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黑社会全集.net》第1/11页


┏【由www.【网】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香港黑社会》作者:丘海雄平萍

简介

1997 年香港将结束殖民统治,回归祖国。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意愿。了解香港黑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它存在的社会基础,对于回收香港后管治好香港是有帮助的,同时国内改革开放后香港黑社会势力有渗入内地、尤其是毗邻港澳的沿海城市的迹象。因此了解、认识香港黑社会对于防止国内黑社会势力滋长,打击海外黑社会势力的渗入也是有意义的。

  前言



  香港的社会经济近二十多年来有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嫖娼卖淫、非法赌博、贩毒吸毒等。黄、赌、毒大多数都是由黑社会直接或间接操纵、经营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黑社会是罪恶之源。
  1997年香港将结束殖民统治,回归祖国。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意愿。了解香港黑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它存在的社会基础,对于回收香港后管治好香港是有帮助的,同时国内改革开放后香港黑社会势力有渗入内地、尤其是毗邻港澳的沿海城市的迹象。因此了解、认识香港黑社会对于防止国内黑社会势力滋长,打击海外黑社会势力的渗入也是有意义的。
  香港的传播媒介及警方通常称香港黑社会为“三合会”。“三合会”的英文是TRIAD SOCIETY。为何这样称呼呢?似乎没有人作过深入的考究。一种可能是清朝乾隆年间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带有浓厚民族主义色彩的一个洪门组织曾在“洪门”之后加上“三合会”,名为“洪门三合会”,意指天为父,日为兄弟,月为姐妹,取天时、地利、人和“三合”之意。香港黑社会自称继承国内的洪门传统,但是香港黑社会与国内洪门组织有明显的区别。虽然香港黑社会也袭用国内洪门组织的组织形式和文化礼仪,其宗旨与国内早年的洪门组织却有天壤之别。在历史上,香港黑社会不但没有反殖民主义的业绩,而且在日寇侵华、香港沦陷时趁火打劫,认贼作父,成为侵略者的帮凶。香港黑社会基本没有政治色彩,但是也有例外,十四K长期受台湾特务的操纵、控制,1956年的“双十节事件”就是台湾特务在幕后策划,十四K匪徒在台前大打出手的。
  既然香港黑社会组织与国内早期的“洪门三合会”的性质不同,称他们为“三合会”从历史的角度看似乎是不适当的,那么称他们为黑社会是否就合适呢?这似乎也有问题。一般人心目中,黑与罪恶是相联系的,黑社会必定恃强凌弱、为非作歹。事实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香港出现的一些帮会组织最初的宗旨在于将同行业者组织起来,避免在政府管治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同行业之间因争地盘、抢主顾、霸档口而发生冲突甚至厮杀,抵御外来势力对他们既得利益的侵犯。帮会成员许多都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加入帮会只是为了获得保护,平安过日子,并没有作奸犯科之念。当然后来许多帮会自恃有组织起来的力量、经营起违法乱纪、危害社会的勾当,成了名符其实的黑社会。称这类组织目标已发生移位,与违法犯罪挂钩的帮会或秘密组织为黑社会是合适的,但是黑社会不应是一个跨历史的普遍性的概念。笔者在访问曾在香港警署反黑组织工作过的警察时获悉,近年来香港黑社会有两个似乎相反的走向。一是传播媒介已有报道的一些黑社会组织将非法经营所得的资金转移投资合法行业。二是一些大商人或商业集团将合法经营所得的资金投资于黑社会的非法经营,例如贩毒、色情场所,经营者是黑社会的“行家”。原因可能是现代经济竞争剧烈、合法经营获利不易,而非法经营可牟暴利,有些大商人或商业集团为了尽快使资金增殖,在竞争中击败对手,不借将部分资余转向非法行业,更有一些落败者在债台高筑的困境下铤而走险。另一方面,现代的一些非法经营所须资金甚巨,风险也越来越大,黑社会自身的资金不足,客观上需要“外资”。黑社会则利用专业的犯罪知识作为经营者或“打工仔”,从中分一杯羹。由于这类投资经过严密策划,有多重中间人,即使事发,也可收买命贱者作替罪羊,因此警方很少有机会检控幕后的投资者。这种走向逐步改变了黑社会自身投资、自身经营的传统模式,有点类似现代企业资本持有者与经营者分开的趋势,在某种意义上,黑社会活动也走向社会化、专业化了。这的确是值得注意的动向。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个将要来临的重要历史转折对香港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影响。黑社会分子都很清楚,1997年后他们的日子绝没有现在那样好过。许多人都打算趁1997过渡期社会处于急剧的变迁的时机捞一把然后移师海外另立门户或金盆洗手,在异国他乡隐居,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短期行为”。以往黑社会为了能长期经营,一般都讲讲“信用”,例如保护费收过后一般都不会再来打扰。各方面的势力各据其“陀地”(地盘),不会轻易“捞过界”。现在则狗急跳墙。收保护费的这帮前脚刚走,另一帮后腿跟着迈进来,不但在自己的“陀地”“揾食”,而且到处光顾,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黑社会分子,更没有帮规“道义”之念,手段凶狠,谋了财还要劫色害命,难怪人们叹道当今“黑没黑道”了。
  本书资料的主要来源是文献。章盛先生的《香港黑社会活动真相》一书(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对于80年代以前的香港黑社会的情况作了甚为详细的描述。本书80年代以前的资料主要参考、采用或引述他的著作。80年代以后,尤其是90年代的资料,则主要来源于香港中文大学亚大研究中心收藏的有关香港黑社会问题的剪报及政府、社团刊物。除了收集文献资料外,笔者利用在香港做研究的机会,访问了一些曾在警队工作过的朋友及曾做过黑社会研究的学者。
  笔者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3年、回国后参与了国家“七五”重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香港社会问题”的研究,是该项目成果《香港社会问题研究》一书(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主编之一,对香港社会有一定的了解。本书的另一作者平萍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有良好的社会学训练基础,参与了社会科学国家重点项目——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以及做过农村社会分化、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有相当的研究经验。并到香港考察过一段时期对香港情况有一定的认识。
  丘海雄1992年9月15日于中山大学第一章香港黑社会的起源与发展香港黑社会组织多数自称是“洪门”,但从其起源、宗旨、组织结构和文化以及历史发展来看,二者都不能混为一谈。要认识香港的黑社会,还要先从中国洪门组织的起源讲起。



