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坑全集.com》第2/137页


“请问乡长在哪里。”沈茂看老爷子的样子,只好再问了一次。

“我马上带你去。”老爷子连忙把羊交给孙子看管,自己带了沈茂一行人向乡里面走去。一边走,一边还絮絮叨叨的说着什么。他口音太重,沈茂意识也分辨不清。此时,沈茂绝对不敢应答什么。千万不要小看人民,人民对切身的小利之关注,有着惊人的执著。你现在敢随便答应什么,老爷子几十年后都能记住。

绥德这地方穷得很,工作队到了地方上自然不敢过于铺张,沈茂到的各个乡,都没有自己的乡政府专用窑洞,都是在工作队或者乡长自家直接开始办公。进了乡长的窑洞,只见里面炕上为了一圈人。几个穿军装的肯定是这个乡的工作队了。那个穿身羊皮袄的,看来是乡长。一群人看到沈茂进来,都是一愣。其中一个工作人员突然站起身来,他双眼瞪得溜圆,声音里面满是惊喜:“旅长,您怎么来了?”

这声叫唤立马吓呆了一屋子人。老红军七个旅,旅长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个小破乡,怎么会惊动这样的大人物。难道是出了什么事?其他的几个人心中惴惴不安起来。

大家请沈茂坐了中间,沈茂介绍了最新的组织人事安排,告诉大家,自己现在担任绥德县县长一职。下面的人立刻一番赞扬。沈茂询问了一下当地的土地购买问题。自从完全掌握了陕西之后,各地无主的土地自然是归了国家所有,对地主们拥有的荒地,政府进行了收购。这些地贫瘠得很,也没人种。价格自然是超便宜。政府总共花了一百万大洋,就全部买了下来。那些农业区,现在还无法进行大动作,按照计划,对那里进行全面土改,是三年后的事情了,现在在陕西推行的是减租减息。

询问了整个乡里面减租减息做得如何,还有这个乡的粮食收成等情况之后,沈茂又在乡长和工作队带领下察看了附近的情况。整个绥德地区的情况可谓千篇一律。同样的黄土,同样的贫瘠,河谷地带还好些,可是每到汛期,河谷两边的田地就有可能被水淹。人民完全靠天吃饭。

天黑之后,乡长招待了沈茂一番,然后沈茂对他们讲述了县里面即将推行的政策。这是后世“高西沟”的经验,就是退耕还林。“首治山、紧治坡;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淤地打坝堰,高山远山森林山,近乡阳坡建果园,荒坡陡洼种牧草,塌崖烂畔种柠条。”

陕西其实并不缺乏劳动力,所谓“八百里秦川养八百万懒汉”之说,此时很有道理。沈茂沿途所见,在农闲时节,人民的确懒洋洋的生活着。就是农忙季节,陕西人民也勤快不到哪里去。问题是就那么一丁点适合耕种的土地,一无水利设施,二无化肥农药,三无生产技术,人民再勤快也增加不了收成。不懒洋洋的度日反而是奇怪的事情。

大伙都听得很认真,沈茂介绍完了之后,乡长立刻带头发言,他对政府的政策连声叫好。沈茂不禁皱了皱眉头。倒是军队出身的那些个工作队的干部们,没有急着说话。工作队队长思忖半晌后,问道:“这倒是个好法子,不过这么多树种,草种,还有各种其他需要种植的种子从哪里来?”

沈茂听完之后哈哈大笑,“问得好。”说完之后,沈茂扭头看向乡长,“我说曹乡长,你是不是觉得我在这里你不敢说实话。我们工作队的同志都能够看出问题,你却一个劲的说好。这明显不是干工作的态度啊。”

曹乡长吓了一跳,这个指控可是很严厉的。他连忙开始自责。沈茂打断了曹乡长的话,接着说道:“我明天就准备回去,你们把我说的这些考虑一下,再把各地的情况仔细摸一摸。”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沈茂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到了绥德县下属的12乡视察了一番。回到县城的时候,已经是三月份了。春节过去不久,各地很快就要开始春耕。此时,各乡已经得到了相关消息,各乡长和工作组代表在沈茂回到县城的第二天赶到了县城。

现在各乡长都知道新来的县长已经巡遍了全县各乡,这位沈县长可不是以前那种只知道窝在县里面的长官。但是乡长们也觉得有点期待,国家给农民发东西,这可是多少辈子从没有听说过的事情。以前,除了征粮拉丁,官老爷们从来不干别的。新的官府居然想领着百姓做事。至少从沈茂所听到的,听上去这还是不错的事,这些乡长们还真的有些兴趣。

沈茂对要推行的计划进行了讲述,等众人基本明白之后,沈茂带着大家参观了军队修建的几个这种新种植模式的基地。

军队里面都是棒小伙,加上军队有铁一样的纪律,他们干的工作自然是非常不错。红军虽然和人民是鱼水情,不过无论红军如何纪律严明,都不可能和人民混居。 1413团的驻地就在距离无定河不太远的一处荒山上。还没有开春,军队在工程兵的指导下,已经修建出梯田,也在土沟中打出坝堰。军队人数众多,小伙子们抬着水桶给坡上种植的众多树苗浇水,各乡长看完之后,直咧嘴。这效率姑且不提,光这劳力,各村肯定是出不了。

“谁愿意背井离乡?谁不想过上好日子?光我所知,这些年绥德走西口的人就有多少?每年这些人都会回来不少。我现在要求大家尽量把这些人留下来。在自己家种田,不比出去好么?”沈茂还是很冷静的说道。

