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作者:白玉樱桃》第245/289页


  接着又听李氏道:“女婿不是一直替绵绵打理她的庄子吗?你回去嘱咐他好好干别耍奸,瞧见没,绵绵这回连京城的地都有了。说不定将来,她就能把你们带京城去呢……”
  京城呀!腊梅虽然觉得李氏有些异想天开,但还是忍不住向往了一番。
  听着大家的恭维声,冯氏淡定的浅笑。
  对于女婿把地产放在聘礼中的做法,她当然是很满意的。
  京城的地价她是知道的,一亩能顶府城两亩的价,关键还不好买。那两间铺子的房契她也看了,都是繁华街市上的大开间,估摸着光租金也不是小数。
  估摸着都是亲家母当年嫁妆里的东西。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次要的,她给闺女准备的田产能养一个小家族了。但还没成亲云琦就肯把这些东西掏出来,对绵绵的这份用心和看重才是最让冯氏感到欣慰的。
  不过冯家的聘礼虽重,自家备的嫁妆也不差。
  想到这里,冯氏更加自信的挺了挺后背。扫了一圈周围的人,心道:今天这才几抬东西,等日后绵绵晒嫁妆的时候保管你们亮瞎眼。
  “亮瞎眼”这个词还是冯氏从绵绵那听来的,这丫头从小就爱说些稀奇古怪的词,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转头想到这样古灵精怪的女儿没几天就要嫁到别人家里为人妻为人母,冯氏心里就很酸楚。
  然而再酸楚再不舍,日子也嗖的一下到了添妆这日。
  日子紧,绵绵家便将添妆和晒嫁放在了一天。
  如李氏周氏等亲近女眷来的时候,晨光才刚微露,但绵绵的嫁妆已经一溜两排的堆在了院子里。
  陈三原本是预备弄个一百二十台的,嫁妆,当然是多多益善。但冯氏想到于阁老的告诫,劝了又劝,这才精减到了八十八抬。
  但这个数放在巨月,已经是多年没有的盛况了。
  何况,陈家也不是为了凑数才整的八十八,每一抬都塞的满满当当,手都插不进去。
  从针头线脑到金银玉器、家具摆设,再到田庄地铺,甚至连绵绵的寿棺都预备好了,上好的金丝楠木做的。这木料还是之前陈三去江南的时候带回来的,说句不好听的,他给自己两口子预备的棺材也就是这材料了。
  这木料连玉宽哥俩都没份,被他给了闺女。
  绵绵之前不知道古代的嫁妆里还包括棺材这玩意儿,更不知道老爹给准备了金丝楠木的棺材。
  早知道的话,她就让老爹把棺材换成别的材质。
  金丝楠木呀,那在清朝可是皇室专用的。
  就这么做了棺材实在有点暴殄天物,留着做张床它不香吗?


