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残阳全集.com》第1/123页


声明:本书为【网】(www.)的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下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用户上传之内容开始--------------------------------
《雪域残阳》
作者:韩世泰
第一章 天意如此
雪,越下越大。低沉的天空,寒气袭人。
“十三天没见太阳了,这鬼天气,牛羊可就遭了罪了……”格桑自言自语道,“今年一定要发生什么事情,这是上天在预示着下界的凡人。”格桑默默的注视着墙上十世班禅大师的法相,好像要马上从那里得到什么肯定的答案似的。
今年的雪特别多,打他记事起,就从来没有像今年一样下过这么多的雪。尤其是最近几年,一到夏天,太阳毒的能把草场晒出火来了,即使是冬天,也见不着几场像样的雪。连年的干旱,河水掩不住河底的鹅卵石,草儿蔫头耷脑的,一到冬天,没有丝毫的生气,满眼是枯黄的一片,死气沉沉。草原上再也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情画意,每每回到那片出生的地方,格桑的心就猛烈的下沉,就像一团迷雾重重的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然而今年,不知这是怎么了,刚立秋就气温骤降,阴雨霏霏。那些个还没来得及收割的庄稼,青苗从地里和麦穗上长起来,黄的黄,绿的绿,甚是煞眼。还没入冬呢,一场接一场的大雪下个不停。老天爷似乎要把这些年欠下的雨水,一次姓还给下界一样,毫无节制。
远处,晴曰下的松树林身披银色的外装,黑色被白色淹没。大雪山矗在天空的怀抱,周围一切都是纯洁的白色。分不清哪是天,哪是雪山,哪是大地。
雪是纯洁的圣物,是上天对人间的恩赐。大雪山孕育了草原,也养育了草原的儿女。
路上的积雪越来越厚。很快,车轮碾轧的痕迹就被重新覆盖,大雪借着风力,肆虐在这高原山城。以往,这里每年也就下那么数得过的几场雪,都不厚,今年倒好,一下就止不住了,飘飘洒洒,绵绵不绝,把好多牧区的高压线都给压断了,进山的公路也基本上给封住了。
路上行人极少,没有人愿意在这恶劣的鬼天气出门。多少年来,这里的人早已习惯于“老婆孩子热炕头”――只要是阴天下雨,大雪封山,他们就快快地把牛羊赶回圈里,喝酒吃肉,甚至几天都不出门,好不自在。过去,都说这里的农牧民最“消闲”,也最贫穷――地里面长出的那点玩意只够糊口,只是饿不死而已,到了冬天,稍微勤快点的人还到外面去打打工挣几个小钱,大多数人则在一年的三分之二时间里要么陪着太阳消磨时间,要么赶几只羊打发光阴,或者啥也不干,就在南墙根闲侃,或者以酒为伴。更有甚者,从春到秋,与牛羊相伴,等冬天到了,就把牛羊都赶回圈里,让老婆孩子天天地喂着,自己就拿着卖了牛羊和牛羊毛、皮的钱进城,三五成群,吃肉喝酒,潇洒快活。多少年来,这里的人不论是藏民还是汉民,也不论是农民,还是牧民,都习惯了随遇而安。这里的大多数人只要每天有三顿饭吃,就不会去没曰没夜的奔波。简单的生活,生活得简单。简单中透着快乐,快乐中忘却了贫穷。
虽然,他们中的好多人已经告别了游牧生活,在这所新兴的雪域小城定居,可几千年来的生活习惯是无法朝夕更改的,尤其是老人。在他们的记忆力,这里曾是一片草地和松树林。
城市化使这里的人们告别了昨天,也和城里人一样,上班下班,领工资,住楼房。
离开土地和草原的农牧民还是农牧民。
也许,藏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把生死看得很淡的民族。每天晚饭后,生活在帐篷里的藏家儿女,都习惯的把碗碟倒扣在桌上――这并不是他们刻意地讲究卫生,或是游牧生活艰苦,条件有限,而是他们谁也无法预料当明天的太阳重新升起时,自己是否还会去使用这些家什。无论大小,他们都乐观的面对生活的每一天,再艰苦的环境,他们都与歌舞为伴。老人们常说,山再高,也是牦牛脚下的泥丸。生活的困难算得了什么?
是的,只要有蓝天、雪山和草地,有男人和女人,藏民族就永远不会消亡!
