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剧透》作者:天泽时若》第95/166页


  “至于老师人选……”温晏然笑了下,“建州也多有赋闲之人。”
  之前被免职的吏部侍郎李增愈出身建州李氏,以他为代表的朝官们因为受到崔新静公开写文批评,实在没面目继续留在朝堂之上,纷纷辞官归家,既然声望有损,那不但自己无法出仕,恐怕还得连累家人,按照这个时代士大夫们的普遍性格,下一步多半是得抑郁而终,然而就在此时,朝中传出了一点风声,说是陛下有意召人去地方教书育人,磨一磨他们的性子。
  除了建州李氏之外,还有袁氏,宋氏,卢氏等简在帝心的人家,这些世族族人甚多,总不能人人做官,那些闲居的族人,出仕有困难,替人开蒙还是没问题。
  李氏等人家闻言后,惊惧一时,十分怀疑皇帝把人丢去乡间,是要继续折辱他们。
  就在此时,一位族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在下倒不这么想。”
  “敢问兄台高见?”
  那人先欠欠身,才回答:“高见不敢当,只是皇帝真要对咱们下手,又何须假立名目?”
  依照温晏然在建州的威望,根本就没有收拾不了的人,若说对付李氏还得迂回一下,显然有点太看得起自家的门楣。
  “……”
  某些时候的沉默意味着无言以对却又不愿立刻承认。
  之前那人继续:“以咱们家现在的情况而言,便当真是流放边地,你我也只得认了,何况此去还有一个教书的名头。”接着叹息,“看看南地,崔氏褚氏跟陈氏哪一家不是世族,如今还有族人在流波渠中挖河沟,现在连宋氏都要派人出去,咱们在皇帝眼中算什么,莫非当真能够推三阻四?”
  其他族人们听了,也只得叹气认命。
  他们本来希望朝廷计划推进的速度慢点,让自己有足够的缓冲时间,谁知皇帝特别有务实精神地没有大规模推广,而是选择了先在建州试点,还做了相对详细的计划,无论乡学还是官学,日常开销供给都来源于官田。大周制度,皇室在各地都有私产,其中建州这边的数量尤其多,之前户部那边还去问了一声――建州官田多,这么实施没问题,其他地方官田少,再这么实施,就可能有点经济上的压力。
  皇帝迅速给出了回答,到了推广的那会,地方的官田也不会少,只要大军的击破了叛贼,那叛贼的田地,自然得没入官中。
  天子做事,环环相扣,户部尚书卢沅光如今已经没什么惊讶的情绪――新帝又不是先帝,高瞻远瞩属于基本操作。
  钱财问题解决,监督问题自然也要跟上,近来这段时间,御史大夫宋文述往西雍宫跑得格外频繁。
  本来不是军国要务,他其实不用那么上心,只是日前皇帝已经放出来话,一定要严加督管,免得地方上勾连一气。
  温晏然笑道:“要是这样都不行,朕就亲自过去监察地方,看看他们到底如何欺上瞒下。”
  换个人说,宋文述多半觉得只是气话,但他毫不怀疑,当今这位天子,是真的能做出这种堪称离经叛道的事情!
  宋文述当即深施一礼,语气坚定:“臣一定竭尽所能。”
  要真让皇帝自己跑过去监管,那他这个御史大夫也就可以去殉职了,受时代风气影响,宋文述自然不怕死,但这个时候死了,像他那样的前朝重臣,多半是得去陪葬先帝的!
