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城美食录 》作者:闻笛解酒》第54/135页


  林稚不好意思道:“是小酒楼。”
  “这些不重要。” 郭画匠摆摆手,“重要的是你能把酒楼经营得如此出色!”
  “虽然我没去过你的酒楼,但从每月来找我画新菜品的速度就能看出,你的酒楼,一定客人很多!”
  林稚没说是也没说不是,只道:“郭郎君若有时间前来,我一定好生招待。”
  “好说好说!”
  他在这边喝完了心灵鸡汤,孟琼舟也开始吃鸡丝凉面了。
  陈平把食盒打开,端出里面的几碗鸡丝凉面,还有杏酪饮等冰雪冷饮,“林小郎君没收银钱。”
  “是个懂事的孩子。”秦夫人边说边执起筷子,有些迫不及待地夹了一筷子鸡丝凉面。
  入口是浑厚的芝麻酱香,因浸过冷水,凉爽弹滑的面条更加筋道,鸡丝的鲜香味融合在面里,还能吃到芫荽、黄瓜丝和豆芽的脆爽口感,很是鲜爽。
  紧绷的胃口舒展开来,秦夫人夸赞:“是林小郎君一贯的水准。”
  说完,她把另一碗推到孟琼舟面前:“明日你就要去建康了,还不多吃一些?”
  孟琼舟接过筷子,“是,母亲。”
  私盐一案的线索断在建康,他必须再去一趟。
  陈平把杏酪饮推到他面前,问:“饭食的银钱,要不要找个机会再给林小郎君?”
  “他若不愿意,就不要勉强他。”
  陈平行了个叉手礼,答应着:“知道了,阿郎。”
  作者有话要说:
  后来的某天夜里,林稚:……说好的不会勉强呢!


第45章 紫苏桃姜
  凉皮和凉面一经推出, 成为酒楼里第一道打破时间限制、早中晚三个时间段都热卖的饭食。
  从清晨开始,“来一份凉皮子”、“两碗凉面,不加辣油”之类的话便响彻店内, 一直持续到正午, 偶尔有些点稻米饭配腐乳肉或小鸡炖蘑菇的食客,但大部分还是凉皮和凉面。
  到了晚上, 就更是凉皮凉面的主场了。
  究其受欢迎的原因,大约还是老生常谈的天气炎热。但林稚觉得, 这凉皮凉面的销量还能更上一层楼——毕竟刚过头伏而已,真正的三伏天还没到来。
  像鸡蛋灌饼一样, 凉皮凉面也得到了升级,配菜从单一的黄瓜丝变成更多选择的胡萝卜丝、青瓜丝、绿豆芽、黑白熟芝麻, 还有酥香酥香的黄豆碎……若是有油香酥脆的炸花生米就更好了。
  除了配菜以及油泼茱萸酱、肉末茱萸酱、芥末辣油等酱料, 还有后世凉皮里的常客,牛筋面。
  这东西在前世不起眼, 几乎每一个凉皮店里都会出售,做法却很复杂。
  单说揉面、饧面这两个步骤就要花费一上午时间, 然后把面团用清水略洗几遍,擀面,切条,上锅蒸熟,又要用一个下午。一天下来, 这牛筋面才算做好。
  虽然工序麻烦, 和机器做出来的也有些差别,但好在效果不错。吸饱汤汁的牛筋面, 那种似面筋非面筋、似凉皮非凉皮的口感, 结结实实地迷倒了一大批宋朝人民。
  “这凉皮子要是一年四季都卖得这样好就好了。”
  刚向他们汇报完这几日的业绩, 沈小七还没高兴多久,突然没头没尾冒出这么一句。
  好端端的,怎么还未雨绸缪起来了?
  林稚给他讲从高高的谷堆上面听来的过去故事:“从前有一个老妇人,她有两个女儿。”
  沈小七没明白话题怎么一下子从凉皮变成了老妇人,但林稚讲故事的声音娓娓动听,让人很容易沉迷其中,便是阿青和阿蓝也都竖起耳朵。
  “老妇人的大女儿在街上卖罗伞,二女儿则开了一家浣衣铺子。”
  把皮蛋壳儿磕破,露出里面深褐色的蛋清,林稚继续道,“晴天的时候,老妇人担心大女儿的罗伞卖不出去,雨天就担心小女儿洗的衣服晒不干,成日忧心忡忡。”
  沈小七咂摸出点滋味,若有所思地张了张嘴,阿青和阿蓝却是已经理解了其中含义,不约而同地笑起来。
  在几道灼灼的目光之下,林稚把后面的故事补充完整:“后来有个邻居告诉她,‘晴天浣衣铺生意兴隆,雨天买罗伞的人络绎不绝,无论晴朗与否,令媛都能得利’。”
  这下沈小七算是完全听明白了,咧着嘴道:“阿郎这是把我比作老太太呢!”
  “人家老太太有两个聪明伶俐的女儿。”阿青毫不留情道,“你呢?”
  “……我自己就聪明伶俐!”沈小七呛回去。
  “哦,你是女儿吗?”
  两人又吵起来。
  阿蓝忙接过林稚的话,“小郎君都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些故事。”
  “都是从前听母亲说的。”林稚答道。
  “所以啊,完全无需担心季节时令的问题,就算到了冬天没人买凉皮,我们还有火锅。”
  沈小七的好奇心被勾起来,暂时和阿青休战,“火锅是何物?”
  “这个嘛……”林稚又开始卖关子了,“到了冬天再告诉你们。”
  沈小七鬼哭狼嚎。
  “别嚎了。”林稚又磕了一枚皮蛋,“快剥皮蛋。”
  今日朝食吃皮蛋馄饨。
  薄韧透亮的四方面皮,带着葱花姜末的肉馅儿包进去,再点缀进一小块连清带黄的皮蛋,往手心里一挤,封好口子,这馄饨便好了。
  成品馄饨可以明显看出馅料的颜色,一半是黑黑的皮蛋,一半是淡色的肉糜,让人联想到阴阳八卦图。
  煮馄饨就没什么花活了,舀一小块猪油,高汤煮开下馄饨,再撒些紫菜和芫荽。咬一口,皮蛋的香和肉的鲜同时在嘴中爆开,鲜香十足。
  沈小七连丝虾皮都没剩下:“好吃,好吃极了!”
  阿蓝边擦嘴边道:“小郎君,我们把这道馄饨也加进食单吧,肯定能卖个好销路。”
  林稚笑着答了声好。
  晌午的时候,隔壁邻居陈三娘送来了一筐水灵灵的桃子。
  “桃子是自家树上结的,甜得很,小郎君尽可尝尝。”
  陈三娘道,“不知为何,今年结的果子比头两年加起来都多,我们自己吃也吃不了,所以才请小郎君来帮忙分忧。”
  这话说得俏皮,林稚答应着,“陈三娘放心,这个忙我们还是帮得了的。”
  陈三娘捂嘴一笑。
  两人聊了一会儿,从昱哥儿谈到了菜谱,陈三娘忽然话锋一转,“小郎君可曾定过娃娃亲?”
  林稚心中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没有。”
  “那可有心仪的小娘子?”
  “……也没有。”
  “哦。”陈三娘似乎很满意这个回答,低头喝了口杨梅饮子,“我兄长做的是船坞生意,家中有一女儿,也就是我的贤侄女,正是碧玉年华,我想让你们见个面,认识一下。”
  林稚:“……”
  果然,相亲永远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哪怕是在一千多年以前,适龄青年男女也逃不过被催婚的命运。

当前:第54/13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