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全集.net》第178/195页


第七百六十七章 英国的坚持

  进入1944年后,世界大战的激烈程度突然降低了许多,在多个战场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僵持的局面。首先是日本、阿联这几个国家目前都处于无仗可打的状态,它们打不到敌人,敌人也同样无力对其发动进攻,在其中一方获得足够打破平衡的力量之前,双方只能这样僵着。而目前正处于二战全面爆发以来最艰难时期的英国虽然一度几乎陷于亡国之危,但战争的规模其实也不算大......
  在强势崛起的公海舰队切断了美英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之后,小胡子认为逼迫英国人屈服已经有了可能,当即想尽办法抽调出两千多架各式飞机,重新恢复了之前实际上业已停止的对英空袭,然而英国虽然燃油匮乏到绝大部分飞机都无法起飞,但是倾尽全力爆出的高射炮海却让德军机群损失惨重,空袭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这批德国好不容易挤出来的空军部队就已经损失了超过一半,而英国人的高射炮保有量却不减反增,昔日全球霸主集中工业力量专门一种武器所能爆出的产能的确不是一般地恐怖......
  无奈下令停止轰炸的小胡子很快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战机,高射炮数量多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确是可以不依靠飞机就能保证防空,但是现在制海权在德军手中,如果英国能够升空的飞机太少,而海军不但主力舰就剩两艘攻击力不足的威尔士亲王级战列舰,而且也同样因为缺油、只能龟缩港内。因此只要避开英国海岸要塞重炮的攻击范围,德国陆军完全可以在海军的护航下直接登陆英国本土了。如今头脑已经不若战争初期那样清醒的小胡子完全忘记了一件事,之前就连重夺设得兰群岛与法罗群岛的作战方案都因为机动兵力匮乏而被其放弃,德国一时间又哪儿有足够的余力来打需要更多兵力的不列颠岛登陆战?
  不管如何,第二次不列颠登陆战还是开始了,而战局并不像小胡子以为的那样顺利,英国的确无力派出机群轰炸德军舰队和运输船,甚至就连数量依旧占据绝对优势的辅助舰艇也因为油料匮乏而无法出海骚扰德军的海上补给线,但由于巴尔干地区铁托游击队的活跃牵制住了德军本就不多的大部分机动兵力,使得德国登陆部队后继无力。总兵力最多时也就二十万出头。而不列颠岛上光是英军就有不下300万!如果再加上滞留英国的美军和英联邦军队,总数更高达400万人,在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下,德军素质较高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
  登陆部队靠近海岸活动(而且还无法沿着海岸靠近英国最核心的区域。因为附近的要塞重炮足以对德国的护航舰队和地面部队造成致命的打击。)时情况还好。一旦离开舰炮射程就会很快被盟军的人海淹没。而一次次的胜利之后,盟军的士气日益高涨,德军却日益颓废。这仗就更没法打了,加之其他战线上兵力缺乏的问题也越来越是严重,最终德军只得丢下七万多具尸体和2万多名俘虏狼狈地从不列颠岛撤退,而盟军和英国平民虽然也付出了超过50万人死伤的巨大代价,却终究赢得了这次关键战役的胜利,斯大林对第二次不列颠保卫战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二战期间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之一”......
