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全集.net》第159/195页


  在胡卫东看来,历史上新中国前30年创作的文艺作品如果光论平均品质,绝对远远胜过神剧满天飞的后面30年,即使是名声不佳的那些“样板戏”,就其本身而言也都是难得一见的优秀作品。而那个时期文艺工作者的认真细致更非后来可比,例如《平原游击队》里的双枪李向阳一手拿有准星的枪一手拿没准星的枪,就正是抗战时期敌后游击队、武工队员们双手使用两把驳壳枪的正确方法。
  双枪中的一支锉掉了准星,目的是为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拔出,以便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迅速作出反击,如果是全自动的“二十响”那就更好,瞬间火力堪比冲锋枪,关键时刻常常能够扭转局势。而另外一支不锉掉准星的枪一般是拿到正手中,以便在双方进入对shè阶段后可以确保shè击jīng度。
  而改革开放以后,文艺作品尤其是影视剧的商业化倾向rì益明显,而不再是一心为观众拍出好片子,作品质量由此开始不断下滑,后来更是出现了类似抗rì神剧这种侮辱群众智商的垃圾,偏偏它们虽然收视率不高。但胜在成本极低(都是对话能不低吗?),利润率因此居然还很不错,所以一方面观众将其骂得狗血喷头,另一方面却不断有类似的作品开拍......
  但是历史上新中国的前30年里文艺作品平均质量极好的同时,全国群众对于文艺作品的需要却根本没有得到满足。以致于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国外的垃圾影视片引进后都能大受欢迎,群众的饥渴可见一斑。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其实很简单,前30年里虽然jīng品率奇高,但是过于强调质量,导致数量严重不足。例如历史上只拍了25集的老《西游记》居然花掉了6年时间,而那时已经是改革开放之后了。数量少是一方面,类型偏少则是另一方面,就算再怎么好看,同类型的作品反复欣赏,也总会审美疲劳的......
  因此胡卫东的意见很简单。就是在尽量保证文艺作品质量的前提下,想办法增加产量和多样xìng。具体的做法则是将文艺作品分为两类,弘扬主旋律的和根据四大名著等经典改编的那些作品要走jīng品路线,审批的标准要尽可能地严格,以免变成“一粉胜十黑”或者侮辱经典,其余的则以市场化为方向,审批时可以相对放松一些。以加快文艺作品的出品速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文艺作品数量和类型上的需求......
  不过,深知历史的胡卫东还是给后者制定了几条红线,如宣扬奴才文化的作品审批不得通过等等,以防这个时空rì后出现历史上后世辫子戏铺天盖地的不正常现象,这些都深受太祖的赞赏。分歧自然也有,但因为胡卫东遇到那些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时都会立即向zhōng yāng请示,所以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反正他只是暂时帮忙管一下而已,只要没犯严重错误。也没谁能够拿他怎么样......
  其实,如果严格来说,胡卫东对新中国电影事业最大的影响反倒要追溯到他暂时分管文化部之前。早在抗战末期,胡卫东就抽空写了一些电影剧本,让历史上经典的老电影《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和《小兵张嘎》提前问世。而且这些影片上映时抗战才刚刚结束不久,因此比历史上更能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票房极其火爆,国营的电影制片厂藉此在建国初期就迅速夺取了市场的主导权,大大加强了赤sè党的文化宣传工作,同时也对那些私营电影公司的经营造成了直接的冲击,由此推动了电影业的公私合营。
  此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zhèng fǔ为了激励军民与rì本战斗到底,特别从中国引进了这五部电影,结果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使得李向阳等电影人物的英雄形象传到了大洋彼岸,《平原游击队》甚至还获得了1943年就提前设立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胡卫东虽然主张文化产业要置于党和zhèng fǔ的监管之下,却又反对管得过严,为此他劝太祖说:“人类是有逆反心理的,而且同类型的文艺作品看多了也会审美疲劳,如果我们的文艺作品全是弘扬主旋律的,一方面它们的宣传效果会越来越差,另一方面群众只会越来越想要看我们不准发行的作品,到时候敌对势力藉此捣鬼,后果就会很严重。相反,我们如果允许部分三观不正的作品在国内发行,群众们有得看了,就反而没那么稀罕了......”