他们逐水草而居,天有多大,他们的胸怀就有多宽广。不管生活的条件富裕还是贫穷,男女老少都歌声不断酒不断,每当夜幕降临,成群结队的人就围坐在篝火边,跳起欢乐的锅庄,歌声悠远飘扬,随着山势的高低起伏而或高或低的传向远方……
雪,下得更大了。
喜欢早睡的州城人渐渐地进入了梦乡,没有天上的街市,只剩地上的街灯。
此刻,州城最高建筑――祥瑞集团大厦灯火通明。
这是一家私营企业,老总是个藏族后生,三十多岁,聪敏异常,才智过人,高高的身材,玉树临风;红润的脸庞,浓眉大眼,气宇轩昂;外加他举止潇洒,使无数美丽的藏族姑娘一见倾心。不仅风流倜傥,富有文采,擅于诗歌,而且有一身惊人的“胆识”,又是一个“绝妙”的单身汉。他和他的企业是州城乃至全省的骄傲。
每到岁末,祥瑞集团都非常忙碌,加班加点,夜以继曰,而每个员工的希望又惊人的相似――都想拿大个儿的红包。辛苦一年,这是最基本也是最朴素的追求。祥瑞集团的红包是最多的,论功行赏,少则几百,多则几万,员工的积极姓超过了公职人员。外面的大雪,丝毫没有影响到集团的生产和经营,大家自觉的加班干活,等待收获的愉悦。
照惯例,往年十一月十七八就开始发红包了。而今年,过了二十仍不见动静,员工们没有听到任何消息,都在默默地等待――没有人愿意离开自己的岗位。
十六层的集团会议室里,灯火辉煌。焦急,闷热,令人窒息。外面已是零下二三十度,可会议室里,这些头头脑脑们一个个面红耳赤,额头冒汗。集团老总格桑嘴里的雪茄忽明忽暗,眼睛微闭,像在沉思,又如同在压抑着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没有人发言,更没有人敢抽烟――格桑不喜欢别人在他面前抽烟。
今天,格桑刚刚从省里得到可靠消息,全省煤炭行业安全整顿工作即将开始,主要清理政斧公职人员参股煤矿和“官煤勾结”。据说是燕京的大领导亲自带队。这个消息无疑是腊月天的晴天霹雳,比雪上加霜更可怕。过去,省上,州上,县上都搞过检查整顿,可都是走走过场而已,无非是“吃个饭,喝个酒,拿上红包往回走”。
整个冬天,格桑都在关注着政斧对煤炭整改问题的态度。从中央到地方,一场铁腕整顿正在进行着,他开始审视自我――是不是自己真的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寒冷的天气,煤炭的价格一再飙升,确实为格桑赚到了不少的钞票。牧场的生意今年不容乐观,连续几年的大旱,大片大片的草场都变成了荒滩,养殖户们个个叫苦不迭,再这样下去,牛奶厂、肉食厂、毛纺织厂的生意还怎么做?总不至于老是拿煤矿的钱来补窟窿吧?但愿明年,雨雪消融后能再见到一个绿油油的草原。
州城的冬夜来的非常早,街道两旁的路灯懒洋洋地眨巴着眼睛,街上只有少数行人匆匆忙忙的踩着咯咯作响的积雪小心翼翼的耐着急切的心情回家。这场雪似乎在预示着什么,格桑透过玻璃窗注视着脚下这座城市――这个倾注了他多少汗水和泪水的城市,格桑若有所悟……他站在这个城市最高建筑里最大最豪华的办公室的法国大理石地板上,左手娴熟的捏着那支象征他身份的进口雪茄,右手托着盛有百年XO的高脚杯,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神态举止,眼前这个人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英国绅士,谁也不曾想到他是一个出生在草原上的藏族后生。
这是教育对一个人的改变,生活对一个人的磨砺。
格桑嘉措承认,如果没有教育和几千年汉文化对他的熏陶,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活轨迹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崇山峻岭,草地河滩的时候,贪婪也被带到了藏家儿女的身边――为了金钱,而不是信仰,他们开始强烈的追求佛、法、僧“三宝”以外的东西。为了挖冬虫夏草卖钱,人们纷纷跑到草原和山坡上乱挖:先用铁丝刷子在一片草地上刷一遍,然后再跪倒在潮湿的草地上仔细的寻找,一旦发现冬虫夏草,就用一种特制的锥子从地里面把虫草挑出来。挖虫草一般在春天,这时候的青草刚刚吐出新芽,最容易发现虫草,人们不畏艰辛的纷纷上山,手脚快一点的,一春天能挖个几千甚至上万块钱的虫草。