  对英国人来说,第二次不列颠保卫战不但驱散了亡国的阴影,而且极大地振奋了全**民的士气与信心,令他们可以坚强地度过这段人生中最为艰难的岁月。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深厚的底蕴也在这样的困难局面中日益展现了出来,到1944年中期的时候,英国超过一半的水面舰艇都被改成了燃煤动力,虽然性能不可避免地较烧油时有所下降,但至少重新具备了出海教训德国人的能力,而煤制油与页岩油等石油替代品产量的不断增加,也让英国的飞机与潜艇一点点地恢复了作战能力,对封锁英伦三岛的德国公海舰队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其实严格来说,美国政府在失去对北大西洋的制海权后不久就中止了对英国的援助,因此德国海军的封锁对盟军本来就已经很难再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失。而美国政府这么做也不完全是怕自己的海军损失太大,也因为英国人已经完全可以不依赖自己的援助而坚持下去。
  原因说白了很简单,之前美国援助英国的物资主要就是两类,一是燃油,这在英国选择了爆高射炮的新防空策略后已经不再是必不可少;二是食品,英国交战至今已经死掉了超过500万军民,超过其本土总人口的10%,这固然是极其惨痛的损失,却客观上减小了英国人对食品的需要量,而德国空军连英国的工业都没法炸掉,就更不要说是更加难以摧毁的农牧业了,因此英国农牧业的发展并未受到多大的影响。再加上英国人在战争环境的磨砺下越来越能吃苦耐劳,因此在如此艰难的战局下却反而奇迹般地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所以食品也不再一定要提供给英国了。既然援助不再是非给不可,海上又如此危险,美国人自然不会再坚持下去,不过罗斯福也一再向丘吉尔许诺说,到下半年大批的新主力舰形成战斗力后,就会尽快干掉德国公海舰队并恢复对英援助......
  美国中止对英援助后,对苏联的援助力度很自然地迅速加大,甚至超过了此前的双倍,这无疑令斯大林信心大增。而在1944年9月,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主力自斯大林格勒南下意图夺取苏联最大油田巴库的大规模攻势在苏联高加索方面军与草原方面军两大主力的艰难抵抗下最终无功而返,虽然苏军阵亡和失踪人数超过20万,几乎是德军永久性减员人数的双倍,但是苏军统帅部依然认为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对两大方面军的指战员大叫褒扬......(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八章 库尔斯克会战(上)

  高加索山区牵制住了德国目前最精锐最强大的南方集团军群主力,再加上巴尔干的铁托游击队与英国人也都拖住了大批德军,使得侵苏德军可用的机动兵力几乎枯竭见底,苏军统帅部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战机,果断地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库尔斯克会战......
  由于美国援助力度的迅速加大,苏联技术装备的损失迅速得到了恢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历史上美国只肯援助类似p39“飞蛇”战斗机这种美军自己看不上的二流机型不同,这个时空盟国面临的艰难处境、以及目前美军自己没法上阵的窘况使得美国人再无保留,他们甚至将自己目前都才刚刚开始装备的最先进战斗机p51d都送了出来,这种历史上二战期间最优秀的战机令苏联空军的指战员们喜不自胜,也进一步坚定了苏军统帅部大举反攻的信心。
  而美军援助的m4谢尔曼坦克虽然性能比t34/85(前提是t34/85并非粗制滥造)稍逊一筹,更不及苏联不久前刚刚开始装备部队的中型坦克t-44,但其庞大的数量却使得之前元气大伤的苏联装甲部队得以迅速重建,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人还体贴地给这些m4坦克换装了柴油机与苏式口径的火炮,使得苏军指战员能够迅速掌握这种舶来品并降低了后勤压力。
  除了这些美帝支援的战争利器,苏联自己研发的很多新式武器也在这次大会战中一一亮相。除了前文提到的t-44中型坦克,威力更加强大的斯大林-3重型坦克也比历史上更早地定型服役。在空军方面,苏联最新型的战斗机拉-7加入现役,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p51d战斗机的数量不足,而同样是提前定型入役的伊尔-10攻击机也大大加强了苏联空军的对地攻击能力、特别是反坦克能力......
  之所以将这么多种新式武器一下子同时投入战场,苏联人也是学习了德军的成功经验,希望以此在库尔斯克战场上获得压倒性的优势。在斯大林和朱可夫看来,有了这么多的新式武器,再加上苏联倾尽全力调派出来的百万大军,绝非如今兵力已被大量抽走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可以抵挡。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德国人同样有雪藏的秘密武器一直没拿出来,正等着给苏军主力以致命一击呢!