  “何况,审批权在党的手中,就可以保证毒草的毒xìng不致于太大,而能像疫苗一样让干部群众产生免疫力而不致于造成大害,比起毫无免疫力就直接面对洋人丢过来的大毒草总要好得多。而完全封禁的话,则如同在温室里养花,怎么培养得出能够经历风雨的下一代?”,胡卫东的劝说最终起到了效果,而其影响到的并不仅仅是文化宣传这一个领域......
  除了文艺,体育部也因为胡卫东的建议而改名为竞技部,下设体育竞技、智力竞技和其它竞技三个部门,体育竞技指具有锻炼身体效果的竞技xìng项目,而智力竞技则是指棋牌等有助于锻炼人脑思维的竞技xìng项目,其它竞技则主要指赛车等受选手本身实力之外因素影响较大的竞技xìng项目......
  这样一来既可以未雨绸缪,为后世的电子竞技等新兴竞技项目的出现和发展提前铺路,同时也新增了不少空位,给一些没能胜任地方或企业领导职务而被刷掉、但解放前又有大功的老干部提供了再次上岗的机会,算是胡卫东为数不多令所有人都感到满意的提议之一......


第六百八十八章 911工程

  正如胡卫东预料的那样,他的“不务正业”并没有持续多久,1942年9月,中国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批武器级高浓缩铀、即纯度超过90%的铀235,而利用反应堆成功制取钚239并分离提纯则还要更早一些。虽然目前铀235和钚239的产量都还低得可怜,几年都生产不出够造一颗原子弹的核燃料,但是根据并行工程学的思想,原子弹武器化的研究现在就该提前启动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缩短研发时间,反正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大和技术的进步,此后核燃料的产量肯定会一年一个台阶,不会一直都只有现在这点产量......
  于是中央立即根据早就确定的计划,将核武器、导弹与电子计算机这三个核心科研项目合并,并调集大量资源人力、集中全国一切可能用得到的尖端科研力量,开始了对“三弹一星”(导弹、原子弹、氢弹)的总攻关......
  为了保密,赤色党内仅有不到十个人知道这个项目的全盘计划,而包括很多参与这一项目的同志在内,绝大部分人仅仅知道“911”这个代号。此外同样是为了保密,绝大部分参与到核心部分的科学家和党政军干部突然在中国“消失”了,就连胡卫东在通讯中也改用“胡杨”这个化名来代称......
  由于“911”工程的特殊性,中国政府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尽可能地利用外国的技术力量。但是如果那些在华的外国科学家对于“911”工程确实可以起到巨大帮助,本人又同意签署保密条款并接受人身自由方面的一些限制,那中国政府也还是会试一试。不过这个条件对西方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此最终参与了“911”工程的外国科学家屈指可数,不过有戈达德这个火箭天才在,就已经是胡卫东的意外之喜了。
  戈达德虽然现在才60岁,但身体却一直不好,为了在有生之年看到人造卫星上天,戈达德一心都扑到了科研上,甚至都没有顾忌中美未来可能的对立乃至冲突。不过话说回来。由于钱学森的迅速成长。即使戈达德不参与,也不必担心火箭项目无人主持。
  胡卫东改名胡杨只是在“911工程”内部通讯中采用的代称,他仍然会时不时用原本的身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内,以避免引起列强警觉。至于那些参加“911工程”的科学家。其中绝大多数都并没有国际影响(其中某些人如钱老、钱三强等人现在的实力已经达到世界一流。但是因为研究的课题都是绝密的。名声方面自然损失巨大。),在二战打得如火如荼的现在,列强政府还不至于留意他们这些“小人物”的去向。要知道赤色中国现在已经被各国情报部门公认为世界上最难渗透的国家,没有之一。因此外国间谍想要渗透进来很难不说,就算侥幸成功,也肯定是先去搜集那些看上去更加重要的情报......
