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你没有》作者:沈逢春》第59/59页


  是一个视频,视频里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街道,街道两边栽种着两排高高的树,树很高,但是枝叶并不繁茂,路边有几个行人,路上偶尔有车经过,突然起了一阵风,吹起了一地的黄沙。
  配文:起风了。
  底下是很多人的评论。
  林同问他在哪里。
  他回答在北京。
  林同问他北京的空气是不是不如海城清新。
  他回答不如海城。
  杨夕月将这段不到二十秒的视频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像是在寻找着什么似的,一遍又一遍。想要点赞,但是却硬生生忍住了。
  坐在书桌前,打开抽屉,拿出放在抽屉里的盒子,里面装着一封信,一张一寸照片,还有一张毕业照。将那封没有送出去的信拿了出来,打开看了又看。
  杨夕月将放在手边的日记本打开,翻到了新的一页,在这张空白的纸上写了他的名字:陈淮予。
  一个字一个字,每一笔都极其认真。像是那年教室里,在他的作文纸上写上他的名字那样。
  没有写时间,一页空白的纸,上面就写了“陈淮予”这三个字。
  这个日记,她从高中写到大学毕业,写了七年了。断断续续,并非每天都写,但写的都是关于他。
  她的日记中,从来都没有过他的名字,一个“他”字贯穿了整整七年。只是在最后,最后一次日记,他补上了他的名字。
  陈淮予,她青春故事的男主角。
  突然想起给他写的那个故事,那个几乎是以她自己一个人视角的故事。
  想起文中的她给他写的一句话——
  “我的世界下了一场雨,你来了,天便晴了。后来你走了,从此我的世界,只剩阴天。”
  海城的海还是一如既往的蓝,海边除了风声,就是海浪的声音。
  杨夕月自己一个人来到了海城的海边,看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左边的耳朵上戴着一只蓝牙耳机。
  耳机里面放着歌——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但偏偏风渐渐将距离吹得好远。”
  想起二零一五年那场演唱会上,看着台上唱着歌的人,挥动着荧光棒,她发誓,自己要做最勇敢,最自由的女孩子。
  坐在沙滩上,听着歌,看着海。
  忍不住点开朋友圈,再次点开他发的视频,在视频被点开的那一刻,耳机里面的声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视频中呼呼的风声以及路上汽车经过的声音。
  看了好久好久,最后还是给他点了赞。
  视频停了,耳机里面又重新响起了音乐的声音。
  抬头看向远处的大海。
  从随身携带的包里面拿出那封信。拆开信封,将那封送不出去的信看了又看。从这封不长的信里,看见的是当年少女无尽的悸动和欣喜。
  突然一阵风吹过,手没拿稳,信从手中飘了出去。落到了前面浅浅的海水中。
  杨夕月猛地站起身子,走过去想要捡起来,但是却被回潮的海水携带着往海里飘,幸好杨夕月及时将它拿了起来,走到岸边,小心翼翼的拿着。
  缓缓地伸展开,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是还是能看清楚。
  信不长,几句话,足以道尽少女的全部心思。可现在字迹模糊了,永远也送不出去,他永远都不会看见,也不会知道,在那个狭小阴暗的角落里,少女的心思悄悄开出了花,又悄悄枯萎。
  陈淮予,真可惜,你不知道我的喜欢。
  十年的青春,走到了这里,她已经尽力了。回首往事,没有恨,也没有怨,有些后悔和惋惜,但已知时光不可倒流,唯有接受和释怀。
  回头看看,十年的春夏秋冬,她好像是一直停留在原地,此刻,也应该往前走了。
  陈淮予,我们的人生短暂交错,经历潮起潮落,最后归于平静。
  对于陈淮予,如果此时此刻必须对他说一句话,想来想去,还是和四年写在留同学录上的一样:【前程似锦,后会有期。】
  希望我的少年,我故事的男主角,往后的人生,一路平坦,顺顺利利。遇见一个喜欢你,你也很喜欢的女孩子,你们好好在一起,一定要幸福。
  希望我们下次见面的时候,是在你喜欢的春天,那一定要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枯木逢春,生机勃勃,你站在枝叶繁茂的树荫下,逆着光,朝着我笑,喊我的名字。
  陈淮予,等到海城的春天,起了黄沙的时候,我就释怀了。
  可是,你知道吗,海城的春天,永远都不会起黄沙,起黄沙的,是北京的春天。
  海边突然起了一阵风,那封已经模糊了的信,从手中吹落,在空中摇摇晃晃,最后落在海水中,慢慢地,被海水卷走。
  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字迹越来越模糊,最后只能隐约看见信纸上那模糊的一行字——
  “我喜欢你,杨夕月喜欢陈淮予。”
  是那句她没能说出口的喜欢。
  -完-
  作者有话说:
  这本文很短,但是时间跨度却很长,从高中开学到大学毕业,长达七年的时间。我想尽力将它写长,但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相处时间实在是太少。初中同校,高中同班,大学同城市,交集却并不多。
  在连载期间我也有动摇过,想要改一下故事的走向,改成陈淮予并不喜欢沈佳,将故事的走向改成双向奔赴的圆满结局。
  可是我想来想去,翻遍了无数的蛛丝马迹,也找不到陈淮予喜欢杨夕月的证据。
  他们暧昧吗?或许有吧,但也只是这样了。
  注定BE的走向,无论怎么改,都改不成HE。
  人生漫长,遗憾常有。
  陈淮予,我相信你的爱。
  最后,我要感谢看到这里的所有读者朋友,这本文并不是个很讨喜的题材,平淡到没有什么新意,但是这是杨夕月的整个青春。感谢大家来见证她的青春。
  我们下本见。
  下一本《刺青》。
  感谢支持。

当前:第59/5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