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全集.net》第141/195页


  而对罗斯福打击更大的,则是护送4艘战列舰前往英国的舰队遇袭的消息,为了防备德国人的潜艇和飞机。美国海军这次出动了2艘航母、3艘战列舰、2艘重巡、4艘轻巡和20艘驱逐舰组成的庞大舰队进行护航,谁知仍然吃了大亏。
  问题的根子还在英国人身上,由于只吃了一次暗亏的缘故,英国政府并未意识到他们编制密码的机理已经被德国人掌握,结果在日常通讯联络中乖乖地将这次护航编队选定的航线与出发日期全都告诉了德国人,小胡子当即决定动用刚刚入役不久的8艘水滴形潜艇来执行这次意义重大的伏击任务。
  在这次伏击战中,氧气鱼雷的优势完全体现了出来,由于射程超远,即使设定为50节的最大航速,也可以在10公里外发射,虽然远距离上精度不佳,但这支美英联合舰队实在太过庞大,瞄准方向直接打过去,碰运气也有很大几率打到敌舰,因此精度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而对于美国海军布置在外围保护主力舰和运送舰只的轻型军舰来说,氧气鱼雷的巨大威力也大大削弱了它们的作用,如果是普通鱼雷,击中这些军舰后虽然基本上也肯定会沉,但一般来说总还能再在水上蹦达一会儿,尤其是排水量较大的轻巡(美国海军的新式轻巡大都有万吨以上的排水量,其实相当于重巡了。)更是如此,这样就能够继续为主力舰挡住部分鱼雷,而氧气鱼雷威力太大(注1),命中这些军舰肯定是直接炸沉,停留在海面上的时间很短,因此第一轮齐射在外围打开缺口后便可以直接攻击圈内的主力舰和英国舰艇了......
  结果6轮齐射下来,美国海军有2艘轻巡、6艘驱逐舰,而被其护送的4艘英国战列舰当中也被击沉了2艘,这主要是因为这几艘战列舰还不是战时配置,舰上人员不足,遇袭后损管不够及时,再加上氧气鱼雷的威力又实在太大,结果两艘被击中的全沉了。),此外还有一艘美国战列舰被重创,至少得大修三个月......
  而更令美国海军无地自容的是,遭到了这么巨大的损失,他们却始终没能找到那些凶手。不过这也难怪,德国潜艇是在10公里开外发射的鱼雷,氧气鱼雷航速虽快,等其击中美**舰时(至少过去了四五分钟),德国的水滴形潜艇也早就完成下潜开始远离了。而水滴形潜艇的水下航速又远比旧式潜艇快很多,美国人又只知道敌人的方向,这大海茫茫,想找到那些潜艇可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注1: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海军考虑到水滴形潜艇一般肯定是在潜航状态下发起攻击,潜望镜的视界受限,最远只能看到10公里外的敌舰,因此氧气鱼雷原先过远的射程未免浪费,为此德国海军对其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改动,减小了燃料和液氧的携带量,令其在50节速度下的最大航程减小到10公里。而相应的,氧气鱼雷的装药量则明显增加,其威力也比中国原产的更大。这个问题其实中国海军也发现了,但因为没有战争的紧迫需要,比德国晚了一年多才对其作出改进,倒是鬼子因为还没放弃几乎不可能成功的“驱逐舰发射鱼雷”的老思路,直到战争结束都没作出这样的改进......(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二章 日本入轴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二战时期虽然飞机已经被称为潜艇克星,但由于声纳技术还不成熟、无法装到飞机上,因而这个时期飞机其实只能发现浮在海面上的潜艇,只是飞机速度快,潜艇被发现后往往来不及下潜就被逮住干掉了,而旧式潜艇因为水下航行奇慢(也因此极其费电)的缘故、大部分时间都得浮出水面,因而才特别怕飞机。
  而水滴形潜艇的情况却截然不同,它在水下活动的时间相对要长得多,何况现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更是死都不可能上浮,美国人只能依靠军舰上的声纳进行搜索,而此时的声纳最远只能发现几公里外的潜艇,水滴形潜艇的水下航速又高达18节以上,并不比美国人派出来搜索的反潜舰艇慢太多,而美国人又不知道它们的具体方位,只能大海捞针似的寻找,还得防着敌人再次偷袭而不敢派出太多驱逐舰,可以覆盖到的海域面积小得可怜,找得到才有鬼了......