  第一节中国洪门组织的起源及演变



清代我国南方数省及海外华侨中活跃着一个民间秘密会党——天地会,其名取意为“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会内则通称洪门。至于洪门兴起于何时何地,为何人所创,历来是研究者们争议颇多的历史之谜。
  据蔡少卿著《中国秘密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版)中谈到,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家陶成章、孙中山等人认为,天地会是明朝遗老为了反清复明而创立的。陶成章在《教会源流考》中写道:“志士仁人,不忍中原之涂炭,又结秘密团体,以求光复祖国,而洪门之会设也。何谓洪门?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取以为名。。始倡者为郑成功,继述而修整之者,则陈近南也”。在《孙中山选集》上卷中,有“洪门者起于康熙时代,盖康熙以前,明朝之忠臣烈士,多欲力图恢复,誓不臣清,舍生赴义,屡起屡蹶,与虏拚命,然卒不救明朝之亡。迨康熙之世,清势已盛,而明朝之忠烈亦死亡殆尽,二三遗老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义根苗,流传后代,故以反清复明之宗旨,结为团体,以待后有起者,可借为资助也,此殆洪门创设之本意也。”
  章盛在《香港黑社会活动真相》一书中对洪门起源作了较为具体的记述:清朝雍正十一年,福建少林寺僧人密谋反清,结果走漏风声,被清兵围攻烧寺,仅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马超兴及李式开五僧人(后被奉为洪门“前五祖”)突围逃出。突围途中得到反清志士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杨仗佑及林大江(后被奉为洪门“中五祖”)相助才脱离险境,抵达广东惠州的宝珠寺。当即由该寺的僧人吴天佑、洪太岁、姚必达、李式地及林永超(后被奉为洪门“后五祖”)迎入寺门共谋反清大计。然而立足朱定又被清兵包围,众义士再度突围,前五祖及一千抗清志士先后辗转入赣、鄂境。在湖北地区祭拜郑成功之侄即为清兵杀害的郑君达时又遭清兵伏击,幸得郑君达的妻子郭秀英及妹妹郑玉兰拚死相救(后来洪门成员相见时“过五关”的最后一关“姑嫂坟”便源于郑氏姑嫂的义举)。蔡德忠等数十人突围后抵达湖北边境的万云山,与万云山上万云寺的主持僧万云龙及附近白鹤道观的“白鹤真人”陈近南汇合,串连各方反清义士聚义反清,于雍正十一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丑时在湖北边境的红花亭聚义,推陈近南为“香主”,在拜祭天地及先皇崇祯时,有红光在天际出现。因“红”与“洪”同音,故以“洪”为姓,将聚义后的各方队伍称为“洪门”,并将“洪”字拆开,成为“三八二十一”,这五个字成为洪门组织的暗记,当时参加聚义的有来自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反清义士与明室遗臣,共有2千多人,陈近南等人在聚义之后密谋武装起义,众成员捐出资财,毁家舒难者不计其数,集中财物后便到各地招兵买马于同年八月二十日登坛点将,挥军直指武汉,也曾攻下若干州县市镇,至九月初旬终因势不敌清兵,退至襄阳,守城三个月后分兵五路突围,分散于各地潜伏。
  到乾隆之初,洪门第一辈的主要人多数已不在人世,仅存的“先锋”苏洪光成了第二代的香主,但也已到英雄迟暮之年。他突然“病逝”,部属正准备发丧,但停尸二日后“死而复生”,此讯传出,各地洪门组织认为这是天赐洪门中兴的大好机会,又再密谋武装起义,并在洪门之下加上“三合会”,名为“洪门三合会”,其意是天为父,日为兄弟,月为姐妹,取天时、地利、人和“三合”之意。苏洪光改名“天佑洪”,领导各地洪门组织挥师北上,由两广、贵州等地直逼四川,兵败后遣散部属,在各地秘密建立洪门山头。至此大规模的洪门与满清朝廷大规模的军事对抗行动宣告终止,转为地下的秘密活动。其中坚分子受命到各地传道,到满清之末,各地的洪门组织活动从未间断。从嘉庆年间到清廷崩溃,有文字记载的洪门山头达三十多个,地域遍及十数省。
