  其实,英国政府早就深知设得兰群岛的重要,因此一开始诸岛的防御其实还是相当强的,但是这里地近轴心国成员挪威,德国空军占据了绝对的制空权,以致于设得兰群岛上的几个机场早在德军突袭法罗群岛之前就已经被从挪威机场起飞的德国轰炸机严重破坏,随后多日更是不断遭到空袭,以致于至今仍未修好,诸岛上驻扎的防空部队也几乎损失殆尽。
  这就导致德国对设得兰群岛发起全面进攻的时候,英国政府只能从苏格兰调派飞机前去救援,距离上较之来自挪威的德国飞机并无太大优势,再加上防空部队之前就已经几乎全被炸光了,因此英国皇家空军内线作战的优势根本体现不出来。而德国飞机的数量又占据绝对优势,英国空军不得不以少打多,再加上飞机性能和飞行员素质也有差距,因此交换比极其悬殊。
  本来以群岛作战的特点,英国政府可以派海军舰艇过去协防,无论是对海、对地还是对空都有很大帮助,但德国来了三艘主力舰,又有海量的飞机保护,皇家海军能够偷袭击伤俾斯麦号战列舰,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在这么多的不利条件下,设得兰战役输得虽惨,丘吉尔也不能苛责那些参战的英军官兵。只是有再多的理由,都改变不了英国本土陷入危机的残酷现实。而德国人也不会给英国喘息的机会,没过一个星期就在苏格兰北部某处海岸强行登陆了......
  就在罗斯福都在考虑是不是要放弃英国的时候。英国人却出人意料地打出了一次绝地反击,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将先后登上英国本土的三个德军步兵师全部歼灭,再加上英国潜艇部队击沉德国舰船、尤其是运输船造成的伤亡,合计毙伤德军7万余人,其中光是永久性减员的数量就超过了6万,取得了欧战爆发以来英**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不过,对于欧洲战局一直高度关注的胡卫东在了解到此役的详情后,很快就意识到英国人获得出人意料的大胜并不是因为他们突然打了鸡血,德国人、尤其是元首小胡子的过于自负才是这次败北的根本原因。
  原来,德国虽然取得了制空权乃至制海权。但由于运输船数量不足(德国造舰产能有限。之前又一直在大力建造主力舰和潜艇,以致于连必需的轻巡和驱逐舰数量都严重不足,更不要说是运输船了。),又有英国潜艇部队不断袭扰。因此登陆作战时的兵力投放能力很成问题。即使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一天也只能将一个轻装步兵师送上岸去,而早就完成总动员的英国本土光是正规军就有上百万,其中可以机动作战的陆军也有好几十万。而且在必要时还能扩编好几倍,英国国土又不算大,很快就能集结完毕,因此在起初几天里登陆部队需要面对至少十倍于己的敌军,德国陆军战斗力再强也不是对手。而且德军一个师一个师地送上岸来,无意中变成了“添油”打法,能够打赢才怪......
  此外,这次战役期间英国潜艇部队的出色表现也令全世界为之惊讶,英国人虽然在不到十天时间里就付出了11艘潜艇被击沉的沉重代价,但同时却也击沉击伤了不下50艘德军舰船(包括运输船等非作战舰艇在内),并让超过2万德国陆军官兵还没踏上大不列颠岛的土地就永远地沉入了海底。原本默默无闻的英国皇家海军潜艇部队也由此威震天下,各国这才知道它们此前不引人注目只是没有表现的机会而已,光论实力的话,其实未必比德国海军号称天下第一的潜艇部队差多少......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对反攻的英国陆军威胁极大的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也被英国潜艇射出的一条鱼雷击伤,被迫回国大修,英国海军部当机立断,让还未完全修好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冒险出战,结果德国海军部果然不愿拿目前唯一还能作战的主力舰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冒险(注1)而令其撤退,这样一来,只需要再打破德国人的空中优势,这场战役就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由于皇家空军欧战爆发以后的糟糕表现,丘吉尔并没有将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地面(舰队)防空部队才是此役胜负的关键。在连续损失了不知多少艘轻型军舰之后,英国皇家海军依然拥有一百多艘轻型军舰,其中超过一半是侧重防空的型号,在德国主力舰退走之后,英国海军部只用了不到24小时就将超过30艘轻巡和驱逐舰派到了距离交战前线最近的海域,显示出其深厚的底蕴......