  更关键的是,美国海军现在根本就不知道袭击他们的是一种全新的潜艇,还是根据旧式潜艇的特点在较近距离进行搜寻,根本就没想到敌人早已开到远处,这本来就不可能找得到啊!
  虽然护航舰队的指挥官当机立断决定临时改变航线,而避免了再次遭到偷袭的噩运,但4艘战列舰只送到了两艘、护航舰队自身也蒙受了巨大损失,怎么看这次护航任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这次受挫给那些亲历者的信心以沉重打击。不少美军官兵甚至因此患上了“潜艇恐惧症”。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无奈之下罗斯福只能让海军虚报战果。反正美国zhèng fǔ对媒体的控制力还是挺强的,只要公报的战绩符合常理,公众一般也不会质疑,反倒是德国海军公告的战果因为看起来太过匪夷所思,而长期无人相信......
  而德国那边却因为水滴形潜艇初战的杰出表现而感到欢欣鼓舞,小胡子更是决定将造舰产能的超过八成都用来生产这种新式潜艇。相比而言,倒是身为潜艇专家的邓尼茨要更加冷静一些,他知道水滴形潜艇虽然好用,但也不是什么缺点都没有。
  首先是水滴形潜艇造价高昂。造一艘水滴形潜艇所花的工时足够建造几艘旧式的船型潜艇;其次。水滴形潜艇联络不易(注1),这次是敌人的航线预先被德国知晓才能集中起来突袭,否则一般来说它们还是更适合单艇出击,搞“狼群战术”还得靠旧式潜艇。
  当然。以水滴形潜艇极高的作战效率和生存率。一艘的牵制作用就抵得上一队“狼群”了。而造价虽高,但xìng价比依然比旧式潜艇更具优势,何况“jīng工路线”本就更加适合德国人力与资源缺乏的国情......
  虽然水滴形潜艇初战惊艳的表现令小胡子信心大增。但是英国人终究还是得到了两艘美国战列舰,再加上他们依旧占据绝对优势的轻型舰艇部队,就算三艘德国主力舰全部修复,德国海军也未必能够再夺回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何况小胡子也知道,美国人对英国的援助绝不会到此为止,而更可怕的还是美国海军本身的实力,纵然初战表现不佳,毕竟舰艇数量摆在那里,即使狂妄如小胡子,也不免心中忐忑。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德国想要崛起,就必须打败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强国,而罗斯福的策略又逼得德国被迫提前与美国直接交锋。既然现在德国自身力量不足,小胡子自然要去寻找更多的盟友,轴心国的阵营如今已经相当庞大,但是加起来也不抵美国一家,想要在这次世界大战中笑到最后,轴心国需要更多的强国加盟。
  如果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思路,拉苏联入轴显然是最佳选择,但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别看现在苏德两国之间如胶似漆,但那不过是互相利用而营造出来的假象,两国之间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根本利益,都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小胡子所能想到的潜在盟友,也只有东方的中国和rì本了......
  rì本zhèng fǔ答应得很干脆,事实上他们早就被美国压迫得难以忍受了,若不是自知单独跳出来会被强大的美国一巴掌直接拍死,只怕他们早就对美国人翻脸了。现在德国既然如rì本所愿与老美先干上架了,rì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摆脱美国束缚并称霸太平洋的良机,而德国zhèng fǔ同意让德国远东舰队的两艘航母配合rì本海军作战,就更是令rì本高层信心大增。但是为了能够成功yīn美国人一把,rì方一方面要求德国为其保密,另一方面则加快了动作,以致于rì本突然动手的时候,美国zhèng fǔ根本反应不及......