  苏军的进攻初期十分顺利,在其制空权的保障下,苏联重整旗鼓的装甲洪流给予了敌人沉重的打击。他们几乎没费多少气力就收复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奥廖尔。毙俘德军1万余人、仆从军3万余人、伪军2万余人。取得开门红后。苏军的兵锋直指库尔斯克,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南方集团军群主帅曼施坦因这时已经秘密返回了哈尔科夫。并临危受命出任库尔斯克反击战的最高指挥官,统一指挥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和南方集团军群留在乌克兰的部分军队。
  曼施坦因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小胡子要求启用那三种已经雪藏了至少好几个月的秘密武器,小胡子也看出这次会战很可能将决定苏德战争的最终结果,当即慨然同意......
  首先到位的是转场极快的一百余架me262喷气式战斗机,由于中德秘密合作的影响,这个时空的me262与历史上的同名型号差不多晚了半年才定型入役,但性能上却有了明显的提高,已经相当接近于历史上美苏两国的首批战后喷气式战斗机(例如米格-15原型和f-84)的水准,而可靠性更是远非历史上的me262能够相比。同时因为雪藏了好几个月的关系,德国飞行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加强训练,因而对这款人类历史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喷气式战机也更加了解和熟悉,实战中自然更能发挥出它的长处和优势。
  因此当me262喷气式战斗机出现在战场上之后,很快就给了苏联红军迎头痛击,仅仅第一天里苏联就有超过500架飞机被击落(其中大部分是me262的战绩,但也有200架左右是其他机型与地面防空部队的战果。),牺牲的飞行员多达两百余名,其中包括7个“苏联英雄”,甚至就连苏军头号空战王牌列奇卡洛夫都被击落,所幸这只“九命猫妖”比较命大......
  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战果,me262喷气式战斗机却只损失了不到十架,交换比高达1:30以上,令全世界都为之震惊。以常理来说,一种战斗机无论性能多么先进,但只要双方的攻击武器一样,交换比怎么也不至于达到这么悬殊的地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听过列奇卡洛夫的报告后,波克雷什金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由于德军新型战机的平飞速度甚至比苏联飞机的俯冲速度都快,而升限也远远超过了任何一种苏联飞机,因此一旦被其盯上,苏联飞机无论如何做动作都没法摆脱,反而会因为做摆脱动作中无法反击而被敌人打出剃光头的战绩,反倒是那些跟敌人拼命的苏联飞行员有可能将敌机打下来,虽然难度还是很大,但总要好过被敌人毫无代价地狂刷战绩。
  接到波克雷什金的汇报后,斯大林当即亲自签署了一份重要的命令,要求苏军飞行员在遇到敌人的新型飞机时必须毫无条件地冲上去与其搏命,如果逃跑避战(而且被人发现)将以投降罪论处。
  此外,斯大林还听取了波克雷什金的提议,不惜付出机体稳定性下降的代价,将几款主要战斗机上的机炮口径加大到30mm,以获得相对于德机航炮射程和威力上的优势以平衡飞机性能的巨大劣势;同时苏联空军还开始从陆军野战部队里大量招收作战勇猛而且射击精准的老兵突击训练成飞行员,他们的飞行技术在短时间内或许很难比得上科班出身的飞行员,但是在之后会成为主流的“空中拼刺刀”战术下,他们的勇气与射击精度却是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那些飞行员很难比得上的......(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九章 库尔斯克会战(下)

  这些措施无疑都很有针对性,但对于正在进行中的库尔斯克会战来说,却根本来不及发挥多大的作用。何况德国人在库尔斯克会战中首次使用的新式武器还不止me262喷气式战斗机这一种,还有被他们称为“狮”式的新型坦克......
  虽然当初从中国搞到的59式原型已经完全可以碾压二战时期的任何一种坦克,但是一向精益求精的德国陆军依然找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他们以己度人、很自然地想到中国愿意拿出来的肯定不是最好的设计,为了避免日后与中国可能的交战中落了下风,德国的坦克设计师们又对59式原型作了幅度相当大的改进。
  首先是火炮换成了以海军105毫米高射炮改进而成的105毫米l60坦克炮,威力比原设计采用的100毫米坦克炮大得多,足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世界上任何一款坦克、哪怕是重型坦克的正面装甲,而且它还保持了德系火炮一贯的高精度,射速也远比苏系重坦122mm主炮快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初胡卫东的劝说,这个时空德国坦克炮的发展路线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误入歧途、不选择更加简单的提高口径的路线却拼命往加长炮管的死胡同里钻,结果导致坦克炮生产成本过高而严重影响产量;而是充分利用德国现有的火炮型号进行改造,倍径最高只到60倍。如果穿深还不够那就加大口径,更好地平衡了性能与成本,再加上59坦克本就易于生产,因此“狮”式坦克虽然性能远远超过了黑豹,但其产量也同样惊人,这就进一步提升了它在战场上的作用,毕竟对于坦克来说,数量与质量同样重要......
