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文集全集.net》第1/57页


【由www.【网】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捧着一颗心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作者:佚名

陶行知,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一位坚定的民主战士。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迎着中国民主革命的风雨在教育战线上不断探索,作出了卓越贡献,毛泽东赞誉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我是一个中国人”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生于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当陶行知1914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最初攻读市政,后来觉得没有真正的大众教育,就不能有真正的新共和,于是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为中国乡村开创一个新生命”,当陶行知于1917年学成归国的时候,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最初,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这期间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但是,开展乡村教育决非易事,它需要有一批有志之士全心全意地为之奋斗。因此,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意地为中国乡村开创一个新生命。”他还立下宏愿,要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的乡村师资队伍,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由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 晓庄师范诞生于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炮火声中。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也就是在晓庄师范,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晓庄师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荒,自己建茅屋,做什么事,就读什么书,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这样就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乡村教师。由于生活教育理论基本符合中国国情,所以在当前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中仍然可以作为借鉴。 1932年,陶行知通过总结晓庄师范的经验,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工学团。工学团是一个社会教育组织,它既是学校,又是工厂,也是一个小社会。它制定了“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宗旨,招收当地农民子弟入团,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参加生产劳动。晚上由儿童团员请当地农友到工学团办的茶园里谈论天下大事,还由儿童团员讲故事,当小先生。后来这种“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等着第三枪”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抗日救国新高潮的到来。这时候,陶行知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参与发起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国难教育社,还与宋庆龄、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7月,他受救国会的委任,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出国前夕途经香港时,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赞同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呼吁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这个宣言震动国内外,对全国人民是极大的鼓舞,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热情支持。抗战开始后,陶行知发现,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为陷于贫困和屈辱的境地得不到培养的机会。在周恩来和许多共产党员的支持下,1939年7月他创办了育才学校。这所学校设在重庆附近,学生都是择优选拔的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他们不仅教学生学习文化课,而且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革命的思想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把生活教育的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使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以更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反内战、争和平、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斗争。他在重庆创办的社会大学成了一座民主革命的堡垒,成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向青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他作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民主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发表了《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民主教育之普及》、《社会大学运动》等文章,无情地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1946年4月,陶行知来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并为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和育才学校的迁址问题多方奔波。不久,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传来,陶行知异常激愤,他到处演讲,发出了“和平最急,民主第一”的呼号。后来听说国民党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暗杀对象,他无所畏惧,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准备,仍然一次次发出正义的呐喊,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7月25日,陶行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陶行知逝世后,全国开展了广泛的悼念活动。今天人们仍在研究他的思想,学习他的品德。目前,已经在北京成立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他的著作也被辑为《陶行知全集》出版,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专著和论文已大量涌现。事实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陶行知贡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是极好的参考。
陶行知先生生平
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五四运动后,创办晓庄师范。
1932年起,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1936年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
1938年8月,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1946年7月25日逝世,享年55岁。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一 中国大众教育概论



为什么要大众教育?中国是遇着空前的国难。这严重的国难,小众已经解决不了,大众必得起来担负救国的责任而中国才可以救。我们的“友邦”要取得辽宁的铁,山西的煤,吉林的森林,华北的棉田,福建的根据地,以及全国的富源,并不是安分守己的做一个富家翁享享福就算了事。他是要叫我们四万万五千万人做亡国奴――做他的奴隶。做奴隶当然是不会舒服的,除了为他种田做工之外还得为他当兵,做他进攻别人的肉炮弹。只须大众觉悟起来,不愿做亡国奴,与其拿生命来做敌人的肉炮弹,不如拿生命来争取整个民族的自由平等,我们的国难就必须的解决了。但是中国的大众受了小众的压迫剥削,从来没有时间、金钱、机会去把自己和民族的问题彻底的想通。加上了几千年的麻醉作用,他们遇到灾难,会武断的说是命该如此。我们要一种正确的教育来引导大众去冲破命定的迷信,揭开麻醉的面具,找出灾难的线索,感觉本身力量的伟大,以粉碎敌人之侵略阴谋,把一个垂危的祖国变成一个自由平等的乐土。