  在秘密负责“911”工程的同时,刚刚卸任了政务院副总理职务的胡卫东再次高升,出任赤色党刚刚重新设立的西北局的第一书记,这也是此时中国唯一的一个大区书记,地位因此较之当初的中原局书记更高,几乎可以说是常委以下的第一人了。由于“党指挥枪”的原则,作为西北局书记,胡卫东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担任军职,但依然可以指挥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省包括建设兵团在内的一百多万解放军......
  之所以赤色党中央会突然给胡卫东这么大的权限,一方面是为了让胡卫东能够顺利地将“911”工程尽快完成,另一方面则是针对这几个月里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而作出的必要部署......
  先看太平洋战场,山口多闻虽然很想先将美国(新)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歼灭,但在老谋深算的尼米兹死也不肯让舰队远离己方陆基飞机作战半径的保守策略下,他一时间也是束手无策。虽然其间日军又向东夺取了库克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等岛群的主要岛屿,但是无论是所花的时间、还是装备弹药与人员损耗,都令日本政府深感忧虑,而且在此期间美国的潜艇愈发猖獗,不但给日本的运输船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就连航母大凤号也被击沉了......
  由于日本海军反潜舰艇数量不足,对于航母等主力舰的保护因而不够严密,1942年8月15日,美国潜艇“大青花鱼”发现日本舰队后在5000米距离外对敌连续射出6条鱼雷,其中一条鱼雷命中大凤号航空母舰的右舷,击穿了前部油舱附近的舰体,造成前升降机损坏。
  本来对于满载排水量超过34000吨的大凤号航母来说,这种程度的创伤还不足以致命,但因为前部油舱输油管线中雷时产生破损,燃油在舰体内挥发,密封式舰体加上由于受损而被封闭了的前方升降机,更造成空气流通系统无法运作,使油气难以外泄,在舰体内部弥漫。下午2时27分,因为油气浓度过高,引起前部发生爆炸,5分钟后,引爆前弹药库,舰体开始倾斜。下午4时52分,这艘日本历史上的首艘装甲航母终因伤势过重沉入海底,另有660人阵亡。值得一提的是,该舰舰长在第一次大爆炸发生后便感觉不妙,而要求飞行员立即离舰,结果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这令现在还在为合格舰载机飞行员不足而头痛的山口多闻心里稍稍好过了一点。
  面对日益猖獗的美国潜艇,日军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加强己方海域的反潜,另一方面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向盟军控制下的海域、尤其是美洲与澳洲之间的主要航道上派出了大量潜艇进行针锋相对的破交战,而且其间日本联合舰队主力也多次出击,表面看是为了阻断澳新盟军的补给供应,实则是想要以此逼尼米兹舰队离开新西兰陆基机群的保护与之在远海上决战。(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九章 魔高一丈

  这几个月里日本的反潜能力由于中德的帮助和实战的锻炼而进步神速,而且日军攻占的那些海岛上也先后进驻了日军的陆基飞机,使得日军在太平洋上的飞机总数超过了6000架,令美英两国必须频繁上浮的老式船形潜艇处境日益危险,仅仅1942年6-8月这三个月里美国潜艇被击沉的数量就达到了26艘,此外还有1艘还没来得及下降就被日军飞机发射的火箭弹重创而被迫投降。但即使反潜取得了如此战果,也还是抵消不了日本海军1艘航母、3艘驱逐舰和79艘运输船,总排水量总计42万吨被击沉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相比之下,反倒是日本潜艇的破交作战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它们在三个月里一共击沉了195艘商船和18艘盟军舰艇,总排水量超过76万吨,虽然还远不能与德国潜艇相比,但日本潜艇却仅仅损失了3艘,这样的交换比无疑令日本海军深感振奋。
  之所以日本潜艇破交作战的交换比甚至要超过经验丰富的德国潜艇部队一截,主要是因为德国潜艇活动的主要区域制空权和制海权都在盟军手中,使得德国潜艇难以摆脱飞机这一头号克星的威胁,除了隐蔽性超强的水滴形潜艇还算安全,老式的船形潜艇大量损失难以避免;而现在美国航母几乎全部损失殆尽,南太平洋上寥寥无几的岛屿又都分布在新西兰附近,加之日本潜艇的航程是各国潜艇中最远的。可以进入南太平洋纵深作战,因此完全不必担心飞机的威胁。即使目前拖曳式声纳还未发明,飞机对老式船型潜艇来说也一样是最大的威胁,因此仅仅遇不到飞机这一点就足以让日军潜艇的损失率至少减半......