  而与此同时,英国皇家陆军也利用本土发达的公路网和夜幕的掩护,在同样的时间内将数百门各种口径的野战高射炮和大量的车载炮瞄雷达送到了前线。这样一来,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陆上,英国人都织起了密不透风的防空火力网,德国空军再怎么强大,在几乎是白白损失了百余架飞机之后也绝望地放弃了对登陆德军的支援。
  由此登陆德军失去了来自海上和空中的任何支援,连必需的后勤补给也完全断绝,还开始遭到英**舰的猛烈炮击,伤亡数字迅速增加。而这时小胡子除了在电报中给被围部队的军官们加官进爵,什么支援也没法提供,这令部队的士气直线下滑......
  注1:吨位、防护、主炮口径都有很大的差距,即使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没有完全修好,但毕竟主炮和火控都已经没了问题,重要部位的装甲也都修复完好,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与其一对一的话并没有多大的胜算,何况英国人还有海量的轻型军舰助阵。
  因此严格来说,德国海军部的决策并没有错,但从这场战役的全局上来看,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的不战而走无疑重创了德军登陆部队本就日渐低落的士气......(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九章 大西洋宪章

  与之相反,英军的士气却因为来自海空的有力支援而极度高涨起来,他们不顾伤亡地连续发动进攻,夺取了大片阵地。而被逼回滩头遭到英国人舰炮狂扫的德军残部此时已经是弹尽援绝,无奈之下放下了武器全体向英国人投降,此时他们残余的兵力已经不足1万人了......
  诚然,为了这次久违的胜利,英国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逾8万人(注1),损失各式舰艇17艘、飞机245架,其实也不比德国人小多少,就连丘吉尔私下里也承认这是一场“皮洛士式的胜利”(西方谚语,意指惨胜。)。但这次胜利却具有极大的政治意义,它不但打破了自欧战爆发以来“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振了英**民乃至众多盟国的士气和信心,更让美国政府看到了英国并非扶不起的阿斗,而开始加大了对英援助的力度......
  1941年11月29日,丘吉尔利用好不容易夺回制海权的机会乘船出海,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与美国总统罗斯福面会,双方随即举行了影响深远的大西洋会议。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仍很严峻,双方只花了3天时间就达成了一致,并于12月3日将会议签署的《大西洋宪章》对外公布。
  与历史上的《大西洋宪章》不同,这个时空的德国迄今仍未入侵苏联,而英国的处境却比历史上要糟糕得多。同时英国与迅速崛起的新中国之间还处于战争状态,因此细节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别,而其影响力也比历史上的《大西洋宪章》差了一大截。
  “不过最核心的部分还是一样的,美国政府利用这个机会落井下石,逼迫英国在其本土、英联邦成员国和所属殖民地全面开放,以后美国无论是从英国人的地盘上进口原料还是倾销商品,都不会受到诸如贸易壁垒之类的任何阻碍......”,看过《大西洋宪章》的条文后,胡卫东多少有些羡慕嫉妒恨地暗自叹道,要是后世的中国有这样的待遇。最多十年时间。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都将被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冲垮。
  但这个真心是羡慕不来的,即使强如美国,也是利用二战爆发的大好机会,才总算是初步实现。而要将这个规则推广到全球范围。即使是历史上美国最强的时期都没能做到。不过这《大西洋宪章》一发布。倒是给了中国政府一个由头,将全面开放作为要求放进与英国议和的附加条件之中,如果能够不受限制地出口商品创汇和从美英引进技术、设备和人才。中国即使断掉与德国之间的技术合作,工业化的速度也只会比现在更快。而且英国虽然打出了一次绝地反击,但与中**队撤离孟买的时候相比,现在英国的处境只能说是更加糟糕,这对中国来说自然也不是什么坏事......
