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作者:白玉樱桃》第27/289页
娘俩上了楼之后,几道身影才从主殿后绕了出来。
宋嬷嬷小心翼翼的扶着徐氏的身子:“刚才那个妇人好像是上次太太拿人参救的那位,您怎么避而不见呢?”
“若是遇上,少不了又是一番感恩戴德。我实在不耐烦再应酬这些。”徐氏轻声道。
“我瞧着这家人不像是那种顺杆上爬的,听说二爷跟他家的大哥儿还颇为投契。”宋嬷嬷对陈家人印象还不错。
徐氏摇头:“我倒是不在意这些,就是觉得人家娘俩原本兴高采烈的来上香,我若突然冒出来,必惹的她们想起那些不快的经历,让人徒增伤感,何必呢?”说了两句她便拿帕子捂住嘴,轻轻的咳了两声。
宋嬷嬷忙把她身上的斗篷紧了紧:“太太说的是,您这身子骨原本就经不起折腾,那些人不想见就别见了吧。”
徐氏稳了稳身子然后带头往外走去,走到院门口的时候看着那株玉兰轻笑:“陈家那丫头的性子倒是极灵动,想来她哥哥也差不到哪去。琦哥儿性子沉闷,有这样活泛的朋友交往倒不是坏事。”
“是,太太放心,奴婢让人盯着呢,那陈家哥儿若是不好,定不会让二爷跟他接触的。”宋嬷嬷应道。
徐氏皱了皱眉头:“嬷嬷不用太护着他,那些世间百态总要他自行体会过了才能有所领悟。有时候适当的吃些小亏,将来才不会犯大错。”
宋嬷嬷点头:“还是姑娘想的长远,奴婢心中有数了。”
徐氏没有言语,心里却默默的叹了口气,如果她早点知道一些道理,也许就不会面对今天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
她的一生已然是这般的千疮百孔,只盼着唯一的骨肉能幸福安康。
所有碍着琦哥儿的人,她都不会轻易放过。
给魁星老爷烧完香,一家人便往回走。
这会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把人晒的暖和和的。绵绵也不在车厢猫着了,而是跟老爹一起坐在骡车前头,欣赏着这美妙的春光。
安哥儿在车厢里头也不老实,两只小手扒在车窗前头,盯着外头的景色一个劲的瞧。偶尔看到几只被惊起的鸟儿就乐的拍手。
突然冯氏吆喝一声:“快停车。”
陈三急急忙忙的把骡车停在路边,爷俩关切的看向冯氏:“怎么了啊?”
冯氏抱着安哥儿麻利的从车上跳了下来:“这小子放了个屁,八成是要拉臭。”
果然,冯氏刚把安哥儿的裤子给褪下来,他就开始了五谷轮回。
绵绵悄悄的离了远了一点,谁说小孩子的便便一点也不臭来着,真该让他来现场体验一把。
她看到不远处有几朵不知名的小花开的正娇艳,忍不住走了过去。
等走近以后,野花反倒被她抛到了脑后。地上一片嫩绿的野菜吸引了她的全部注意。
是荠菜!