  与rì本不同,中国zhèng fǔ旗帜鲜明地拒绝了德国的邀请,这一方面因为赤sè中国的意识形态与纳粹德国根本对立,互相利用还说得过去,如果结盟的话,赤sè党内部就得分裂;另一方面也因为赤sè党的领袖们普遍不看好德国能在世界大战中获胜,即使将rì本这个变数也算进去也很难改变最终结局,首先,德国本土的工业产能、人力和资源均比美国差了一大截,而其对占领区的统合能力也令人不敢恭维(注2),基本上帮不到什么忙,其次纳粹政权建立在扩张牟利以诱骗德国民众为其效死的基础上,一旦德军陷入逆境无法扩张,这个政权距离末rì也就不远了,这一点从德国至今还不敢在国内进行总动员就看得出来......
  注1:因为大部分时候都在水下活动,而电波在水中的衰减极大,超过十米距离就完全没法通信了。后世发明了蓝绿激光通讯的方法后这一难题才有望解决,不过技术上难度很大,以二战时期的水平,绝对没有任何可能研发成功。
  注2:历史上德国占领的那些国家工业实力加起来并不弱于德国本土,但除了捷克和工业不算发达的奥地利,其它占领区在二战期间并未起到多大的帮助,这方面与苏联和盟军相比都差远了,某种程度上甚至还不如rì本,历史上就连中国内地那点微不足道的工业,也被rì本尽可能地利用了起来......。)


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尔各答和约(上)

   不过更关键的,还是在严峻的局势下,美英两国zhèng fǔ终于在和谈中作出了重大让步,而它们每作出一次让步,中**队就会后退几步吐出或多或少的地盘,充分显示出了中国zhèng fǔ对于和平的诚意,之前拖沓了许久的中英和谈也由此以极快的速度在加尔各答达成了协议,后世称之为《中英加尔各答和平条约》,简称《加尔各答和约》。
  在和约中,英国zhèng fǔ承认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曼尼普尔山脉以东的土地均为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中国由此获得了喜马拉雅山脉西北段与中国原有边境线之间合计10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有喜马拉雅山脉这道天险作为中印之间的屏障,战略安全得到了极大的巩固,虽然放弃了藏南这块难以控制的“飞地”(注1),但从全局来看,显然现在的分界线对中国更为有利。
  虽然胡卫东个人感情上多少有些不舍,但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结果,而且放弃藏南之后,将来中国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修建超级水电站时就不用顾虑重重了,反正就算出了事倒霉的也不是我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和约签订后,当地人民按照各自的意愿决定去留,愿意回中国的就跟解放军回国,中国zhèng fǔ承诺会给他们提供不低于中国国内平均水准的少儿教育、工作、住房和各项福利保障;而不愿意的那些人就继续留下,既然他们自己选择了。rì后他们也就与中国没什么关系了......
  而对中南半岛的占领得到美英两国的承认后,也将大大有利于中国对这个大粮仓的消化吸收,而丛林密布的曼尼普尔山脉也足以成为天然的阻隔,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中南半岛的安全。
  本来英国zhèng fǔ还希望至少能够保住新加坡这个战略要地,但是欧洲战场上的一次次失利令英国zhèng fǔ失去了继续死撑的底气,而美国zhèng fǔ也担心英国zhèng fǔ因小失大把本土给丢了,三天两头对其施加压力,最终英方在中国zhèng fǔ同意新加坡和香港这两个港口以后可以继续为美英两国海军提供补给(除非特邀,否则最多只准在港口逗留3天,上岸更是别想。)之后。承认了中国对新加坡的主权......