第352章 添妆
  只能说从现代穿越而来的绵绵实在理解不了古人对后事的在意程度,好在她自己接受能力比较强。入乡随俗嘛,寿棺都做好了,她就欣然接受吧。
  而且虽然陈三没用金丝楠给她打床,但还是匀出块木料给她打了一个金丝楠的小书案。虽然造型很简单,也没有很复杂的雕工。但绵绵很喜欢金丝楠那种温润的光泽。
  而且陈三给她打的寝具都用了整套的紫檀木,紫檀木本身的纹理就跟典雅漂亮,靠近了还能闻到若有似无的木香。
  旁人只觉得这些家具很大气漂亮,前来添妆的安氏姑嫂却一样瞧出来这是紫檀做的。
  安氏眼神一亮,盯着那些家具一个劲的打量。
  她的嫂子安太太随着她的目光瞧过去:“没想到这位陈大人还很有能耐,这种名贵木料在这乡下地方可不好找。你是想给晴姐儿预备着?”
  “谁说不是呢!”安氏微微敛目:“孩子们也大了,有些东西也该预备起来了。我比不得陈家银钱丰厚,但给女儿嫁妆里添一两件还是添的起的。”
  安太太一下明白了小姑子的打算:“一晃晴姐儿就十一了,也确实该做打算了。”
  冯氏刚去前院安顿好几个年长的前辈,一转头听闻安太太来了,急忙过来相见:“是我唐突了,安太太远道而来,竟然没去门外迎接。”
  安太太温婉的一笑:“咱们两家也是老交情了,我可是没把自己当外人,你这么说就见外了。”
  安氏也笑:“嫂嫂昨日就到了,我还说今早让人来送帖子,嫂嫂硬是不让,就怕给你添乱呢。”
  “哪里哪里,你们姑嫂一来呀,我这家里可真是蓬荜生辉了。”冯氏笑的很是真心。
  安氏又笑:“我家老太太原来也说要来的,可她要做冯师弟那边的长辈,今儿倒不好过来。”
  这点也在冯氏的意料之中,她笑道:“这不算什么,等俩孩子成了亲,迟早要过去给师傅师娘磕头的。”
  “这话倒是,父亲母亲早就盼着了呢!”安氏笑眯眯的应道。
  自家刚刚换了门庭,跟益州官场上的人都不熟,安太太能来给自家撑场面也是很贴心了。
  然而更让冯氏惊喜的是紧接着府城顾巡抚家也让人送了添妆礼,虽然顾巡抚如今在家丁忧,但人家之前可是正儿八经的二品大员。就算家里出了事,可以后的局势谁也不敢说。
  来的是顾夫人身边的嬷嬷,其言谈举止进退有度,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来的管事嬷嬷。
  还没等寒暄两句,知府太太并府城几个官太太竟然也结伴而来。
  见到安太太,知府太太还打趣道:“你倒是来的早,也不等我们一起。”
  安太太忙笑道:“我原是来小姑家探亲的,正巧赶上了。要是知道恭人要来,说什么也要陪您一起。”
  知府太太想到她小姑子是于家儿媳妇,这才不说话了。
  冯氏倒是态度淡然,可原本想在今天出风头的贺太太被这一个个官家女眷给镇的连话都不敢说。
  前些日子,她被家里两个小妖精压的气都喘不顺。
  还好儿子争气,得了八皇子的喜欢,讨了个六品典仪的职位。
  虽然是武官,可比承志他老子还高了半级。关键日后儿子是要给八皇子做亲卫的,现下都说皇帝老爷要立八皇子做太子,以后儿子就成了太子乃至皇帝的亲兵……
  每每想到这里,贺太太就乐的合不拢嘴。
  她原本想今天来陈家好好抖抖威风的,虽说陈家也得了官,到底不如自家儿子做了未来太子的亲信。
  可这会对着这一个接一个的官太太,都是自家男人的顶头上司,贺太太满腔的威风是连抖都不敢抖了。
  待看到陈家给绵绵备下的嫁妆,她心里又有种说不清楚的懊悔:早知道当初娶三房的闺女好了,陈家就属二房穷酸,自家偏挑了一个最穷的,儿媳妇一派小家子气……
  殊不知这会周氏看着绵绵一家喜气洋洋的样子,也有些后悔当初把闺女嫁到贺家。早知道贺家那般不地道,自己才不会为了攀高枝把女儿嫁过去,让她受这么些委屈。
  一想到这些,周氏的眼眶就有些湿,转而想到今天是绵绵的好日子,赶紧眨了眨眼皮把眼泪憋回去,又换上一副笑模样招呼来往的亲亲们。
  一会到了吉时,知府太太打头,开始往箱子里添东西,她添的是一副赤金牡丹纹的镯子,工艺尚可,用料却是十分扎实。
  其他几位官太太纷纷效仿,多是簪子耳坠等物。
  安太太给小姑子使了个眼色,然后把原本准备好的整套头面取出一对镶红宝的赤金耳坠扔进了箱子里。
  其他人,则添什么的都有,除了李氏几个近亲,多是银饰或者衣料等物。
  等过后众人都走了以后,冯氏又递给绵绵一个盒子:“这是安太太给你的。”
  绵绵有些意外:“我瞧登记的册子上,安太太已经给过了。”
  “刚才当着知府太太的面,安太太不好越过她去,只随便给了样东西,剩下的都在这里。”冯氏解释道。
  绵绵接过盒子,看到里面簪子、镯子和戒指俱都齐全,明白和之前的耳坠是一整套的头面,赞叹道:”这做工可真精细,瞧着不像是府城能有的手艺。”
  “听说好像是京城那边来的,她娘家有个亲戚就在京城开银楼呢。”冯氏嘀咕道。
  李氏听了忙接过盒子来扫了一眼:“真不愧是京城来的物件,瞧着就是贵气大方。”
  绵绵听了暗自偷笑,刚才没说是京城手艺的时候,大伯母连眼神都没给。
  没想到冯氏还附和上了:“可不是,到底是天子脚下,你瞧这手艺多细致。府城那几个老店越做越不像样子,我再三嘱咐了多遍,弄出来的还是不尽如人意。”

当前:第245/28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