乡长们都表示将会努力把这些做好,不过沈茂看他们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的话。

“如果大家觉得这办法不是胡来,又觉得我们军队搞得不错,那么回去之后,就开始组建工程兵。由工程兵们来完成这些工作。”沈茂说道。

几乎所有乡长都暗吸一口冷气。工作队是介绍过陕西工程兵的。这些人隶属于各县,以军队的模式进行组编,但是工作范围不出自己所在的县。不过这年头,抓兵抓丁实在是太厉害,冯玉祥老总的西北军刚崩溃没多久,各地参加西北军的年轻劳力,很多都没了命。现在又要搞“工程兵”,这说是不出县,如果真的要把年轻人拉走,到时候挡都挡不住。

为了打消这些顾虑,沈茂和各村的工作组开始对乡长们进行说服工作。人民就是这样实在,没有眼看得到的好处,他们就不会有丝毫动作。所以,有时候就得用点强制手段了。

杨家村就是征召工程兵运动中的一个典型缩影。工作队回去之后,开始把青年人给聚集起来,理由是发馒头。在热气腾腾的窑洞里面,大锅当中蒸的是白面馒头。香味从门缝窗户风中飘了出来。各地小伙们闻着香味,口水都快留下来了。然后工作队开始询问这些人想不想吃馒头。这个愚蠢的问题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谁不想吃啊。接着工作队开始鼓动小伙们报名,凡是要加入工程兵干活的,就给吃馒头。不愿意的,那就可以回去了。

几乎所有小伙都报了名,然后得到了一个白面馒头。工作队的同志告诉他们,凡是报了名的,明天天亮后前来这里准备参加工作。

第二天天亮后,来这里的青年不到昨天的一半。这一半人每人只给了半个馒头,就被工作队的同志带了去开始干活。晌午又给了一个馒头和点咸菜。又干了一下午活。

第三天,再来这里的小伙子只有不到十个人。一整天的工作,提供两顿饭。这次给的就不都是白面馒头,黑面馒头数量也不少。但是总量给够,能吃饱。

到了第四天,又有人前来要求加入工程兵,这次这些人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工程兵负责人说明,这次招收的人数已满,想参加工程兵,得明年招兵的时候。

坚持到现在的工程兵们得到了消息,明天开始,就要到其他地方开始工作。结果第五天早上,十个人全部到齐。在工作队的带领下,杨家村的工程兵们向着其他地方前进了。

民间的消息要对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那可灵通的很。工程兵开始集结,在五处开始修建县里面新推行的什么模式,这个消息当天就传遍了整个县的所有村。大批的树苗,草籽运到了各处。

绥德交通很不方便,只有最有钱的,或者娶媳妇这等大事才会动用骡马。而这些运输的队伍就动用了大批骡马,这个消息惊动了整个县的上下。人民虽然不理解为何政府要这么做,但是政府这样做绝对是对政府自己好。大批百姓跑了好远,前往那五处修建场所看新鲜。然后看到这几个地方所作的和各村的干部们所说的真的一模一样。百姓们不由得不开始嘀咕了。难道官府没说瞎话?

人民们有一种朴素的概念,官府干的,绝对对百姓没什么好处。可是闻着工地厨房里飘出的饭食香味,看着那些熟悉的小伙们干着非常熟悉的农活。大家最终得到了一个认识,官府这么干就是为了多打粮食,多让百姓纳粮。种地纳粮对百姓来说天经地义。现在问题是,百姓吃都吃不饱,拿什么纳粮?在这里连看了几天之后,一部分特别穷困的村民心动了。他们最终响应了村里面工作组的号召。反正再差也不过是多干点活,加上这些年土星共同体政府让地主减租减息,这个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可都是亲眼看到的。至多吃次亏而已。

工作队到没有急着让大家加入,而是把所有的民众集中在一起,做了一番约定。一旦加入了,是可以退出的。但是只要没有退出,那么就得年年听政府的章程。特别是草场,没有加入的人家,不能够在上面放牧。这种说法一出,就连刚开始没有决心加入的那些人最终都决定加入了。

整个绥远农村的工作至少在一半左右的农村展开了。

4月,下起了小雨。在播撒了草种的地面上,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草芽。这下,看守草地不被小鸟偷吃的农民们终于松了口气。那些树苗也透出生命的气息。大家在半坡上开辟的梯田中播下的向日葵长势喜人。虽然政府让大家种植这些奇怪的作物,但本来什么都不长的荒山上居然能够生长这么多作物,本来就是赚到的。

在农田辛苦了一个月之后,沈茂以铁道工程兵为骨干,带领着全县的工程兵开始修建各处的水窖。修建过程挺辛苦,工程本身却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倒是沈茂作为 “县太爷”,在民间的心中,坐衙的县太爷就得断案,各种纠纷就借二连三的闹到了沈茂面前。很多内容根本不算案子,顶多是“谁偷了谁一只鸡,谁打破了谁家的一些东西。”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在纯朴精明顽固的百姓眼中,这就是大事。而且是值得县太爷甚至皇帝亲自过问的大事。

对于这些问题,沈茂肯定自己做不了断绝,而且这本来也不是他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他什么都不说,那些机灵的各村干部自然就把问题揽过去并且作出处理。但是沈茂也不会对此完全没有看法,等这些事情处理完毕,沈茂就会过问村里面的各种基层组织的建设情况。

陕西的雨季终于到了,滂沱的大雨将大量泥土冲下土坡,如果是以前,这些泥水会直接冲入河流。现在由于有了山坡上的梯田吸收了很多水分,山沟里面筑起的堰坝将泥水拦在里面。这下就连那些最不看好工程的农民也知道明年这些平整的淤泥是多好的种植地。水分渗入地下,明年这些坝堰里面肯定不会缺水。

当前:第2/13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