  此外。对于尼泊尔和不丹这两个中国扶植起来的赤sè小国,美英两国也很不情愿地予以了承认,而锡金则被定为了一个四国共管的非军事区和zì yóu贸易区,一方面起到缓冲带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便于中英(印)之间贸易的发展。美英两国之所以在这个条件上让步。一方面是急于脱身、将更多的力量投入欧战。另一方面则是英国zhèng fǔ现在已经意识到,在喜马拉雅山区作战实在不是一般地困难,即使英国rì后能够腾出手来。想要再次征服尼泊尔与不丹也并不容易,而在中国背后支持两国的情况下,搞不好就会成为如今阿富汗一样的大泥潭......
  虽然对失去那么多殖民地心痛不已,但和约达成后,中国zhèng fǔ在一个月内便将之前俘虏的二十多万(被俘期间因为种种原因死掉了一些,有技术专长的除非英方有证据证明他们还活着,否则也基本都被扣下了,要不然数量还要多不少。)英法官兵和数量更多的殖民地士兵先后释放,而那些被俘的西方(主要是英国人)平民自然更不必说,这些都令这几年里人力损失巨大的英国获益匪浅。
  放回的英军自然是直接重新武装起来,无论是留在印度对付印共武装、还是带回去参加欧战,都可以大大缓解英国zhèng fǔ现在军队损失惨重、急需新血补充的燃眉之急;而那些法军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大都同意加入“zì yóu法国”为盟军作战,这同样对英国有很大帮助。殖民地士兵虽然不堪大用,但是武装起来对付同样不怎么样的印共武装还是可以的,至少也可以当作炮火,多少降低一点英军自身的伤亡;而即使是那些之前在战争中不幸被殃及到了的西方平民,被放回后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补充盟国损耗巨大的人力资源......
  而那些被俘的美国志愿军也被中国以英军的身份放了回去,美国zhèng fǔ对于中国zhèng fǔ顾及自己颜面的做法还是有点感激的,尽管国家利益决定了它不可能改变敌视新中国的立场,但两国关系多少还是有了一点改善,这对中国扩大中美贸易和民间交流还是有些好处的......
  和约缔结后,中**队必须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出印度,但这也没什么好可惜的,入印迄今因为当地不卫生的环境和与国内迥异的气候而病倒的中国官兵总数已经多达好几万人,而且病患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大家早就盼着离开这个鬼地方了。而且胡卫东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在率军离开印度之前,几乎将当地一切对国内建设有用的物资都给卷走了,以致于中**队撤走之后,英印军队发现就连铁轨都被扒了个一干二净,那些中国人是一路走一路扒,扒了一段后送上前面的火车运回后方,然后继续再将下面一段铁路线也一样扒光......
  相对来说价值不高的铁轨都被几乎全部卷走,那些工业设备就更不用说了,而英国之前为了让英印军队可以就近补给而建设(包括一些还没建成的)的一些军工企业就更不会被胡卫东放过了。虽然这么多的物资对于缅印公路的运输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但由于扫货开始得早,工业设备早在中**队最后一次反攻(即打下孟买那次)之前就开始搬运了,所以最终还是将其中的大部分都送到了缅甸......
  注1:虽然占领缅甸后在地图上与藏南已经相连了,但由于山川阻隔,实际上依然与“飞地”无异,而其价值与具有战略意义的喜马拉雅山脉西北段相比也差了许多。话说中印领土之争,为的并不是经济利益,主要还是地缘安全方面的考虑,而在这方面,由于东段我们已经控制了喜马拉雅山脉北麓,东段争议土地的战略意义因而远不如西段......
  〖


第六百一十四章 加尔各答和约(下)

   而那些实在运来不及的物资则被就近送给不丹zhèng fǔ作为顺水人情,至于尼泊尔,则由于是中国的重点扶持对象,一开始就直接拨出一部分物资运了过去。之所以这两个国情乍看之下有些相似的国家被胡卫东区分看待,是因为不丹实在太穷、人口也实在太少,敌人真下决心的话,不丹连游击战都打不了,而尼泊尔经济好歹比不丹要强一些,人口更是多好多倍,民风也要比不丹强悍得多,国内稳固之后,在中国的支持下,即使是英国rì后腾出手来,想再征服尼泊尔也是极难的,因而更有扶植的价值......
