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对照组》作者:栗银》第381/736页
韩榆挥手:“去吧,辛苦张大人了。”
张通判挤出一抹笑:“这是下官分内之事,何来辛苦一说?”
只是可怜了他这把老骨头,半截身子入土了还要累死累活。
等他查明原因,定要让于家付出代价!
压榨老人家的代价!
韩榆扫了眼张通判矫健中透着疲惫的步伐,淡定批阅公文。
张大人身体康健,起码还能再奋斗个十年
八年,因此韩榆丁点儿都没有奴役“老人家”的心虚不安。
很快,张通判亲自率领官兵,将于家人丢进监牢中。
一番审问后,于春的大哥边吓得尿裤子,边哭哭啼啼地招供了。
前阵子有人找上他家,让他们在外面说官府的不是,说新稻种的种种不好。
于家人本就因为于春之死而对官府、对韩榆心存怨恨,也不管对方是何目的,双方一拍即合,就有了今日的结果。
韩榆若有所思:“可问出那人是谁了?”
等待张通判回答的时间里,韩榆脑中浮现诸多猜测。
周家?
赵家?
不过可能性比较小,现如今这两家人丢尽了脸面,连家门都不敢出,想来吃透了教训,绝不敢再出来兴风作浪。
梅家?
接连两次挨了永庆帝收拾,即便野心再大,短时间内也不敢再冒头了。
“于大树说是外地口音,一身的腱子肉,身上还藏着刀咧!”
韩榆蹙起眉,沉吟片刻道:“这件事你无需再插手,只管负责向百姓澄清谣言即可。”
张通判欲言又止,最终什么都没说,恭敬退了出去。
韩榆派出两队人马,明面上的官兵,以及暗地里的韩二韩三。
收买于家的人明显不是什么善类,他身为一府长官,必须要抹除一切可能会危及百姓的不安定因素。
两天后,韩榆收到池州府知府的回信。
袁知府在信中阐明,月初时池州府匪寇作乱,残忍杀害了路过的一家六口,抢
夺全部家财后弃尸新安江中。
池州府的官兵及其家人打捞数日,一无所获。
那黑风寨位于池州府与徽州府的交界处,坐落在深山之中,易守难攻,且匪寇有数百人之多,穷凶极恶,很是不好招惹。
黑风寨曾经尝试以金银相诱,好让袁知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他们欺男霸女的行为视而不见。
袁知府严词拒绝,并多次派兵攻打,每次都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为此伤透了脑筋。
信的末尾,袁知府好心提醒韩榆。
“袁某接到消息,黑风寨大当家半个月前病逝,如今黑风寨正起内讧。”
“黑风寨二当家熊威是个野心极大的,且是个逃兵,身手不凡,跟随者甚多。”
“袁某担心熊威自立门户,把主意打到韩大人的徽州府,还请韩大人多加注意,切莫被他钻了空子。”
晚了,熊威多半已经在打徽州府的主意了。
韩榆摸了摸下巴,陷入沉思。
若真是熊威,他此举有何意图?
搞臭官府的名声,好在日后串通一气,狼狈为奸?
狼狈为奸是不可能狼狈为奸的。
光是他阻拦韩榆推广新稻种,就犯了他的大忌。
且不说新稻种是韩榆和小白合力捣鼓出来的,远在越京的韩松至今仍挂着良种负责人的名头。
倘若新稻种的推广在徽州府出了差错,韩榆本身受排揎不说,还会连累韩松。
这可不行。
也是巧了,袁知府的信刚到手没一会儿,一身管事打扮的韩
二也来了。
“属下一路追过去,发现那人在徽州府与池州府相交的黑风山失去行踪。”
“属下问及当地人,了解到黑风山里有个黑风寨,皆是无恶不作之人。”
“属下和韩三进了山,发现黑风寨守卫严密,寨门有六名守卫,高处有瞭望塔,两个时辰轮换一次,换值时间为半刻钟。”
韩榆眸光微暗:“没进去打探?”
“属下担心打草惊蛇,留韩三在山中守着,属下则快马回来禀报主子。”
“知道了。”韩榆揉了揉眉心,“你先回去,等我安排。”
韩二抱拳:“是。”
说着便要退下,却又听见韩榆的问话:“对了,韩一可有消息?”
韩二脚步顿住:“回主子,不曾。”
早前韩一被韩榆留在越京,负责保护韩家人。
后来三次梦境,韩榆感到困扰的同时也对跛足道士所说的八个字有了新的见解。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便飞鸽传书,让韩四韩五保护韩家人,将半养老状态的韩一派了出去。
其实满打满算也才一两个月,大海捞针并不容易,只是韩榆一心惦记罢了。
“知道了,多留意越京的消息。”韩榆吩咐一句,着手给袁知府回信,“先查一查这个黑风寨,探一探深浅,必要时候我会亲自走一趟。”
韩二应是,悄无声息地离开。
......
张通判是个实干派,在经过韩榆允许的情况下,直接把于家人的恶行公之于众。
不过他对外
换了个说法——
当初还是同知知事的于春害得知府大人掉下断崖,畏罪自杀后于家人一直怀恨在心。
为了抹黑官府,给知府大人添堵,于家人故意传播一些不利于新稻种的谣言。
张通判将澄清的话语写在鲜艳的红纸上,贴在府衙外的墙上,再由官兵大声宣读。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府衙前围满了人。
得知新稻种确确实实可以亩产千斤,不仅对人体没有危害,口感甚至比以前的稻谷更好,百姓们又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