  比起火炮的改进,德国人在狮式坦克上第一次安装的双向稳定仪更是令其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有了这个东东。坦克就能在行进中精确炮击。无论是作战效率,还是自身的安全性都有巨大的提升。
  而在装甲方面,德国也选用了他们最新研制成功的更好的装甲钢,并根据本方和苏军战术特点对布局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令其实战中的防护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此外德国人还对车内布局进行了大幅调整。一方面大大改善了苏系坦克一向不佳的人机工效。另一方面德国人再次发挥自己在结构科学方面的长处、进一步提升了坦克的防护能力和乘员的生存率......
  考虑到未来可能要面对云爆弹的威胁,德国人还特别在设计上想出了一些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这在无意中使其具有了“三防”能力。虽然在这次大战期间显得稍稍有些超前,但后世的军迷们却对此给予了高度赞誉......
  作出了这么多的改进之后,德国版的59大改成为了相当可怕的钢铁怪物,它有着超越苏联重型坦克(甚至包括苏联最先进的斯大林-3)的防护力和攻击力,机动性却并不比绝大多数的中型坦克逊色,同时还具备更高的可靠性。
  在实际的交战距离上,苏联所有的坦克炮与反坦克炮都无法击穿狮式坦克的正面装甲,而破甲弹又因为格栅装甲的影响而很难给其造成致命的伤害,因为那些最关键的部位都有格栅装甲挡着,破甲弹打上去就会提前引爆而失去作用,而那些没有格栅装甲保护的部位又都相对次要,即便被破甲弹的金属射流打到,坦克一般也不会受到致命损害。也正因为这样,狮式坦克“行进中炮击能力”的意义反倒有所下降,不过能够加快装甲部队进攻速度和节约燃油的作用依然令其深受德军装甲部队官兵的好评......
  地面上没有武器能够高效地对付狮式坦克,制空权又被德国人的喷气式战斗机完全夺走,苏军靠什么来阻止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而本来全部处于进攻状态却突然被迫全线转为防御又导致苏军组织上的极度混乱,结果几天前还势不可挡的苏军很快就兵败如山倒了......
  据苏联政府后来宣布的数字,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苏军阵亡和失踪的人数不下50万人,还被德军一路追杀、再次打到了首都莫斯科的郊外。而即便算上轴心国仆从军的损失,苏德双方永久性减员人数的比率也高达8:1以上,而德军自身的损失更是仅有5万人不到,这对于急切渴望扭转战局的苏联政府、乃至于整个盟国阵营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而更大的问题,则是现在面临德军再次光临莫斯科的严峻形势,苏军统帅部却发现他们根本没有足以固守莫斯科的兵力。库尔斯克会战中投入的百万大军虽然还有一半剩下,但这五十万人之中超过30万有伤在身,而且各支部队基本都被打散了建制,能够立即参加第二次莫斯科保卫战的苏军总数不到30万,而且不是战斗力有限的二线部队、就是士气低落的残兵败将,这又如何能够抵敌得住包括仆从军在内多达一百多万人(在库尔斯克会战胜利后,北方集团军群也有兵力南下助战,而那些欺软怕硬的仆从军更是踊跃争先,使得进攻莫斯科的轴心国部队数量猛增。)的轴心国大军?