  关于洪门组织的起源,蔡少卿等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找到了天地会起源的确实证据。根据清代的档案资料记载,天地会起源于福建省的漳州地区,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由漳浦县的洪二和尚即万提喜俗名郑开首创。天地会成立后,即在闽粤、闽浙的边界地区迅速传播,并发起反抗斗争。特别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爆发的天地会组织发动的林爽文起义,动员数十万群众,历时一年有余,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从中国洪门起源的事实或宣传来看,都可得出早期洪门组织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政治色彩鲜明、民族意识强烈的结论。洪门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它是在清朝康熙、雍正期间,人口恶性增长造成耕地剧减引起大量农民破产流离异乡,生活极不安定,游民生存也受威胁,精神上渴望归属于世俗的共同体,于是三五成群,异姓结拜,“一人有难,大家相帮”,天地会就应运而生了。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洪门组织在抗击外国侵略者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辛亥革命后,洪门组织的势力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情势下仍有发展,它及一些会党在维护劳动群众的经济利益、开展某些经济和政治斗争中仍起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也日益沦为走私贩毒、为非作歹的江湖恶势力、绿林土匪,成了大小军阀、失意政客争夺利益的工具。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破产劳动者失业队伍的解体,天地会失去了广泛存在的社会基础,帮会土匪恶势力基本消灭。
  为了进一步证明中国洪门组织和香港黑社会并无血统关系,在下面我们再谈谈完整的已具备系统洪门组织的称谓、供奉人物、职司等级及人物名称,读者在与后面章节中关于香港黑社会组织文化记述中自然可以比较出二者的差异。
  洪门山头组织,对内对外,例有“山”、“堂”、“水”、“香”的称谓区别,也是该山头秘密文件的标志。例如:终南山万寿堂滅清水复明香锦华山仁义堂四海水万福香大洪山抱冰堂长江水一炉香万云山集义堂三江水五湖香洪门组织供奉的人物是:始祖:殷洪盛傅青主顾炎武黄梨洲王船山五宗:“文宗”史可法、“武宗”郑成功“宣宗”陈近南“达宗”万云龙“威宗”天佑洪(亦即苏洪光)
  前五祖: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马超兴李式开中五祖:杨仗佑方惠成吴天成林大江张敬之后五祖:李式地洪太岁吴天佑林永超姚必达五义:郑君达谢邦恒黄昌成吴廷贵周洪英五杰:郑道德郑道芳韩龙韩虎李昌国三英:郭秀英郑玉兰钟文君军师:“男军师”史■明、“女军师”关玉英洪门组织的内、外八堂,各级职司人等名称如下:山主——又称“龙头大爷”,及“香主”
  副山主——又称“副龙头”及“副香主”
  护印——又称“护印大爷”
  护剑——又称“护剑大爷”
  内八堂:香长——又称“军师”
  坐堂——又称“左相”
  盟证——又称“中堂”
  陪堂——又称“右相”
  管堂——又称“总阁”
  执堂——又称“尚书”
  礼堂——又称“东阁”
  刑堂——又称“西阁”
  外八堂:心腹——又称“京内军师”或“心腹大爷”
  圣贤——又称“京外军师”或“圣贤二爷”
  当家——又称“当家三爷”或“桓侯”
  管事——又称“红旗五爷”
  花官——又称“巡风”
  贤牌——又称“守山”
  江口——又称“检口”
  么满——又称“老么”、“铜章老么”、“铁印老么”等以上职司人物在满清统治期内,都普遍使用。民国以后,去繁就简,只分为:“香主”、“二哥”(多为僧、尼、道之辈)、“三哥”、“四姐”、“五哥”、“六哥”、“七妹”、“八哥”、“九哥”及“老么”等十级。其中“四姐”又称“金凤”、“七妹”又称“银凤”,均属女门徒的称谓。
  洪门组织有许多秘密文件,如“山头凭证”、“徒众凭证”等等。附图1—1.1、1—1.2、1—1.3均系光绪初年各地洪门山头的标志。图案中的文字及排列方式外人一般难以明了,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三份文件中都有这样一首诗:五人分开一首诗身上洪英无人知此事传与众兄弟后来相会团圆时。
  这首诗是上文传说中所说的陈近南战败襄阳兵分五路突围逃生时所作的作为日后相认凭证的一首诗。“同”字号一由西区政府医院员工为抵抗“和”字帮会而组成。