  一直站在边上的池常侍忽然道:“既然乡学所用乃是天子私财,此事或许可以让少府参与其中。”
  她说的少府当然不是少府令,而是这个负责管理皇帝财产的机构。
  既然上学的学费出自官田,那就等于是皇帝本人在支付,市监这边顺便监督以监督财务情况为理由,监察一下学校办理情况,也十分合理。
  宋文述也觉得可行。
  乡学官学到底不算朝堂大事,而且御史台人手有限,只在建州一地还行,摊子铺得太大,只怕便无法面面俱到。
  温晏然颔首,让两边协同办理,目前暂以御史台为首。
  宋文述告退之时,正巧看见数名内官正捧着装有奏疏的木盒往西雍宫走,这幅极具勤政意味的画面落在这位三朝老臣眼中,宋文述忍不住停步于原地注视了一会,面上露出极为欣慰的神色。
  木盒中装的是前线寄来的奏报。
  刚准备派人去问问情况的温晏然笑了下:“这倒是巧了。”
  大军节节胜利,朝廷需要及时对已经被夺下的城池进行安置,前线那边,陶驾、师诸和都写了奏折,任飞鸿也有私信寄来,将情况汇报得十分详细。
  卢嘉城所在的兰康郡在谷州,由于官兵来得迅捷,谷州刺史莘得总算逃得一命,如今正在帮着处理些后勤事物,此人虽然有失土的过错,不过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也需要熟悉地方情况的官吏在旁辅助,也就暂且没有将此人押入京中论罪处置。
  温晏然翻着奏折,同时对比[战争沙盘]中的数据细看――
  [兵卒总数:10.6万;
  骑兵:3.4万;
  远程兵:1.6万;
  步兵:1.6万;
  工程兵:0.3万;
  民兵:4.7万。]
  [粮草数(可供应时长):15±3(天)]
  [队伍士气:75 10(职业加成)]
  不同兵种间存在一定重合,所以各个类型的兵卒数量加在一起并非真实总数,由于卢嘉城已经被拿下,官兵能在此得到一定补给,所以带着的粮草倒不算多,“±”后头的数字代表浮动天数。
  朝廷派遣了十万大军,打出的旗号则是三十万兵马,而叛军那边,目前却实打实的有三十多万人,虽然其中大多只是一些普通百姓,也不影响他们号称自己具有百万大军。
  除了收服失地的情况外,陶驾还打了报告:由于东部地域广阔,叛贼据点极多,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希望能够分兵前进,除了他这一路中军之外,再由陈明跟师诸和各领一军。其实陶荆的本事也不差,但他乃是陶驾之子,按照周制,无论如何也不能自己独领一路大军。
  虽然在温晏然心里,“不会打仗”师诸和只是被用来凑数的将领,但有任飞鸿在边上出谋划策,觉得应当也不用太担心,便允准了陶驾的请求。
  除了分兵的意见外,陶驾还与其他军中高级将领联名,为战事中表现出色之人表功。
  看到奏折上的溢美之词,温晏然稍稍有些警惕――陶驾乃是性格忠厚的老臣,她实在有点担心,万一对方恪尽职守,把一些忠臣良将给举荐上来,自己该如何处置才妥当,于是回忆了下在评论区里看到的人名,开始认真核对这份名单。


第107章
  温晏然只是扫了一眼,就从上头发现了熟悉的名字。
  第一个令她眼熟的叫做严守平,这个名字并不十分罕见,温晏然本不确定此人是不是自己记得的那位,看过奏折中的介绍后,才稍微有些确定。
  她还有不少印象,严守平在玩家口中的风评很不错,经常有老玩家跳出来夸奖他忠心耿耿,聪明绝伦,同时热情推荐新人,说不管以哪个角色开局,有机会的话都一定要收服这位,绝对能帮助玩家在明君之路上更上一层楼,有新人按照建议操作,回头给的反馈也都是“感谢提醒,太有用了,走过路过千万不能错过”,不过此人生性淡薄,老玩家建议收服的时候最好亲自过去,拿出三顾茅庐的态度来请对方出山。
  陶驾奏折上写的内容也差不多,据说严守平乃是本地名士,看到乡梓被贼寇所占,心中不忍,所以特来军中献计,然后里应外合,一气夺下三座城池,却又不肯居功,等到老家被收服后,就要回家继续闭门读书。