  经过后来英印zhèng fǔ粗略统计,中**队给英属印度造成了不小于3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战争本身造成的破坏在内),而由于北部的铁路交通全部瘫痪,有限的近代工矿业底子也被挖掉了一大半墙角,英国zhèng fǔ现在又自顾不暇,在这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都很难再有多少没有进行重建,英属印度此次蒙受的间接损失之大,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相反,中国却从中获得了不小的利益,要知道印度的工业基础虽然和列强相比什么都算不上,但却比解放前的整个中国都要强出一截,虽然能够带回国内的仅有不到两成(破坏掉的则超过了一半),但对国内的工矿业还是起到了不小的帮助,尤其是“近水楼台”的缅甸。工矿业的发展急遽提速,居然在短短三年(也多亏了工程兵部队的帮助,否则光靠地方zhèng fǔ,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将运回来的设备完全转化成可用的工矿业产能。)之内便由中南八省一市当中第二贫困的省级行政区冲到了人均收入的第三位,仅次于直辖市新加坡和中国当时最大的粮仓罗斛省(罗斛是暹罗前身的两个古国之一,与另一个以山区为主的穷国不同,罗斛境内都是土地肥沃的平原。)。
  后来随着交通状况的持续改善和柚木、翡翠等特产的充分开发,缅甸更是一度成为了中南地区最富裕的省份,直到澜沧江三角区经济崛起后才被占婆省超过,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对于中国这样的行为。英国zhèng fǔ自然非常不满,但印度经济遭到重创以后,一时间反而沉重打击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令他们更加依赖英国。而暂时放弃了dú lì的想法。其中大部分人甚至反而选择支持英印zhèng fǔ剿灭印共武装。毕竟与民族矛盾相比,阶级矛盾往往更加难以调和,而他们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对付那些“贱民”。就只能与殖民者同流合污了,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还幻想着通过和平的方式赢得dú lì,因为这可以避免武装斗争中那些“贱民”的力量强大起来......
  这种情况显然是英国zhèng fǔ所乐见的,至于他们争取dú lì的想法,丘吉尔的态度是不妨先虚与委蛇,战后如果英国还有力量,印度人再闹也dú lì不了,如果英国实力大损,本来就阻止不了他们的dú lì,还不如先许个空头支票,骗印度人自觉自愿地为大英帝国当炮灰,那句名言叫什么来着?“只要印度人还没死光,大英帝国就不会投降。”
  除了释放战俘和从印度撤军,中**队缴获的英式和美式武器以及配套弹药也都被英印zhèng fǔ以市场价格统统收购下来,这主要倒不是因为他们武器弹药不足,事实上在美国人近乎无偿地大力支援下,英国人现在根本就不缺武器弹药,而主要是为了减少流入印共武装的数量,当然这些武器弹药本来就是英式,拿到手就可以使用,不会与后勤补给发生冲突,又比再从外面运来方便得多,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中国赤sè党本就不想印共革命成功,而现在随着国内军工事业的飞速发展,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缴获的武器弹药,反倒由于后勤补给方面的考虑而开始淘汰以前那些五花八门的“万国牌”装备,与直接报废处理相比,卖回给英国人可以有七八千万美元的现金进账,还省得再占用有限的运力运回去,自然是更好的选择,傻子才会拒绝......
  必须说明的是,《加尔各答和约》当中不仅仅涉及到了这场规模已经超过绝大多数局部战争的“对英自卫反击战”,还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英关系进行了一次回顾,历史上直到21世纪都没为发动鸦片战争而向中国道歉的英国zhèng fǔ在这个时空迫于时势,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公开致歉,中英两国的百年恩怨从此结清......