  一开始斯大林还打算动员莫斯科的民兵来撑过敌军前期的攻势,但是这时德军却又拿出了一件大杀器,那就是采用了云爆弹战斗部的v2弹道导弹。
  由于与中国交流了技术、特别是理念,如今的德国导弹技术比历史同期成熟了许多,而获益最多的弹道导弹尤其如此,特别是液氧煤油发动机取代了液氧酒精发动机使得火箭的推力大大增强、热效率也有了飞跃性的提升。有了这样的基础,负责领导德国火箭开发的布劳恩博士决定根据用途的不同建立两个研究方向,即战略型弹道导弹与战术型弹道导弹这两大分支......(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章 血战莫斯科(上)

  战略型弹道导弹的设计思想是不计一切代价地追求更高的性能,尤其是射程与载荷,以便等日后原子弹研制成功后作为其专用的运载工具,因为原子弹威力巨大而且制造困难,所以战略型弹道导弹的生产量肯定也很有限,所以成本基本无需考虑。目前德国研制的战略型弹道导弹射程已经达到了1200公里,但距离小胡子希望它能够直接打到美国本土的要求还差得很远,而用来打英国又太过浪费,因此至今尚未有量产的型号问世。
  而战术型弹道导弹的定位却不一样,它的任务是在空军没能夺取制空权或者敌人防空火力极其强大的情况下替代轰炸机的职责轰炸敌人的重要目标,为地面部队的进攻扫平障碍,因此对射程的要求相对低得多,600公里就足够了,而精度则要更加重要一些,不过最关键的还是性价比,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尽可能多的弹药倾泻到敌人头上。
  目前德国这方面的进度要比战略型的快一些,虽然精度还无法达到布劳恩等科研人员的期望值,但至少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因此得到了小胡子的认可,并被命名为v-2近程弹道导弹。必须说明的是,虽然被定位为大量生产的便宜货,但这个时空的v-2导弹性能其实比历史上的同名导弹强得多,在最大射程几乎加了一倍的前提下,误差却由8公里减小到了5公里(都是600公里最大射程时的数值),更难得的是。如今的v-2造价反而比历史上要略微便宜一些,而眼下的德国工业却比历史上v-2投入实战时的惨况好了太多,因此产量远非历史上可比......
  虽然在攻击距离较远时,v-2的精度不足以用来对工厂等较小的目标进行重点攻击,不过在苏军大败并彻底失去了制空权之后,德国人可以让上百辆车载的v-2导弹前进到距离莫斯科市区仅有不到30公里的位置,这样一来精度自然就大大提高了,这时液体火箭的一个好处也体现了出来,虽然使用前还得灌装燃料很麻烦,但是也因此可以控制燃料的多少来调节射程。如果是固体弹道导弹的话。最大射程600公里的情况下,现在莫斯科市区内那些距离不过几十公里的目标反而没法攻击了......
  先后遭到数百枚装有1吨云爆弹战斗部的v-2导弹袭击后,莫斯科城内多处重要的防空炮阵地遭到攻击而不同程度地蒙受了损失,这就更是令莫斯科的防空能力遭受重创。在空军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很难再与德国人争夺制空权的不利状况下。充分发挥地面防空的作用几乎已经是苏联人遏制德军轰炸城市的唯一办法。现在连地面防空力量都损失大半。这仗还怎么打?