大众教育是什么?大众教育是大众自己的教育,是大众自己办的教育,是为大众谋福利除痛苦的教育。这种教育和小众教育固然大不相同,即和小众代大众办的所谓民众教育、平民教育也是根本矛盾。大众教育是要教大众觉悟。只是教大众生产、生产、生产,长得肥一点,好叫小众多多宰割的教育不是大众教育。大众教育是对大众讲真话。专对大众说谎的教育是骗子教育,而不是大众教育。大众教育对着麻醉大众的歪曲理论是要迎头驳斥。始而装痴装聋,继而变成哑巴,终之而拜倒在当前势力下,这是帮凶教育而不是大众教育。大众教育是要教大众行动,教大众根据集体意识而行动。只教大众坐而听,不教大众起而行,或是依照小众的意思起而行,都是木头人教育而不是大众教育。大众教育是要教大众以生活为课程,以非常时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生活做他们的非常时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程。这非常生活,便是当前的民族解放、大众解放的生活战斗。这是大众教育的中心功课。在这里我们要指出民族解放与大众解放是一个不可分解的运动。如果大众不起来,民族解放运动决不会成功。但是如果不拼命争取民族解放,中国大众自己也难得到解放。所以大众教育只有一门大功课,这门大功课便是争取中国民族大众之解放。若只教大众关起门来认字读书,那是逃避现实的逃走教育而不是真正的大众教育。

大众教育怎样办?依据教育部的统计,每一个小学生每年要用八元九角钱的教育费,民众学生每年要用一元八角钱的教育费。现在中国有二万万失学成人,七千万失学儿童。这二万万七千万人当然是我们大众教育的对象。照上面的费用算起来就得要十万万元才能普及初步的大众教育。这个数目不但是大众自己办不到,就是教育部,去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筹到三百多万元的义务教育经费,对于这十万万的大众教育经费也一定是筹不出来的。因此,大众教育在现阶段一定要突破金钱关才能大规模的干出来。下面的两条原则和一个新工具是一方面可以叫大众教育突破金钱关,一方面又叫大众教育进行得更有效力更有意义。

1.社会即学校 大众教育用不着花几百万几千万来建造武汉大学那皇宫一般的校舍。工厂、农村、店铺、家庭、戏台、茶馆、军营、学校、庙宇、监牢都成了大众大学的数不清的分校。客堂、灶披、晒台、厕所、亭子间里都可以办起读书会、救国会、时事讨论会。连坟墓也可以做我们的课堂。谁能说庙行的无名英雄墓和古北口的“支那”勇士墓不是我们最好的课堂啊?

2.即知即传 得到真理的人便负有传授真理的义务。不肯教人的人不配受教育。前进的知识分子当然是负着推动大众教育的使命。但是经过很短的时间,前进的大众和前进的小孩都同样的可以做起先生来,我们可以说大家都是学生,都是同学,都是不收学费的先生。在传递先生和小先生的手里,知识私有是被粉碎了,真理为公是成了我们共同的信条。

3.拼音新文字 拼音新文字是大众的文字。有了新文字大众只须花一个月半个月的功夫,便能读书、看报、写文。初级新文字教育只须三分钱就能办成,连一个人力车夫也能出得起。大众教育可以不再等待慈善家的赈济。的确,文化赈济是和面包赈济一样悲惨,一样的靠不住。水灾和旱灾的地方是十个人饿死了九个人,剩下一个人才等着一块面包,而这块不易得的面包是差不多变成酸溜溜的浆糊了。新文字!新文字!新文字是大众的文字。它要讲大众的真心话。它要写大众的心中事。认也不费事,写也不费事,学也不费事。笔头上刺刀,向前刺刺刺,刺穿平仄声,刺破方块字,要教人人都识字,创造大众的文化,提高大众的位置,完成现代第一件大事。

依据社会即学校,即知即传两条原则,拿了新文字及其他有效工具,引导大众组织起来争取中华民族大众之解放:这便是中国所需的大众教育。



二 大众的国难教育方案



1.国难教育之目标

甲、推进大众文化。乙、争取中华民族之自由平等。丙、保卫中华民国领土与主权之完整。

2.国难教育之对象

甲、教育大众联合起来解决国难。乙、教育知识分子将民族危机之知识向大众传播。

3.国难教育之教师

甲、前进的大众。乙、前进的小孩。丙、前进的学生。丁、前进的教师。戊、前进的技术人员。

4.国难教育之非常课程

有计划的非常生活便是我们有计划的非常课程。甲、政治经济专家之演讲讨论。乙、防卫作战技术之操练。丙、医药救护之实习。丁、交通工具运用之实习。戊、国防科学之研究。己、大众教育之研究推广。

5.国难教育之组织

甲、成立学生救国会及学生救国联合会以实施学生之国难教育。乙、成立教师救国会及教师救国联合会,以实施教授教师之国难教育。丙、成立各界大众救国会及各界大众救国联合会,以实施大众之国难教育。

当前:第1/5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