  第二节香港黑社会组织的起源



在上一节中我们简略介绍了中国大陆洪门组织的起源、演变过程、组织结构等内容。那么香港的黑社会组织是如何产生的呢?
  香港黑社会起源于何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后人的考证也不一致。
  我们从当时香港的社会背景开始,介绍起始年代不同的两种说法,让读者由此对黑社会组织的起源有初步的了解。
  第一种说法:关于黑社会的起始年代,另有说法认为三合会(即黑社会)团体早于1842年英国占领香港时已经存在,在1845年香港政府曾两度立法,监禁及递解涉嫌三合会分子出境。当时香港的三合会组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真正源于中国内地,在香港植根的洪门三合会,例如当时一个由名巡捕领导的“万安堂”,及“义兴公司”等;另一类是一些源于本地的帮会堂口,包括有“咕喱馆”、家族团体、国术会、同业会馆等。这些三合会在最初时期也未必都是职业犯罪团体。这一说法来源于警方外籍督察摩根在60年代所著TRIADSOCIETIESINHONGKONG书中。
  从19世纪50年代起,香港社会经济发展形成雏型之后,各行业雇员渐多,尤以西环、上环的搬运工的工作最为频繁,当时的搬运工大部分是海丰或东莞人,双方经常为争夺搬运生意而发生械斗,由于华人警察之中亦有不同籍贯人士,为维护同乡利益,便对打斗听之任之,不予干涉。自此,搬运工为保障自身利益,抗拒外人欺侮而纷纷成立各式各样的帮会,有的以相同籍贯为招揽,有的以同业为依归。至1858年底,在香港有系统的帮会计有:“义兴公司”——下分潮群义兴、海南义兴及福建义兴,吸纳所属同乡;“东字会”——是东芜人的苦力组织,“万安堂”、“福安社”及“太平山体育会”,均与内地洪门有连系,“中和堂”——为日后“和”字号三合会始祖!“青年国术社”——为洁净局苦力组织,“全”字号一,由小贩及油蔴地艇户组成,“胜”字号——属客家人帮会,其后客家人逐渐参加潮州人团体,“联”字号——由当时海军船坞工人及打字匠组成,本世纪初,香港商业中心集中在皇后大道和上环、湾仔三个地带。前者多是外资洋行及华商进出口商行的所在地,而上环三角码头及湾仔则多是小型商户、摊档、市场、作坊等,当时还没有象样的工业与手工业。靠出卖劳力为生者多数以“咕喱”(粤语,即搬运工人)为业。这些劳动者与流动摊档的江湖客之间,劳动者自身中间常因争地盘、抢主顾、霸档口而发生磨擦、争斗。当时的香港政府警察力量很薄弱,对这些地区的争执斗殴除非弄出人命,否则不予理会。一些人因而便以“同乡”或“同行”为纽带组织起来,先后成立“堂口”,实行自我保护。据一位曾属“和安乐”的黑社会“老前辈”何六叔提供的资料,当时有一个名叫卖鱼祥的东莞籍小贩,他来港前曾在广州参加黑社会组织“洪胜会”,来港后不愿单丁受欺,于是组织起“洪胜会”,团结市场摊贩力量作为发生纠纷的后盾,其他行业或同乡见卖鱼祥这一招灵验,也醒悟到团结起来更为有利,纷纷效仿成立堂口。堂口成立起来以后个人之争便成了集体之争,而且公开活动。在湾仔、上环及西环地区,因集体械斗造成几桩命案,致使警察开始密切监视堂口活动。当时香港地形并不象今天那么复杂,监视行动颇有实效,不但制止了黑社会人物酝酿的殴斗,还搜查封闭了若干堂口。故而黑社会组织被迫转为秘密活动。

当前:第1/1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