  一开始英国zhèng fǔ还以此为由向中方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要中国zhèng fǔ解除在华德**人、主要是德国海军远东舰队的武装并将他们交给盟军,这显然是中方不可能接受的,虽然纳粹的暴行如今已经渐渐暴露出来,而且中国也有心尽快与德国撇清关系,但来华的德国人确实给中国以很大的帮助,咱们要是转眼之间就将他们给扫地出门了,以后哪儿还有外国人愿意来中国帮忙或者说是开展合作?
  更重要的是,中国如果真这么做了,经济、科技和军事这三方面都将蒙受巨大的损失,更会在国际上留下没有信用的恶劣形象,如果换算成金钱的话,绝不会少于120亿美元。因此中方的态度很明确,盟国必须提供价值120亿美元的补偿,并且按照中方选定的类别和品质要求以市场价格换成设备和资源,免得美英zhèng fǔ又玩指定商品类别和采购渠道之类的把戏,此外美国zhèng fǔ还得赔偿当初中福国际倒闭的损失(中方计算出来的结果是30亿美元),否则此事免谈......
  两者相加,即是150亿美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还是完全没有回报的净支出,罗斯福要敢答应的话直接就会被国会弹劾下台,而丘吉尔就更是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了......
  〖


第六百一十五章 日本特种部队

  因此中方的态度就很明确了,中国政府不会为了和平而不顾商业信用、现在就将那些德国人赶走的,但为了表示和平的诚意,中方还是尽可能地作出了让步,表示当两艘战列舰完工入役后,中国政府会要求德国远东舰队在一个月内离开中国,而在此之前中国与德国之间开展的各项合作也将全部中止......
  但这对美英两国政府而言,却还是难以接受的,两艘战列舰一旦入役,加上现在已经形成战斗力的两艘航母,德国远东舰队的实力就非同小可了,到时候美英海军还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将其消灭。何况美英两国作为传统的海军强国,也担心中国帮德国造出战列舰后会大大提升自己造舰的能力,为其成为新的海上强国打下基础。再说,光是中国估算的两年时限(其实用不了这么久,但总要多报一点,既留下余地,也可以让美英两国低估我们造舰工业的进步速度。),就是美英两国元首都难以容忍的,若非如今中国的空军已经是威名赫赫,高射炮的数量也日益增加,青岛这个最重要的造舰基地必然拥有超强的对空防御,绝非数量受限的航母舰载机所能对抗,罗斯福甚至会命令冲绳的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对青岛造船厂来一次外科手术般的打击......
  这个问题双方都不肯作出根本性的让步,但最终三方代表还是在和约上签了字。这是因为进入12月以后连续发生的一系列变故打乱了罗斯福的如意算盘,令其不得不大幅增强美国大西洋舰队的实力,而扩军和新舰下水都需要时间,因此美国在亚太地区就必须相应地收缩力量,马尼拉与冲绳的舰队都先后撤回夏威夷,部分舰艇还奉命继续向东通过巴拿马运河加入了大西洋舰队,导致美国不再拥有能够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力量,在谈判中自然就硬不起来了。
  而且欧洲战局的进一步恶化令罗斯福意识到纳粹德国的实力超出自己的预料,因而就更不会无谓地将中国逼向轴心国阵营了,而且中国当初承诺过只要和议达成。就可以向美英出售云爆弹。这对于美国也有着不小的吸引力。毕竟虽然美国海空军超强,但要想打到纳粹政权,非得登陆欧洲不可,而有了云爆弹这种攻坚利器。无疑可以大大减小美军的伤亡。但就连罗斯福都没想到。美国政府花费重金从中国购进的云爆弹太过超前。美国的科技与工业虽然发达,但想要光靠那些成品炸弹就将其山寨出来,却远没有他们原以为的那样容易。而中国政府却从中赚得盆满钵满,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美国舰队撤离冲绳令日本上下松了口气,但日本政府的战争准备却反而进一步加快了,崇仁和他的大臣们都很清楚必须趁着国民对美国的怨愤还未消散的时机对美开战,否则这口气一泄,再想鼓起来可就难了......

当前:第141/19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