  而且胡卫东还意识到,因为英国的形势远比历史上危险得多,美国的援助力度也必然更大。结果正如他预料的那样,《大西洋宪章》公布的次日,美国政府就高调宣布将立即向英国出售包括4艘战列舰在内的20艘现役舰艇,还承诺会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将30艘自由轮改装成护航航母卖给英国政府以增强英国皇家海军的反潜能力,而且这些只是一个开始。
  考虑到英国政府现在艰难的处境,美国政府给予了极大的优惠,英国政府不但可以按照《租借法案》在毫无抵押的情况下由美国政府担保向美国银行贷款,而且美国政府还会派舰队“送货上门”,一直将这些舰船送到英国本土,除非德国对美宣战,否则他们的潜艇部队再厉害,也根本没办法阻止......
  小胡子得知后果然气得七窍生烟,但他还是下不了在将英国灭掉之前就提前跟美国开战的决心,而登陆大不列颠岛失利也令他想起了当初胡卫东秘密为德国制定的路线图,便决定按照这份路线图先扫清英国的外围,削弱其实力再说,到时候无论是先灭英国还是同时与美英交战,德国的处境都会比现在有利得多。
  虽然目前暂时仅剩一艘战巡可用的德国海军再次失去了在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但是占领设得兰群岛后德国获得了大量地近英国本土的机场,经过之前的抢修和两三天的转场,飞机总数就达到了300多架。如果再过一段时间将设得兰群岛上受损程度较大的那些机场和其它设施全部修复,再加上法罗群岛(以及设得兰群岛部分岛屿)上新机场的修建,用不了太久时间,便可以容纳超过1000架战机,到时候英国海军纵然实力恢复,在北大西洋上一样寸步难行......
  而即使是目前的300多架陆基飞机,也已经让英国海军的舰艇不敢以小规模的编队行动,面对最多由两三百架飞机组成、而且能够灵活运用低空水平轰炸和高空俯冲轰炸两种战术的庞大机群,英国海军部认为必须有至少200门大口径高射炮组成区域防空火力网才能确保安全,以此而论,有主力舰的话舰队规模要在20艘以上,而没有主力舰的话则更需要至少25艘才能确保舰队安全。这样一来,英国海军的军舰数量再多也没法封锁整个北大西洋,而面对英国海军四处漏风的防守,德国海军虽然实力落了下风,依然有能力在北大西洋上的某些岛屿完成登陆行动,当然其中不包括已经让德军吃过大亏的大不列颠岛......
  注1:其中阵亡约15000人,本来如果慢慢打的话,英军的损失会小很多,但在本土的战斗必须尽快结束,以免动摇国内的人心,客观地说丘吉尔并没有做错,但逼迫陆军强攻德军阵地造成大量伤亡却成为后世批评他“军事外行”的又一条论据。(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章 逼德宣战

  按照路线图,德军首先对现在孤立无援的冰岛英军发起了进攻,由于法罗群岛和设得兰群岛上德国机群的封锁,夺岛成功后已经陆续增兵到15000人的冰岛英军断绝补给已有多日,又因为之前强行占领冰岛的侵略行径而得不到当地人民的支持,士气日益低落,在德军出人意料的攻击下很快就崩溃了。登陆的一个德军精锐步兵团在德国海军和空军配合下,只花了一天时间就基本控制了整个冰岛,一万余名英军残兵弃械投降。而德国空军立即出动大批运输机,在一天之内将一个空降团的兵力送到了冰岛,从而迅速巩固了对冰岛的占领。
  在接下来的数日内,德军不断对冰岛增兵,使岛上的德国陆军总兵力增加到15000人,并先后派遣数百架飞机转场到冰岛,从而大幅度地增强了冰岛的守备力量。但小胡子没有想到的是,德军此举不但给予英国人沉重的打击,也直接刺激了大西洋对岸的美国人......