  不过说到底这还得怪盟军丢掉的太平洋岛屿太多,不但几内亚岛上坚持抵抗的万余盟军残兵在所罗门群岛再次易手后因为彻底断了补给而被迫向日军投降,甚至整个南太平洋上也只剩下新西兰附近的几个岛屿和复活节岛等靠近南美洲的小岛暂时幸免,其他所有能够修建大型机场的岛屿全都落入了日军手中,再加上尼米兹舰队仅剩一艘航母而且还不敢轻易出战,导致盟国几乎失去了整个南太平洋的制空权。
  不过话说回来,在日本最多时达到11艘航母上的强大舰载航空兵部队集中攻击下。不得不处处设防而分散兵力的美军能够以不满4万人的兵力和明显落了下风的火力让日本人付出总伤亡超过5万、其中阵亡、失踪和永久性伤残的总人数不下14000人、先后有三个主力师团被打残而不得不撤回国内整补的沉重代价。已经可以说是竭尽全力了......
  除了不必担心遇到敌人飞机之外,美军双线作战导致反潜舰艇、特别是具有战斗力(注1)的反潜舰艇相对不足和之前对日本潜艇威胁的轻视也是日本潜艇部队取得如此战果的重要原因,此外氧气鱼雷/过氧化氢鱼雷航程远、速度快、威力大却又像电动鱼雷那样几乎没有航迹的优势也继续令盟国深受其苦......
  不过盟国方面似乎也有理由感到庆幸,南太平洋相比北大西洋要开阔得多。危险海域也相对较少。使得盟国的舰船对于航线的选择余地远比北大西洋上大得多。这无疑可以大大降低日本潜艇遇到盟国舰船的概率。也正是因为这样,日本潜艇虽然交换比非常出色,但绝对的战果却与德国的潜艇部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不过。日本在南太平洋上除了潜艇部队,还有那包括10艘航母在内的强大主力舰队......
  山口多闻为了引诱、同时也是迫使尼米兹舰队离开新西兰出来迎战,故意把这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庞大舰队一分为二,然后在南太平洋上一北一南各自活动,由于零式战斗机的航程超远,因而侦查范围也大得可怕,两支舰队这么一铺开,几乎将南太平洋上盟国舰船的航路全都截断,其间更有躲避不及的多支盟国的运输船队及其护航舰队遭到了日军航母编队的攻击......
  虽说这个时空因为近炸引信和炮瞄雷达的提前出现,使得防空炮火的命中率比历史同期高了何止十倍,这令舰载机的作用受到了很大限制,但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矛与盾的对抗总会一直持续下去,通过与德军的交流和自己对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总结反思,日本海航也渐渐找到了一些舰载机编队对付防空火力超强的美国舰队的办法。
  对于美国人那几乎打不光的海量驱逐舰和那些相对老旧的薄皮轻巡,日本人效仿当初中国空军对付他们轻型军舰的办法,让轰炸机、甚至部分战斗机携带航空火箭弹专门负责攻击那些薄皮的舰船,不过他们并没有采用外挂航空火箭弹发射器的方式,而选择了导轨式,这样飞机射出火箭弹后就可以恢复绝大部分的机动性,无论是参加空战还是逃跑都比带着累赘的发射器要方便得多。当然,精度相对来说要比发射器打出的稍差一点,不过日军飞机的数量比当初抗战期间的中国多得多,完全可以用火箭弹的密度来弥补精度下降的损失。
  由于航空火箭弹的射程普遍在5000米以上,军舰的目标又非常大,所以飞机完全可以利用它在进入敌舰大口径高射炮有效射程之前抢先发起攻击,并且不必进入近炸引信炮弹威胁最大的3000米左右距离,因而能够大幅度地减小飞机的损失率。至于威力,那可是280mm直径的航空火箭弹,对付大型军舰、特别是战列舰可能没多大效果,但是吨位小、装甲薄的驱逐舰中上一发就得遭受重创,多挨几发更是必死无疑......