这时节,正是荠菜最鲜嫩的时候。
眼前这一片荠菜可是不少,绵绵蹲下身子就开始薅了起来。
没一会儿,那两口子给小儿子收拾干净,便都凑了过来。
冯氏也是个爱吃的,看到荠菜也是眼前一亮:“呀,这么多荠菜啊,多弄点,回去包水饺吃。”
陈三撇了撇嘴:“这玩意儿苦兮兮的有什么好吃的。”
冯氏白他一眼:“咱娘她们做饭缺盐少油的,什么东西到了她们手里也难吃的很。这荠菜跟猪肉一起包饺子可香啦。”
一听到肉,陈三嘴里不由的分泌起了口水,心想猪肉跟什么菜搭一起能不好吃啊。
这里的人冬天习惯了就咸菜下饭,偶尔吃个白菜萝卜都觉得是改善生活。
但对于习惯了荤素搭配的绵绵来说,几个月不吃点绿色的蔬菜总觉得身体缺了什么东西。
虽然她空间里也有蔬菜,可冬天一大家子在一个炕上睡觉,她也没那么多机会去空间里炒菜吃,只能偶尔偷着啃根黄瓜解馋。
这会看到嫩绿的荠菜,可把绵绵给高兴坏了,她的脑海中瞬间冒出了荠菜的n种吃法,饺子、馄饨、菜饼、熬粥……
总之,让她用荠菜做一桌筵席都不是问题。
回家路过猪肉摊子时,陈三去割了一斤猪肉。
到家后,冯氏带孩子,绵绵择洗荠菜,陈三则负责和面剁肉。
没想到陈三不但会和面,还会擀饺子皮,那水平可比绵绵强多了。
爷俩一个擀皮一个包,很快就包好了两盖帘水饺。
刚准备下锅呢,玉宽竟然背着书袋回来了。
“你怎么回来的这么早?”陈三看到儿子回来,一脸的惊讶。
第37章 书袋
玉宽喘着粗气回道:“今天去分了教舍,夫子们还要安顿那些住在书院的学子,就让我们先回家,明天正式授课。”
陈三松了口气:“原来是这样啊,吓我一跳。”他还以为儿子头天上学就被人给撵回来了呢……
绵绵嬉笑着说:“哥你回来的可真是时候,我们刚包好饺子,正要下锅呢。”
看到盖帘上白白胖胖的饺子,玉宽咽了咽口水:“我去帮你烧火。”
绵绵摇摇头:“水都烧开了,煮个水饺而已,用不着咱俩人都去。你喝点水歇一歇吧。”
想到老哥一路从山上走回来,绵绵难得心疼了老哥一回。
玉宽并没应声,伸手端起另一个盖帘屁颠屁颠的跟着绵绵去了厨房,殷勤的帮着添柴添水。
绵绵直觉老哥不对劲:“哥,你有什么事就直说吧,这么殷勤,太让我不自在了。”
“瞧你这话说的,哥哥我不经常帮你干活嘛。”玉宽小小的挣扎了一下,然后又咧开嘴笑道:“这不是今天我背着你帮我做的书袋去书院,好多同窗见了都夸这书袋做的别致呢。我有这么个心灵手巧的妹妹,可不得多疼几分。”
奥,原来是这样。
“我可不敢居功,我就裁了一下,是咱娘给你缝的。”绵绵笑嘻嘻的回道。
她是看这里的人都用藤箱或者木箱来背书,觉得实在太沉重,就帮哥哥做了个背书的袋子。
其实就是书包的简易版,缝一个长方形的大口袋,里面分了两层,可以把书籍和杂物分开放置。外面还有一个小口袋,可以用来放墨锭和砚台毛笔。
封口那里串了根绳子用来束口,再缝上两根结实的绳子,一个简易版的书包就做好了。
绵绵见惯了前世各种各样的背包,压根没觉得有什么稀奇,不过今天玉宽背到书院之后却是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既可以解放双手,又没有木箱或者藤箱的笨重,大家都很喜欢,纷纷找玉宽寒暄,为的就是能近距离观看一下这个书袋的做法。
这让玉宽在入学的第一天就结交了许多同窗的小伙伴们,小伙十分的高兴。
在兄妹俩的合作之下,没一会,白胖的水饺就煮好了。
绵绵刚要拿起笊篱去捞饺子,却被玉宽抢先一步:“小心烫,还是我来吧。”
说完,熟练的把饺子捞到一早准备好的盖垫里,然后端到屋里。
绵绵也没闲着,找出蒜臼子捣了些蒜泥,然后用醋和香油拌了一下端到屋里。
陈三正要掀帘子出来,看到她手里的蒜泥笑道:“我正要去弄这个呢,你就端过来了,你先进去,我去盛点饺子汤过来。”
说着拿几个碗盛汤去了。
绵绵是见过别人家吃饭的情形的,男人就算没事也都跟大爷似的一个个杵在那等着。
自家这爷俩绝对是比较珍稀的物种了,当然,这跟冯氏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