  虽说这个时期的美国孤立主义盛行,但是美国人对于自身的安全却还是十分重视的,而德国占领冰岛之后,就可能直接威胁到美国本土,这是大多数美国人无法容忍的。
  冰岛距离美国本土接近4000公里,这超出了德国现役任何一种飞机的最大航程,但是以这些年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势头,美国政府认为德国完全有可能在未来几年里生产出最大航程超过5000公里的远程轰炸机(历史上德国没能搞出来。但这个时空德国解决了材料难题,他们研制的发动机已经不比美英两国差多少了,而且预估假想敌的实力,想得强大一些也不是坏事。),到时候如果德国那个疯子元首下令对美国本土实施疯狂的单程式轰炸,已经超过150年没被直接卷入过战火的美国本土居民说不定就会陷入大面积的恐慌,并因此造成巨大的损失。
  即便德国在这次世界大战中搞不出航程足够远的战略轰炸机,或者那个小胡子还没如此疯狂,德军占领冰岛对于美国的国家安全依然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因为德军占领冰岛之后可以轻松地出兵占领格陵兰岛(由于严酷的环境,格陵兰岛上不可能常驻太多军队。算是易攻难守之地。)。并以此为基地对美发起空袭,而且格陵兰岛是丹麦的属地,而丹麦政府已经向德国屈服并加入了轴心国阵营,因此德军有十足的理由派兵进驻......
  其实早在英国连番遭遇大败、而西班牙等原本还标榜中立的国家先后投入轴心国阵营之后。罗斯福就有了不再继续坐山观虎斗的想法。不过他当时还指望着德国与苏联狗咬狗而给美国渔翁得利的机会。因此心中多少还有些犹豫。谁知中英战争期间中国政府竟然以印度作饵钓苏联政府上钩,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他和美国政府不想看到的局势变化......
  首先是苏联为了打开与印度之间的通道,趁火打劫以“解放殖民地”的名义进军阿富汗并扶植了亲苏的傀儡政府。而阿富汗是英国的保护国,又是印度的屏障,英国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看其落入苏联之手,丘吉尔又是个死硬脾气,当即就对苏联宣战了......
  虽然英国现在根本抽不出力量来直接对苏作战,但还是通过提供武器等方式支援阿富汗的反苏武装进行抵抗,而英印军在中**队撤回到那格浦尔附近后展开的“收复失地”行动却遭到了印共武装的阻挠和抵抗。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英国和苏联其实已经交上手了,何况一旦正式宣战,想再和好就没那么容易。于是罗斯福郁闷地发现,英国人抢在德国人之前又树了一个新的敌人,而且还是强大到连美国都不太愿意直接硬碰硬的劲敌......
  一开始罗斯福还寄希望于小胡子继续他背信偷袭的传统,暂时放下不太好啃的英国,而趁着苏联陷入阿富汗泥潭的机会,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其发起突袭,谁知这时英国先是丢了法罗群岛,随后又在海战中失去了所有能够战斗的主力舰,致使形势大坏,这样一来德国人很自然是一心要将英国先干掉了,这时苏联陷入泥潭倒正解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罗斯福的个性再怎么优柔寡断,也终于下定了入盟参战的决心。只要美国入盟,就能名正言顺地向印度派兵帮助英国;而只要英国能够迅速消灭印共武装将印度“光复”,苏联又面对反苏武装的坚决抵抗,控制阿富汗的决心必然不会再有之前那么坚定,到时候苏英两国就有握手言和的可能。而只要苏联能够腾出手来,即使小胡子不对苏联发起突袭,斯大林也迟早会在德国背后捅刀子的......