  注1:军舰并不是刚造好就能投入战斗的,即使人员都是老兵,也都得先熟悉一下,更不要说是训练都未完成的新兵了,因此美国虽然反潜舰艇的产量已经飙了起来,但新舰形成战斗力的速度暂时还没跟上来。当然,这只是暂时的,随着美国动员的进一步深入展开,这个问题将会迅速得到解决......(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章 新战术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航空火箭弹用来对付潜艇更是有着奇效,只要中了就是对穿,潜艇要么进水沉没,要么放弃下潜乖乖投降。而且火箭弹不像深水炸弹那样必须飞到潜艇上方投下,因而可以更早地打到敌人的潜艇,让其根本来不及下潜逃脱,同时潜艇上面没有雷达,必须看到飞机后才能发现,这个时候双方的距离对于航空火箭弹来说已经相当近了,所以精度较之攻击驱逐舰时高得多。
  因为航空火箭弹的这些优势,日军飞机普遍使用火箭弹作为主要的反潜武器后,反潜效率顿时提升了好几倍。而对付驱逐舰时因为飞机损失率的大幅下降,从长期来看也同样具有不能忽视的战略意义。只是令日本政府郁闷的是,国产的火箭弹始终不及从中国进口的好用......
  而对于那些皮糙肉厚的大型战舰(包括年代较新的万吨级轻巡),日本人则更依赖于新近装备部队的过氧化氢航空鱼雷。如果敌人舰队庞大,日军的鱼雷机飞行员们会选择在敌人防空火炮的射程之外发起攻击,虽然命中率会明显下降,但飞机却要相对安全得多。
  而且过氧化氢鱼雷航迹很不明显,敌人要到鱼雷很近时才能看到,所以美**舰很难及时规避。而由于日军鱼雷机飞行员现在都已经知道必须从多个方向发起鱼雷攻击,让敌舰无法通过舰首朝向自己来降低被命中的概率。因此,只要日军机群射出的鱼雷够多。对付美国人的大舰队,一轮攻击总能打沉几艘,只要飞机还在,回去补给好再来一遍就行了。由于目前日军基本夺取了南太平洋上的制空权,不必太担心敌机的拦截和追击,所以大可以连续发动两三轮攻击(次数再多的话飞行员的体力和精神要吃不消的),敌人的舰队再强,也吃不了兜着走......
  而若是敌舰不多,防空火力自然就不会强到哪儿去,则日军鱼雷机的飞行员往往会选择强行逼近敌舰发射鱼雷。以尽可能地提升鱼雷的命中率。只要能够击沉敌舰,那么多损失区区几架飞机还是值得的。同时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投弹命中率奇高的俯冲轰炸机在战术里仍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此外就得是收拾残敌的时候俯冲轰炸机才用得到了,虽然对付失去战斗力的敌舰用鱼雷更干脆。但是对付轻型军舰用高爆航弹也同样可以一击毙命。而航空炸弹的造价还不到同等重量鱼雷的二十分之一......
  而且当初被德国人坑过之后。鬼子也从中得到了启发,意识到在主力低空突袭的同时,也可以派出少量俯冲轰炸机飞到高空“捡漏”。由于数量不多,敌舰的大口径高射炮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因为大口径高射炮没有数量就没有威力,如果敌人只分出少部分防空炮火对付高空的日机,那和不打几乎毫无区别,完全是浪费炮弹,而如果分多了,不但同样会浪费大量炮弹,而且低空突袭的日军机群也有了可乘之机。当然,这种战术实施的前提是己方护航的战斗机相对于敌人的战斗机要有绝对优势(因此必须是王牌飞行员担纲,毕竟这个时空的日本人早在侵华战争中就明白没有任何一种武器能够永远保持优势的道理。),以确保数量不多依然不惧敌机升空拦截,否则人家随便派一个中队的战斗机扑过来,速度慢的俯冲轰炸机就只能等死了......