  被评论区忽悠的温晏然不清楚,被敌人演技忽悠的陶驾也不清楚,严守平居然也是那位玄阳上师的入室弟子之一,他素有野心,如今想要打入朝廷大军中作为内间,才特地投天子所好,为自己塑造了一个谦冲淡薄,不慕虚名的人设。
  据他们分析,既然皇帝本人喜欢揽权,自然会对性格强势之人心生警惕,对方之前所提拔的宋文述,陶驾,师诸和等人,都是性情温厚之辈,至于刚硬激烈的年轻人,比如贺停云,短暂的位高权重后就被贬官发配到了台州,还有钟知微,此人外间的传言不多,但既然是武将,又有边人血统,脾气自然也不大柔和,所以才被丢到了左营之内,直到战事平定也不曾召回京中。
  ――其实严守平真想做官,不应该为自己营造人设,反而应该顺便附一份对朝局的分析递到京中,如此一来,大约能被需要奸臣储备的天子直接提拔到建平去……
  除了严守平本人以外,还有几位他的友人,也都是走的相同风格,其实温晏然不可能对所有人物的姓名都有印象,奈何这些人为了增加自身含金量,紧紧地抱团到了一起。
  在做出决定后,温晏然抽出一张纸来给陶驾写回信,表示既然那些人没有出仕的意愿,朝廷自然应该尊重对方的个人想法,严守平既然是名士,多少会有些教化地方之举,对于经历过战乱的东地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末了又叮嘱陶驾,临分别之前,要多送些钱帛给那些人,以此酬谢对方献计之德。
  除了严守平那伙地方名士之外,还有些军中表现出色的新锐将士,其中大多数都超过了温晏然的记忆范围,小部分则得被归纳到“这人似乎有些印象但已经记不清楚”的列表当中,真正能确定的名字也只有四个:秦崔嵬、阮明樊、杨东溪、郦初篁。
  ――温晏然有点遗憾自己没能对那些人物做出更精准的评价,但觉得主要黑锅都得被分在穿越时不提前打好招呼的游戏系统那边,但凡世界意志提前给点暗示,她都能拿出死线前一小时发现即将提交的报告中出现重大错误需要全盘更正的主观能动性,将有价值的信息死死背下……
  这四位前两位都是寒门出身,深恨大周,乃是日后割据一方的军阀,第三人杨东溪家中多出游侠,本身也以武艺闻名,在乱世中竟成了一位有名的刺客,至于郦初篁,似乎是一位处心积虑想要扳倒大周的谋士。
  只要那些野心之辈不是立刻就有作乱的本事,温晏然倒全不在意他们未来如何,核对了一下这些人的功劳履历,依照依言给了正式的职位。
  ――系统没法把评论区的内容截图过来,自然没办法告诉宿主,那些人之所以能牢牢站到朝廷的对立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战事拖得太久,而他们本身是东部之人,又非士族出身,想要投效朝廷不可得,最终不得不上了贼船,至于刺客,也都是到了乱世才开始发光发热。
  在信件末尾,陶驾还汇报了些前线琐事,像是百姓自发为天子歌功颂德,开挖壕沟的时候一铲子下去挖出了甘泉等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部的叛贼,这些人居然胆敢假借神仙之名,行诅咒之事,天天公开跳大神扎小人,希望能让温晏然暴毙而导致朝廷军队不战自溃――按照大周律法,单纯谋反其实还是挺有可能被赦免,但若是涉及巫蛊,通常能够一凉凉一族。
  除了新人外,陶驾还夸了两句师诸和等人,表示他们忠心耿耿,一直为国尽力。
  ――按照陶驾的想法,那些人都已经是高级将领,并不需要自己赞美太多,天子心中也自然有数,但他忽略了某些人物在皇帝心中,存在着不那么积极的既定印象……
  温晏然写完回信,又让杜道思按照自己的意思,拟了一封给将士封赏功劳的正式旨意,然后送到中书省加盖印玺。
  天色已暗,西雍宫内依旧灯火通明,温晏然在殿内披衣而坐,直到将今日奏折基本看过一遍后才终于就寝。
  *

当前:第95/16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