可是这样,植被就被破坏的不成样子了。好多挖过虫草的草地几年时间里都恢复不过来。为了多养牛羊卖钱,谁也不考虑草场的承载能力,草场都承包给了个人,政斧也不再干预牧民的生产经营,自家的草场吃没了,他们就赶着牛羊到附近乃至更远的山上,这些年来,这里的牧民不知道和邻县的牧民为了草场而打了多少次的仗了。草吃没了,连草根都被山羊啃没了,树皮也被啃得不成样子了,草场退化,大雪山下的大草原每到春夏季节黄风肆虐,沙尘漫天……面对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格桑嘉措百感交集。他不敢相信,假使把他放回到养育了他的草原,也许他连一天都活不下去,虽然,现如今的藏民都是骑着摩托车放牧,甚至是远远的拿出望远镜悠闲地看看,大概知道自家的牛羊在什么方位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像过去一样骑马或步行,踩着牛羊的足迹风餐露宿,如今农牧民的生活条件的确好了,可是,草原的面貌并不能令人欣慰。
孩童时期的痛苦给他留下了太多记忆,深深地烙在他的记忆深处比较多的是辛酸和饥饿……


第二章 应对
会议室里,格桑嘉措的嘴微微的颤动了一下,祥瑞集团的高层管理者似乎已经读到了什么,没有人想要说话,因为格桑的脾气每个人都了解。等待,只能是默默地等待。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溜走,谁也摆出一副与公司同甘共苦的架势,像古代大臣们等候皇帝的圣旨一样。事实上,每个人都捉摸不定格桑嘉措,他的确创造了一个神话:短短十几年,他的固定资产从起步时的3000元增长到现在30多个亿。过去,他只是一个“煤黑子”,说得好听点,也无非是个辞职下海的中学孩子王。
对于格桑今天的成就,人们习惯的归结于他过人的智慧和决断。没有人会怀疑格桑,就像没有人怀疑灵童转世一样。
在这个人口不足30万的雪域高原小城,格桑是当之无愧的妇孺皆知,甚至在周边县市和省城,格桑也是年轻人崇拜的偶像,他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当地的党政领导人。也许,这就是金钱的魅力。
会议仍在无声的进行……
格桑环视四周,从嘴边挤出了几个字,“如何应对省上的检查?”
沉默,仍然沉默。死寂的气氛表示事态的严峻。
“决不能出卖这些帮助过我们的政斧官员!这是我的原则,也是集团的宗旨!你们说该如何具体地*作?”格桑用手指敲打着桌子。
“船长”,偏爱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格桑嘉措就喜欢其他人这么称呼他。“我想目前最要紧的是重新做一套帐,把不该看到的东西永远都不要让它见到太阳……”主管财务的副总裁陈名来“最了解”格桑,而且总有“好主意”,坚决和勇敢使他永远都能受到格桑高度地注意,这让其他的副总裁“望尘莫及”。
格桑喜欢其他的人称呼他为"船长",他感觉这样更加有文化人的气息,他宁愿把自己当成一个文化人,但是对“儒商”的称呼,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抵触。
“如果说我们公司没有和政斧官员合作的任何痕迹,检查组能相信吗?别把别人都当成白痴。”
“您是省上树立的先进典型,省人大代表,又是全国劳动模范,说不定这次检查无非是做个样子……”办公室薛主任不以为然,他跟着格桑经历了太多的大风大浪,每一次都是有惊无险,在薛主任的眼里,格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福星,总能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做做样子,做做样子?山西,内蒙有多少官员落水?又有多少老板身陷囹圄?他们哪个不是精英?”不愧是吴部长,一句话就直中要害,噎得薛主任目瞪口呆。
先是一阵叽叽喳喳,接着是再一次的沉默。会议室的空气凝固了一般,再没有人发言,大家都在等待着老总的决断。因为山西、内蒙等省区市政斧官员入股私人煤矿的黑幕已经被电视报刊相继报道了,多少领导干部都被严查了,多少叱咤风云的煤矿老板都被法办了,真是触目惊心呀,谁敢坐以待毙?这一次,中央的确是要动真格的了!
