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城美食录 》作者:闻笛解酒》第3/135页


  最后盖上盖子焖个七八分钟,开盖撒上葱花和黑芝麻,就可以开吃了。
  刚出锅的水晶生煎仿佛一个个雪白的团子,玉雪可爱,包子底被煎得金黄,搭配着嫩绿的葱花和香喷喷的黑芝麻,格外赏心悦目。尝一口,松软可口,汁浓肉香。
  就着一碗紫菜馎饦,林稚吃完了一盘子生煎。
  吃饱喝足,洗干净碗筷,他想了想,到底又重新做了一锅,给赵二娘送了过去。
  赵二娘早在闻到这股香味的时候就清醒了。她正思索着这股鲜香是从哪里飘过来的,就看到林稚端着一盘子生煎馒头走了过来。
  “林小郎君,你看你,这么客气做什么?”话虽是这么说,赵二娘的眼神却一直亮晶晶地盯着那盘小巧玲珑的生煎。
  林稚笑了笑,“很久没做了,自己吃着还行,不知能不能入得了二娘的法眼。”
  “入得了入得了,哎呀,我这老眼昏花的,算什么法眼呀。”
  赵二娘是个会吃的,先咬破一口生煎皮子,把浓郁鲜香的汤汁吸走,接着才慢条斯理地吃起包子,几乎是一口一个。没过多久,一盘生煎便被她吞下了肚。
  她舔舔嘴唇,意犹未尽道:“好吃!”
  林稚在一旁看傻了眼。他有想过对方能吃,但没想到会这么能吃……这生煎做得还是有些少了。
  赵二娘后知后觉有些不好意思:“你瞧我,太久没吃到过这样好吃的生煎馒头了,有点得意忘形……林小郎君,你可别见怪啊。”
  林稚摇头笑道:“不会的。”
  “没想到你看起来细皮嫩肉的,做起这种烟火气的食物还挺在行。” 话一出口,赵二娘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林小郎君虽生了副好皮相,却是从小在慈幼局长大,自然对庖厨一道了如指掌。就算不食人间烟火,也是五岁之前的事了。
  刚吃完人家的东西,就说这种戳人心窝的话,赵二娘讪讪不知所措,林稚却仿佛无知无觉,若无其事地笑道:“论起做饭,我哪里比得上您,只怕日后还要多来找您讨教才是。”
  他不过住半月,哪里还有什么日后?
  两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一句客套话,赵二娘越发心里不是滋味,“好,好,你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二娘随时欢迎。”
  两人又客套几句,恰好此时外面来了一个客人,赵二娘忙着接待,林稚便又出了门。
  他给赵家二娘送生煎,除了想表达对她并未苛责自己身份的感谢,还有另外一个目的——他屋子周围的两间客房还空着。
  道理很简单,谁不希望室友像自己一样安分守己?若是碰见个喜欢酗酒的彪形大汉,那才叫倒霉。
  真闹起事来,前世的他尚且可以一战,这辈子细胳膊细腿的小身板就算了吧。希望赵家二娘能看在这盘生煎的面子上,给他安排个良家室友。
  天色已晚,临安城的夜市热闹起来。和前朝相比,本朝破除了宵禁制度,市民的夜生活变得格外繁荣。
  从前只在影像资料上有所见闻,现下亲身体验过,更是感受非凡。
  夜市街头处处各有茶坊、酒肆,耳边充满了商贩的叫卖与人潮中的交谈声。不过林稚现在可没功夫消遣,他的目的依旧只有一个,直奔卖吃食的摊店走了过去。
  他慢悠悠地转着,酥黄独和糍粑等糕点的香甜滋味钻入鼻端,到底是没忍住,买了一块甜糕吃起来。
  甜糕质地柔软细腻,用糯米、赤豆和红枣蒸制而成,和后世的切糕有些相似。
  洁白的糯米饭渗入鲜润绛红的枣色,和暗红色的赤豆泥混合在一起,卖相诱人。还有撒葡萄干和多加一层枣泥的甜糕,味道更香甜,但林稚没钱,所以没买。
  甜糕枣香浓郁,软糯黏甜,又很饱腹,有先前的生煎包垫肚打底,林稚吃了一小块就饱了。
  一路看下来,除了茶酒多了些,剩下的和早市大差不差。
  本朝卖吃食的店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卖小吃的摊贩;一类是卖正餐的食店;另一类则是酒楼,既卖小吃,又卖正餐,还顺带卖茶贩酒。
  林稚想都不用想,以自己现在的经济实力,能开一个小吃摊就不错。
  再往前走就是勾栏瓦舍,他礼貌地止住脚步,转身往回走,置办了些开小吃摊必备的食材物什,慢慢推着走回了客舍。
  见他推着一大摊子东西回来,赵二娘连忙放下手中活计,过去搭手:“小郎君这是想好以后的营生了?”
  她笑着问,林稚也笑着答:“想好了。”
  这一天早市夜市转悠下来,林稚觉得,若是卖本朝小吃,他毫无竞争力,根本比不过土生土长、世代生活在此的宋朝居民。
  不如发挥作为穿越人士的主观能动性,卖些后世常见,而这里还未出现的食物。
  作者有话要说:
  直男(目前)小林:你礼貌吗