  而德国人再次大量使用的云爆弹也令苏联军民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现在的莫斯科军区已经没有力量出城与德军野战、甚至是在郊区构筑足以拱卫市区的完整防线都做不到了,想要守住莫斯科只能依靠巷战。可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痛教训已经充分说明云爆弹用于巷战是多么地可怕,苏联军民再不怕死,也不想牺牲得毫无价值,而斯大林等苏共的高层也同样明白,在迄今苏联已经损失了接近1000万军队的严峻局势下,每一点兵力的无意义浪费都会让苏联远离胜利。
  万般无奈之下,即使强硬如斯大林,也不得不作出了暂时放弃莫斯科的痛苦决定,但他还是命令一部分军队留下坚守,给莫斯科平民群众、特别是老弱妇孺的转移争取时间,而他自己也将留在莫斯科,直到所有能撤的老弱妇孺全部撤光之后才会离开,此举极大地提振了莫斯科、乃至苏联全**民的士气,“斯大林与我们同在”也成为后来苏军最常用的一句口号,使得苏军放弃莫斯科后不但没有垮掉,反而变得更加勇猛顽强。
  更重要的是,也不知道算不算是急中生智,在如此危险的状况下,斯大林却反而想出了最具针对性的巷战战术,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德军云爆弹的作用。云爆弹可以大量消耗一定空间内的氧气,令这个空间内的生物窒息。导致死亡或者昏迷,在封闭和半封闭的空间使用时效果尤佳,但斯大林却突然意识到,在巷战之中使用时,云爆弹其实也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斯大林虽然战术水平不怎么样,但他对于各种武器的长处与短处却有着近乎直觉的超强判断力(注1),情急智生之下他发现了云爆弹在巷战中有一个攻击不到的死角,那就是高层建筑上部的楼层,因为云爆弹基本都是在地面附近爆炸,基本十几米以上的地方就影响不到了,而巷战中对守军威胁最大的单兵云爆弹更是没法从街道上直接攻击到较高的楼层,因为楼层越高、倾角就越大,大到一定程度之后,云爆弹就肯定会被阳台之类的凸出设施挡住而没法钻进窗户杀死里面的人了,而且单兵云爆弹是采用类似火箭筒的设计,对上方攻击时精度很成问题。
  即使德军攻入大楼内部,云爆弹也依然没法用来对付占据了上层的苏军,因为德军所用的云爆弹是较为落后的二次爆炸机制,而第一次爆炸散布出来的可燃蒸汽又比空气重,在平地使用的时候这是个优点,因为它可以减轻爆炸前燃料空气炸药的散逸,可是在楼道里就麻烦了,它在爆炸前会顺着楼道向下流动,因此炸到德军的可能性远比炸到苏军大得多,何况由于云爆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在楼道内的衰减极小,只要德军敢进楼道,被其误伤的概率本来就相当大,而以苏德战争迄今为止双方的悬殊交换比来看,就算是一换一,苏军也算是大赚了......
  注1:苏联历史上的很多经典武器都是他力排众议后定为制式装备的,而对于很多错误的武器设计思路,斯大林也是较早意识到问题的,比如坦克多炮塔的设计就被他嘲笑是“百货商店”,后来t-34才有了出头之地......(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一章 血战莫斯科(下)

  ps: 感谢书友“我对本书读后感”的打赏,继续求推荐票^_^
  因此斯大林命令苏军步兵尽可能地上到5层楼以上,从窗口探出来对街道上的德军发起攻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大威力的防御型手榴弹从高层丢下后基本都在空中爆炸,给街道上的德军官兵造成了巨大的杀伤。而且这种打法还令德军的坦克等装甲车辆薄弱的顶部暴露在苏军的火力下,即使是强大的狮式坦克也有多辆被苏军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击毁,令德军主帅曼斯坦因气得暴跳如雷。虽然德军很快就采用防空坦克扫射、狙击手严阵以待等各种办法进行了克制,但是云爆弹发挥不出作用,还是令德军的伤亡远比预计的大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德军为了清除这些“危楼”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此外,古老的街垒战术也因为建在相对开阔的环境下、可以大大削弱云爆弹的杀伤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阻滞德军,甚至就算被德军攻破后,德国人也得将其拆毁才能让坦克过去,这就为莫斯科群众的撤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即便如此,云爆弹依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即使不考虑特殊杀伤效果,单兵云爆弹的威力也不逊于一枚120mm口径的迫击炮弹,而使用起来却极其灵活方便,令那些依托街垒层层阻击的苏军蒙受了惨重的损失。而街道两侧高楼上的苏军虽然起到了奇兵的作用,但也因此自陷于孤立无援的状况之中。面对德军局部优势兵力的进攻,这些钉子最终一个个地被其拔除,尽管他们苦战的目的――“争取时间”还是达到了......
  但不管如何,第二次莫斯科战役还是令德国人永生难忘,苏军行之有效的战术和战斗至死的顽强令德军付出了超出想象的巨大代价,而不少没来得及撤离的苏联平民频频拉响战前下发的手榴弹与德军同归于尽的壮烈之举也令德军直到战役结束后都依然心有余悸。

当前:第178/19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