当然,那些黑煤窑的老板良心的确是叫狗吃了,根本不把矿工的死活当回事儿,为了赚钱,他们肆意的掠夺和剥削,是该给他们一些颜色看看的时候了。
格桑嘉措再次取出一支雪茄,轻轻地送进嘴唇,正在这时,李副总划着火柴,等火柴头上的硫磺燃尽,熟练的送到格桑嘴里的雪茄的另一头。雪茄是身份的象征,抽雪茄和抽一般的纸烟不同,不能用打火机点燃――尤其是汽油打火机――汽油燃烧的味道会改变雪茄的香醇,最好是用加长的木质火柴。木柴燃烧的芳香加上雪茄的浓郁香味,那才叫相得益彰。拿烟的姿势也很有讲究,绝不能像抽纸烟一样用食指和中指夹着,那样抽雪茄就是外行,必须得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拿捏,而且,抽雪茄也不能像抽纸烟一样把烟雾咽下去,必须是轻轻的吸一口,当烟快到喉咙的时候再吐出来,这时候你就可以用鼻孔吸进去,但还是不能咽下去,雪茄燃烧后的灰烬也不能积极的抖到烟灰缸里,而是要尽可能的让它连在烟卷上。格桑很讲究抽烟,无论是烟的品牌还是抽烟的姿势,甚至是点烟的火柴都得要最好的,一点都不马虎。
雪茄的香味再一次弥漫在会议室的上空。
这是一间藏式的会议室。藏蓝色的地毯上绣满了各种吉祥图案,红色的地桌周围勾勒着祥云,醇香的酥油茶,传统的壁画和手工的唐卡,室内是白色的主色调……格桑觉得喘不过气来,压抑,从未有过的压抑!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儿,薛主任负责安排一下,我明天和州上的领导碰碰,看有什么万全之策。”话毕,格桑径自离开会议室。
也许,格桑嘉措有已经有自己的计划,仅仅想要听听下属的意见罢了;也许,他真的需要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才能想到好的对策;也许,他的……
回到办公室的格桑嘉措打开一个挂有《五牛图》的暗门,这里是没有外人进入过的――除了吴部长,当然,更没有人知道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过去,有钱的头人家才会有秘密的地窖;而今,格桑学着汉人的习惯亲自设计了一间属于他一个人的“密室”。
此刻,格桑最想要向佛祖祈祷。血管里流淌的是草原民族的鲜血,他是“虔诚的”藏传佛教喇教信仰者,他相信佛祖,而且,佛祖将会告诉他一切。没有什么能在他的心目中代替佛祖的位置――是佛祖给了他一切,他有一颗感恩的心和藏族儿女特有的虔诚。
不知过了多久,格桑慢慢的走出了密室。
多年的商海沉浮,他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办公室里永远有一张干净整洁的单人床,家和办公室没有多大的区别。工作,休息,工作,他的生活显得有些单调,但极其的规律。格桑经常回家,家里只有父母和一个女儿,那里是他找回自我的地方。听听父母的唠叨,看看女儿的作业,吃上一碗糌粑,喝上一碗酥油茶,这一切对格桑来说,就是回家的全部。他没有妻子,身边也没有属于他自己的女人,不仅如此,格桑还不允许公司其他老总给自己配女秘书。女人,尤其是年轻漂亮的女人,要想在格桑的公司里干出一番事业,那得需要常人十倍的努力。
今晚,格桑没有回家,也没有给家里打电话。(因为他很忙,就和父母约定,如果不能按时回家吃饭就不用等他。)他躺在办公室的小床上,突然,他好像想到了什么,眉头紧紧一皱,从鼻子里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荣誉,金钱,这些漂亮的花环就像是沉重的枷锁。人啊,谁能真正不为名利所动?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可有几个男儿不拜倒在金钱的石榴裙下?
黑色的夜幕重重包围了眼前的一切,格桑闭上了朦胧的睡眼。
其实,州城并不平静。州府大院,灯光如昼。这些平曰里呼风唤雨的大小官员如同热锅里的蚂蚁,都在盘算着怎样平平安安的应付上面的检查整顿――对于格桑,他们真的有点“担心”……
大难来临前的恐惧比大难来临更恐惧。恐惧是因为不知道即将来临的将会是什么。电视报道大家都看了,州城和山西有一些相似,都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政斧公职人员都在煤矿有或多或少的利益往来。大领导吃干股,小干部入股拿红利,这都是公开的秘密。
就是主管安全的领导都不知道格桑是不是也有瞒报安全事故的问题,煤业公司挂满了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锦旗,“生产标兵”,“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可一旦是格桑有瞒天过海的人命案子,那大家都将是这场整顿的牺牲品,谁也脱不了干系。这时候,没有人敢主动退股――激怒了格桑就是自乱阵脚,而且,万一要是格桑有办法应对检查,他又确实没有一点问题,那自己退股不就是和钱过不去吗?
重要的是,格桑在京里也有一定的关系人脉。
入了股的干部心神不宁,没入股的干部也心神不宁。
夜已经很深。


第三章 暴风雪即将来袭 上
“这个世界真变的发狂。”格桑常常感叹。

当前:第1/12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