第3章 鸡蛋灌饼
  天还没亮,林稚推着炉车来到早市。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初春的气候忽冷忽热,担心薄寒侵入肌骨又要花上不少银钱治病,他特意披了件外衣用以保暖。
  时间太早,别说是客人,连同行都没瞧见一两个,林稚打了个哈欠,撸起袖子,百无聊赖地开始做饼。
  面团是前一天和好的,第二天拿出来就能直接用,省时省力。
  包好油酥的面团慢慢擀成饼,铁铛加热,抹油,放入面饼,盖上盖子烙几秒,翻面煎另一面。
  等到饼皮冒泡鼓起,拿筷子在上面戳个洞,把提前搅散的鸡蛋灌进去,煎熟,刷上用茱萸做成的辣酱,卷入生菜,一张色泽金黄、外酥里嫩的鸡蛋灌饼便算大功告成。
  本朝还没有引入辣椒,对于无辣不欢的林稚来说算得上一大遗憾。
  好在这片土地上能提供辣味的食材有很多,除了辣椒,还有薤、胡椒、辣蓼、茱萸、芥末和芥菜。宋朝人吃的辣主要得自生姜、胡椒、芥末和辣菜。①
  谯楼声至,到了上朝的时辰,早市上的人陆陆续续多了起来,没过太久,林稚迎来了今日第一位客人。
  “这饼瞧着挺新鲜。多少钱?”
  问话的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穿一身青色袍子,大约是个京朝官——也只能是个京朝官。
  能起得这么早的,除了他们赶早市做生意的商贩,还有这些大宋公务员。
  林稚道:“八文一个。”这是最基础的鸡蛋加生菜组合。
  他想好了,若是以后攒够了本钱,再添置些猪肉肠、鸡排鸡柳、里脊火腿、藕夹等小料,一并卷到饼里去,按照用料不同分门别类收钱。
  青袍男子挑了挑眉,似乎觉得饼的价格有些出人意料的便宜,当即道:“给我来三个。”
  人生第一次出摊就遇到大生意,林稚很是高兴,动作利落地煎好另外两个,一并递给对方,“您慢走。”因着所有食材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并未耽搁太多时间。
  不过嘛,慢是慢不下来的。那男子冲他匆匆一点头,麻利地翻身上马,一手抓着鸡蛋灌饼往嘴里送,一手抓着缰绳往前赶路——这是起得晚了,怕耽误上朝。
  见识到传说中的临安一景,林稚笑着摇摇头,低头拿小铲子铲净碳炉上残留的饼渣碎屑,余光无意一扫,却见有个大汉站在身旁,不知已经盯着他看了多久。
  大汉,还是个彪形大汉,肤色黝黑,和他昨日联想到的不良室友一模一样。
  再扭头一看,发现那大汉旁边还摆着一口油锅,里面正咕嘟咕嘟炸着油饼。
  原来是同行。
  光天化日之下,没什么好害怕的,林稚问道:“这位郎君,可是有什么事?”
  “哦,没什么事。”大汉竟意外地好说话,“你是新来的吧?以前从来没见过你——我活了这么大,刚刚那张饼的做法,却是见所未见。”
  林稚笑了笑,“那我再给您做一张。”
  大汉闻言连连摆手:“不用不用……”
  林稚却已把饼下了锅。大汉见状,只好受宠若惊又充满期待地在一旁看着。
  没过多久,林稚便把饼塞给了他,“郎君且尝尝看。”
  大汉约莫四十多岁,早已过了“郎君”的年纪,被林稚喊得有点不好意思,“别这么客气,咱们挨着做生意便是邻居,我姓胡,你就叫我……”

当前:第3/13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