  此外,美国正式入盟也有利于对中英和谈的斡旋,在如今纳粹如日中天的世界局势下,罗斯福不得不暂时放下遏制中国的想法,将这个战争潜力惊人的大国尽量拉拢过来,即便不能劝其入盟,也要争取其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先集中力量把德国人打败,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但是,虽然德国占领冰岛令美国国内对于参战的态度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在并非火烧眉毛的情况下,国会想要通过宣战的决议却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最好还是德国先对美国宣战。而这种事情,罗斯福可是很擅长的,历史上日本就是被其逼得没办法才不得不对美宣战的,虽然鬼子会直接偷袭珍珠港出乎了罗斯福的预料,但从战略方面来看,罗斯福的这招还是很厉害的,当然,若不是美国总统无权宣战,根本就用不着这么麻烦......
  两三天后,罗斯福高调宣布将美**舰护航的范围由对英军品贸易扩大到全部对英贸易,护航军舰未必有多少,某些时候甚至就那么一艘,但是只要护航船队遭到攻击(注1),美国就有借口对德宣战了,这样一来德国封锁英伦三岛的策略就完全无效了,而小胡子也终于忍无可忍了......
  注1:不管到底是谁打的,动机上轴心国嫌疑始终最大,有这个作底,美国政府说是德国打的就是德国打的,若非现在通讯发达了、保密不似当年那么容易,罗斯福甚至都想复制一下“缅因号事件”、自己弄沉一艘军舰然后栽赃给德国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一章 连遭打击

  虽然自信一定可以逼德国对美宣战,但罗斯福却很快就后悔不迭,后悔的不是这么做,而是做晚了,因为恰恰在这两三天内,德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首先是北欧的瑞典几乎宣布加入轴心国阵营,这使得德国几乎完全控制了整个北欧。
  要知道虽然还有一个芬兰保持中立,但德国几乎是芬兰人从苏联手中收复失地的唯一希望,再加上苏芬战争中输得太惨没了底气,芬兰政府投入德国的怀抱只是早晚的事。事实上,芬兰被夹在苏德两国的势力范围之间,与西方的联系也被切断,在苏德之间选边站队是不可避免的。而芬兰人又绝不可能投靠苏联,因此倒向德国几乎是板上钉钉的,若非小胡子现在还不希望跟苏联决裂,只怕芬兰入轴会比瑞典还早......
  就在罗斯福准备立即宣布全程护航一事以抵消瑞典入轴的不良影响时,又传来了一个更具震撼性的消息,之前一直保持中立的爱尔兰政府宣布加入轴心国阵营,并立即对当年被英国人侵占了的北爱尔兰发起了进攻......
  而当美国国防部长公开宣布美国海军从此将会对美英之间的贸易船队提供全程护航后,德国人的反应速度也远比罗斯福预料的快得多,次日就有在北大西洋航行的美国船队遭到德国潜艇袭击,而数日之后更是四处起火,甚至还有一队德国潜艇开到了美国东部沿海。
  而美国国内和平日久。根本没人想到会在本土附近海域遭到袭击,也缺乏反潜的经验,商船船队使用无线电报毫无限制,他们经常自报船位,使德国潜艇得到了整个航运的重要线索。德国潜艇的艇长们不禁两眼放光,觉得自己简直就如同饿狼冲进了羊群一样......
  5艘潜艇在首次对美破交作战中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战果,其中仅u―123号潜艇一艘就击沉了10艘商船,总吨位达91720吨。据美国政府统计,从初次遭袭开始算起的第一个星期里,在美国海域被潜艇击沉的商船就达到了32艘。达257375总吨位。这比历史上德国潜艇在美国东部沿海破交作战的开局还要美妙得多,效率几乎提高了一倍还多,而这5艘潜艇却无一损失。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主要是鱼雷引信质量的提高使得历史上德国潜艇屡屡鱼雷不炸的遗憾被尽可能地避免了(话说历史上德国潜艇吃这个亏太厉害了。如果不是鱼雷引信质量问题。丘吉尔在德军转向西欧之前就被干掉了。虽然即使如此也很难改变德国最终战败的结局......)......

当前:第140/19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