  总的来说,如今日军飞机对舰攻击时更加偏向于在相对安全(注1)的距离发动攻击,以集中投射产生的惊人火力密度来弥补精度下降造成的损失,这不但可以极大地抑制美军强大防空炮火的效能,即使碰上有战斗机群保护的美军舰队也同样比传统的打法更好。
  敌机若是冲出来拦截或者追击,就不得不在失去、至少是部分失去防空炮火保护的状态下与日军护航机编队交战,别说是美国海军垃圾的f4f战斗机,就算是相对先进的美国陆航p38战斗机,在中低空(p38是高空高速战斗机)也不是日本零式战斗机的对手,何况日军航母编队主要在南太平洋中部活动,几乎不可能碰到美国陆航的飞机。而如果敌机不敢冲出来拦截或者追击,则日军机群大可以在击沉部分敌舰后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那样对敌人士气的打击更是致命......
  新战术令日军舰载机群的损失率大幅下降,加之日军两支航母编队碰上的都是没有主力舰的美国反潜护航编队,因此战斗几乎全是一边倒的结果。而且在卖掉了之前一直拖累舰队速度的加贺号航母后,日军航母编队的所有舰船最大航速都超过了32节,而舰载机群的速度就更不要说了,别说是最大航速才18节的盟国运输船,即使是高航速的巡洋舰与驱逐舰,一旦被日军航母编队盯上也很难逃脱。打不过又逃不掉,盟军的损失之大也就可以想象了......
  在日本联合舰队两支航母编队持续时间并不长的行动中,盟国先后有2艘重巡洋舰(注2)、2艘护航航母、8艘驱逐舰和29艘运输船被其庞大的舰载轰炸机群击沉,一个师的美军援兵和数量惊人的武器弹药还没送上澳洲的土地就随船沉入了太平洋......
  此外,还有14艘盟国运输船在护航舰艇都被击沉后眼见无法逃脱,无奈地向日军投降,而让日军获得了足够装备两个师团的重武器和按照日军标准足够3万陆军用上一整年的弹药给养......
  注1:为了保证基本的精度,日机利用鱼雷和火箭弹发起攻击时也不能离敌舰太远,而大口径高射炮的有效射高普遍超过8000米、射程更是动辄十几公里,想要完全不被打到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不进入弹片密度较大(高炮够得着的敌舰越多,该区域的弹片密度就越大。)的区域,已经足以让飞机的损失率降低到原先的几分之一了。
  注2:都是排水量被限制在万吨出头的条约型重巡,防空能力还不如新型轻巡,而美国针对太平洋战争需要设计建造的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最快也要到1943年才能完工,所以美国现在的重巡都存在着定位不明的问题,因此美国海军部干脆让它们去带护航舰队了,在没有多余航母的情况下,重巡上搭载的水上飞机还是有些用处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一章 尼米兹的应对

  ps: 感谢书友“nqm”再次投出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比起不错的战果,日军在这些战斗中的损失之小更是令山口多闻和国内的崇仁天皇与山本五十六欣喜不已,被击落和重伤(无法修复才算,以后不再赘述)的飞机全加起来仅有区区37架飞机,而飞行员死亡和失踪的人数更是只有15人,各项交换比均刷新了太平洋战争以来日本海军的最高纪录......
  在这几次战斗中,盟军的护航航母虽然也冠以航母之名,但在真正的航母编队面前却根本毫无还手之力,这也让美国总统罗斯福充分认识到护航航母只能在己方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海域专门反潜,而派它们到敌人主力舰队出没的海域活动,则简直和送死无异,于是他很快就下令将当时还在太平洋上活动的另外9艘护航航母统统调往大西洋对付德国的潜艇部队,在那里因为美英海军牢牢掌握了制海权,这些护航航母的作用应该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
  比起舰船和人员物资的损失,南太平洋航线几乎被完全截断更令罗斯福如坐针毡,毕竟他也知道美军对补给是多么地依赖,万一因为断了补给而士气崩溃,日军则趁机向澳大利亚或者新西兰大举进攻,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当前:第159/19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